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论李鸿章的改革主张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李鸿章的改革主张与实践章育良李鸿章是一位“变法”论者.他把“内须变法’①作为推行“洋务新政”的纲领性口号,采取了一系列变通“#宗之成法”这样触动时忌的措施,要求把具体的洋务的兴办与某种程度的“改革”结合起来。本文拟对李鸿章的改革主张与实践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
张社生 《社区》2009,(23):44-45
历史,距离我们越远,有的会越来越模糊。有的却越来越清晰,而李鸿章就属于后者。一件黄马褂.血染东瀛。让50万纽约人追捧.也让百年后的我们看清了李鸿章的真实面目。  相似文献   

3.
大清对外交往史上,李鸿章是一个特别傲慢的人。李鸿章是中国第一位专门与“洋夷”打交道的人,是大清第一个外交家。近一米八的个头、堂堂的仪表,站到外夷面前一点儿也不逊色。1896年6月27日,李鸿章在德国拜访“铁血宰相”俾斯麦,乍见面时,两个人着实互相客气了一番,可是当俾斯麦说出“我听说有称阁下为‘东方俾斯麦’者”时,李鸿章当即脱口而出:“噫!我只听说过有位‘西方李鸿章’,可是阁下吗?”  相似文献   

4.
作为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李鸿章大胆改革,勇于创新。他创办军火工厂、编练陆海军、创建民用企业等,这些在中国都是开创性的.这不仅使中国历史向近代化推进迈出了可贵的第一步,而且对加强中国国力、抵御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是有益的。李鸿章因此成了中国近代史上的显赫人物,左右清廷朝政长达四十余年。然而,李鸿章这个人物的出现始于太平天国时期,是伴随着太平天国这场农民运动发迹起来的。本文试对李鸿章的崛起与太平天国运动之关系,进行一些探论.一、太平天国运动与李鸿章投身军旗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开…  相似文献   

5.
张金燕 《社区》2012,(2):56-57
光绪二十七年九月(公元1901年),李鸿章卒。梁启超闻报之日成一挽联云:“太息斯人去.萧条徐泗空;莽莽长淮,起陆龙蛇安在也;回首山河非,只有夕阳好;哀哀浩劫,归辽神鹤竞何之。”其后更有大作《李鸿章传》,“载述李鸿章一生行事,而加以论断,使后之读者,知其为人。”  相似文献   

6.
王吴军 《社区》2013,(29):42-42
一国之君的皇帝,为了和下属搞好关系,也常常请客。只不过,皇帝请客称为“赐食”。所谓“赐食”.就是皇帝笼络或奖赏下属,而赏赐的~顿饭或吃的东西。不过,吃皇帝请的饭并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情。  相似文献   

7.
李鸿章与晚清外交崔萍李鸿章的一生,历经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宦海沉浮而成为晚清政治舞台上一个举足轻重的重臣,参与朝政长达半个世纪之久,权倾一时。他以办团练,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起家;兴洋务、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和北洋水师;办外交调处大小教案.签订...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历来有关曾几出身、交游和家世的不同说法作了考辨.文章认为,曾几是赐上舍出身而非赐进士出身;曾见曾受到秦桧的排挤,但那是因其兄忤秦桧和议而受的牵连,曾几与吕本中均曾寓居上饶,却未及相会于彼地;曾几是孔毅父的外甥而不是外孙.  相似文献   

9.
晏建怀 《社区》2013,(20):46-47
晏殊的身上闪耀着太多足以令欧阳修眼花缭乱的光环和艳羡不已的精彩。晏殊早慧,7岁能文,14岁时,与全国千余考生一起参加了殿试.“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受到宋真宗的嘉赏,赐同进士出身,授秘书省正字,成了少年进士和年龄最小的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10.
《阅读与作文》2007,(10):4-13
106年前的1901年11月7日,李鸿章在屈辱和病痛中辞世。生当“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李鸿章,生前身后都遭到诟病。离1901年的结束仅剩不到一个月的时候,回銮路上的大清国皇太后慈禧在黄河岸边的辉县收到了那个令朝野上下无不悲哀的消息:李鸿章死了。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史学界不少同志在研究李鸿章时,除较多地采用李鸿章在临终前一日口授于式枚草遗疏保举袁世凯继任直隶总督之说外,一直比较关心李生前是否写过遗书。我们在整理上海图书馆未刊的盛宣怀档案资料时,在发现《李鸿章晚年病情未刊电稿》的同时,又发现了《李鸿章致盛宣怀遗书》(以下简称《遗书》),是已刊《李文忠公全书》及《愚斋存稿》所未曾收录的。这份《遗书》及其附录的两首诗,文字虽仅五百余字,但  相似文献   

