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辽宁省中部地区,包括:沈阳、抚顺、鞍山、本溪和辽阳五市,是我国城市密集区之一。全区面积3.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188万。其中,非农业人口572.7万,占总人口的53.5%。各市之间相距很近,如以沈阳为中心,最近的抚顺市为48公里,最远的鞍山市也只有89公里。沈阳市,是辽宁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1978年建成区人口223万。抚顺市是以燃料、动力为主的重工业城市,人口86万。鞍山市是我国闻名的钢都,人口73万。本溪市是煤铁之城,人口56万。辽阳市是新兴的轻纺工业城市,人口27.7万。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规划工作对于城市建设以及城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改善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也存在一个影响土地、投资、效益等方面的严重问题:不切实际的人口规模规划。例如广东省90年代初人口不足7000万,到2010年的城镇(市)规划仅城市人口规模合计超过1亿人,又如,番禺市1996年全市总人口为86.6万,其中非农业人口为23万,镇区人口35.3万;而各镇所做的城镇规划到2010年的城镇人口规模累计达230万。假如全国城市人口按如此速度增长,要达到如此大规模的城市人口,中国13亿人口也不够,还需从国外进口!  相似文献   

3.
本文仅就美国建国200年来,城市人口发展过程中的若干特点作一初步的介绍、分析和研究,以供研究我国城市化道路时参考。不当之处望批评指正。 (一)城市人口规模的发展变化 200年来,美国不同规模的城市人口发展变化是很剧烈的。1790年,2.5万人口以上的城镇只有两个,到1950年时发展到522个,1970年达到916个。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1820年普查时才出现,到1950年发展到109个,1970年达到156个。1790年美国有24座城市,1950年增加到4077座,到1970午时发展到了7062座,近二十年间的发展速度接近过去160年的发展。5万人口的城市是划分大都市区的主要标志,它也从1900年的78个发展到1970年的396个。  相似文献   

4.
城乡划分和城镇人口统计自建国以来,是变动最频繁、概念最混乱的一个领域。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受行政、所有制、物资供应等多方面的影响。从理论上讲,城镇是人口大量聚居的工商业地区。城镇起码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人口大量聚居,二是非农产业占主要地位。近代以来,各国城市发展很快,1986年全世界已有43%的人口居住在城市里。我国在解放后城镇发展也是很快的,1949年城镇人口比重只有10.6%,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新城镇不断出现。但由于经济建设反复徘徊,城镇发展也反复多变。标准一改再改,郊区扩大了缩小,缩小了再扩大;城镇人口增了减,减了又增。尤以1984年以来,由于撤县设市,撤乡建  相似文献   

5.
一、台湾人口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49年前后。1905年人口总数是312万人,1946年为609万人。1947—1949年由大陆迁台人员达124万人,使人口总数陡增到730万人。这时期的人口增长以迁移增长为主。第二阶段,1950—1971年人口自然增长最迅速时期。1964年人口总数达到1224万人,1971年达到1507万人。自然增长累计达709.8万人。第三阶段是1972年至七十年代末,人口增长速度放缓,净迁出增多,自然增长速度下  相似文献   

6.
建国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行政区划的变更,山东省城镇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人口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1949年全省有15个市、140个县和1个镇,共有城镇人口299万人(含农业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6.6%,明显低于全国10.6%的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7.
1 我国改革开放后城镇暂住人口发展变化情况 城镇暂住人口是指在现居住的城镇无常住户口的人员。这些人员按暂住目的划分,包括务工经商的、搞建筑施工的、参观旅游的、探亲访友的、寄读学习的、在驻外机构工作的等。在这里需要区别一下暂住人口与流动人口的含义。流动人口的含义要比暂住人口的含义宽泛些,是指离开经常居住的户口所在地,跨越一定的区域前往他地滞留而且不时回返的人口。它包括暂住人口,还包括已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尚未到达暂住地的“在途人口”和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滞留在行、销、玩、吃等场所当日返回的人口,而“暂住人口”则不包括这些人员。但在许多场合,这两个概念是通用的。 我国改革开放十几年来城镇暂住人口的增长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一是1978年至1983年为低速增长期。北京、广州两大城市流动人口从1979年的50万人上升到1983年的80万人,5年仅增长30万人,平均每年不过6万人。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刚刚实行改革开放,商品  相似文献   

