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发性小脑出血的外科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44例自发性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采用后颅窝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治疗24例,11例同时行侧脑室穿刺外引流,其中恢复良好16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6例;采用后颅窝开颅血肿清除+血管畸形或肿瘤切除+去骨瓣减压术治疗5例,4例同时行侧脑室外引流,其中恢复良好2例.重残2例,死亡2例;采用CT引导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10例,6例同时行侧脑室外引流,其中恢复良好8例,重残1例,死亡1例;采用单纯脑室外引流治疗5例,均恢复良好.结论:对自发性小脑出血患者,要根据发病时间、病因、病情轻重、头颅CT表现,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及时手术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正确处理颅脑损伤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紧迫征象.方法:术中发现急性脑膨出,清除血肿,大骨瓣充分减压,及早手术,术后立即复查头部CT.结果:16例中死亡7例(43.75%),良好2例(12.5%),中残5例(31.25%),重残1例(6.25%),植物生存1例(6.25%).结论: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时,手术者的处理措施非常重要,直接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72例分别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和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结果按ADL分级:Ⅰ级8例、Ⅱ级21例、Ⅲ级18例、Ⅳ级10例、Ⅴ级2例、死亡13例.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钻孔引流治疗硬膜外血肿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我院采用钻孔引流手术治疗急性硬膜外血肿3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37例引流治疗成功,2例钻孔引流后血肿扩大,改行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后治愈.结论:此手术方法具有侵袭性小,操作简单,经济且疗效好等优点,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对我院于2004年7月~2009年1月收治基底节区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各40例,采用小骨窗经外侧裂入路在显微镜下清除血肿.结果:血肿完全清除81.7%(33/40),血肿大部清除18.3%(7/40).血肿复发1例.结论:经外侧裂小骨窗入路的方法较其他手术入路能够更有效地清除血肿,最大可能地减少手术创伤,使得缺失的神经功能得以最大程度的恢复,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技巧及疗效评价.方法:总结2006年6月2008年12月的4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后效果.结果:手术时间60-90min,平均70min;术中出血50-150mL,平均80mL.再出血2例(4.77%),其中1例出血量<10ml,无需再次手术.无术中死亡病人;术后1个月,死亡2例(4.77%);术后6个月随访38例,失访2例,采用COS评分评价.随访病例恢复良好,能正常生活的(GOS评分5分)9例(23.69%);中度病残,生活能自理的(GOS评分4分)23例(60.53%);重度病残.生活不能自理的(GOS评分3分)6例(15.79%),GOS评分2分以下病例0例.结论:小骨窗开颅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止血可靠、疗效好等优点.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采用微创穿刺行颅内血肿穿刺抽吸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外伤性硬膜外(下)血肿,脑内血肿等颅内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在CT定位下应用穿刺针行经皮血肿穿刺碎吸术及血肿腔内注入液化荆技术,以清除颅内血肿.结果:治疗176例,好转:157例,死亡:6例,自动出院:13例.结论:在适应症范围内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碎吸治疗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应激性溃疡预防和治疗,提高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16例颅脑性损伤应激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16例中颅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129例.45例患者中在死亡、出院时有21例消化道出血已停止.42例患者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无消化道出血死亡病例.结论:早期预防和正确处理是减少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机会,从而提高对颅脑损伤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沟间入路显微镜下脑内血肿清除术的手术方法、术中所见、预后.方法:对140例脑出血病人进行脑沟间入路显微镜下脑内血肿清除术.结果:术后功能恢复采用了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法(ADL).I级13例,II级44例,III级52例,IV级10例,V级3例,死亡18例.结论:该术式减少死亡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标准外伤大骨瓣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对47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手术,所有病例均通过CT扫描证实颅内损伤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恢复良好13例(27.6%),中残18例(38.3%),重残11例(23.4%),植物生存1例(2.1%),死亡4例(8.