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堆肥和污泥中分离得到一批高温抗药性细菌,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查,发现其中—菌株T703—S_1有质粒存在。  相似文献   

2.
用超声波浸提醇沉淀法从仙人掌中提取并纯化多糖,采用分光光度法在多种体系中研究了仙人掌多糖清除活性氧的作用,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观察了该多糖对·OH导致DNA链损伤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仙人掌多糖能够有效地清除O2-和·OH等活性氧,对·OH导致的DNA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3.
从细胞凋亡的角度研究木犀草素对大鼠肝癌细胞CBR.H7919tk/GCV系统的作用机制.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分析木犀草素砷大鼠肝癌细胞CBRH7919出/GCV自杀基因治疗系统的影响,以及基绿-派诺宁染色、丫啶橙(AO)染色的观察,还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药物对DNA的作用.经过统计学检验:联合组的凋亡率明显高于非联合组;甲基绿-派诺宁染色和丫啶橙(AO)染色出现了较为典型的凋亡形态;琼脂糖凝胶电泳出现明显可辨的梯状条带.综上,木犀草素对CBRH7919墩/GCV系统具有诱导其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两种动物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用酚抽提法和盐洗法提取鼠、鲤、鲍三种动物基因组DNA,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OD260与OD280的吸光值,计算比率估计核酸的纯度,并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DNA片段在凝胶中的位置,鉴定DNA.最终确定了一种简便、快捷、经济并适用于大多数动物基因组DNA提取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文章主要对产冷活性淀粉酶的冷适应微生物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对菌株的分离和提取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得到其16S rRNA基因后连接于T—载体再转入大肠杆菌JM109中,筛选阳性克隆转化子进行培养,最后提取质粒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最佳的适合提取DNA的石鳖样本保方法,以日本花棘石鳖Liolophura japonica、日本宽板石鳖Placiphorella japonica、红条毛肤石鳖Acanthochiton ruhrolineatus、平濑锦石鳖Onithochiton hirasei、网纹鬃毛石鳖Mopalia retifera为实验材料,对其分别以甲醛浸泡、95%乙醇浸泡、-75℃超低温保存的样本进行基因组DNA提取.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琼脂糖凝胶电泳对DNA产物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新鲜材料和用乙醇保存的样品比用-75℃超低温保存的样品提取出的DNA纯度和浓度都高,用甲醛浸泡的方法保存没有提取出DNA.结果表明,超低温保存适合用于DNA提取.但是由于条件限制,长距离外采集样本时适合于用乙醇保存,并且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7.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而茶多酚具有抗肿瘤和抗氧化的作用,作者研究茶多酚对体外培养的卵巢癌COC1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茶多酚处理卵巢癌COC1细胞,24h后分别采用AO/PI双染法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法(DNA Ladder),观察和分析茶多酚对COC1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低浓度茶多酚(≤500μg/mL)处理24h后,出现早起凋亡现象;而高浓度的茶多酚(2 000μg/mL)后,出现了明显的晚期凋亡现象;过高浓度(4 000μg/mL)处理,细胞出现死亡现象.不同浓度的茶多酚处理后,细胞均可检测到DNA Ladder,且随着茶多酚浓度的增加,DNA裂解程度加深,电泳中DNA Ladder更明显.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茶多酚处理均可以诱导卵巢癌细胞株COC1产生细胞凋亡,研究结果为筛选新型的抗癌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辣椒基因组DNA两种提取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SDS法和CTAB法提取新鲜辣椒幼叶的基因组DNA,用核酸蛋白仪检测法、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和PCR扩增法对两种方法提取的DNA样品分别进行检测,核酸蛋白仪检测表明:SDS法得到的DNAOD260/OD280均大于2.0,说明蛋白质去除彻底,但RNA未除干净;CTAB法得到的DNAOD260/OD280均为1.8~2.0,说明蛋白质、多糖、RNA完全去除。琼脂糖凝胶电泳表明:SDS法提取的DNA有两条带,说明样品中仍含有未被除去的多糖及其他一些次生代谢物质,RNA也有残留;CTAB法提取的DNA只有一条清晰整齐的主带,有效地去除了辣椒幼叶中的多糖及其他次生代谢物质,RNA也降解完全。PCR扩增法显示:SDS法和CTAB法提取的DNA样品均可进行PCR扩增,也可用作SRAP研究,但CTAB法提取的样品扩增出的条带比较清晰。结果表明:CTAB法提取的DNA含量高,纯度高,能够满足后续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数字PCR是一种新兴的基因检测方法,是继常规PCR、实时荧光定量PCR之后的第三代PCR基因检测技术.在传统的水产病原菌的分子检测方法中,普通PCR检测结果需要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耗时长,并且不能对检测病原进行定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则需要依赖内参基因进行相对定量分析,难以满足水产病害快速精准检测的需要.数字PCR技术实现了对检测样本的绝对定量分析,具有前所未有的准确度和重现性,为快速准确地进行水产病原菌的检测提供了崭新的技术平台,具有广阔的发展和应用前景.本文主要介绍了数字PCR的产生、原理和分类,并深入探讨了数字PCR技术在水生生物致病菌和水产品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菊花DNA提纯方法的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组织内含有较多酚类化合物和多类物质,抽提后获得高质量的基因组DNA有一定难度。以6个菊花品种为试材,利用碱裂解法、SDS法、CTAB法、改良SDS法提取DNA后,根据外观、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A260/A280比值的测定。DNA产量等。比较后的优化结果表明:用改良SDS法提取的菊花基因组DNA,无论在纯度上,还是在完整性上都比其他3种方法要好。  相似文献   

