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成都双流县的公兴街道境内,新建的道路从双黄路一侧延伸出去,就可通往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双流园区。站在综保区门口,“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双流园区”几个大字在阳光的映射下熠熠发光。几名工作人员正擦洗着大厅门口玻璃,厅内更是设备齐全、窗明几净。  相似文献   

2.
(一) 问题的提出鬲攸从鼎铭云:“唯卅又一年三月初吉壬辰,王在周康官(彳屖)大室”,此鼎郭沫若同志《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列为厉王时器,刘启益同志《微氏家族与西周铜器断代》一文(见《考古》1978年第5期),也认为此鼎是厉王时器。鼎铭中的“卅又一年”,刘启益同志释为“卅又二年”,这是因为“一年”二字在铭中是合文,有误释为  相似文献   

3.
近日,网上流传四川省双流县副县长廖维忠穿奢侈品牌菲拉格慕鞋视察的两张照片。双流县委宣传部在其官方微博称,鞋子是廖妻作为生日礼物买的,价格约4000元,帖子出现是因为廖“在执行工作时,拒绝了企业的不合理要求,而遭到对方的恶意.发帖,他已向组织说明情况”。  相似文献   

4.
当中国经济走向县域经济时代,学习型县域无疑将成为创建学习型社会的新阶段和新重点。以四川省双流县为例,追根溯源,分析从昔日的“乞丐县”到今日的“票子县”的嬗变,客观总结和提炼了双流县倾力打造学习型县域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对已形成独树一帜的“双流方式”之基本内涵和外延,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分析认为,以学习创新助推西部县域经济发展,提升人力资源(特剐是农业人力资源)能力和人口(特剐是农村人口)综合素质,有效弥补区域资源禀赋不足,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并且实现县镇城乡的文明进步和统筹发展,使所有城乡民众真正享受创建学习型社会带来的实惠,为促进我国学习型社会的早日形成提供了更充分的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5.
1 从昆明至南宁的滇桂间交通至迟在唐朝已经畅通。《新唐书·南诏传》及《资治通鉴》记载,乾符五年(878年),南诏遣使至邕州(南宁)通和,岭南节度使辛谠遣徐云虔使南诏,至善阐府(昆明)而还。《唐会要》卷99载,徐云虔出使曰:“(自邕州)凡水陆四十七程至善闸府。”《新唐书·西原蛮传》又载:“邕州节度使辛谠以从事徐云虔使南诏结和,赍美货啖二洞首领。”这里的“二洞”当指居住在左右江的黄洞、侬洞。该通道曾是唐朝、南诏互派使者的交通路线,也是大中、咸通年间南诏进扰邕州的行军路线。明人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广西南宁府》载:“唐时,左右江盖南蛮(南诏)入寇之道也。”《册府  相似文献   

6.
我们认为。词素的词性,应由它构成复合词时的意义与词性决定,如“气息”(306条)一词,“息”有多种意义,相应的也有多种词性,生长、止息、呼吸为动词,而“一息尚存”的“息”则是名词,所以“气息”应是“名词联名词”。又如“恨”,有“憎恨”的意义,是动词(可以带宾语“之”),又有遗憾的意义,是形容词(不能带宾语),“怅恨”  相似文献   

7.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为加强国家对农民的控制,太祖朱元璋一则把久经战乱而荒废的大量官田、民田,用奖励流亡复业,移民垦荒、屯田等办法,令农民耕种;另则又推行“赋役黄册”、“鱼鳞图册”、里甲、粮长等制度,力图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输  相似文献   

8.
因王朝兴替、黄河河道摆动等因素影响,历史上灵州城址历经四次迁徙:北魏孝昌二年(526),改薄骨律镇为灵州,州治河北胡城。西魏大统六年(540),南迁至薄骨律镇旧城。明洪武十七年(1384),迁至今苦水河注入黄河处新华桥二队附近。明永乐年间,迁至今灵武市园艺三队附近。至明宣德三年(1428),又迁至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  相似文献   

9.
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实行变法。他在推行经济和军事改革的同时,为了在文化学术方面与变法运动相配合,树立革新派在文化学术上的统治地位,设置了“经义局”,以他自己的政治思想观点去训释《诗经》《尚书》《周礼》,号为《三经新义》;又撰写以说解文字为内容的《字说》廿四卷。这就是当时所谓“荆公新学”的基本内容。《字说》写作始于治平年间(1064—1067),成书于元丰三年(1080),元丰五年(1082)进呈朝廷。《字说》问世之后,风行一时,曾作为教材颁于学官,有司用来科学取士。在《字说》的介绍、研究方面,当时“有唐博士耜、韩博士兼,皆作《字说解》数十卷,太学诸生作《字说音训》十卷,又有刘全美者作《字说偏旁音释》一卷,  相似文献   

10.
“五四时代”大致指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几年这段时期。当时新旧思想、新旧道德激烈论战的文章,基本发表在创刊最早(1915年9月),影响最大的《新青年》杂志上。其中与“批孔”直接有关的文章又大多集中在1915—1917年间,即袁世凯酝酿称帝(1913—15年)、“登基”(1915年12月)及被迫撤销帝制(1916年6月)羞愤而死这段时间。  相似文献   

