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普列汉诺夫的美学思想有其自己的特色,一方面他以马克思主义的美学思想为指导,观察和解决美学问题;另一方面他批判地继承了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别林斯基、杜勃罗留波夫、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遗产,充分吸收了其中的精华。因此,普列汉诺夫的美学思想,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又是具有俄国作风和俄国气派的,显示了它的独创性。  相似文献   

2.
“四人帮”是阴险狡猾的反马克思主义骗子。他们不仅用马克思主义的词句来装扮自己,还特别擅长于用极“左”的一套来冒充马克思主义。为了维护他们极“左”的那一套,他们捏造了一种谬论,叫做社会主义时期反修只能反右不能反“左”,谁反“左”谁没好下场,“反极左就是反对革命”。这种谬论,在思想和理论上造成极大的混乱,必须彻底清算,才能解放思想,理直气壮地投入揭批“四人帮”的伟大斗争。  相似文献   

3.
“四人帮”为了篡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在政治与经济的关系上制造了种种谬论,搞乱了人们的思想,破坏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用马克思主义正确回答这一问题,对于深入批判“四人帮”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澄清理论是非,发展生产,是十分必要的。 如同研究任何问题都要从现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一样,我们研究政治与经济的  相似文献   

4.
《文史哲》2016,(3)
蔡仪的理论与实践,在不同时期既接近于革命意识形态,又与其有原则差别。但蔡仪运用革命话语系统维护学术地位,经营学术团队,使其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代表。在理论实质上,革命话语仅仅是蔡仪美学思想的表层特征,形象崇拜则是其美学体系的内在逻辑,形象思维论是其理论逻辑的核心内涵。蔡仪形象思维论的哲学基础是物本论前提下的形式主义美学理论,因此他对车尔尼雪夫斯基、前苏联美学及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批判是错误的。产生蔡仪美学思想的社会根源还在于其布尔乔亚化的生活体验。蔡仪式的逻辑体系与革命话语的矛盾二重性在当代"马克思主义物本论美学"、"马克思主义实践存在论美学"、"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美学"等美学思潮中有集中体现,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美学低迷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1859年4月19日和5月18日,马克思、恩格斯分别由伦敦和曼彻斯特写信给当时在柏林的斐迪南·拉萨尔,评论他写的五幕历史悲剧《弗兰茨·冯·济金根》。这两封信谈到了一系列重大的思想问题和美学问题,是不可多得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经典文献,也是今天我们在文艺理论领域里批判“四人帮”,拨乱反正的锐利武器。一马克思在信的一开始就说:“如果完全撇开对这个剧本的纯批判的态度,在我读第一遍的时候,它强烈地感动了我”,并说,剧本能够产生这样的效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恩格斯在信的开始处也说,第一二次读这个剧本,“使我在情绪上这样地激动”,  相似文献   

6.
翻开中国近百年革命斗争史,无数为反对帝国主义奴役和封建桎梏压迫,探索中国独立富强之路而抛头颅、洒鲜血的先进人物展现在我们眼前。孙中山的革命战友、资产阶级革命理论家、活动家朱执信就是其中之一。宋庆龄、何香凝都对朱执信作过很高的评价。宋庆龄说:朱执信是“国民党中坚定不移地和他(孙中山)站在一起拥护他的勇敢的行动和他开明思想的人”。何香凝则认为:“在同盟会中朱执信是真正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人”,“如果他还健在,他很可能是坚决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两位革命老人对朱执信的评价是中肯的。只要我们探索一下朱执信革命思想和革命活动的发展,就可以看出他的思想主张在许多方面已经超越了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的藩篱,而向着新民主主义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7.
列宁在论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时,曾深刻指出:“马克思认为他的理论的全部价值在于这个理论‘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这一品格“真正是马克思主义完全地和无条件地所固有的”。“马克思这里说的是唯物主义的批判,他认为只有这种批判才是科学的批判。”(《列宁选集》第1卷,第81页)列宁的这一论断抓住了马克思主义批判原则的精髓。综览马克思一生的理论探索和理论创造,切入马克思思想创立和发展的内在逻辑,我们可以发现,马克思的批判原则具有三个层面的内涵,这就是实践批判、理论批判和自我批判。  相似文献   

8.
<正> 迄今,我们仍然在批判封建主义,尤其是它的专制政体;弘扬民主主义,尤其是它的共和政体,这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有一点似应注意,这就是不应只重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对于封建主义的那些优越性,而简单地给中国农民民主主义戴上“绝对平均主义”和“农业社会主义”的帽子,当作社会主义革命乃至民主革命中某些失误的思想根源加以批判,否则,不一定有助于批判地借鉴和继承人类历史上的优秀政治遗产,也不一定有助于认  相似文献   

9.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方法论,对于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四人帮”是马克思主义的死敌。他们唯心主义横行、形而上学猖獗,疯狂反对唯物辩证法,肆意篡改矛盾规律,在他们控制的报刊上从来不准谈论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各对范畴,妄图一笔抹掉这些规律和范畴。为了拨乱反正,有必要重温马克思主义导师的有关论述,彻底批判“四人帮”的反动理论,完整地掌握唯物辩证法。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林彪、“四人帮”唯心主义横行,贩卖“精神万能论”“唯意志论”等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否认真理的客观性,把“真理的阶级性”作为打人的棍子,实行思想上的法西斯统治。对此,必须进行彻底的揭发和批判。可是,近年来有些文章在批判林彪“四人帮”否认真理客观性的主观唯心主义时,却完全否认真理的阶级性,把认为社会科学真理有阶级性这个马克思主义党性原则,当  相似文献   