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辩开颅术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颅内恶性淋巴瘤的治疗方法.方法:35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术后27例患者行放疗或联合放化疗.20例患者进行随访.结果:肿瘤全切除或近全切除27例,部分切除8例,加作去骨瓣减压术15例.术后症状改善19例,无变化或加重16例.随访20例,肿瘤全切除患者和部分切除患者的存活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多发肿瘤患者和单发肿瘤患者的存活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颅内原发恶性淋巴瘤治疗效果较差,综合治疗可以延长寿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前额部穿刺的手术方法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6月-2009年7月对34例慢性硬膜下血肿采用经皮前额部穿刺血肿引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血肿量平均92ml,术后血肿清除或基本清除.受压脑组织复位时间24 h-96 h,平均40 h.均痊愈出院.结论:前额部穿刺尤其适合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合并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颅脑损伤合并脑梗死患者根据是否手术治疗分为对照组和手术组两组;对照组常规药物保守治疗,手术组在此基础上行去大骨瓣减压加颠肌附贴硬脑膜减张缝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按GCS标准评价.手术组32人,治疗有效率60%;对照组治28人,疗有效率41%,手术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手术是治疗颅脑损伤合并脑梗死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微创穿刺技术治疗脑内血肿的疗效.方法:总结四年来利用微创穿刺技术治疗68例脑内血肿病人的预后.结果:生存者80%以上可以达到生活自理,术后再出血及肺内感染为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微创穿刺技术是治疗脑内血肿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并且操作简单,费用低廉,特别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两种术式对广泛额颞叶脑挫裂伤合并脑疝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选择同一时期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例分别实施双侧去大骨瓣减压或一侧去大骨瓣减压并内减压术.结果:两组的预后及日常生活能力差异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意义.结论:对于广泛挫伤的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病例术中恶性脑膨出时,施行双侧减压与单侧减压并内减压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收治的172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2例手术病人,21例发生术后再出血,发生率12-2%.行再次手术17例,4例保守治疗.结论:术中妥善止血、操作细致,术后保持血压平稳等综合治疗是减少再出血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听神经瘤及减少术后并发症和面神经的保护.方法:68例听神经瘤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开枕骨骨瓣直径约4.5cm,显露横窦和乙状窦,放出枕大池脑脊液再行手术切除,术后进行随访.结果:肿瘤全切43例,次全切23例,1例因大出血未能切除;术后面神经保留61例,术后脑脊液漏2例,术后昏迷1例、死亡1例.结论:显微外科治疗听神经瘤是减少术后并发症、面神经得以保护的关键,熟练的手术技巧及扎实的显微解剖知识是手术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采用自体筋膜枕大孔扩大成形加小脑扁桃体缩小术治疗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手术经验.方法:对照总结32例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病人的手术经验.实验组在切除压迫的C1后弓,枕骨大孔扩大后,切开硬脑膜,分离粘连,打通脊髓中央管开口,软膜下切除部分小脑扁桃体或电灼使之缩小,采用自体筋膜扩大修补.结果:实验组术后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复查头颅MRI显示脑受压解除,脊髓空洞缩小或消失.无脑脊液漏、感染和其他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除骨性减压外,必要的内减压能明显改善Chiari畸形病人的脑受压和脑脊液循环,有助于解除临床症状.自体筋膜修补避免了异物材料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颈椎前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加内固定在治疗急慢性颈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8例急慢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颈椎前路手术髂骨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治疗,比较患者术前术后症状体征及颈椎影象学;结果:颈椎前路手术髂骨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后,患者症状改善总有效率迭97.5%;结论:颈椎前路手术髂骨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颈椎外伤、颈间盘突出后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颈椎外伤术后早期并发症较颈椎间盘突出并发症发病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硬脑膜网状切开治疗急性硬膜下血肿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32例急性硬膜下血肿应用硬脑膜网状切开减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治愈28例,重残2例,继发脑积水2例.结论:急性硬膜下血肿应用硬脑膜网状切开减压应掌握其适应证,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