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诸葛亮斩马谡"作为《三国演义》的一个看点,千百年来一直传颂不衰。诸葛亮不徇私情、铁面执法的典型形象,早已是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了。记得上中学时读这个故事,也是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铁面感动不已,随着时间的留  相似文献   

2.
[背景]马谡战前立下军令状,日守不住街亭,甘愿伏军法。如今街亭果失,诸葛亮挥泪欲斩之。  相似文献   

3.
公元二二八年春天。祁山脚下,诸葛亮正带领蜀军北伐魏国。蜀军旗开得胜,先锋马谡回军营报功。见到诸葛亮,他眉飞色舞,讲述战斗经过,诸葛亮听了内心暗喜。马氏兄弟是刘备的开国功勋,诸葛亮与马谡的大哥是结义兄弟。马谡这个人也颇有点才能,打仗勇敢,熟读《孙子》兵法。眼下蜀国正用人之际,这次出征,诸葛亮破格任命马谡为先锋将军,想在实践中进一步锻炼考验他。面对初胜的马谡,诸葛亮和他倾心交谈,希望他不骄不躁,乘胜前进。第二天黎明,诸葛亮登帐,众将分列两旁,商议部署下一步的作战计划。忽然探马来报:“魏国派司马懿为统帅、张郃为先锋,率领二十万大军赶到前方箕谷、郿城,他俩留下  相似文献   

4.
关于诸葛亮斩马谡的冤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诸葛亮斩马谡的冤案王成功一、马谡其人马谡字幼常,襄阳宜城人,马良的弟弟。马氏兄弟五人,“并有才名,乡里为之谚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①。白眉,指马谡的哥哥马良。马谡早年追随刘备,任职多年。他才器过人,好论军计,深得诸葛亮的赏识,以马谡为参军。“每...  相似文献   

5.
东汉末年的形势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军阀混战,天下大乱,破坏了国家统一。诸葛亮、曹操,都是法家,都有一条统一、改革的路线,各自都想用自己的武装力量进行统一战争。 诸葛亮第一次出兵北伐,是在公元228年的春天。他从汉中地区出发,浩浩荡荡地向祁山地带进发。  相似文献   

6.
判断斩马谡的是与非,关键在于弄清导致街亭之败的真正原因。本文认为:所谓马谡“违亮节度”的罪名实难成立;马谡“依阻南山,不据下城”这种居高临下的处置,无论从兵法或街亭的地形上看都是对的。导致街亭之败乃至此次北伐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蜀军的素质不高,战斗力不强;对此诸葛亮心里比谁都清楚。马谡的责任,就其性质而论尚属指挥不力甚至是指挥不动的问题,因此,罪不至死。虽然诸葛亮斩马谡是为了不授魏延、吴壹辈以口实并以此为契机对蜀军严加整顿;但在今天看来这种作法非但不能视为“明法”的典范,相反它正好暴露了封建政治家与封建法律的阶级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判断斩马谡的是与非。关键在于弄清导致街亭之败的真正原因。本文认为:所谓马谡“违亮节度”的罪名实难成立;马谡“依阻南山,不据下城”这种居高临下的处置,无论从兵法或街亭的地形上看都是对的。导致街亭之败乃至此次北伐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蜀军的素质不高,战斗力不强;对此诸葛亮心里比谁都清楚。马谡的责任,就其性质而论尚属指挥不力甚至是指挥不动的问题,因此,罪不至死。虽然诸葛亮斩马谡是为了不授魏延、吴壹辈以口实并以此为契讥对蜀军严加整顿;但在今天看来这种作法非但不能视为“明法”的典范,相反它正好暴露了封建政治家与封建法律的阶级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载章武二年冬十月,先主诏丞相亮"营南北郊于成都".本文首次认为它包括北郊蜀宫扩建、九里堤水利工程、南郊修建惠陵及原庙(昭烈庙)工程.  相似文献   

9.
“三垣”考     
我国古代天文概念中有所谓七曜、二十八宿、四象、三垣等。七曜指日、月及金、木、水、火、土五颗行星,标志着古人对行星认识的确立;二十八宿指角、亢、氐、房、心、尾、箕等二十八个星座;四象则是把二十八宿进一步归并而成的东方苍龙、南方朱雀(朱鸟)、西方白虎(咸池)、北方玄武。这三个概念虽都是上古人民经过长期观察逐步形成的,但至少在司马迁作《天官书》时就已经有了比较固定的名称和内涵了。唯“三垣”这个概念,却历来所说不一。虽然大家都说三垣为紫微、太微、天市,但它们究竟包括哪些星或星座,却颇存不同之见。日本学者小柳司气太《道教概说》第一章云:“以北极为中心,于三十六度  相似文献   

