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维方式是由点思维到线思维、由线思维到面思维、由面思维到体思维、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演进的。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就是发展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命题。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生产力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正是由于生产力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才从根本上决定着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合乎规律的发展过程。迄今为止的人类社会,经历了由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将来必将  相似文献   

3.
现实世界的发展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思维和认识作为对现实世界的反映,从总体看来,也必然是由简单到复杂的前进的发展过程。把握住简单与复杂的辩证联系,对于深刻地认识事物,富有成效地解决思维课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合乎规律的历史过程。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依次更迭,资本主义又必然被更高级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所代替,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各个国家已经经历或正在经历的客观过程。 有人还在怀疑:我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是否违背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呢?这个问题的实质是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起点太低,不符合整个人类社会展的历史顺序,应该重新补资本主义这一课,然后再进入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5.
人类对图像的认知经历了一个从原始图像、认知图像到艺术图像的哲学认知过程,从中可以看到图像的认知历史是一个非理性和理性的发展过程。直观导致人类的原始思维,并且产生意会知识和直觉思维,对人类思维模式的创新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人们对隐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狭到宽、从表层到深层的发展过程。隐喻不仅仅是语言内部的修辞手段 ,而且与人类的认知过程息息相关 ,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隐喻作为思维工具体现了人类思维的共性特征 ,为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理解隐喻现象提供了心理基础。隐喻作为语言现象又体现着文化的差异 ,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约定性。  相似文献   

7.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科学与文明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历史。科学发明与社会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并驾齐驱的孪生兄弟,而人是科学创造与文明发展的主力。无数科学家的劳动开辟了人类前进的道路。从钻木取火的发现到人造卫星的制造,从微生物的发现到癌基因的探明,都是由无数科学家披荆斩棘,奋勇献身而取得的。  相似文献   

8.
顺向思维、异向思维和反向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创造过程中,在通过自然观察、自然科学实验、社会调查和社会试点等感性方法所获取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必须对这些感性材料进行理性思维的加工,以便揭示出未知客体的本质和规律。创造过程中的理性思维是一个极其艰巨和复杂的探索过程,也是一个多元的、立体的、交叉的思维过程,因此各种理性思维方法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一、顺向思维顺向思维是一种从人类已有的成果出发、以人类已有的成果为思维原点、又创造性地推动着人类已有成果向前发展的思维方法。具体的表现形式有三种:一是创造性地运用人类已有的成果;二是对人类已有成果进行创造性的…  相似文献   

9.
以往我们考察人类思维的发展历史通常是基于存在决定意识这样一条唯物主义原则,即从人类社会的存在方式决定人类思维方式出发,从而得出的结论是:随着人类社会实践方式水平由实体交换——能量交换——信息交换的演进,人类思维方式也相应经历了由直观模糊综合——精确的形而上学的分析——辨证系统综合的历史变迁。我们认为这样探寻人类思维发展的历史是必要的、基本的、但还不是充分的。因为它仅仅展现和勾勒了人类思维历史的宏观图景和大致的架框,缺少细节的素描。当我们把考察的视点收敛到思维内部结构之中  相似文献   

10.
恩格斯说:“关于思维的科学,正如其它的任何科学一样,是一种历史的科学,关于人的思维的历史发展的科学。”①人类思维也有一个“从低级形式发展出高级形式”的历史进程。②这个进程究竟是怎样的呢?也就是说,人类思维是怎样发生的,人类最初是怎样思维的,它又是运用怎样的思维方式取得对世界的理性认识的呢?——本文就这个问题提出一点探讨性的意见,兼及形象思维的产生和性质问题。抛砖引玉,以求得到高明指教。  相似文献   

