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是梁方仲教授所写的《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原论》的第三部分。该文第一、二部分已在本刊一九六二年第一期发表。  相似文献   

2.
程民生 《中州学刊》2001,(6):97-100
《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一书影响广泛,但限于当时条件也有不少问题。本文以中华书局点校本为准,将其对《元丰九域志》、《宋史·地理志》的户口统计进行核对,指出其版本之异、移录之误、排印之错,并经重新计算,对其统计的错误也予以订正。  相似文献   

3.
清初贵州人口史无确实记载。据广东中山大学历史系已故教授梁方仲先生编纂的《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甲表78“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各直省人丁数”所列:贵州人丁数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为13,839;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为13,697;清雍正二年(1724年)为21,388(该资料引自《清朝文献通考》卷十九,户口1)。根据上述表列,在全国十八个行省中,除奉天(今辽宁省)因是满清王朝的定鼎发祥地,八旗人丁绝大部分从军出征跟随清世祖入关,其数较少外,贵州人丁数是最少的。以顺治十八年为例,贵州人丁数只是人丁数较多的直隶省(今河北省)的二百  相似文献   

4.
梁方仲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经济史的研究,发表了大量学术论著,不仅对所专研的某些具体历史问题提出了不少精辟创见,而且在人们很少涉及的某些领域作了艰辛的开拓工作。如关于一条鞭法、粮长制、黄册、鱼鳞图册、里甲制度,易知由单、户贴制等问题的研究,以及晚年更关于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的综合研究等等,所取得的成就,早已为国内外历史学界所推重。  相似文献   

5.
《中国保险年鉴》创刊于1935年,目前所见只有两卷。第一卷由中华人寿保险协进社出版发行,第二卷由中国保险年鉴社编辑发行。《中国保险年鉴》分为正编、附编两部分,正编共七章,反映中国保险业的概况;附编共两章,反映外商情况。  相似文献   

6.
该文利用新疆伊犁州档案馆馆藏的几份田地执照,参照其他文献资料,对清末宁远县的田赋制度加以研究,认为其征收的田赋税额低于同期新疆其他地方。  相似文献   

7.
《东岳论丛》2020,(1):44-54
明嘉靖以来,由于水环境的恶化,下河地区的州县普遍面临赋税征收的困难。府、巡按一级的官员,根据水环境与水利系统维护的差异性,一方面蠲免受水之高邮、宝应、兴化、泰州等州县的部分赋税。另一方面,自正德年间始,将受水患最为严重之兴化县的部分赋税调剂至泰州、江都、如皋等滨江州县,试图通过在州县之间的调剂完成赋税的缴纳。这一措施虽然得以短暂的推行,但是却损害了被额外摊派赋额州县的利益,万历初即无法延续,只得采用钞关船税银、支修河夫银、仓稻米、漕折银、赃罚银等田赋之外的其他经费筹措方式。兴化县最早采取田地清丈、整顿里甲体系的措施,进行赋税征收体系的调整。嘉靖、万历时期,泰州、如皋施行民灶分征,其目的皆是控制更多的可缴纳赋税的田地与户口,整顿赋税征收的秩序,缓解完纳赋税的压力。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国际风云变幻,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严重挫折和暂时困难的情况下,正确评价列宁主义及列宁的哲学思想,回击西方资产阶级学者对列宁主义的挑战是我们理论工作者的一项重任,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张翼星同志新著《列宁哲学思想的历史命运》一书既是研究列宁哲学思想的新收获,新成果,更是一部捍卫列宁主义的力作。该书并分为正编和附编两大部分。正编标题为“列宁哲学思想与当代现实”,它共分十章。该编针对西方学者,特别是西方“列宁学”对列宁哲学思想的歪曲、肢解、诘难,结合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的某些理论缺陷,系统地阐发了列宁哲学思想的来源、实质,论述了列宁关于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和关于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两大构想及其现实意义,还列宁哲学思想的本来面目,涉及、深化了列宁哲学思想研究的若干重大理论问题。附编标题为“国外学者对列宁哲学思想的若干评价”,摘译了西方马克思  相似文献   

9.
太平天国田赋制度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天国田赋制度的变革刘秋霞马克思指出:“地租的占有是土地所有权借以实现的经济形态。”①在中国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决定了传统的田赋制度是“业户完粮,佃户交租”、“粮从租出”。历代封建法典及社会观念都极力维护这种经济关系。发生在19世纪50年代...  相似文献   

10.
沈家本(1840——1913年)清代归安(今浙江吴兴县)人,字子惇,别号寄簃。光绪年间进士。历任刑部侍郎、修定法律大臣、资政院副总裁等职。他对我国历代的法律资料,做了广泛、系统的收集、整理和考订工作,并且对我国古代法律制度和法律思想作了深入的研究,有大量的著作问世。仅现存的《沈寄移先生遗书》甲、乙两编就收有沈家本所撰《历代刑法考》、《寄移文存》、《说文引经异同》、《古今官名异同考》、《日南读书记》等各种珍贵文献资料三十五种(其中,甲编二十二种、乙编十三种),总计一百九十一卷。在这里,汇集了他的主要著作。  相似文献   

