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法官良心论     
法官良心和法官良心的表现形式是不同的,后者围绕前者而波动,波动的方向和幅度取决于法官所处于的约束机制。在一个良性的约束机制里,法官良心就会有较好的外在表现形式;在一个恶性的约束机制里,法官良心就会有恶劣的外在表现形式。法官良心是不可改变的,法官良心的表现形式却可以通过改善约束机制而大为改善.这才是法律职业道德建设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2.
法官良心论     
法官良心和法官良心的表现形式是不同的,后者围绕前者而波动,波动的方向和幅度取决于法官所处于的约束机制.在一个良性的约束机制里,法官良心就会有较好的外在表现形式;在一个恶性的约束机制里,法官良心就会有恶劣的外在表现形式.法官良心是不可改变的,法官良心的表现形式却可以通过改善约束机制而大为改善,这才是法律职业道德建设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3.
法官良心论     
李国强 《理论界》2008,(9):192-193
法官良心和法官良心的表现形式是不同的,后者围绕前者而波动,波动的方向和幅度取决于对法官的约束机制。在一个良性的约束机制里,法官良心就会有较为良好的外在表现形式;在一个恶性的约束机制里,法官良心就会有恶劣的外在表现形式。法官良心是不可改变的,法官良心的表现形式却可以通过改善约束机制而大为改善。这才是法律职业道德建设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4.
黑格尔的"良心观"是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他看来良心不是对利益计算和权衡的结果,而是义务的实现,是道德的直接性,是个体自觉意识到客观义务而在内心形成的原则精神。研究黑格尔的"良心观"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宪法上的良心和宗教自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心和宗教自由是个人形成自己特有的良心判断,并根据良心判断行事的自由.良心自由是人的尊严的体现,在现代自由权体系居于核心地位.在司法过程中,良心自由案件的审判往往分为两步,首先确认争议中的行为是否是基于良心的行为;第二步是良心自由的要求和社会利益相比较权衡.西方国家在司法过程往往给予良心自由优于法律的保护,这根植于西方自路德以来尊重个人良心的传统.良心自由在西方的产生,喻示了古代自由和现代自由的分野.在当代,仍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对少数人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黄显中 《天府新论》2005,(2):33-36,107
良心与腐败的关系问题不能凭直觉断定 ,因为良心分为形式良心和真实良心。“按良心行权”产生腐败 ,在于该良心是以私人善为实质的形式良心 ;“按良心行权”产生廉政 ,在于该良心由公共理性设定公共善为其对象。形式良心与真实良心的转换来源于行权者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律制度激励的目标 ,是行权者形成真实良心 ,其核心内容是培养行权者合理的公共理性能力。  相似文献   

7.
良心     
丛艳春是生活在吉林山村的一个农家妇女,她的丈夫因病常年卧床不起,惟一的儿子不但患有间歇性神经病,而且还是矮子。为了治好丈夫的病,家里已经一贫如洗了。可现在她又心如刀割:  相似文献   

8.
道德建设要深入良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是社会的人.从根本上说,人的道德状况决定于社会.而社会是人的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的道德风尚又决定于个人,决定于人们的良心.良心与社会道德的具体形态相对应,有亲情良心、公共生活良心、国民良心、职业良心、阶级良心之分.它们之间相互渗透和制约,形成个体道德自律、自制的完整的良心体系.我们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最根本的是要改善人们的良心.  相似文献   

9.
曲相霏 《文史哲》2005,20(3):151-156
对人权正当性的回答是达成人权真共识的前提。欧陆传统的先验式人权推定和英伦传统的经验式人权推定、自然权利理论和功利主义学说等等,都经受不起人权正当性的进一步追问。人权的正当性来自价值判断,根源于人们的内心感受和情感体验,体现了人类弥足珍贵的道德情感。作为价值判断的人权无关真假,是一种类似于真实性的要求。人权的概念产生自西方,但在儒家的良心理论中却可以找到人权本原的最佳阐释。个人主义与权利观念的缺失应该是儒家虽有丰富的良心理论而未发展出人权概念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狼心良心     
1995年,我和弟弟到新疆库车去贩白杏,遭遇了一场人狼之间的恶战,最终在一只义狼的帮助下,得以狼口逃生。十多年过去了,我仍对那次遭遇心有余悸,对那只义狼感念有加—— 弟弟曾在新疆当过兵,杏子将熟的时节,我和弟弟登上了去新疆的列车。到达库车时,由于多数杏儿尚未全熟,弟弟便要去原来的部队拜访战友。我们租了一辆越野吉普车,向250多公里外的部队营房驶去。  相似文献   

