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亦农 《云梦学刊》2010,31(1):117-119
瑜伽是古印度六门古代哲学中的一个流派,它是印度教徒为了实现精神解脱进行的重要的修行方法,分为许多种.其思想和实践都非常复杂。瑜伽派思想先于佛教思想而建立,其中的一些修行理论被佛教所吸收和融会,瑜珈虽不是一种宗教.但与印度宗教有着千思万缕的联系.瑜珈术的造型与佛教人物造型有许多共同和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2.
张强 《北方论丛》2010,(3):140-143
《肇论》研究中的种种争论根源于对"宗教"与"哲学"及其相互关系的不同理解。从魏晋时期佛教的发展与玄佛关系、僧肇本人的学术经历与思想发展、《肇论》文本及后世影响等三方面来把握《肇论》的宗教性与哲学性,能够实现对《肇论》的整体性理解。《肇论》中的"宗教"与"哲学"共同支撑起僧肇的佛学理论体系,直接反映了佛教中国化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适应性和调和性,也促使我们反思当前学术研究中的西方模式化倾向。  相似文献   

3.
鲁迅对佛教思想的基本哲学精神有着极为精准的把握,这也深刻地影响着他的思想的内在哲学结构。自佛陀开始,佛教的哲学思考就采取了一种类似于现象学的纯粹先验态度;凭着这种先验态度,佛教哲学不仅拒绝承认任何纯粹的客观实在性,而且也拒绝承认有关存在的任何形而上学设定。这一点对整个地贯穿着针对黑暗之抗争的鲁迅思想来说也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由于黑暗在鲁迅那里更多地是指掩盖在中国道德主义思想传统的那些形而上学化的道德言辞背后的实际人性状态,因而对鲁迅来说,只有在让一切道德-形而上学之物在他面前彻底失效的情况下,黑暗才能真正作为黑暗被揭示出来;因此,黑暗在鲁迅那里所具有的独特的哲学内涵及内在结构,就只有着眼于鲁迅对一切形而上学观念及各种建立在前者之基础上的意识形态的拒斥以及这种拒斥的思想后果,才能逐渐明朗化;而所有这一切则都与佛教的基本哲学精神有着某种极为重要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4.
段知壮 《南方论刊》2014,(11):10-12
无论是中国古代还是西方近现代都有着许多关于生态环境方面的理论思想,不同时期的思想因其时代性和地域性而有着不同的特色。但这里理论思想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时期的人们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看法与观点。仔细剖析这些生态环境理论,并对其去糟取精,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有着巨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文史哲》2014,(6)
佛教之所以向东而非向西传播,原因之一是兼通梵汉语文的罽宾、大夏、大月支的一些佛教徒、商人是佛教东传的首批传播者,罽宾、大夏、大月、安息、康居及我国西域的龟兹、温宿、疏勒等国,早被佛教,这一地区成为印度佛教东渐的过渡地带,商路、婚姻和语言的沟通,为佛教东传提供了西传所没有的媒介。更为重要的是因为佛教与中国传统儒、佛思想有文化上的"类同"因素,能够和儒、道思想"通解"。而西方的基督教,则与佛教有着更为本质和明显的文化差异,佛教西传至小亚细亚,遂受阻于基督教。  相似文献   

6.
生态伦理视阈中的老庄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庄典籍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态伦理思想,与现代生态伦理学有许多契合之处。老庄生态伦理观为当代人类克服日益加剧的生态危机提供了独特的思想视角,对西方环境运动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不少西方学者建构生态哲学和环境伦理学的重要思想资源。尽管老庄生态伦理观有其自身的历史局限,但在今天对人类拯救环境危机仍具有独特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1)道家究竟是什么哲学?道家哲学史上如何定位?如何看待道家的哲学属性?过去这类追问常扭曲式地转换为“道家像什么什么哲学”的发问。这是因为西方评价者常常自觉不自觉地囿于西方哲学中心论的立场,把西方那种哲学范畴之网作为评价工具加诸道家之上而导致的。(2)历史把西方推逼到环境主义、生态主义意识形态化的阶段,这种思潮发展趋势必然归结于自然一元统一性哲学──从这个意义上讲,环境哲学是“姗姗来迟的道家”,这一点已获得20世纪环境主义思想先驱们实践的证明,他们越来越从心灵深处认同和确认道家哲学的真正属性了。这个新动向预示着人类历史理性开始觉悟到:道家正是一种基本的古老的环境哲学原创体系。  相似文献   