10.
刘备、诸葛亮关系考冯文广一问题的提出刘备、诸葛亮的关系,历来似乎有一种模模糊糊的共识,这种共识一般产生于对于以下历史事实的自然推导:第一,史载,公元207年,刘备三次赴隆中拜访诸葛亮。亮所呈的《隆中对》从此成为刘备集团争衡天下的总策略。备亮一见如故,...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坚持实事求事是原则不能忽视的三个问题提出看法.一,认识中国国情,不能脱离对中国所处世界情势及其变化的认识,既不能脱离"国情"抽象地谈"世情",也不能离开"世情"孤立地谈"国情".二,实事求事的原则要求解放思想,力戒空谈.在实际工作中要防止用经验主义的态度对待实事求是.三,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密不可分,从实际出发内在地包括从人民群众最大利益出发,密切联系群众,认真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相似文献   

12.
关于“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中的“三户”之意,说法众多,意见分歧。对学术界关于“三户”之意的三种主要说法进行了质疑。通过联系上下文及阅读古籍,查找资料,认为此句“三户”实乃地名,意谓楚宗社,即今河南南阳淅川县下寺附近。  相似文献   

13.
杂剧《斩貂蝉》,北五折。全名为《关大王月下斩貂蝉》。明人赵琦美《胍望馆钞校古今杂剧》收录三国故事杂剧二十一种,其中就包括《斩貂蝉》一剧。明人晁(王栗)《宝文堂书目》卷中《乐府类》也有著录。明末人钱谦益重编《义勇武安王集·正俗考》云:“今内府《斩貉蝉》杂剧,谓(吕)布死后,貉蝉归于侯(关羽),巧言(此口)布。侯怒且杀之。则初无此事。”这其中的“则初无此事”之句,显然系指元代杂剧或元末明初人罗贯中所著小说  相似文献   

14.
<正> 一、作为宋词艺术风格的“本色”论自苏轼的词在宋代词坛上别树一帜之后,“本色”论开始热闹地进入文学批评的领域。最有影响的是陈师道对苏词的评论:“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李清照也谓东坡等的词,“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这两段话,大家都很熟悉。研究者也大致据此认为“本色”论为文体风格的问题,而苏词的要非本色,就因其乃“诗之新体”,不合音律。刘永济先生的观点可代表这一派意见,他肯定了陈后山批评苏词的“要非本色”,并为之说明理由:“按词以婉约为正宗,其理由实因婉约派词家如美成、  相似文献   

15.
生料白酒的勾调技术。勾调是勾兑与调味的合称,是白酒生产三大环节(发酵、蒸馏、勾调)必不可少的工艺,对改善酒质,提升档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生料白酒由于工艺条件的限制,口感和风味有所不足,更需要用勾调来弥补和提高。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论语》为依据,就孔子对“治学”的论述,努力作一些必要的探索。前人在研究他的治学态度、治学精神和治学经验诸方面,都取得了可贵的成绩。无庸讳言,或有所忽略,或有所误解,或有所歪曲的现象也是存在的。重新认识孔子的治学思想,批判接受这份珍贵的遗产,对促进我们的治学,促进青年人的成才,以适应振兴中华的需要,是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的。主张“为己”反对“为人”治学态度是由治学目的所决定的。过去,我们谈到孔子的治学思想,往往只是一味地批判他的“学而优则仕”,且不去说近几年已经有人对他所说的这句话作出了新的解释,至少说仅仅执此一端,就是不  相似文献   

17.
将“通俗文学”与“纯文学”完全对立起来,是不科学的。“通俗文学”有着广泛的人民性,对提高整个民族的思想文化素质有着重要作用。应该给“通俗文学”以应有的地位,努力探求其发展途径,使其健康迅速地发展起来,真正成为整个社会主义文学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
辛弃疾师承蔡松年的问题,自历史上有人提出以来,在当代形成了否定与肯定的两种意见。对这两种不同意见进行综述与比较,可以看出,史料之所以出现两歧的原因是运用史料的角度不尽一致,其实辛弃疾与党怀英两次同学是可能的。辛弃疾有一个先从刘瞻学诗后从蔡松年学词的前后过程。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文学史上几位杰出的古典小说作家中,《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的生平身世比较清楚。有他儿子蒲箬等在他去世不久写的《祭父文》和一篇相当详尽的《柳泉公行述》(下称《行述》),其后又有同邑张元所修《柳泉蒲先生墓表》(下称《墓表》)和益都王洪谋所撰《柳泉居士行略》(下称《行略》),近代更有路大荒先生作的《蒲柳泉先生年谱》(下称《年谱》),加上学术界近年的开发和探讨,为我们了解和研究这位三百年前的小说巨匠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极大的便利。但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蒲氏的情况仍有一些不甚明了,《祭父文》、《行述》、《行略》和《年谱》都有这样那样的差误,相沿至今,迄未厘正;个别差误虽被指出,却又产生了新的差误。本文在分期评述蒲氏生平身世的同时,间或根据有关材料作些寻索和考辨,以就教于研究蒲氏的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20.
诸葛亮少年时代师从于水镜先生司马徽。他学习刻苦,勤于用脑,不但深得司马徽赏识,就连司马徽的妻子对他也很器重。那时还没有钟表,计时用目晷,遇到阴雨天没有太阳,时间就不好掌握了。为了计时,司马徽训练公鸡按时呜叫,办法就是定时喂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