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毛泽东同志底“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关于本质与主流的范畴。我们仅就一些初步的体会,提供一些意见给同志们研究和讨论,并希望得到同志们的指正。毛泽东同志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中,提出了本质和主流的范畴,首先我们必须阐明本质与主流的范畴对于农业合作化底实践的指导意义。本质是由事物发展过程的根本矛盾所规定的,如果事物底过程尚未完结,那末,它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几十年来,直到目前还未见到一篇有关论述《矛盾论》阐发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本质的文章。看来,这个问题似乎还没有引起毛泽东思想研究者们足够的重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本质?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是这样表述的:“科学地反映现实变化的同一性的,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第172-173页)这就是毛  相似文献   

3.
古希腊哲学家初步探讨了人的自然属性、精神属性(理性),天才地猜测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对古希腊人学思想的批判继承,主要就是围绕人性论展开的。马克思主义通过对古希腊“自然人性论”、“理性人性论”、“社会人性论”的批判继承,从而拨开了自古希腊以降的关于人的本质的种种迷雾,建立了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4.
恬不知耻地自吹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姚文元,经常虚伪地叫喊要“更深入地学习毛泽东的文艺思想”,但实际上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特别是对毛主席提出的六条政治标准却极尽恶毒攻击和诋毁之能事。他发表在《文艺月报》一九五八年十二期的《杂谈文学中的共产主义思想性》就是一个不容置辩的铁证。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战略家.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和发展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他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彻底地应用于一切实际工作,提出了关于科学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的理论,无疑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宝库.正如胡耀邦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毛泽东思想中关于“对我们今后的工作更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关于科学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的理论,都以独创性的内容为马克思主义总宝库增添了新的财富.”今天,我们认真地学习和研究毛泽东同志关于科学的思想方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在新时期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 ,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最大贡献就是对社会主义本质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现形式作了成功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总结 ,解决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这就是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 ,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7.
前一阶段出现的文学主体论,对反思以往的文学和建构新的文学观念有值得肯定的启发意义和理论价值;但文学主体性事实上具有不同的层次品位,一味地强调主体性可能导致创作中的某种片面性。我们应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感性存在及其审美实践的基本理论,正确认识文学的主客体关系、文学的社会本质与审美本质的关系,建构具有更高层次品位的民族文学的主体性,使之更为切合文学自身的品格特征和文学活动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从“历史观点”看文艺和从“美学观点”看文艺是互补的。文艺的社会本质和审美本质、社会本体和审美本体是有机的统一。脱离“美学观点”孤立地强调“历史观点”,或排斥“历史观点”而单纯地推崇“美学观点”都是失之偏颇的。近年来文坛出现的“文学向内转”的文学本体论思潮,失误也正在这里。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在讨论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过程中,有些同志指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只讲“物”,不讲“人”,“见物不见人”。为了“弥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这个“缺陷”,他们提出要用“人”来“重新说明”和“补充”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异化和复归的问题,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在这些同志看来,在原始社  相似文献   

10.
文学本质的历史反思靳义增,勾俊涛文学本质是一个永恒而常新的命题,被称为“文学之谜”,自从文学产生之日起,人类就在不断地探讨并留下了许许多多的答案。本文无意去介绍关于文学的林林总总的定义,因为这种“反思”,除了给我们以支离破碎的知识外,无益于对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史就是一部不断探究“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毛泽东对新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囿于时代的局限和苏联模式的影响,未能实现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把握。邓小平引导社会主义实践取得划时代成就,更是对社会主义本质作出了科学论述,成为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历史突破。面对时代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江泽民和胡锦涛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6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积极探索以及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化,为我们进一步认识和发展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规律与启示。  相似文献   

12.
“多余人”随着贵族革命运动的开始而出现在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几经变换,继而又随着贵族革命的终结而销声匿迹。从文学和史学的双重角度多视角地分析和论述“多余人”的悲剧,同时,我们也从历史反思的角度,对他们及其时代有了一个本质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在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了“人民主权”的人权思想。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人权思想,提出了考察人权问题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资产阶级人权观和无产阶级人权观具有本质的区别,生存权和发展权是人权的基本内容,国家主权重于人权,应把国家主权放在第一位等,这些关于人权的新观点、新论断,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权理论,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4.
该文通过对毛泽东晚年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五·七”指示和七·二一”指示出现的背景、效果、共同点的分析,通过这两个指示与毛泽东教育思想体系、辩证唯物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的关系的探讨,从而得出了毛泽东晚年教育思想某些估计虽然有失偏颇,但其主体思想是正确的,与毛泽东教育思想体系保持了整体的一致,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说,是对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发展。并对我们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的人,有着重大的现实主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政治理论论个人主义的本质及其思想渊源 —马走“宣传集体主义有害论鼓吹私有化的实质就是彻底否定公有制 “实践本体论”质疑试论“官倒”的几个问题一十论经济法主体论宗教信仰的特征 —驻“马克思主义就是宗教”的谬论切实把握伟大的认识工具 —谈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在实践中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与“新实践唯心主义”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创立的先决条件论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科学体系真善美的实践论意义审美范畴应引入认识论关于地理环境与民族文化、民族性格关系的对话社会稳定的辩证思…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思想体系是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而毛泽东哲学思想则是这一理论体系的精华。毛泽东哲学思想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这是它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相联系的一面。那种否认这种本质联系、把毛泽东哲学思想看成仅仅是一种“狭隘的民族范围内的产物”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同时,毛泽东哲学思想又具有中国的风格和特点,它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进行了哲学概括,这是它对马克思主义哲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开头就说:“马克思以前的唯物论,离开人的社会性,离开人的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因此不能了解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259页)由于认识来源于实践又作用于实践,所以毛泽东同志把它的论述认识论的著作,干脆叫《实践论》。 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两大特点,一是阶级性,二是实践性。毛泽东同志在总结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时说:“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毛泽东《实践论》)  相似文献   

18.
“毛主义”一词,是在美国反苏反华反共狂潮弥漫的政治气候中,由史华慈首先创造出来的,用以说明毛泽东的革命战略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的“异端”。这一概念的提出,在此后的二十几年中不断地引发出一次次的关于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关系的论争,史华慈本人也受到了来自左右两派的批判与攻击。这个过程,既客观促进了西方毛泽东学从新闻传记向学术研究方面的转变,也为我们研究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打开了更为广阔的理论空间,提供了更多的方法论启迪。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关于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文艺“必须和新的群众相结合”的思想,全面深刻地揭示了文艺与人民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既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的核心问题,也是毛泽东文艺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正如毛泽东在他的美学专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什么是我们的问题的中心呢?我以为,我们的问题基本上是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同志《实践论》的主题,就是要解决“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问题。他在详细地分析认识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得出这样一个明确的结论:“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具体历史的‘左’的或右的错误思想。”(《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1卷272页)我们认为,这个结论是对《实践论》基本思想的高度概括,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原则。它以自己的独特的形式,唯物而又辩证地解决了哲学的根本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