8.
孙博  唐远志 《西北人口》2011,32(1):64-66,72
人口省际迁移与乡城迁移对城镇人口发展有重要影响。本文构建了包含人口省际和乡城迁移因素的动态预测模型,对2010-2060年陕西省城镇人口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第一,省际迁移和乡城迁移人口在年龄结构上呈倒V型分布,以劳动年龄人口为主,随时间推移,人口省际和乡城迁移趋势减缓。第二,在人口省际和乡城迁移的影响下,2047年陕西省城镇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将达到峰值,之后回落,而少年儿童和老年人口规模在预测期内始终呈现增长趋势。第三,人口省际迁移和乡城迁移因素使陕西省城镇老龄化趋势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9.
一、引子在人口分布规律中,有一条普遍适用于世界各大陆,即随着距海越远,地区人口分布密度越低;反之亦然.我国疆域辽阔,从沿海到内陆,相距四、五千公里之遥,近海密、远海稀的人口分布特点表现得尤为突出(见表1),尤其距海岸200公里以内的地区,人口更为密集.若定义人口集中化指数为地区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与地区面积占全国面积的比  相似文献   

10.
建国50年,济南市人口突破550万。50年来济南市经济建设有了巨大发展,人口控制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全面总结50年经济建设成就与经验的同时,对人口发展与控制进行回顾和分析,对搞好今后的经济建设和人口控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人口发展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人口发展变化受三种因素的影响:一是行政区划的变动(划入和划出);二是人口迁移变动(迁入和迁出);三是人口自然变动(出生和死亡)。济南市人口由1949年年初的46.9万发展到1998年底的553.5万,50年增加506.6万,增长10.8倍,上述…  相似文献   

11.
<正> 1986年下半年,我们对山东省的济南市、烟台市、威海市和牟平县的城镇迁入人口进行了抽样调查。1986年,济南市市辖区人口为142万人,非农业人口超过100万,属特大城市;烟台市市辖区71万人,非农业人口35万,属中等城市;威海市22万人,非农业人口7万人,属小城市;宁海镇6万人,属较大的县城镇。其中,济南市为省政府所在地,烟台市、威海市、宁海镇属沿海城镇。这次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4城镇户抽样比分别为济南1.46‰、烟台2.2‰、威海4.7‰、宁海镇12‰,有效问卷1392份,调查到的户人口数为5,339人,其中迁入人口为1,858人。调查时限为1949年建国至调查时点。我们根据此次调查的机器汇总数据及4城镇背景调查材料,就城镇迁入人口的数量、迁入时间分布、迁入前居住地分布、结构,迁入原因以及迁入前后的变化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现将研究中得到的几点启示表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海城市西柳镇位于辽河平原东部,距海城市8.5公里。近年来以大型服装专业市场(三大服装专业市场之一)而闻名全国,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人口城市化模式。笔者期望通过对该镇的调查以揭示其模式的特征、成因和进一步探索其发展的前景及对策。  相似文献   

13.
<正> 劳动人口的发展趋势,是受前一时期出生人口的规模和速度决定的。三十年来,我国平均每年出生人口都在2,000万以上。这就基本决定了目前和未来三十年间的劳动人口的发展规律和速度。从1967年以后,解放当时出生的人口,都陆续进入了劳动年龄,需要安排就业。现在,我国农业劳动人口已有三亿多,按目前的耕地面积(15亿亩)和机械化水平来衡量,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基本上达到了饱和状态,部分省份,已经出现了人多地少的局面。面对这种客观实际情况,尽管人们做了很大努力,发展多种经营,但是,仍然感到劳动人口不好安排。我国城镇劳动人口已有剩余,据统计,1980年全国城镇待业人口已达2,500万左右。由于前三十年出生的人口多,必然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依据1982年甘肃人口普查资料,讨论人口分布和密度、少数民族人口的地理分布和城镇分布三个问题。一人口的地理分布和密度人口密度是指在一定范围内人口的数量,一般以“人/平方公里”来表示。这是人口地理分布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它和该地区自然地理状况、生产力发展水平有着密切关系。1982年7月1日,甘肃全省总人口为19,569,261人,比1949年的968万多人增加了一倍。全省人口密度为43.1人/平方公里,还不到全国人口平均密度(105人/平方公里)的一半。但省内各地县人口密度不平衡,有的还相差颇大。  相似文献   

