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人余光中,1950年从大陆来到台湾,写过大量怀乡诗作,曾被称为"乡愁诗人";然自1985年9月10日定居高雄以来,即所谓"高雄时期",却写下大量以高雄为主题的诗作,计30余首,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高雄的现实关怀。本文聚焦此30余首高雄主题诗作,从乡土、环保、政治议题切入,援引传统文学理论,尤着重于现实关怀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在朦胧诗人中,舒婷是最先得到认可的一位。而她被认可的原因,或许由于她是朦胧诗人中最早关注个人内心情感的女性诗人。舒婷以款款的吟唱,抒写了个人的情感世界,表现出理想与现实、主观情怀与客观环境的反差与矛盾,以及由此而来的渴望与忧郁情怀。舒婷诗的特色与动人之处则在于诗中一种温婉而美丽的忧伤情调,但是,她的诗忧伤中蕴含着坚强,低沉中蕴含着热情,把情感的复杂性、丰富性表现得曲折尽致。同时,她的诗歌充满着温情与包容,以爱温暖和抚慰着同时代所有受伤的心灵。  相似文献   

3.
前几年,我国诗坛曾就新诗潮(朦胧诗)展开了一场争论。顾城的诗作,被视为新诗潮的重要代表。舒婷称他为“童话诗人”。顾城则自称自己的诗为“近代化石”。现在,争论已经平息。我觉得仍有必要冷静地坐下来,认真地用历史的、美学的观点,来对顾城诗作的得失作进一步的剖析和权衡。歌德说过:“现代最富有独创性的作家原来是这样,并非他们创造出什么新东西,而仅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美国著名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最具代表性的两首诗作《修墙》和《摘苹果之后》的分析探讨,认为诗人在创作中巧妙地运用日常生活中普通的象征形象,深刻地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成功地深化了诗作的主题,从而使其诗作清新生动,充满哲理,意蕴丰富,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莱特是澳大利亚当代诗人,她的诗歌一向深受好评.作为一位现代主义诗人,莱特的诗作反映了诗人对现代人生存问题的思考.莱特为现代人摆脱生存困境提供了解决方式.她对西方世界现实的深刻理解表现出强烈的入世情怀.  相似文献   

6.
诗人雷平阳创作了大量贴近社会现实、关注自然生态环境的诗作。在他的作品里诗人真诚的吟咏大自然,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眷念,同时也在诗作里表达了他对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人为破坏大自然的担忧。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问题,诗人在他的作品里希望唤醒人们的生态意识,从而守望栖居的家园、回归诗意的大自然。  相似文献   

7.
穆旦是九叶诗派里诗歌创作成就最高、最具风格特色的诗人。诗人立足于当时的现实背景,借用西方现代派诗歌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法,用感性、凝重、冷峻的语言深刻地刻画了当时的严峻社会现实,表现了诗人对国家、民族、人民命运的关注与思考以及对民族未来前途走向的深深忧郁。他的诗作既忠于时代又忠于艺术,呈现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现代派诗歌成熟期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舒婷是朦胧诗人中较早挖掘个人内心情感的诗人,其诗中充满了淡淡的忧伤,她不仅从"小我"的角度还原了一个真实的生活,更以"大我"的态度对待一切。面对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巨大落差,舒婷保持乐观的态度,坚信终将春暖花开乘风破浪,在情感上,舒婷不仅描写自身的爱情,更是以母性的情怀向他人倾注自己的爱,体现出一种优雅而忧郁的美感。  相似文献   

9.
彝族诗人吉狄马加是中国当代极具盛名的少数民族诗人。在诗作中,吉狄马加频繁地叙写了彝族的风尚习俗、祭祀礼仪、图腾信仰、神话传说等"仪式"意象。吉狄马加在诗作中常常以彝族的仪式文化为视角来探寻彝族的历史、思考彝族的现实,彰显了他对彝族文化的深沉思考和独特想象,表达了他对彝族现实生活、未来发展、人性人文等形而上的思考和终极关怀意识,这使他有关彝族的书写更切近于本民族的原生态状态。仪式是对现实的超越性表征,是一种情感体验,具有召唤作用。诗人常常在诗作中通过"仪式"意象表达对彝族文化传统的强烈认同,以此来表明自己的民族文化身份。仪式书写是诗人吉狄马加诗歌创作的一种策略和表达诉求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朦胧诗是当代诗歌发展历程中最引人瞩目的成就,是文革后中国新文学崛起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朦胧诗群中,舒婷无疑具有审美典范的意义.其诗作具有共同人性审美趋向的丰厚内涵,体现了人本主义哲理、女性主义意识和理想主义精神的艺术融合,从而进入了中国诗歌的经典行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