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术界普遍认同:动词后的介词结构为补语,动词前的介词结构为状语。介词结构处于两动词间的语法意义相对复杂,我们从结构和语义两大方面尝试分析“V+介词结构+V”格式。  相似文献   

2.
赣语吴城方言带“得”字的补语有结果补语、可能补语、状态补语、程度补语。带“得”字的结果补语有两类:V+得+C+既,V+得+NP;带“得”字的可能补语有五类:V+得+C,V+得+下地,V+得+了,V+得+了+O,V得一手好O;带“得”字的状态补语有两类:V+得+C,A+得+C;带“得”字的程度补语有两类:V/A+得+C绝对,V/A+得+C相对。  相似文献   

3.
行为完成时间是俄语简单句中动词谓语与时间状语之间的一种时间关系。这种时间关系主要通过由静词性组合与动词构成的结构来体现。本文介绍了表示行为完成时间意义的结构“зA +N4+V”、“B +N4+V” ,对结构的组成要素从语义和语法上做了分析 ,并对两个结构的异同之处及不同使用场合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4.
本文所讨论的是这样一类语法结构:走得动/走不动、跑得快/跑不快、爬得上去/爬不上去、静得下来/静不下来……。这是一种专门用来表示可能或不可能性的述补结构,一般语法书叫做“可能补语”或“补语的可能式”,也还有一些其他的说法。为了方便叙述,我们用V表示“得/不”前的成分,用C表示“得/不”后的成分,把这类语法结构记作V得/不C,肯定式为V得C,否定式为V不C。本文主要对V得/不C结构的语义关系、语义结构、歧义现象和语义选择作些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5.
“在+V+中”谓语句是指“在+V+中”作谓语或谓语中心的句子(下简称“在+V+中”谓语句)。根据其不同的表义功能和语法特点,可以分为以下两小类。 一、句中的“在+V+中”表示人、事物或事物化的动作行为所处的时间位置,可以引申为某种动作行为处于正在进行或持续状态。例如: ①新一代在茁壮成长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修订本》) ②队伍在迅速前进中。 ③宝钢在建设中。(同例①) ④人民的法律在制定中。(宋玉柱《泛论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相结合》) ⑥战斗在进行中。(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  相似文献   

6.
本文所论“动+介+名”结构主要指A类“跑到操场”和B类“忠于人民” (暂定)两类。对上述语言现象如何分析,语法学界历来就有争议,至今仍无定规。近年出版的几部有影响的高校《现代汉语》教材及其它语法论著也各持所据,诸说纷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以下称“兰州本” )认为A类属“介十名”作补语的“补充词组”,B类为动词“忠于”与名  相似文献   

7.
通过与普通话“造”的对比分析,本文详细描述了东北方言动词“造”的语法及语义特征。文中着重指出其在语法上的独特性:状语、补语、宾语的类型复杂;通常用于完成时态;不能用肯定否定重叠的方式表示疑问。并阐述了其在语义上的丰富性,如义项大致可分为三类,修辞效果突出及对宾语、状语、补语具有语义上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行为完成时间是俄语简单句中动词谓语与时间状语之间的一种时间关系.这种时间关系主要通过由静词性组合与动词构成的结构来体现.本文介绍了表示行为完成时间意义的结构"3A+N4+V"、"B+N4+V",对结构的组成要素从语义和语法上做了分析,并对两个结构的异同之处及不同使用场合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9.
部分同时是俄语简单句中动词谓语与时间状语之间的一种时间关系.这种时间关系主要通过由静词性组合与动词构成的结构来体现.本文介绍了表示部分同时时间意义关系的结构"3A+N5+V"、"BO BPEMЯ+N2+V",对结构的组成要素从语义和语法上做了分析,并对两个结构处于同义时的情况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0.
汉语文言中定中短语作谓语是比较普遍的语法现象 ,其意义为“表示同那个定中偏正短语所表达的事物及与其相关的动作”。这一语法现象在现代汉语白话中也仍然存在。文言中定中短语作状语也是较常见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汉语文言中定中短语作谓语是比较普遍的语法现象,其意义为“表示同那个定中偏正短语所表达的事物及与相关的动作”, 这一语法现象在现代语白话中也仍然存在,文言中定中短语作状语也是较常见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元曲选》中 ,方位短语前不加介词可直接充当句子的状语、补语。方位短语直接充当状语是近代汉语中较为常见的语法现象 ,现代汉语当中虽不普遍 ,但仍有少量用例。充当补语时 ,方位短语多数表处所 ,且动词一般是非行走义类。方位短语直接作补语是《元曲选》中也是近代汉语中不常见的现象 ,在现代汉语中仍有遗留  相似文献   