15.
人到晚年,面对的是生命和角色的转换,其生活环境也必然随之发生变化,这将直接关系到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而且随着老年人口特征的变动,对生活环境质量会提出新的需求。本文着重对浙江城镇老年人口生活环境现状进行分析,并根据老年人口的发展趋势,探讨城镇老年人口对未来生活环境质量的新需求,为政府部门及时作出决策提供客观依据。一、浙江省城镇老年人口的发展趋势1.老年人口总量的变化。根据1995年浙江省1%人口抽样调查,全省城镇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8528万,占全省城镇人口的1259%,为同期全省60…  相似文献   

16.
<正> (一) 根据国家统计资料预测,到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除去乡镇企业吸收的人口和农业生产所需人口,我国农村将剩余约3.5亿人口。这些剩余人口大量涌入大城市和城镇,将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习惯做法是,采取行政的措施,对城镇劳动市场进行全面的清理,整顿和压缩非农产业的农村户籍用工,腾出位置,安置城镇待业人口,而对农村剩余劳力,则强调以农村内部消化为主。这种传统做法,反映了现行户籍制度所强调的身份论的要求。但是,这种从七十年代起就不断开展的,在劳动就业上压缩农村人口,保证城镇人口的做法,客观效果并不理想。政策收紧时,农村人口被挤出城镇,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一个跨越城乡的新兴群体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背景城市人口相对于乡村人口,农业人口相对非农业人口的二元划分,是我们长期以来习以为常的人口分类。然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一个迅速崛起的新型群体———农民工的出现,使这种划分面临着挑战。据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的抽样调查①,2003年我国农村外出务工的劳动力达11390万人。他们绝大部分都以城镇为流入地,成为当地的农民工。另据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赵白鸽博士的数据,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已达1.4亿②,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庭成员显然是其中的主体③。这些农民工在其迁入城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这些城镇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  相似文献   

18.
一、河北人口移动特征(一)省际人口移动以“波动较大,迁入为主”为其特征。具体情况是:1949~1959年期间,净迁入125.38万人,年均12.54万人;1960~1967年期间,净迁出74万人,年均9.25万人;1968~1975年期间,除1972年外均为净迁入,累计净迁入95.59万人,年均9.56万人,年均6.2万人。其中1975~1950年净迁人'6.峨万人,年均9.3万  相似文献   

19.
确定城镇人口的统计口径,是研究城镇人口发展变化的首要问题。由于我国城镇人口统计口径几经变化,并出现过一些争议,至今尚未取得明确的统一的认识,使我们在研究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和城镇建设相关政策的过程中,遇到一定困难。因此,对我国城镇人口统计的有关问题作些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一、我国城镇人口统计口径的几次变化 我国城镇人口统计口径有过三次变化:1949~1963年,根据当时我国的市镇建制规定,聚集人口10万人以上的可以设市,聚集人口2000人以上,其中非农业人口占50%以上的可以设镇。城镇人口的统计范围为市镇辖区内的全部常住人口,其中包括了区内的农业人口。 1963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调整市、镇建制,缩小城市和郊区的指示》,规  相似文献   

20.
失业人口: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人口群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业,作为就业的对立面,在我国由于长期使用待业一词,从而使人们把失业一度看成资本主义制度下特有的东西。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失业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凸现于人们眼前,1985年我国城镇失业率达到1.8%,1990年上升为2.5%,1995年我国城镇失业率达到2.9%。从1983~1994年,我国城镇失业人数平均每年为400万人,并且这仅是指登记的失业人口,尚不包括那些虽已失业但未登记的失业人口,也不包括队伍庞大的隐性失业者。如果把这些全算在内,我国城镇失业率将高达13%,属于失业严重型。据预测,到2000年,城镇公开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