11.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流大学的精神至少应蕴含三种品格——自由、良知、创造。建设一流大学最根本的工作是铸造大学的精神与灵魂。  相似文献   

12.
王阳明的良知说直接继承和深化了孟子的思想,也得益于禅宗.另外,王阳明认为 良知本体是在其功能作用的过程中实现的,在这种自我超越的直觉过程中,有限和无限相融,人内在的潜力才能得以展开,良知亦才能随时呈现并发展,这和现象学在一些思想方面取得惊人的一致.  相似文献   

13.
道德是一种稀缺资源,需要合理的开发与利用。把握道德资源的需求、供给与消耗规律是合理开发与利用道德资源的前提。合理开发与利用道德资源必须刺激道德需求的增长、扩大道德供给、遏制道德资源的不合理损耗,其中的关键是要建立公正的、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道德规范体系和以合理的道德赏罚机制为主的社会干预机制。  相似文献   

14.
道德悖论研究的话语权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道德悖论是一个集合性的概念,其中的道德悖论现象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特殊矛盾。当代中国社会存在的"道德失范"和"道德困惑"多为道德悖论问题。道德悖论研究具有广泛的现实基础和深厚的思想资源,其拓展和深入必将大大有助于推动我国伦理学的理论建设和道德实践,引发多领域的思维创新和进步,提升我们民族的思维品质。因此,其话语权是无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15.
张琳 《齐鲁学刊》2003,(3):57-59
在王弼贵无论中 ,无是本体之义 ,贵无具体表现为以无为本的命题形式。贵无是为了全有 ,与体用一源的思路相应 ,王弼将本体与现象统一起来 ,引导人们在现时功用中把握无限本体。阳明心学的立论核心为致良知。良知是本体的先天之知 ,致良知是后天的功夫过程 ,王阳明认为本体和功夫是合一的 ,本体只有在功夫过程中才能显现出来。王弼玄学与阳明心学共同体现了中国哲学“一个世界”的根本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与罗尔斯用非自利的契约论来探求社会基本制度结构的正义性原则不同,斯坎伦关注的是"我们彼此亏欠什么"即判定道德对错的契约论准则及其促成道德动机和给予道德行为理由的效力,从而以此为制度正义理论提供微观道德基础。在功利论与道义论相互对峙的道德哲学谱系和经济繁荣伦理紧张的现实境遇中来考量,斯坎伦把道德的根基建立在平等主体都无法合情理反驳的理由上蕴涵着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首肯,对人与人之间道德平等和对等的坚守,对人们相互承认及达成共识的期待,对彼此行动理由的合情理追问,为倚重于制度正义话语的伦理思考和当代人的道德自觉提供了独特灵感和智慧。  相似文献   

17.
构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道德基础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七大报告提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本文试图从道德哲学的角度切入,论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道德基础——人民群众正当合理的需要和利益。分别从最低要求、最高要求及贯通两者的操作程序三个方面展开论证。在此基础上结合当代社会的特点,提出了建构此道德基础的三点思路。  相似文献   

18.
义务是个体做或不做某种行为的应当性,通常所说的义务主要指道德义务。义务来源于个体的良知,它经由人类情感和理性的交互作用而产生。当个体良知通过"三人社会模式"转化为社会大众良知后,义务就成为社会大众良知的内在要求,社会大众良知能够以社会评价或社会舆论的方式迫使个体履行义务。因此,个体良知可以产生义务、社会大众良知也能让个体负有义务,但从根本上说,义务源于个体的良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