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儒家伦理与道德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儒家伦理在我国两千多年的社会国家管理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中国的管理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儒家管理的思想基础是道德管理、道德教化,其中的一些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今天仍有其积极意义,如:仁爱、仁义原则,贵和、和谐原则,惠民、富民原则,重视教化原则等。此外,重视对为政者即管理者的道德管理,即重视对为政者的道德人格要求,重视对各级官吏的选拔和任用,是儒家道德管理的又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王成荣在《中外管理》1994年第6期上撰文指出,儒家思想有其优秀的一面,也有与市场经济相背离的一面,在实践中应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第一,竞争与和谐的关系。儒家伦理讲和谐,市场经济讲竞争。在节场经济发展初期,打破一些和谐,引进一些竞争是必要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使竞争与和谐并存。 第二,个性发挥与团体意识的关系。儒家伦理重视团体意识;市场经济鼓励个性发挥和个人价值的实现。要重塑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必须处理好二者关系,既体现出集体主义精神,形成强大的整体力量,又能充分发掘出个人的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3.
在儒家的视野中,道德情感是道德自觉得以成立和维持的基础,是其原动力,人性善和天人合一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敬"与"静"的修养工夫是实现道德自觉的途径,而身、心、家、国的相互转化,是主体认识和发展自我、实现道德自觉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儒家伦理是道德理想主义与伦理中心主义的结合体。前者是儒家伦理具有永恒价值的部分,后者是儒家伦理面临现代挑战的导因。在现代情景中,有条件地发扬道德理想主义使得儒家伦理具有了某种现代价值,而告别伦理中心主义的时代吁求又要求重构儒家的社会政治伦理规则。儒家的现代命运因此需要分析地而不是笼统地看待。  相似文献   

5.
《中庸》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处于21世纪前夜的人类,有必要对即将来临的21世纪的基本发展趋势及其对人类的基本要求,进行科学的预测,并尽可能采取相应的对策。事实上,一些有识之士已经在这样做,并已取得了某些共识:为了使21世纪的世界变得更美好,必须正视并勇敢地迎接由工业化带来的挑战和威胁,重建道德规范;而在世界多元文化中,儒家伦理思想中的精华,则将成为这种新型道德赖以建立的重要思想资料。  相似文献   

6.
由于国内外历史环境的原因,中国近代的新型企业,是在帝国主义侵略与封建主义压迫的夹缝中艰难而缓慢地产生、发展起来的,先天不足,后天又发育不良,没能完成产业革命,没能形成独立的强大的企业群体,没能建立起完善的近代企业制度,因而中国的近代企业并没有形成一种成熟的社会性的企业文化模式。但在一些企业里已经初步形成了企业精神的一些重要观念。这些观念的提出和形成,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对儒家伦理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同时  相似文献   

7.
儒家伦理、道德层次论的启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儒家伦理、道德的层次论,是我们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我们以往讲伦理道德没有区分出层次来,要求人们一步到位,效果不佳。我们以传统伦理为镜,研究今日伦理道德层次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儒家伦理与社会主义道德的联系和区别的分析,指出儒家伦理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充当两种角色,其一是思想资源,其二是积淀于人们心理结构中的观念,这两个角色都是批判继承的对象,是精华与糟粕的统一体。儒家伦理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它的精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与价值导向上的相通相融性。  相似文献   