8.
吕凯文指出,袴谷宪昭凸显"批判哲学"对抗"场所哲学"的意义,旨在遏止"西欧思想(场所哲学)流入日本",免使佛教"非佛教化"而不再具有公开的、客观的知识批判以及具有公义的社会实践能力。吴可为提出,松本史朗强调如来藏或本觉思想作为东亚大乘佛教的主流和基础,是一种非批判性的"界论"、一元论的基体主义、彻底的"我论"。其实,如来藏佛教不但不缺乏批判性,甚至可能提供一切佛教中最全面和最深刻的批判力;松本的解读基本上依照西方哲学的框架、角度和方法,隐含着一种理性主义和西方中心论的视角。刘宇光认为,"批判佛教"首度尝试把当代日本佛教中各种抵抗现代实体论的零碎的异议声音整合为一体,一方面在传统教义的论辩中凸现出代脉络中的新向度,另一方面又能把对现代实体的批判定为教义的必然要求;但是,他们存在着本质主义的倾向、论证与修辞上对各种"本土思想"的排他态度以及在方法论上自相矛盾等诸多问题。周贵华认为,"批判佛教"将佛教精神定为批判性,相当程度上是正确的,但佛教作为在漫长历史中由众多教派形成的复杂思想传统,不可能只有一种单面化的衡量与裁定,所以,"批判佛教"对佛教思想特质的归纳颇为片面;从历史与文献的角度看,其不少论断相当武断;其将日本社会的不平等状况、种族问题以及日本文化的弊端直接归咎于本觉思想,在逻辑上亦不可靠。  相似文献   

9.
西方环境哲学在20世纪后半叶兴起的环境保护运动中诞生,它在最根本的指向上就具有实践性.然而在过去50年的发展中,环境哲学研究变得逐渐抽象化和理论化,与环境保护实践似乎渐行渐远.21世纪初,西方环境哲学开始发生政策转向,越来越多的哲学家积极参与国内和国际的环境政策讨论.这一转向是环境实用主义的最新发展.但是,这一转向所体...  相似文献   

10.
章太炎主观唯心主义的认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太炎在20 世纪初期由早期唯物观向唯心观的转变中吸收中国传统哲学、印度佛教和西方近代哲学的思想营养,对近代哲学、唯识论及种子说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并由此构建起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11.
单正齐 《青海社会科学》2004,45(1):124-128,131
涅 般木 是佛教修行所要达到的最高目的 ,是佛教哲学的基本观念。从根本佛教时期直到中国的禅宗 ,涅 般木 始终都是佛教哲学中最重要的问题 ,不同时期的佛教及佛教中不同的宗派 ,对这一问题持不同的看法。许多重要的佛学理论问题 ,也围绕着涅 般木 问题而展开。本文旨在对佛教涅 般木 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基本线索进行初步的探讨 ,主要论述小乘佛教内部对涅般木 思想的分歧 ,印度大乘佛教对涅般木 思想的变革 ,以及中国佛教对涅 般木 理论的消化及创造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鄯爱红 《齐鲁学刊》2007,(3):125-129
佛教由对生命的关切扩展至对生命所依存的环境的关切,从而形成了注重宇宙整体的相互关联、珍惜生命、爱护环境等生态伦理思想。这些思想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有着许多契合之处。吸收佛教生态伦理思想中有价值的因素,对之进行合理改造,必然可以为我们调整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将人类无止境的欲望导向精神追求中,最终实现可持续生存与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南。  相似文献   

13.
《洛阳伽蓝记》中的佛教与世俗有着特殊的相互嵌入关系:一方面佛教教义充实了世俗观念,另一方面佛教中的功德思想使得后世大兴寺庙求取无量功德。此外,在世俗建筑吸纳佛教建筑风格的同时,佛教建筑也融入世俗文化中的多种元素,丰富了佛教建筑的表象内容。  相似文献   

