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双缺口”理论对我国利用外资战略的影响“双缺口”理论产生于本世纪助年代后期,是西方国家流行的一种主要弓险理论。该理论认为:如果一国出现“外贸缺口”、“储蓄缺口”,即国构建设资金匾乏时,可采用引进外资的方法填补这两个“缺口”,保证本国建设资金的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和生产技术管理水平的进步。在发展中国家致力于发展民族经济,实现经济现代化过程中,其“储蓄缺口”和“外贸缺口”有逐步扩大的趋势。一方面百废待兴,投资需求很大,而内部积累能力有限,储蓄严重不足,使“储蓄缺口”扩大。另一方面,技术设备进口具有…  相似文献   

2.
从内外资“双溢出”看我国引进外资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我国的资金供求状况发生了近乎戏剧性的变化,以前长期存在的内外资“双缺口”转变成现今的内外资“双溢出”。从内资方面看,到1996年底我国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累计达68596亿元,贷款余额累计为61157亿元,存贷差为7439亿元;从外资方面看,从1994年起我国的外汇储备就逐年巨额增加,到1997年达1399亿美元。内外资大规模溢出动摇了发展中国家引进外资的理论根据——“双缺口”理论,储蓄缺口、外汇缺口在我国似乎都已不复存在。因此,人们有理由担心外资的继续大量引入是否会造成我国资金更大的供求失…  相似文献   

3.
通货膨胀是一种病态经济的反映,它不仅会给经济发展造成危害,影响经济的正常增长,降低社会经济效益,对投资和经济造成长期损害,而且会带来许多社会不安定因素。通货膨胀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经济现象,在经济和社会生活诸多方面产生了严重的破坏作用。为了制定适当的抑制通货膨胀的对策,首先应对通货膨胀的成因进行认真分析。 一、通货膨胀的一般理论认为其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需求拉动型的通货膨胀。 由于需求的变动而引起的物价上涨的通货膨胀,统称为需求拉动型的通货膨胀。这种类型的通货膨胀又可分为两类,一种是需求牵动的通货膨胀,另一种是需求移动的通货膨胀。 需求牵动的通货膨胀论认为,物价上升的原因是由于商品与劳务的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所造成的。这一理论具有两种形态,其一是凯恩斯学派的过度需求理论,这一理论的核心是由于总支出(即消费、投资和政府开支的总和)大于国民生产总量所造成的通货膨胀缺口,即指商品市场上的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现象或劳动力市场上的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现象所造成的通货膨胀缺口(即“商品缺口”和“要素缺口”)。  相似文献   

4.
通过不同国家经济发展经验的国际比较,可以发现,工业化国家在向城市化转型过程中,伴随着结构性减速的发生家庭储蓄率会出现下降趋势,由此提出"储蓄耗散"假说。根据这一假说,对于从高速增长向低速增长转型的城市化进程而言,经济增长速度6%以下是储蓄快速耗散和储蓄率快速向低水平收敛的区域;在资本市场不完善和储蓄无法向有效率的路径转换的不利条件下,储蓄耗散将沿着资产价格膨胀的无效路径进行,且诱致城市化阶段持续的隐性通货膨胀。进入结构性减速通道的中国经济,也正在进入储蓄耗散通道,关键是如何通过更完善的制度设计,实现储蓄向资产的有效转化。  相似文献   

5.
货币既不是投资品,也不是消费品,而是商品与劳务之间的交易媒介。在奥地利学派的理论框架下,根据消费、储蓄与投资的时间先后逻辑,货币结构被划分为自愿储蓄与真实货币量,通货膨胀就取决于自愿储蓄与真实货币量的结构比例关系。货币结构具有内生性,很难实现货币结构与通货膨胀的双重稳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货币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货币化储蓄的显著降低体现了社会公众应对通货膨胀的努力;人们的时间偏好伴随经济成长发生内在改变,倾向于储蓄更多,体现为证券化储蓄上升和选择以背负更多债务购买房产,进而导致2000年以来通货膨胀对货币扩张的敏感度下降。  相似文献   