11.
当代发展观演变的非线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纵观当代发展观演变历程,先后经历了经济增长发展观、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三个主要阶段。从思维方式的视角看,发展观实现的转变就是人类在思考发展问题上由线性思维走向非线性思维。以非线性思维为基础构建的发展理念,既是可持续发展观的深层内涵,也是可持续发展观得以实现的推动力和思想构架,可持续发展观是人类发展观演变的必然归宿。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在唯物史观中强调了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但并未说明生产力及生产工具发展的具体过程。而少数科技精英的"天才理念"对生产工具、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又显而易见,这对大众理解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人民史观造成了困难。从思维科学角度分析创造性思维的内涵、外延、内部机制及产生过程,可以阐明创造性思维中的灵感思维是人类思维的固有属性,所使用的各种思维工具也经历了不断发展的过程。人类的历史是实践活动的发展史,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真理性,科技精英与劳动群众共同作用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3.
人类思维充满了矛盾,因矛盾总要经历由潜在展开到解决的过程,与此相对应,思维的发展也必然呈现为正题、反题、合题三个阶段,这三个认识阶段的两次过渡总要经过怀疑、问题、立论三个环节才能实现。把握辩证思维的基本规律,可以帮助人们缩短辩证思维形成的周期,从而更有利于人们认识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更准确地预测人类社会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再生产类型的特点及其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再生产,是指新一代的出生和老一代的死亡,新一代更替老一代,从而实现人口的不断更新和延续。即“种的蕃衍”的循环反复过程,也就是构成了人口自然变动的过程。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阶段发展,已经实现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等五种社会形态。由于人口再生产是以生物因素为基础,并受到社会生产方式的影响,而且也是社会的、经济的、生物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人口再生产不可避免地也会随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在人类发展史上,已经成  相似文献   

15.
科学和技术是伴随着人类的生产活动而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古往今来,人类社会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自然科学也经历了一个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的进步演化过程。 人类社会的初期,人们对于自然界的认识是非常肤浅的,对自然界的利用水平也十分低下。那时还谈不上有什么严格意义的自然科学。那时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带有哲学、自然科学、迷信、幻想等多重色彩。人类关于自然界的各种知识,大都囊括于自然哲学之中。  相似文献   

16.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概念性思维只是一种最近发生的、较为年轻的思维方式,它曾经历着漫长的"前概念"积淀过程."前概念"阶段是人类思维空间(人类小宇宙)走向独立化道路必不可少的萌芽时期,它孕育着思维往后发展的一切胚胎."前概念"思维包含行为思维、集体表象思维、原始语言思维等人类童年时期的直观思维方式,这一漫长过程的最大成果就是使得思维空间独立于行为空间,形成了各式各样的符号、语言、图形等思维载体,发展出了丰富多彩的意象、感觉、表象、记忆等思维能力,这就为下一步的概念性思维的产生打下了深厚基础.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的讲话中首次提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新概念,并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进一步指出要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将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的伟大创造,不仅体现了人类文明从低级到高级的历史演进过程,也代表了人类文明未来发展趋势——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人类文明新形态既是现代文明的中国形态,又是中华文明的当代形态,更是世界文明的崭新形态,第一次实现了人类文明发展史的伟大变革。从生态内涵、生态思维和生态特征三个方面深刻把握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态意蕴,对于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坚持生态文明发展方向,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与生态文明新形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当代发展观演变的非线性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纵观当代发展观演变历程,发展观先后经历了经济增长发展观、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三个主要阶段。从思维方式的视角看,发展观演变的实质就是人类在思考发展问题上由线性思维向非线性思维的转变。以非线性思维为基础构建的发展理念,既是可持续发展观的内涵,也是可持续发展观得以实现的推动力和思想构架。  相似文献   

19.
以往在对决策形式的研究中,多以决策要素为标准进行划分,而对决策形式的历史演进关注较少。本文以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研究决策形式的发生与发展,以此来透视决策形式的演进与人类认识发展的关系,进而更深入地揭示决策的本质,启发决策者在实践中创造新的决策形式。文章认为决策形式的演进经历了一个从“神判”到“人判”,从“法先王”到“不法古”,从“谋断一体”到“谋断分离”,从“非程序决策”到“程序决策”,从“质性决策”到“质、量结合”这样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盲目到自觉、由粗糙到精确的不断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李洪志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抛出所谓的“历史循环论”,胡诌人类迄今经历了81次以上从繁衍到毁灭的循环,现在又到了接近毁灭的“末劫时期”。“历史循环论”不仅是对历史常识的无知,而且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公然挑战。人类社会决不是像李洪志所宣称的那样从繁衍到毁灭的简单循环,而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从低级到高级矛盾运动的自然历史过程。一、“历史循环论”是历史唯心主义李洪志认为“真、善、忍”是宇宙的根本特性,“任何物质都有佛性——真善忍。那就是构成宇宙的东西。”这样,李洪志就把世界本源归结为某种精神实体,把“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