14.
2019年6月15日至16日,中国环境哲学·环境伦理学2019年学术年会在天津外国语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八十多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围绕"中外生态环境哲学的传统与创新"的会议主题,以分组报告与专题讨论的形式,从新时代下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再阐释、环境哲学的理论基础及时代趋向、环境伦理概念及时代发展、生态文明实践的取向及热点问题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对于生态文明理论基础、生态环境问题的哲学反思及有关生态伦理学理论的看法,并在凝聚共识的过程中形成了学术年会的十点倡议。此次学术年会为全球化境遇中的环境哲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理念、新思想与新智慧,丰富了环境哲学的理论内涵,对新时代中国环境哲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现代西方环境哲学反思了人类中心论的种种局限和造成的现实恶果。尽管其作为一门学科,创立的时间不长,但其理论核心却与古希腊斯多葛派伦理学一脉相承,即人应当“合乎自然而生活”。联系现代西方环境哲学的发展和我国环保的实际,树立现代的环境伦理的理念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6.
郭延成  李建珊 《社会科学》2007,63(12):107-114
从宗教维度对李约瑟问题进行探讨,李约瑟问题所关涉的西方文明于近代迅速崛起的原因之一是西方与包括中华文明在内的不同文明的相互交流与借鉴。李约瑟问题是一个复杂性哲学问题,社会系统中宗教子系统对科技发展的作用,必须考虑其他子系统对宗教子系统的非线性作用。佛教对中国社会和科技发展的作用要经过政治、经济、文化等子系统的过滤、转换、折射等过程,但佛教在其可能的范围之内对科技发展做出了巨大努力。佛教慈悲济世的精神,与佛教世出世间相统一思想充分结合并在现当代发挥积极作用,正契合以太虚法师为代表的佛教有识之士所倡导的"人生佛教"的理念,这将为中国科技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17.
佛教哲学中的辩证思维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哲学中的辩证思维探析吴远佛教既是一种宗教,又是一种哲学。佛教义理中所蕴涵之哲学思想的精深、弘富,非但是任何其它宗教所无法比拟的,即便是历史上许多著名的哲学家、哲学流派也不能与它相提并论。这是人类历史上一份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加以深入的研究和系统的...  相似文献   

18.
方东美认为怀特海与华严宗思想最相似,认为二者可以从本体论、概念、思想范畴、理论系统上进行比较。方东美将华严哲学与怀特海哲学进行比较的意图是说明怀特海哲学与华严哲学在许多地方相似、相通。怀特海哲学与华严哲学相通说明有机哲学可以医治西方"二元对立"思维方式的弊病,中西方文化是可以相互沟通和融合的。  相似文献   

19.
日本自二次大战结束以来,现代化的飞速发展为世界各国所注目,也引起了我国思想理论界的研究兴趣。而研究日本哲学是我们了解日本、认识日本的一个重要途径。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既善于吸取外来文化,又善于保留自身传统的民族。在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中进行探索与创造,以此推进日本文化的不断发展。日本哲学作为日本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毫不例外地体现了日本民族的这一特性。古代(以明治维新为界)日本主要吸取中国文化,如果说它也有哲学的话,则主要指传入日本的佛教、儒教、道教中的哲学思想;进入近代以后,日本把眼界从东方扩展到西方,以吸取西方近代文化为主,西方近现代哲学也随之被介绍到日本,从而开拓了具有独立学科意义的日本近代哲学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希腊哲学是整个西方哲学的思想源头,而希腊哲学与更为古老的希腊神话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它的最初思想都是从神话中提炼出来的。希腊哲学与希腊神话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它采用了一些还原性或抽象性的哲学范畴来取代神话中的感性直观的神和扑朔迷离的命运意象,并以此来说明万物的产生与变化。本文旨在于探讨前苏格拉底时代的希腊哲学与希腊神话之间的这种内在联系,从中溯寻希腊哲学思想的神话渊源。希腊自然哲学的本原概念与希腊神话的朴素宇宙观伊奥尼亚的米利都学派无疑是西方历史上最早的一批哲学家,哲学史上习惯于把泰勒斯(约公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