6.
储蓄作为商业银行融资的重要途径,不仅丰富了信贷资金来源,壮大了银行资金实力,而且有利于弥补我国资金供求的缺口,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特别是抑制通货膨胀和回落物价指数起着积极作用。但是,近年来,我国居民储蓄呈现高额增长趋势,储蓄存款占各项存款的60%以上,储蓄率远高于同期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储蓄的高增长将直接导致广义货币供应量MZ的超经济增长,可能构成对金融稳定的冲击,对国民经济稳定增长造成一定压力,被经济学家称之为“笼中老虎”。因此,在全国上下大力发展储蓄的大环境和下调利率的背景下,我认为进一步认…  相似文献   

7.
论文应用GARcH模型逐个分析了q-国1995—2010年产出缺口和通货膨胀波动性和不对称性,再利用vAR模型验证两者之间存在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样本期间,中国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自身波动性有持续性,产出缺口存在“风险奖励”,通货膨胀对产出缺口存在“溢出效应”,并且波动具有不对称性,产出缺口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滞后期为一年。  相似文献   

8.
当前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主要是提高利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人民币升值等"控"货币供给的政策。然而,频繁使用这些政策,抑制通胀效果不明显,却出现了经济增长放缓的迹象。为有效地治理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增长,需要"控""疏"结合的宏观经济政策:一是人民币双向浮动,引导外汇流出,减少货币供给,抑制通货膨胀。二是疏导国内资金流向资本市场,恢复和发展中国股票市场,增加货币需求,减少货币供求差距,抑制通货膨胀。三是将目前的外汇"奖入限出"政策改变为"限入奖出"政策,包括对个人携带外汇、企业借入的境外贷款和外商直接投资等进入中国的外汇收取入境费,费率应高于人民币升值率加上国内国外利率差之和。四是将出口退税改为国内居民外汇储蓄补贴,藏汇于民。五是将汽车和家电企业的财政补贴改为给全国户籍人口每人发放3000-5000元的消费券,在改善民生的同时,增加货币需求,抑制通胀。六是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到1万元/月/人,以扩大消费,增加货币需求,遏制通胀。  相似文献   

9.
西部大开发:警惕“贫困陷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落后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一般会快于发达国家或地区”,这是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条件趋同”理论想告诉人们的一个结论。该理论假设生产函数中资本报酬递减的性质始终存在;而储蓄率是外生常数,平均储蓄曲线单调下降。因此该理论认为各国经济增长中总存在着一  相似文献   

10.
通货膨胀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二次大战后,无论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第三世界国家、甚至一些社会主义国家都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通货膨胀。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中是否存在通货膨胀的问题,长期以来是一个不可触及的禁区。粉碎“四人帮”以后,这个禁区才开始突破。事实上,在建国三十多年来我国曾多次出现过通货膨胀,给国民经济带来极大的危害。近几年来,我国财政上连续出现赤字,货币投放量偏多,但工农业生产却持续增长,市场商品供应日趋充足,城乡人民生活也有明显改善。于是,又  相似文献   

11.
试析通货膨胀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周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日益改善。然而,随之出现的我国经济生活中的几次通货膨胀也长期困扰着人们,尤其是近年连续出现的恶性通货膨胀更为人们所关注。理论界对通货膨胀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实证分析通货膨胀对我国股票收益率的影响,发现其因果关系是单向的,两者之间既可以正相关,也可以负相关。从长期来看,高通胀会给企业盈利和国家的GDP带来负面影响,并且利率的提高会降低股票价格,出现"通胀无牛市"的局面。但在一段时期内,为抵补通货膨胀带来的购买力损失,投资者会分流部分银行储蓄资金投资于金融资产,从而推动股市的发展。所以,股票市场的"牛市"或"熊市"不能简单的用通货膨胀来衡量。  相似文献   

13.
一近年来,我国出版的各种社会科学辞典、教科书和其它有关书籍中,在解释通货膨胀这一概念时,几乎无例外地把通货膨胀说成是纸币所特有的经济现象,完全排除了金属货币产生通货膨胀的可能性。为了说明这种情况,我们分类举几个例子。 (1)辞典类: 许涤新主编的《政治经济学辞典》说,通货膨胀是“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量所引起的货币贬值现象。……通货膨胀只有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在金银货币流通的情况下就不会如此”。 《辞海·经济分册》说,通货膨胀是 “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相似文献   

