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干支字义考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裕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7,(5)
本文根据汉字形、音、义统一的特点和古人类取象比类的思维方式,运用了文字学、考古学、文化人类学和民俗学等多学科的材料和方法,对干支的文字本义进行了深入翔实的考证,提出了独特的见解。例如天干之乙为勾形器,丙为燧石器即砭,壬同工,为肱股长骨;地支之子为小儿头或头壳,卯为双睾,辰为火石与木枝,亥为骸骨,等等。十干源于祭天禳旱,地支本于祭祀求子。先民祭祀成俗,甚至视为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因此祭名便渐成日名,于是用为记日的干支。 相似文献
2.
魏女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2(4):170-172
原始宗教是指宗教的初级阶段 ,它产生于旧石器时代中期 ,以自然性、平等性、全民性为特征。经过漫长的发展 ,到了新石器时代末期 ,随着社会形态的剧烈变革 ,其性质、目的、作用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逐渐发展为具有人为性、阶级性的阶级宗教。 相似文献
3.
周蓉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
天干、地支作为中国传统历法中的纪时符号,在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长河里,逐渐被赋予了神秘的色彩,至今还保留在农历之中,其原因在于国人对时空本质的认识。干支符号所代表的时空观与现代物理学相对论的时空观同义,干支符号的配合实际上就是一个动态的时空坐标系统。时、空本来是人认识宇宙并用来描述客观实在所用的语言要素,但国人这种传统的时空观是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阴阳、五行等范畴及“天人合一”观密切联系的。为什么古老的干支符号所代表的时空观与相对论的时空观一致,很值得人们深思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对《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辛丑年正月五日游斜川》、《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三首诗的分析 ,论述了陶诗以干支纪年的连贯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李智海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0(6):107-109
干支纪时是中国历史上特有的一种纪时方法。它有其独特的纪年、纪月、纪日的方式,其原则和规律是不能随意变更的。这种纪时方法大量地反映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是当今文人学者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必须跨越的一道门槛。本文力图通过对干支纪时的历史追溯,阐述干支纪时的原理和方法,使读者对其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6.
傅志毅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3(4):154-156
非洲史前岩画以其独特的绘画形式广泛地反映了原始社会生活 ,又以其特有的世俗性审美风尚和艺术风格对世界史前岩画与人类史前文化 ,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赵瑛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
傣、泰干支文化源于汉文化,在吸收的过程中则发生了一些变异,即:西双版纳傣族、泰北兰那泰人一直沿用汉族的干支纪时法,并借用了干支读音。而泰中泰人除了在15世纪30年代以前曾使用过干支纪时法外,还同时使用十二生肖纪年法,此历法实为干支纪时法的一种变异,并用巴利语序数词1—10和高棉语十二生肖名称代替干支,这是多元文化对泰人产生深刻影响的必然结果;在十二生肖动物名称上,傣、泰与汉族或傣、泰之间也存在着细微差别。另外,干支文化通过越南传入傣、泰地区 相似文献
8.
9.
藏族的原始宗教信仰是在对自然由畏惧而产生崇拜的基础上形成的。发展至今,这种原始崇拜已经形成了一套以山神崇拜、水神崇拜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体系。藏族的原始崇拜中所显现出的对自然的珍爱与维护对现代文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有重要意义,亦即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大发展的今天,一定不要以牺牲生态文明为代价。 相似文献
10.
汉代文献《建武三年候长匡写移燧长病书牒》展示了古代牒文种的格式,从中可以了解其演变与古代的于支纪日制度.如汉代牒文既用于下级对上级,也用于民众对官府;三国至南北朝,牒又多由私人、民众上于官府进行诉讼;唐代,将牒文用途局限于下级达于上级;宋元时期,牒这一古老文种出现繁衍、解析;降及明清,分支为上行、平行、下行的牒.而我国古代对干支的系统运用,最后综合发展为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制度. 相似文献
11.
一种文化的形成与一定的地理环境、气候以及生态环境等自然条件相联系,同时也与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以及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因素有关。试从自然基础、原始宗教的形成,以及原始政治经济制度的形成三方面对比分析中西文化的起源,为今后研究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文化差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吴春明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
近十多年来考古新发现的五十多座史前城址不是中国五六千年文明史的证据,而是中国文明漫长起源期的历史反映。仰韶时代的初现的城市代表了中国文明的萌芽与奠基,龙山时代繁盛的城市是文明即将诞生的标志。夏以前的中国不是文明社会 相似文献
13.
也谈原始宗教与原始艺术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玉梅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3(4):64-67
原始宗教艺术是伴随着原始宗教的形成和发展而产生的,原始宗教和原始艺术不可分割、互相渗透,原始宗教为原始艺术提供内容,而原始艺术则成为宗教的表现形式。二者具有谁也离不开谁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4.
李怀宇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Z1)
本文分析了景颇族原始宗教信仰和所接受的外来宗教信仰的教育传承形式及主要内容,试图阐述景颇族这样具有多种信仰的少数民族的宗教教育的特点和发展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5.
杨光远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3(6):128-132
有关资料显示,阿洪傣族于700多年前从我国德宏迁徙到印度阿萨姆邦,因此我国德宏傣族与印度阿萨姆邦阿洪傣族有渊源关系。通过干支纪年表示法的对比,可以看到阿洪傣语与我国傣族各个主要方言之间的之间的亲属关系。其间,德宏傣族与阿洪傣族之间由于历史的原因,语言关系更加密切。 相似文献
16.
周崇云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5)
淮河流域有丰富而独特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本文利用考古发现的资料,探讨淮河流域原始经济状况。本地区在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已发展相当成熟,栽培稻、粟等农作物,渔猎、采集和家畜饲养业仍起重要作用,同时,淮河流域的原始制石、制玉、制陶业及原始建筑等手工业也取得很大成就,共同为史前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韩养民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
风俗文化是人类最初的文化,原始宗教诞生于风俗文化的母腹中,并从风俗中汲取富有生机的能源,使其成为社会机制不可缺少的部分。当原始宗教一跃而发展为人为宗教时,风俗文化与其逐渐分离,但仍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形成互相渗融的局面。 相似文献
18.
19.
陈学凯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5(3):89-92
原始儒学创立的初衷并不是为建立一种超越世俗而具有神学性质的宗教信仰。即使有宗教化倾向的汉代儒学和宋明理学也和真正意义上的宗教不同。儒学虽在中国历史上起过某些宗教的作用或几度被宗教化,也曾被其它宗教文化冲击和影响过,但儒学本身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其关注现实社会、注重人文理性的本质和传统。因此儒学不等于宗教。 相似文献
20.
夏敏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5)
中国少数民族现存不同类型的宗教 ,遗留有大量原始宗教成分 ,历经文化变迁 ,原始宗教主要表现为两类动态性的流变形式 :一是传承 ,指的是少数民族因文化传衍、交流等缘故 ,既使原始宗教在现有宗教中得到相对直接的保存 ,又在通古斯民族的萨满教、藏族的宗教等过渡型宗教中得到延续、发展和引申 ;二是互动 ,它既指诸如中国上古民族与周边民族、晚近诸原始民族的共同信仰物、相似宗教活动所显示的文化碰撞引发的宗教文化互动 ,也指原始宗教文化与体系宗教文化的互融与互补 ,在我国突出地表现为藏传佛教、南传佛教 ,以及汉地佛道二教及其他体系宗教对原始宗教的各种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