13.
“煞”是中古近代白话中常出现的甚辞,用法可归为补语、状语、谓语三种,其中“煞”的谓词性用法主要出现在特定的语境,即携带句尾的韵律重音和程度副词作补语时,在这些语用推理条件下产生歧解性结构,从而导致重新分析,产生逆语法化现象,故产生谓词性用法。  相似文献   

14.
动词“向”与“嚮”(鄉),大约在两汉时逐渐虚化为介词。本文以古文献的语言资料为实例,重点讨论三个问题:第一,“向”与“嚮”的虚化过程;第二,虚化后,为适应表达复杂化的需要,由“向”、“嚮”所组成的介词结构内部的发展;第三,该介词结构充任状语及补语的语法功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论语》中"于"字共出现了183次,其中由介词"于"所组成的介词结构的句法功能和语法意义灵活多样。在句法功能上,"于"字结构在句子中主要是用作补语,少数用作状语。在表示的语法意义方面,以表示关联对象的为最多,表示处所和范围的次之,而引介动作的受事以及表示时间、被动的比较少。  相似文献   

16.
“之于”在古汉语中经常同名词或代词组成“名词(或代词) 之 于字介宾词组”的结构形式,位于句子之前。这是一种比较特殊而又常见的语法现象。这种结构中的于字介宾词组同一般用于状语或补语的于宾介宾词组不同,它的后面大多有语气词“也”字煞尾。即使没有“也”字,也是可以用逗号点断,与其后面的谓语句隔开的。这种句型,在古代典籍中是不乏其例的。请看下面各句:  相似文献   

17.
量词短语的语法功能为:1.名量词所参与构成的量词短语(A类),大多位于名词之类的词语之前,一般充当定语;2.由动量词参与构成的量词短语(B类),大多位于动词之类的词语之后,充当补语,在其前,多充当状语;3.复合量词参与构成的量词短语(C类),只出现在动词之类的词语之后.  相似文献   

18.
析"V得/不动”与"V得/不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V得 /不动”与“V得 /不了”这两个带可能补语的结构进行分析 ,指出它们在 V的类型、表达的语法意义等方面的异同 ,探讨了二者互相替换的可能性以及互换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古汉语中涉及"有"的研究主要有存现句研究、"有"字句研究、"有+VP"格式研究三个方面,研究重点为"有"字句的历时演变和"有"的词义及语法属性,研究范围则基本限于传世文献。在两周金文中,"有"也是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词,共约102例,句法形式上全部带宾语,除了一般所见的体词性宾语外(50例),谓词性宾语(52例)比例之高是其明显特征。"有+VP"有"有+V、有+状语.V、有+V.宾语、有+V.补语、有+VP1+VP2、有+V1和V2"六种具体形式,表现出结构类型的多样化特点。而在体词性宾语中,抽象名词宾语超过其他各类宾语的总和,是其又一特点。  相似文献   

20.
<正> 本文拟从汉译英的角度对两种语言的语法作一些比较研究.成分的划分与分析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是两种语言共有的句子成分.值得注意的首先是状语和补语在划分上的差异.古汉语把位置作为区别状语和补语的根本条件:在谓语前面修饰限制谓语的成分叫做状语,从谓语后面修饰限制谓语的成分称为补语.英语则不论位置前后,凡修饰谓语的都叫做状语.修饰形容词和副词的成分划分标准也一样.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