11.
用凝胶浓度分别是7.5%和6.0%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系统对12个豇豆品种的酯酶(EST),淀粉酶(a-AMY)和过氧化氢酶(CAT)同工酶作电泳分析,将两种不同浓度凝胶系统的电泳图谱作对比,得出豇豆品种的淀粉酶同工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应选择低浓度凝胶系统(6.0%),酯酶同工酶,过氧化氢醋同工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应选择高浓度凝胶系统(7.5%),才能得到较高质量的凝胶电泳图谱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探讨蛋白质组学中不同体系的双向凝胶电泳技术(2-DE)对昆虫细胞内蛋白质分离和电泳结果的影响。以经Cry1Ac抗性筛选的粉纹夜蛾BT1-Tn-5B1细胞为例,分别进行ISO-DALT和IPG-DALT方法进行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并比较了电泳图谱。ISO-DALT得到了700多个蛋白质斑点,IPG-DALT得到了800多个蛋白质点。前者的pH梯度不稳定,受电场和时间的影响较大,制得的胶条的重复性不好,但对样品的要求不高。后者有稳定的pH梯度,操作方便,但对样品中盐离子浓度的耐受性低。  相似文献   

13.
鹿筋的电泳鉴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对梅花鹿筋、新西兰鹿筋、黄犭京筋、羊筋、牛筋等五种动物筋进行了电泳分析.结果表明,鹿筋与其他四种动物筋间存在着显著的电泳图谱差异和明显的鉴别区带,可为动物类中药的鉴别提供一项可靠的检测和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14.
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同时还被认为是最具“欺骗性”的兴奋剂之一。本文在对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结构、生理功能以及类型进行介绍的基础上,总结了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血液学参数间接检测法,同时对等电聚焦、毛细管电泳、免疫等直接检测方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以科研成果充实和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借助一个快速、简单、实用的毛细管电泳实验,帮助学生了解毛细管电泳分析技术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及其实际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6.
采用碳化二亚胺法将头孢噻肟钠(CTX)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以及卵清白蛋白(OVA)分别进行偶联,合成完全抗原(CTX—BSA,CTX—OVA),紫外吸收光谱(uV)和凝胶电泳(SDS.PAGE)进行鉴定并测定CTX—BSA的偶联比,结果显示:与CTX(235.0nm)、BSA(278nm)、OVA(232.0,278.0nm)相比,CTX-BSA(213.0,275.5nm),CTX—OVA(223.5,274.5nm)特征吸收峰位移明显,CTX—BSA的偶联比为5.8:1.CTX—BSA与BSA以及CTX—OVA与OVA的SDS—PEG图谱相比,完全抗原泳动速度滞后.以CTX—BSA免疫动物并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抗血清效价,血清效价≥1:100000.以CTX对免疫血清进行间接竞争ELISA测定,CTX可有效抑制免疫血清效价.  相似文献   

17.
将刺参体壁用0 .5 molLK2CO3 抽提,胰酶水解,乙醇沉淀得多糖粗品,再经过氧化氢脱色、萃取脱蛋白质、透析除盐等工艺制得多糖纯品.此多糖纯品经凝胶电泳和醋纤薄膜电泳证明为均一性多糖.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样品具有典型的多糖吸收峰.薄层色谱分析确定其单糖组成为葡萄糖醛酸、氨基半乳糖和岩藻糖.此外,样品富含硫酸基团,属典型的酸性杂多糖,HPLC测定其平均相对分子量为50 000 .  相似文献   

18.
硅酸凝胶生成条件与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就硅酸凝胶的生成条件与机理进行了探讨,通过实验和计算发现若pH值控制不当,则生不成凝胶。硅酸凝胶生成的最佳条件与聚合反应机理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