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韩国七十集电视连续剧《大长今》,时下又在湖南卫视开始了第二轮的播映。从《大长今》在韩国本地首播开始,“长今热”便开始席卷韩国,之后是亚洲甚至欧美,并且丝毫无减退之意。随着人们对《大长今》了解的逐步深入,长今丰富的人物个性、韩国古老的饮食文化,以及其中与中国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引起了愈来愈多  相似文献   

2.
郑凯  王硕 《国际公关》2022,(3):38-40
回看2005年,中国文化界有过两件大事,一是"超级女声"吸引了无数关注,二是韩国电视剧《大长今》的热播.据统计,自2005年9月湖南卫视购买《大长今》独家版权并播放后,中国大陆的观众竟高达3亿,超过了之前热播的《西游记》,这盛况在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也出现过.很多人在谈起《大长今》的时候,不仅谈剧情,也对服饰、药膳、宫廷...  相似文献   

3.
韩剧席卷中国从1983年央视引进韩国电视剧《嫉妒》后,《爱情是什么》等上百集的韩剧在电视台先后播出,韩剧就像一股股旋风,席卷中国大陆及香港、台湾地区,直至亚洲各国。最近,韩国电视剧《大长今》又风靡全国,韩国的电视连续剧以实力及无可匹敌的魅力,征服了中国电视观众。韩剧  相似文献   

4.
这几年,韩潮"侵袭"整个中国,韩版服饰、尤其是韩剧可谓风靡不退。记得几年前热播《看了又看》,后来又重播,很多人真的是看了又看,虽是几百集的电视剧还是让人百看不厌。2005年韩国电视连续剧《大长今》又以一种前所  相似文献   

5.
《大长今》与《加油!金顺》等具励志特征的韩剧引发了中国本土“励志剧”拍制热潮,其中《士兵突击》更成为一部典型的中国本土“励志剧”的成功代表作。通过资料归纳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总结出了韩国励志剧的特征,揭示了《士兵突击》成功的真正原因和此剧的社会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6.
从岁时民俗特征比较中韩端午节端午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岁时民俗的传承性与变异性特征,中国端午节与韩国端午祭均为中国上古端午祭的现代传承.端午节即端午祭,祭祀是端午节的本意.中国端午节的历史文化内涵大于韩国端午祭.中国端午日举办的各种节俗活动,归结起来均与祭祀信仰有关,并有官方与民间的等级区别.现今韩国江陵端午祭由"儒教式祭仪"和"巫俗祭仪"两部分组成,实即相当于官方与民间的祭祀活动.自上古时期至今,在端午这一天祭祀以祓除瘟疫、祈求人寿年丰,在中国和韩国都未有任何改变.几乎韩国江陵端午祭的所有细节,都可以在中国端午节俗活动中找到具体的、同一性质的对应.  相似文献   

7.
程醉 《华人时刊》2008,(7):80-83
一个普普通通的四川女孩,凭着自己的聪明和勇气,以蜀绣为媒,成功进入韩国市场,不但自己挣得盆满钵盈,而且也传扬了中国的蜀绣文化,真不愧为中国版的"大长今"。百折不回,成都妹孤身闯荡韩国王静是个浪漫而又个性十足的成都女孩,2005年从四川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毕业后,就在成都某进出口公司工作,主要是做韩国泡菜出口生意,就是以五公斤的重量将四川泡菜打包  相似文献   

8.
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一直是电视编导所热衷的。来自韩国的《大长今》,以宫廷环境为依托,将宫廷女人的争斗作为主要的线索贯穿剧终。因为《大长今》的收视率影响,带动了宫廷斗争题材的剧作此起彼伏,港剧《宫心计》、大陆剧《美人心计》都是围绕后宫女人斗争的题材而展开拍摄。此类电视剧制作精良,故事情节紧凑,戏剧冲突强,这都是赢取收视率的看点。  相似文献   