11.
“纪念梁方仲教授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12月5日至6日在中山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及香港等地的学者共40人出席了会议。与会者首先对梁先生在这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果进行了评价。认为,梁是以明代赋役制度为切入点和主攻方向来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的,他在一条鞭法、粮长制度、黄册、鱼鳞图册、里甲制度、易知由单、户贴以及历代户口田赋统计综合研究等方面均作出了贡献,在国内外均有重大的影响,被誉为明代赋役制度研究的“世界权威”。与会者对梁先生治学严谨求实,阐幽发微;详细占有资料;从编年着手进行纵向联系,从大处着  相似文献   

12.
楚赋税制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楚国的赋税制度,史籍记载极为简略而又零散。而这一问题,又在楚史研究中占有颇为重要的地位,需要我们去探求和阐发。为此,本文拟对散见于诸典籍中的有关材料,加以整理和浅析,以作抛砖引玉之用。楚赋税的种类,据载主要有田赋、户口税、山泽税以及贡赋等项。  相似文献   

13.
清初台湾农民经济负担包括租赋、丁税及杂税三个部分,其中主要是租赋负担。本文拟就台湾农民的租赋负担问题,试作论述。自耕农台湾归清之初,由于封建生产关系刚移植到台湾不久,各种封建矛盾还不明显,土地兼并现象尚不严重,这就使自耕农的数量不断扩大,成为开发台湾的一支重要力量。这些自耕农必须向清政府交纳田赋。当时台湾田赋定额是:上则田每甲征粟八石斗,上则周每上征粟五石;中则田每甲征粟七石四斗,中则同每甲征粟四石;下则田每甲征粟五  相似文献   

14.
二、田赋以外的苛捐杂税 上面我们仅仅说了田赋一种。除田赋外,我们至少还可以举出以下两种:田赋以外的苛捐杂税和军队的征发,这里先谈苛捐杂税。 国民党政权所加于农民的各色各样的捐税,其名目之多,名称之怪异,令人吃惊。这类捐税,有不少在实质上同田赋的附加差不多。不过,有些按每亩田赋附加百分之几,这就叫做附加;有的不同田赋相联  相似文献   

15.
田赋制度是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主体,它的发展、变化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具有重大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其深入研究。本文主要选取中国古代田赋制度发生重要变化的明代进行分析,运用经济计量方法分别对明代田赋负担变化、田赋负担的区域差异变化以及田赋负担对明代社会主要生产要素人口和土地变化的影响进行考察,以期达到对明代田赋变化与经济绩效关系的定量化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我国户口制度作了简要的历史考察后指出,我国古代司理户口的中央机构不但设置很早,而且历代逐步扩大完善,形成了一套严密的户口管理控制体系,这反映了国家对户口管理的日趋重视。户口制度的历史作用是:征兵的主要依据;维持治安,便于管理;国家赋税收入的依据。对古代社会的影响有:乡土观念的产生;周期性流民问题;阻碍了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限制了社会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7.
明嘉靖《江西通志》版本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嘉靖《江西通志》是江西现存最早的一部通志,由林庭修、周广纂。全书三十七卷。卷一至卷三记藩省,下设建置沿革、形胜、城池、户口、田赋、藩封、兵政、公署、贡院、祠庙、秩官、名宦、奸轨十三门;“祠庙”后“命使”门未入目录。卷四至卷三十七分十三府记事,各府...  相似文献   

18.
汤明檖著《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春秋战国至南北朝)一书,已由中州书画社于一九八二年七月出版了。这是我国古代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新成果。汤明檖副教授是长期从事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教学和研究的学者之一。五十年代,他作为我国著名经济史专家梁方仲教授的助手。参加《中国历代户日、田地、田赋统计》(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7月出版)这部巨著的编写工作,检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之后,他在梁方仲教授的热情鼓励下,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最后编著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以下简称《经济史》)。在这部书中,著者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通过对丰富的历史资料的分析,精当地论述了中国封建社会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繁荣和衰落的历史过程,阐明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基本经济问题,并精辟地说明了历代封建王朝的财政经济制度、政策、法令,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这是一部理论性较强、综合贯通、精炼慎密的封建社会经济史。它的出版,为大专院校的经济系、历史系的师生和经济史研究人员提供了一部新教材,对  相似文献   

19.
漕运是封建王朝为了军饷、官俸和宫廷需要,从各省区向京师转输田赋的一种形式,有河运、陆运和海运。在中国历史上从秦汉开始到清末,漕运始终是历代朝廷财政经济中的一项重要制度。由于封建社会政治中心和经济重心的迁移,漕运方向也随之变动,处于黄河流域的河南省,由转输漕粮的重要地区,逐渐沦为极次要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在李德裕的整个文学创作中,最有现实意义和最能体现其思想的当首推他的杂论《穷愁志》。据李德裕《穷愁志序》云:“《穷愁志》凡三卷,篇论四十九首。”自己亲手撰序,由此可知《穷愁志》一书是他亲手编订的,共三卷,有杂论四十九篇,其中收录了颇能反映李德裕文学观的《文章论》一文。郭绍虞先生编《中国历代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