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我国民事诉讼法律责任制度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维护民事诉讼法律秩序,实现民事诉讼目的,对违反民事诉讼法的行为,应该有一个程序性制裁与实体性制裁并重的综合性法律责任体系予以调整、规范。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律责任制度已略具雏形并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但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有待我们在科学的立法理念指导下,通过各种立法活动对它们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2.
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诉讼活动。从两种诉讼解决的争议、立法宗旨、对救济手段的选择原则、当事人地位是否特定、诉讼证据、诉讼程序、诉讼执行等方面对两种诉讼活动的特点进行对比分析,有利于领会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的立法精神,有利于参与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活动,以维护其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在理论上存在众多争议,主要表现为:检察机关是否拥有诉权,检察机关介入民事诉讼是否会造成对当事人处分权的干预,是否会造成诉讼结构失衡,其在诉讼中的地位应如何界定,其程序与普通的民事诉讼程序相比呈现何种特色,等等。其实,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理论上并无障碍。首先,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拥有诉权;其次,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仅限于公益目的,并不影响当事人行使处分权;再次,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时,若能摆正自身在诉讼中的地位,并不会影响诉讼结构的平衡。  相似文献   

4.
论刑事强制措施的诉讼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强制措施和无罪推定原则并行不悖。为了保障刑事诉讼顺利进行 ,揭露犯罪、惩罚犯罪 ,以及完成刑事诉讼的各项任务 ,刑事强制措施的诉讼地位不可或缺。但是刑事强制措施的作用远非如此 ,它还通过一系列严格的适用条件、适用程序、适用期限等来保障人权、体现程序正义。  相似文献   

5.
民事诉讼行为要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诉讼行为问题在民事诉讼领域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 ,涉及民事诉讼的性质和原则以及程序保障等民事诉讼领域的核心问题。直至今天 ,我国民事诉讼理论很少关注诉讼行为问题。有鉴于此 ,有关民事诉讼行为的一些主要问题 ,民事诉讼原则与诉讼行为的内在关系以及民事诉讼行为的瑕疵及其处理等有待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6.
在法治建设进程中,以保障诉讼顺利进行为主要功能的强制措施,在中国刑事司法实践中出现诸多问题,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保障不够,国家公权力任意解释法律规定、越权行使权力以及限制或侵害涉讼公民的权利和利益。本文以刑事强制措施诉讼保障功能为定位,在分析强制措施产生与演变历史轨迹的基础上,阐述刑事强制措施的性质、功能和适用原则,并结合实践中的积极意义与负面效用,指出中国刑事强制措施的改革方向。结合当前国内外对强制措施的热议,立足于中国刑事诉讼法现行规定的五种强制措施,逐一剖析,论述改革与完善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7.
8.
刑事诉讼法赋予人民法院拥有强制措施决定权、变更权,但是人民法院对这一权力的拥有严重损害了司法正义,违背了诉讼职能区分原理的要求,而且在司法实践中不具备现实可操作性。只有取消人民法院这一权力才能消除上述弊端,使我国刑事诉讼法反映正义的要求,保证其自身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关于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附带民事诉应当以行政诉讼为前提,并与行政诉讼有内在联系和关联性;附带民事诉讼范围是发生在行政确权、行政处罚和行政处理引发的民事争议;对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审判应两案一并审理、一并判决;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上诉应视不同情况,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0.
民事诉讼中证据收集制度主要是用来确定诉讼中事实真相的制度。随着现代民事诉讼进程的推进,各国都对民事诉讼中证据的收集与取得作出了详尽的规定。当前我国也在进一步推动旨在构建以当事人收集证据为主导,法院依职权调查收集证据为辅的现代证据收集制度。尽管我国民事诉讼立法上当事人的举证责任被一再的强调,但与此相应的具体措施却并不完善。结合我国现状,对民事诉讼中证据收集制度提出进一步完善的构想意见。  相似文献   

11.
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中法律地位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中法律地位的悬而不决,使民事检察工作长期以来总是处于尴尬的境地。因此,如何确定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中的法律地位问题,成为民事检察监督研究的重点问题,这一问题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立法及司法实践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民事证据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合理设定举证责任 ,对民事诉讼中自认的内涵及外延的充分了解不仅是合理设定举证责任的基础 ,也是建立相关法律制度的依据。自认的涵义随着设立目的的不同而存在着差异。该文通过对自认的涵义和自认的属性的综合分析 ,进而揭示自认制度蕴含的价值理念 ,以期引发对建立我国自认制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刑事强制措施是保证刑事诉讼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同时强制措施的适用,也关系到公民合法权益是否能够得到保障的问题。我国刑事强制措施分为羁押性强制措施和非羁押性强制措施两种。目前,公安机关在侦查活动中,从案件需要和打击犯罪方面考虑,对查获的犯罪嫌疑人多采取羁押性强制措施。这虽然可及时有效的追诉犯罪,也符合法律规定,但却容易忽视对嫌疑人的人身权利的保护和尊重。  相似文献   

14.
比例原则是近现代世界各国公法领域的一项重要原则。在刑事诉讼中,刑事强制措施作为对公民人身自由加以限制和暂时剥夺的手段,一方面在打击犯罪、保障诉讼顺利进行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触犯了公民的民主权利。因此,应在刑事强制措施中引入比例原则,加强强制措施适用中的人权保障,以便将其适用中对人权的损害控制在最小程度,更进一步地规范刑事强制措施的适用。  相似文献   

15.
由于网络技术的影响,网络民事法律关系呈现出不同于传统民事法律关系的特点,对其要素需要重新解析,进而探索网络民事法律关系的构建之路,这正是网络民法秩序的需要和体现。  相似文献   

16.
不同类型的内幕交易受害人取诉权的条件和方式不尽相同。内幕交易民事责任的各个构成要件都有其特定内涵。内幕交易民事诉讼机制由代表人诉讼和股东派生诉讼所构成。  相似文献   

17.
反思我国民事诉讼处分原则的逻辑起点在于对其内涵的合理界定,完整的现代处分原则的内涵包括当事人的处分权和对当事人处分权的限制两个方面。我国现行民诉法尽管肯定了当事人的处分权,但由于没有正确地处理好处分原则和国家干预的关系而需要完善。  相似文献   

18.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任务是在同一程序里解决被告人因其违法犯罪行为要承担的两种不同性质的责任,体现了对效率价值的追求。这就要求附带民事诉讼具有制度整合功能,使刑事法与民事法的相关规定在这一制度里能和谐统一,避免冲突。我国立法没有体现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制度整合功能,刑事被害人享有的民事权利在附带民事诉讼中不能得到完全实现。修改完善立法是较为理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民事程序选择权是指当事人在审判过程中依照自己的意志对有关程序事项的选择权.民事程序选择权源于各国法律对程序主体原则的承认,是为了切实保障国民平等运用诉讼法和接近司法活动的机会所赋予当事人的基本程序性权利.确立民事程序选择权有助于保证程序的公正性和提高程序效益,有利于提升民事司法的公信度和接纳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