9.
正因为想要自己的孪生儿能够吃到美好的韩国食物,演员李英爱展开了一场韩国餐饮探寻和实践之旅。2013年,她参加了韩国SBS电视台《李英爱的晚餐》纪录片的拍摄,并出版同名图书。——编者平时我也很喜欢做一些料理,但我终究不是专家,仅仅是演过《大长今》而已,事实上我对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韩国文化与中国楚文化渊源初探>的续篇,通过楚辞大禹神话与韩国开国神话的比较,分析氐羌、巴文化对楚文化的渗入.文章认为中国汉江的源头有两处,一为"太白",二为"三危"一带.三危是三苗、氐羌、巴人活动之地,楚国卢戎源自三危,卢戎和罗氏的一支渡海迁徙到辰韩,新罗在辰韩基础上建国,新罗文化是韩国文化主流.因而,韩国文化主流与楚文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少数汉字有多种读法,称多音字。字虽不多,却给社会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少麻烦。如:一、从韩国引进的电视连续剧《大长今》,在海报中的长是念常chang抑或念掌zhang,我这七十多  相似文献   

12.
曹雪芹是北京人、北京作家。这个认识意义重大。北京的"帝都文化"是《红楼梦》一书的文化渊源。不了解18世纪中叶的"帝都文化"就无法真正读懂《红楼梦》。曹雪芹倘若没有回到北京这段生活经历,今日我们所读到的《红楼梦》,极可能就真的是一本《风月宝鉴》或是一本《情僧录》。在语言文字方面,曹雪芹熟练地运用了含有广大北方地区语言中方言土语的北京话,使《红楼梦》中的人物语言雅俗相融、生动鲜活、字字传神,从而使这部小说脍炙人口、雅俗共赏。所以说,《红楼梦》是一部京味十足的小说,而且是京味小说中的典范之作。红学中的一些问题争论不休,恐怕是与不熟悉或没有考虑帝都文化背景有关。"帝都文化"问题,应该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周作人从1920—40年代与韩国文人和知识阶层有过持续的接触和交流,堪称中国文人中最关心韩国文化的一位。他学习韩国语,还高度评价韩国的艺术价值,支持韩国的独立,积极肯定韩国的文化认同。当时韩国人也和周作人这位中国新文学主要作家频繁进行交流,关注他的文学活动及思想观念,并把他介绍给韩国,有时予以评论。最值得瞩目的是1920、30年代在北京留学的丁来东(1903—1985)发表的《周作人与中国新文学》(1934年9、10月)。这篇文章系统、全面地对周作人进行了评论和介绍。丁来东对投靠日本帝国主义以前的周作人的文学活动及思想立场集中进行了探讨,并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由于丁来东的文章出现,从那以后韩国读者们对作为中国有代表性的现代作家周作人有了多方面的了解。丁来东的周作人评论是和中国、日本的周作人研究同时进行的。丁来东于1934年5月结束了北京留学生活最终回国,他可能已经了解到从那年4月初开始展开的对周作人《五十自寿诗》的争论。而倾向于无政府主义文艺论,对马克思主义持批判态度的丁来东与周作人在意识形态上达成一致,产生了共鸣,而且当时韩国无产阶级文学运动没落的现实等各种变化因素重叠在一起,使丁来东对周作人的文学活动和思想态度更加关注。结果是丁来东通读了周作人的许多作品和著作之后,发表了《周作人与中国新文学》,这篇文章包含了对周作人的人生文学观、言志文学观、周作人散文创作的特点及成果、周作人丰富的阅读修养、以内容与思想为中心的白话文学论、批判国民文学和无产阶级文学的思想立场、周作人对小品文这一成为现代文学顶峰的文学体裁的提倡、对民间文艺的重视以及具有包容性的文艺批评态度等大量内容,这在当时来说可谓是相当系统全面的评论。苏雪林的《周作人先生研究》是1934年12月发表的,增田涉的《周作人论》是1935年9月发表的,而丁来东的《周作人与中国新文学》是在早于他们的1934年9、10月间就已经发表了,这一点也有必要予以关注。虽然丁来东对周作人的评论不是长期持续进行的,但却是在较早时期进行,而且在韩国又是首次系统全面地评论了周作人,因此这在东亚的周作人研究史上是具有一定的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正>"世界目光看到东边,舞台写满了岁月留恋,总是中国元素闪亮眼,传奇点燃盛典再重现……"这首《世界看中国》是专为上海世博会"中国元素"大型文化活动量身打造的主题歌。说起"中国元素",很多人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因为,在北京奥运上"中国元素"得到了很好的展示和诠释。尤其在北京奥运会开幕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跟韩国电视剧《大长今》很有缘。看该剧,观众可能有种感觉:长今遇到的两次疾病流行,很像2003年的SARS和2005年的禽流感。长今应对“痘疮”流行,也采取隔离措施;而在她解决植物流行病导致的人感染问题时,令人联想到我们防治禽流感时常说的词:“捕杀”。  相似文献   