14.
1992年以后,中央计划价格逐步被市场价格所代替,在这个过程中,改革以前所形成的压抑型通货膨胀转化为公开的通货膨胀.随着通货膨胀的公开化,通货膨胀压力就会越来越弱,价格会越来越接近市场价格,进而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也表现为显著.我们认为,可以通过提高潜在产出来控制通货膨胀.导致潜在产出具有上升趋势的因素主要有技术进步,生产效率的提高和投入的增长.当然,过度依赖要素投入来刺激经济增长,会导致价格指数尤其是生产资料价格指数的上升,产生通货膨胀压力.因此,依赖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来促进经济增长,提高潜在产出,能较好地抑制通货膨胀,真正实现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与较低的通货膨胀率.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有些经济理论界的同行主张搞赤字财政,实行通货膨胀政策,来刺激我国经济的发展。其主要的理由有三:一是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是“经济起飞”的启辉器,可以把大量的闲置资源调动和利用起来;二是实行通货膨胀政策,用财政向银行透支和借款的办法,为发展基础产业筹集资金,提高没有附加收入和贡献较大的工作人员的工资;三是通货膨胀是伴随着价格体系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而产生的,如遏制通货膨胀就会阻碍改革价格体系和调整经济结构。列此,本文试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6.
走出治理通货膨胀的误区张宗斌“发展才是硬道理”,然而在我国每逢经济高速增长,就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因而要抑制通货膨胀,就不得不降低经济增长速度。这也是我国历次宏观调控的着力点之所在。它忽视了我国通货膨胀的特殊生成机理,使我国冶理通货膨胀走人误区,从而...  相似文献   

17.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通货膨胀现象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显著而重要的经济现象,其对于整个经济的影响也日益为人们所瞩目。于是,对于通货膨胀现象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和研究也就显得急迫而重要起来,从而出现了诸多理论试图解释为什么会产生通货膨胀,在通货膨胀过程中的不同阶段,通货膨胀对经济有怎样的影响,以及如何控制通货膨胀等等一系列问题。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学派和以卢卡斯、萨金特为代表的理性预期学派是70年代崛起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流派,他们对于通货膨胀的解释在整个西方经济学的通货膨胀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两个…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伴随着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我国居民储蓄连年大幅增长,呈无规则波动,并几度出现大幅度下降局面。这一现象引起了经济界的广泛关注。一般认为,在通货膨胀的客观经济环境中,储蓄的波动是由居民对价格预期所造成的,于是以提高(或变相提高)储蓄利率的方式来稳定储蓄存款已为各金融机构所广泛采用。然而,综观近年来储蓄波动及经济发展现状,我们可  相似文献   

19.
进入90年代,世界经济贸易发展将会进入一个新时期,世界政治、经济、科技、贸易将在80年代的基础上继续调整和变化,这给广西外贸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又使广西外贸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局面。世界贸易将继续稳定增长。80年代,世界贸易增长强劲,平均增长率为8.3%,但到了80年代末,由于西方各主要工业国家货币政策普遍宽松,货币发行量过大,石油价格上涨,工资增长超过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以及汇率变动的影响等,西方主要国家通货膨胀严重,经济增长放缓,世界贸易的增长速度也随之放缓。进入90年代,为了抑制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各国将采取紧缩货币和高利率政策,投资将适度减弱,经济将继续放缓,但尚不会出现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即使因“海湾危机”使世界经济受到一定的打击,但估计90年代世界  相似文献   

20.
无论我国未来的经济走向如何,也无论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会随之作何调整,基于新的视角探讨2002年底以来的通货膨胀,无疑对于理论创新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仅仅盯住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传统通货膨胀理论误导了政府的决策,而基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资产价格指数的新通货膨胀理论则有利于政府应对当前和未来的通货膨胀.简单地借用西方经济学中的“成本推进说”、“需求拉动说”或“国外输入说”来解释当前的通货膨胀,不过是一种现象描述.通货膨胀无论出现在任何时期和任何制度内,其直接原因都是货币超经济增长.而形成通货膨胀的具体历史原因,删需要对特定的历史环境进行深层次和广视角的探索,不可能有一个超历史的标准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