12.
李鸿章洋务纲领和变法思想探讨刘铁君,王承仁本文认为;李鸿章的洋务纲领不是“外须和戎,内须变法”,而是“外须和戎,内要自强”;自强是李鸿章洋务活动要达到的目的,变法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变法是对历史上主张变革的统称,其内容与目的因变法者所属阶级、时代和历史...  相似文献   

13.
李国文 《可乐》2010,(8):39-39
1896年,李鸿章作为钦差头等出使大臣访问英国,在伦敦被视为上宾款待。访英期间,主人邀请他去看足球赛。一百多年前的英式足球,正是草创阶段,还没有当代足球这样成熟、精彩。李鸿章盛装出席观赛。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李鸿章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景象:一方面,大批研究论文见诸报刊,李鸿章研究专著《李鸿章与中国近代化》一书正式出版。尤其是1988年在李鸿章的家乡安徽召开了“李鸿章与中国近代经济”学术讨论会,这是我国第一次召开的专门研究李鸿章的学术会议,在海内外引起了很大反响。接着在1989年山东东营召开的全国第五届洋务运动学术讨论会上,李鸿章又成为与会代表讨论的热门人物。此次大会代表们提交的29篇人物研究论文中,研究李鸿章的就有12篇。可以说李鸿章研究,已成为近代史研究  相似文献   

15.
甲午战争清军连连失败时,舆论盛传李鸿章外甥张士珩盗卖军火给日本,张之洞奉旨严查,结论是否定的,只因张士珩仗势结党,且又无能,便参革其职,但盗卖军火导致中国失败之说,却不成立。  相似文献   

16.
在甲午战前的中日交涉中,李鸿章一心想保全和局;在甲午战争后中国战败的情况下,李鸿章通过谈判为清政府避免了更大损失,挽回了一些利益。由中日甲午战争前后李鸿章与日谈判成败情况的分析可知,在一般情况下,外交要以国家实力为后盾;在双方都有商谈余地的情况下,外交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弱国也可以避免更大损失,争回一部分利益。这对于当今所有弱小国家运用外交手段维护自身利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刘畅  穆艳梅 《21世纪》2010,(2):36-38
李鸿章的一生,伴随着清王朝走过风风雨雨四十载,从鼎盛走向衰落,直至灭亡。无论生前还是死后,他都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康有为称李鸿章是“维新之同志”;梁启超评价他:“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毛泽东在《讲堂集》中说“水浅而舟大也”,叹息李鸿章这只大船在晚清的浅水中无法行驶,进退维谷……  相似文献   

18.
两宋的赐田是宋代封建土地占有形态中的一种过渡形式,在我国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鉴于目前未史学界对两宋赐田尚无专文论述,本文拟对两宋赐田的来源、形式、性质及特点等问题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9.
王龙 《社区》2009,(5):38-39
19世纪,李鸿章与伊藤博文,一个是中国的首辅大臣,一个是日本的首任首相,地位相当,时代相同,风云际会,砥柱中流。面对共同的“千年未有之变局”,历史发令枪猛然打响,在中日近代化大比拼的赛道上,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同时起跑。怀着富国强兵的同样梦想,李鸿章和伊藤博文作为领军人物,  相似文献   

20.
后期桐城派通常等同于湘乡派,曾国藩之后,淮军文化取代湘军文化成为桐城派最重要依附性力量。李鸿章是晚清现代化运动的开拓者,是淮军政治集团的领袖,在其三十年励精图治而遭遇甲午之败与庚子之乱后,从"能臣"沦为"罪人"。桐城派后期宗师吴汝纶不遗余力地为李鸿章辩诬,通过编辑出版李鸿章文稿、撰写李鸿章传记以树立李鸿章的改革家形象。通过辨析吴汝纶与李鸿章的交往关系,梳理吴汝纶对李鸿章历史形象的初次塑造,更能看清后期桐城派的政治观念,这也是考察晚清、民国时期桐城派发展流变的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