9.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 ,历代思想家、政治家在不断总结治国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 ,提炼与概括出丰富的管理社会、治理国家的智慧。其中以德治国、德法兼用、立国为民、以德治吏和以德化民等思想 ,不仅揭示了儒家伦理思想与政治文明的内在联系 ,也展示了中国历代政治文化的精髓。它对于理解和建设当代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会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呼唤着我们探索与建构人类共同伦理。着眼于国际学界有关"道德金规则"(the Golden Rule of Morality)、"全球伦理"(Global Ethic)、"跨文化伦理比较与对话"等前沿课题的研讨现状,致力于从义理上来阐释儒家思想传统所主张的"伦理底线"与"道德境界",以及这一对深含中国哲学智慧的范畴,对于建构人类共同伦理的现实意义、特别是方法论启迪。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属于两种异质文化。由于东西方地理环境、社会结构等条件的不同,两种文化按各自的"路向"走,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作为中西方传统文化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和基督教思想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是中西方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两种思想观念体系。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被儒家思想化育,西方人则受基督教观念影响。至今二者仍然在各自的文化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儒家伦理与基督教伦理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属于两种异质文化.由于东西方地理环境、社会结构等条件的不同,两种文化按各自的"路向"走,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作为中西方传统文化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和基督教思想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是中西方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两种思想观念体系.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被儒家思想化育,西方人则受基督教观念影响.至今二者仍然在各自的文化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经济伦理对经济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这一认识,本文试图探索中国古代儒家经济伦理对明清时期徽商经济行为所产生的影响。重群体抑个体的道德原则和重义轻利的道德规范可以认为是儒家经济伦理的基本内容。上述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在徽商的经济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发挥。徽商所奉行的重公益而抑私利、重利他而抑利己、重礼让而抑竞争、重均平而抑分化的原则,以及取予有度、财用有制、交往有信、刻苦顽强等规范,便是很好的说明。这些原则和规范对徽商的事业起了双重作用:一方面,它促进了徽商的发展和兴盛;另一方面,它又阻滞了徽商挣脱封建羁绊向近代资本主义转化。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与儒家经济伦理张忠改革也是一场深刻的革命。随着以市场取向为轴心的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扩展.必然带来社会秩序、人际关系、价值观念等诸方面全方位的变迁。在这场改革中,我国长期占统治地位的经济思想──儒家经济伦理,究竟哪些消积观念应彻底变革.有哪些积...  相似文献   

15.
伦理观念在伦理文化系统中占居重要的地位,它调整着人们的利益关系,模铸着人们的心理,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因而对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儒家伦理有着独特的文化精神,几千年来,它在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及整个文化发展中都起着重要作用。那么,在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儒家伦理观念?它的某些文化特质在今天是否还有其自身的意义和价值?我们能否对其进行继承和发展?本文试就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社会现代化的中心是经济的现代化。由于经济行为的主体是人,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特征无疑直接引导着人们的经济行为,从而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实际上,人们在寻求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时,不能不追溯到社会的经济伦理。反思中国传统的经济伦理显然应该从儒家开始,因为儒家由于官方的提倡和标榜,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具有万流归宗的统治地位。因而研究儒家经济伦理与中国传统社会经济和现代化的关系意义重大。儒家的经济伦理对于中国传统的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什么作用呢?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最响亮的口号便是“打倒孔家店”,认为正是儒学传统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只有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才能救中国。这种看法现在依然很有市场。然而,亚洲四小龙的崛起被认为是儒家资本主义的成功。孰是孰非?严酷的事实迫使我们作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儒家义利观与市场经济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儒家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董仲舒、朱熹有关义利关系论述的系统分析,认为儒家关于义利统一的思想对当前市场经济伦理的建设有重要的作用,并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揭示了儒家义利观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已经产生的和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儒家伦理与传统医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传统医学道德深受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影响,在注重道德教化和崇尚纲常伦理的儒家文化氛围中,孕育出源远流长的优秀医学道德,使得医家与儒家有着非同一般的亲缘关系。“仁爱救人”、“医乃仁术”便是儒家仁爱思想的体现。仁爱原则既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也是传统医德思想的核心。  相似文献   

19.
儒家伦理思想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内容,它是在“轴心期”华夏民族道德理性自觉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先秦儒家吸取了西周家族宗法制的一些观念,将孝亲敬长的自然情感加以理性化,将源于自然情感的“亲亲尊尊”引向政治治理的轨道,从而将社会政治秩序的和谐奠定在血缘亲情上,同时也使社会政治生活带有浓厚的家长制特色。通过对早期儒家伦理思想的探讨,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中国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我们大力推行法制而在乡村社会屡屡受阻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思考的不是法制的强制推行,而应对深刻的影响着中国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中国传统文化主脉的儒家伦理给予应有的关注,重新考量传统儒家伦理在当代中国法治建设中的影响。试从儒家伦理的内涵入手,探讨儒家伦理对当代法治的影响,思考如何实现传统文化中的有益资源与现代法治的融合。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