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进外企是很多人的梦想,但是,40多岁离开外企进行第二次创业却是很多人的不敢想。插队、上大学、进外企做白领、去国外学习后又自己创业的杨良违反常规的做法,也代表了一类人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典型案例:晓豪大学毕业后进了一家外企,工资待遇不错。由于是在试用期,所以晓豪非常紧张,生怕自己做不好,失去这份工作。外企的工作节奏很快,晓豪努力地适应这种节奏。可是,晓豪越是紧张,越是努力适应这种节奏,却把自己也搞得越来越紧张,即使在下班的时候,也等着领导从手机里传达指令。  相似文献   

3.
章月娥 《社区》2009,(13):56-56
典型案例:晓豪大学毕业后进了一家外企,工资待遇不错。由于是在试用期,所以晓豪非常紧张,生怕自己做不好,失去这份工作。外企的工作节奏很快,晓豪努力地适应这种节奏。可是,晓豪越是紧张,越是努力适应这种节奏,却把自己也搞得越来越紧张,即使在下班的时候,也等着领导从手机里传达指令。  相似文献   

4.
误打误中,逛街也赚钱2005年大学毕业后,王萌决定留在北京发展。原以为自己的英文很棒,进外企当白领应该不成问题,没想到却屡屡碰壁。  相似文献   

5.
他的人生前半段走得很顺利,博士毕业后,他遵从导师建议,进入研究所从事学术研究。可没多久,当看到一些在外企工作的同学腰包渐渐鼓起来后,他产生了强烈的心理落差,感觉自己“大材小用”了。  相似文献   

6.
吴双怎么也想不到,在结婚18年之后,对自己百依百顺的丈夫会主动提出来与自己离婚。吴双的奋斗史也不算传奇。大学毕业后,她就进了一家外企,那是一家国际知名的软件公司,也是最早到中国来开展业务的外国公司之一。从前台  相似文献   

7.
后外企时代     
2010年4月,《杜拉拉升职记》搬上银幕时,外企职员杜拉拉早已成了全民职业奋斗大军中的英雄。这本书的影子随处可见,新人们把《杜拉拉升职记》当作人手一册的职场指南,老江湖们也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学生们则把它当作教科书外的营养补充。这个2007年走红的职场故事同时把外企的真实面目推向大众,人们历历可见外企神秘光环下的  相似文献   

8.
Ade  胡子 《女人世界》2006,(4):18-20
初涉外企,大胆尝试是关键 那时候进外企不是一件好事,不像现在这样受欢迎。但我当时内心有一种不安分,觉得我擅长的外文可以用在很多方面,很希望去尝试一些自己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  相似文献   

9.
很多大学生毕业后都想进入外企,薪酬高,福利体系完善,并且能够使自己迅速成长。但进入外企,首要的能力就是具备有良好的外语能力。现在的趋势,不管是外企,还是像国家机关,对于语言交际能力,特别是在商务场合和公共场合下,要求越来越高。所以,现在的商务英语认证在中国越来越受用人单位欢迎,比如BEC。BEC考生人数每年近5万人BEC考试自1993年进入中国,起初仅推出BEC初级,现在还有BEC中级和BEC高级,考生逐年增加,尤其是最近,考生人数达到近5万人/年。这个增长速度与目前的竞争压力大有关系。这个变化充分说明大家认识到BEC考试对于求…  相似文献   

10.
《人力资本》2010,(5):56-56
F《新前程》:如今,代替强烈满足感的是年轻外企人的普遍的困惑,你怎么看这种现象? 王昕:这些处在管理角色转型当中的外企中层的管理人员,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一、每个人都是非常有个性的人;另一个是,这些年轻人有着强烈的渴望,要把自己培养成商业精英。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2010,(5):70-70
Chelsia身上有种非常容易辨认出来的外企气质,得体的妆扮、有条理的谈吐、非常明白自己的需求、经常会蹦出一些英语专业术语,以及永远给人礼貌谦卑的印象。  相似文献   

12.
看着日历一页页翻向那个打着圈的开学报到日期,我在庄臣全职实习的日子快要结束了。可以说,我很幸运能获得在外企实习的机会,虽说这段实习经历占用了我整个暑假,但我得到了更多:合理的报酬、同事的友谊、光彩的履历和一件头等重要的事——我找到了外企里面最适合自己的企业文化氛围。在开始这次实习前,我没有任何外企或是本专业的实习经历,幸运地拿到录用通知时虽然很高兴,但心中也不免有些忐忑——我能融入工作团队吗?我能适应外企的快节奏工作吗?我能与比我年长且资历很深的同事和睦相处吗?当时  相似文献   