16.
2010年3月7日,韩国MBC电视台播出题为"中国明朝的建立者朱元璋的出生之谜"的历史节目,认为朱元璋很有可能是高丽人。随后,韩国newsen网站、韩国《中央日报》、韩国雅虎等媒体和网站相继报道称朱元璋是高丽人。中韩文化的关系从来都是剪不断理还乱,从最早的端午申遗开始,这种关系就已经陷入了纷乱的局面,特别是中国网友对每一次发生在中韩文化间的事件都异常关注。  相似文献   

17.
在百度或者Google里键入“2005年度最佳”进行搜索,你会在各大排行榜中惊讶地发现:2005年度最佳手机——三星SGH-D508 2005年度最佳冰箱——三星RS21KCSH 2005年度最佳电视连续剧——《大长今》2005年度中国汽车最佳营销奖——现代伊兰特2005年度中国最佳引进版网络游戏——《挑战》2005年度世界500强在华投资最佳企业第一名——三星集团这里所有的最佳都有着一个共同的背景,那就是,这些产品或者企业都源于一个和我们相邻的国家——韩国。  相似文献   

18.
本期导读     
正"北京学研究"栏目刊发的金元浦、王林生的《北京:文化治理与协同创新——2013—2014年人文北京研究综述》认为,2013—2014年度人文北京研究,聚焦了文化治理能力和体系现代化、文化金融、文化消费等领域,直视北京文化发展实践中出现的新变化,紧密围绕文化治理与协同创新,取得了新的进展与突破。张勃的《蜕变中的都市——从北京风俗问答看20世纪初期北京城市的现代化》认为,加藤鎌三郎的《北京风俗问答》,用对话体  相似文献   

19.
赛珍珠接受诺贝尔文学奖时所作题为《中国小说》的演讲,只是她介绍中国文学、中国文化许多演讲或发表的许多文章的一篇。最近发现她1930年发表在《金陵光》上的英文论文“中国早期小说的起源”以及她在北京华文学作演讲和生活两个月的情况的有关资料。中美三所与赛珍珠有关的大学拟联合出版这些材料。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不乏从政治和文学角度描摹狮子的作品,但直至清初仍没有讨论这一动物的专门文献。伴随康熙十七年的贡狮活动而出现的利类思的《狮子说》,是第一篇从动物知识的角度讨论狮子的汉文文献,也是一部欧洲"狮文化"的简明百科全书。利类思试图通过《狮子说》传播西方的动物文化,特别是基督教动物知识;并从基督教传播的角度切入,试图打破佛教文献中关于狮子与佛教的联系;又通过质疑历史上陆路贡狮的可靠性,企图在中国开创基督教系统叙述狮文化的新传统。通过《狮子说》与亚里士多德《动物志》中有关狮子内容的比对可知,利类思《狮子说》中提及的"亚利",并非如方豪所说的为"亚特洛望地",更有可能是指"亚里士多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