11.
《讲话》是一部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并独具体系的马克思主义美学论著,它根据解放了的新时代的人民大众对文艺的要求,提出了表现“新的人物,新的世界”的中心课题,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文艺为人民”这一“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围绕这一问题,《讲话》就普及与提高、文艺与生活、政治与艺术、歌颂与暴露、世界观与创作方法、批判与继承、艺术家与群众等一系列对立统一的矛盾范畴进行了辩证分析,从而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美学思想。因此,从理论上讲,《讲话》是对于马克思早期《手稿》中所包含的以唯物实践观为基础的美学思想的重大发展;而半个世纪的实践证明,《讲话》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和培养几代革命文艺工作者的马克思主义的教科书。  相似文献   

12.
林子力、有林同志合著的《批判“四人帮”对“唯生产力论”的批判》一书,已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本书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作了具体的阐述,对“四人帮”的所谓“批判唯生产力论”以及他们借这个“批判”为名所散布的谬论进行了系统的批判,澄清了“四人帮”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政治和经济的关系等方面搞乱了的基本理论问题,恢复  相似文献   

13.
要正确地贯彻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要充分地调动劳动者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必须坚持政治挂帅和物质鼓励相结合。这本是马克思主义的常识。祸国殃民的“四人帮”为了实现其篡党夺权的反革命需要,却打着政治挂帅的幌子来否定物质鼓励,在思想上造成了极大的混乱,给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造成了极严重的危害。一年多来,对“四人帮”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虽然不断地进行批判,但“四人帮”在这方面散布的流毒还有待进一步肃清。  相似文献   

14.
英明领袖华主席在党的十一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四人帮’全面篡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一个披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外衣的反革命阴谋集团。”长期以来,“四人帮”打着“反修”的幌子,随心所欲地歪曲苏联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贩卖修正主义黑货。本文试图就列宁、斯大林领导时期苏联如何贯彻按劳分配的问题讲一些情况,批判“四人帮”的谬论,并供同志们讨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四人帮”出于篡党夺权的罪恶需要,利用窃取的权力,在文艺批评领域大搞宗派主义和棍棒政策,肆意践踏与破坏马克思主义文艺评论的基本原则,将文艺批评作为驱使文艺工作者为其复辟资本主义阴谋效劳的棍棒。为了澄清“四人帮”搅乱了的思想理论是非,有必要重新认真学习我国文化革命主将鲁迅关于文艺批评的重要论述及其可贵的文艺评论实践。  相似文献   

16.
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鲁迅,对于革命文艺创作的题材问题,有一系列精湛的马克思主义论述。重温这些论述有助于我们深入批判“四人帮”的唯心论和形而上学,澄清在题材问题上被他们搞乱了的理论是非。以便进一步繁荣和发展社会义文主艺。 (一) 鲁迅在论述到文艺创作的题材时,总是根据革命文艺的性质和任务以及广大革命人民的精神需要,提倡描写重大题材,希望革命文艺工作者以高度的革命责任感,努力反映革命漩涡中的社会事件,描写“伟大的变动”,揭示社会生活发展的本质规律。  相似文献   

17.
批判的革命的本质:马克思哲学的不朽活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齐云 《学术研究》2002,2(6):55-64
本文认为必须从认识论的高度理解“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同教条主义的斗争,这是用什么思想路线、思想方法看待马克思主义的原则问题,是关系马克思主义能否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本文追本溯源,以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论述为依据,揭示批判的革命的本质是马克思哲学的活力所在,论述这一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内在根据,阐明自我批判与服务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实现机制。这样,才能完整地把握和坚决地贯彻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自觉地反对各种形式的教条主义,在新世纪更新、推进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8.
《新青年》对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夕到第一次大革命期间,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初期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新青年》在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回击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进攻,促使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的开始结合等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一一九一五年九月创刊的《新青年》,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倡导新文化运动,对封建主义旧文化进行了猛烈的攻击。这一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孔学儒教,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发展了中国民主主义的思想,促进了中国民主主义力量的增长。正值新文化运动逐步深入开展之际,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由于陈独秀迷恋西方资产阶  相似文献   

19.
“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以下简称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或物质与精神互变),是毛泽东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中提出来的,它是继《实践论》之后,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新概括。对于这个新的科学哲学命题,在粉碎“四人帮”以后的一段时间内,一度有人撰文质疑,说它不抖学,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不一致,不符合哲学革命问题的规定性原则,没有体现实践第一的观点,有的文章甚政把这个命题混同于“精神万能论”,把它们一起说成是“左”倾错决的思想根源,对之批判。对此,我们试图加以澄清。  相似文献   

20.
试论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现代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典马克思主义美学在以人的自身命运及其发展为对象这一宗旨上 ,与德国古典美学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 ,经过对后者进行根本改造 ,成为崭新的美学———关于人类本体论的人本主义美学。但是“后马克思主义美学”在批判德国古典美学的唯心论同时 ,连同经典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根本宗旨一同抛弃了 ,并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美学作了歪曲 ,使之面目皆非。现代马克思主义美学必须对“后马克思主义美学”进行彻底批判 ,以便建立中国化的、系统的现代马克思主义美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