13.
人力资源已经成为当前中小外企实现发展的重要资源,对于企业的持续发展起到核心的作用。中小外企要想实现快速健康的发展必须充分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是实现中小外企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种良好方式。但是,中小外企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在应用中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  相似文献   

14.
李捷 《社区》2002,(16):47-47
最近一位叫魏力的读者来信说:“实际生活中,战胜自己的人极少,战不胜自己的人居多。我周围的人大多是因为不能够战胜自己而最终倒在自己的脚下。”魏力同志,你讲的十分正确。我也听说过许多不能战胜自己的例子。前不久,北京一所名校有位高材生,硕士毕业后报考一家外企,参加了企业的笔试。后来这位高材生听说自己因笔试成绩不佳,未被录取时,非常绝望,竟然选择了自杀,幸亏被救。几天后,这家外企通知他,笔试成绩优秀,可以参加面试。但当这家公司的老板听说,这位高材生因误认为自己笔试成绩不佳,曾想自杀的消息时,很吃惊,决定不聘他。理由很简单,经受不起打击,干不成大事。我认为,这个老板的决定是正确的。人生最大的挑战是挑战自己。这是因为其它的困难都容易战胜,惟独自己是最难战胜的。一份外国体育画报上,有这样一幅漫画,一名拳击手累瘫在练习场上。标题是《突然间,你发现最难击败的对手竟是自己》。你从这幅画中能得到一点儿启示吗?这一期我们聊的主题是:  相似文献   

15.
选择工作主要是考虑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和对社会的贡献。王家卿毕业于上海托普信息技术学院动漫制作专业,现就职于外企游戏制作公司乐在其中忘却劳累王家卿,上海托普信息技术学院动漫制作专业2006届毕业生。毕业后,他曾就职于一家影楼,做照片图像处理工作。由于这项工作难以发挥他的专业特长,4天后他就离开了。然后,  相似文献   

16.
熊茗 《人力资本》2010,(5):31-31
希望公司与自己续签合同.想保住自己的饭碗.这是每一个职业人的基本心理需求。为此结果而努力也是每个职业人应该做的。以我多年的外企人力资源研究和实践来看.一个人想要持久地保护自己的职业发展.唯有不断学习与汲取他人之所长,增进良性人脉,拓广社会资源.增强自己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正>在我过去十几年的从业经历中,外企、国企,民营企业都做过,感受各不相同,表面上看是制度、方法的不同,实际上是文化、价值观的差异。我进入外企是在九十年代,当时外企把先进的管理理念带入中国,也帮助国内培养了一批职业化的管理人才。没有改革开放,没有外企带来的管理思想,也就没有现在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进  相似文献   

18.
《成才与就业》2014,(24):24-25
正《一位行政总裁的手记》记述了小说主人公安迪,在经历了于世界五百强外企十年工作的磨砺后,又经过中国民营企业十数年洗礼而成为HKSS企业集团人力资源管理者的风风雨雨。《成才与就业》杂志为《一位行政总裁的手记》平面媒体首发。这一天,安迪早早来到了办公室,他批了昨晚OA(Office Automation)平台上留下的文件后,认真地读了自己直辖单位例会的纪要后发觉,昨天会议没有讨论目前的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30年的强劲发展,而立之年的外企,镀上了一层金灿灿的光芒。从高校到高薪、高职,外企既是引发波澜的中心,也是风流人物的舞台。每年,都不乏大量年轻人涌入外企,追求升职与加薪,有人成功,有人失败;有人风光,有人出局;有人名噪一时,有人平平淡淡……有后进者续写着外企的辉煌,也有围城内突围的角力。今天,如果说外企有所转变,那就是现在它更像一座围城,有人想进,有人想出,有人在其中困惑,有人在其中成熟。  相似文献   

20.
眼前活力四射、青春洋溢的新百伦(NEW BALANCE)中国上海分公司市场部经理张晓芳,在大学毕业后已经有着17年的职场经历,同时也是一个比较资深的培训师。身处外企经理人职位、教师出身的张晓芳目前给自己的职业定位是,螺旋式上升的市场经理人 培训师生涯,需要经过企业实践-培训师-企业实践-培训师……“做培训和学习,将是伴随我一生的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