11.
“白鹿洞书院”位于庐山五老峰下,早在宋代,它与嵩阳、岳麓、睢阳并称四大书院。南宋淳熙年间(1179~1182年),还被誉为“海内书院第一”。“白鹿洞”在唐贞元年间(785~804年)是李渤、李涉兄弟隐居读书的地方。南唐升元中  相似文献   

12.
颜之推(公元531—591年以后),字介,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县北)人。生于“世以儒雅为业”(《颜氏家训·诚兵》篇)的书香世家。是孔门中最得意的弟子、以德行著称的颜回的三十五代孙。自幼“博览群书,无不该洽”(篇名同前),又曾努力研究学问,具有渊博的学识,堪称南北朝时期积学有志之士。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所处时代为梁大通三年到隋开皇年间。曾做过梁、北齐、北周和隋朝  相似文献   

13.
《王建墓后室石像像主质疑》一文(载《成大学报》1989年第4期),发表已一年多。笔者经过进一步探索,又有新的发现,再作以下补充: (一)石像头戴黑色幞头,身穿赤袍。非帝王常服,似为祭服 冯汉骥先生《前蜀王建墓发掘报告》拾壹后室二:“王建造像”一节中,曾明确提出两点:一、“王建造像以其服制为唐代帝王常服。”二、“王建头上戴者为折上巾,亦即幞  相似文献   

14.
(一)一个忧国忧民的爱国文人 郭璞,山西闻喜人,生於晋武帝咸宁二年(公元276年),死在晋明帝太宁二年(324年)。在这短短的五十年中,除了太康年间有过一段短暂的繁荣,其余的时间都一直处於极度的混乱和痛苦之中。“八王之乱”的大屠杀,以及由“八王之乱”而引起的少数民族肆虐中原,国家损失之重,人民死伤之惨,亘古未有。据《晋书·愍帝纪》载愍帝即位时,“长安城中户不盈百,墙宇颓毁,蒿棘成林。”  相似文献   

15.
胡援与宋学     
胡瑗,字翼之,江苏泰州如皋(—作海陵)人,生于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卒于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年轻时往泰山求学,苦读十年不归乡.胡瑗(安定先生)是开宋学风气之先驱的“宋初三先生”之一.清代史学家全祖望在《宋元学案·安定学案》序录中明确指出:“宋世学术之盛,安定、泰山为之先河”.“宋初三先生”中的另二位孙复和石介即是胡瑗的同窗学友.他们当年读书的地方,据说即为现今泰山南麓之栖真观.胡瑗在青年时代就打下良好的学业功底,“少有气节,颛意经学,兼通律吕之学”.景祐初,范仲淹为苏州知府,即聘胡瑷为州学教授.康定元年(1040),湖州知州滕宗谅又聘他为湖州府学教授.皇祐、至和年间,奉召进京为朝廷制定乐律,后任国子监直讲,主持太学.嘉祐元年官至太子中允,天章阁侍讲,不久以太常博士致仕.嘉祐四年六月卒于杭州.  相似文献   

16.
学林出版社出版的《玄奘哲学研究》第147页有:“到19IO年(宣统二年),杨仁山又在刻经处成立佛教研究会,成员中有欧阳竟无……谭嗣同(复生)……等人.”其事距戊戌变法、六君子赴难已14年,谭何  相似文献   

17.
普列汉诺夫(1856—1918),早期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他曾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初组织了俄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团体“劳动解放社”,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大旗,为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开辟了道路。列宁对普列汉诺夫在一八八三年到一九○三年间(即普列汉诺夫政治生活中的马克思主义时期)的功绩,给予很高的评价,称他为“俄国社会民主党创始人和领袖之一”;称“劳动解放社”为“俄国社会民主主义运动的奠基者”。对他早期的理论著作评价也很高,列宁说:“在一八八三——一九○三年的二十年间,他写了很多卓越的著作”。普列汉诺夫的美学著作《没有地址的信》,正是在这个时期写成的,发表在一八九九年到一九○○年间。它是运用唯物史观来考察和研究艺术的出色的  相似文献   

18.
方头不劣元剧中“方头不劣”,也有作“不劣方头”。或者“方头不律”的。如: 俺这里有个裴炎,好生方头不劣。(《绯衣梦》四) 我从来不劣方头,恰便如火上加油。(《陈州粜米》二) 俺孩儿也不曾讹言谎语,又不曾方头不律。(《冤家债主》三)但未见“不律方头”。“方头”所指,《宋元语言词典》和《元曲释词》(一)均有征引和论断,自无疑问;而“不劣”、“不律”则有不同看法。先是《元剧俗语方言例释》(以下简称《例释》)以“方头不劣”立目(上教版《汉语成语词典》也如是),朱居易氏认为:  相似文献   

19.
一、胡应麟与二酉山房胡应麟,字元瑞,浙江兰溪人。生卒年不详。明万历丙子(1576)中举,他的著作《少室山房笔丛》的《三坟补逸》序作于万历甲申(1584),《经籍会通》序作于万历己丑秋(1589),《玉壶遐览》序作于万历壬辰仲冬(1592),可知是活动于万历年间的作家。他与焦竑、杨慎、陈耀文齐名,是万历四大博学家之一。诗文得王世贞赏识,并得到王的提携成名。与李维桢、屠隆、魏允中、赵用贤等称“末五子”。著作集有《少室山房类稿》一百二十卷,又《续稿》十五卷。另有笔记杂著《少室山房笔丛》四十八卷流传于世。传记附《明  相似文献   

20.
一般认为《水浒传》最初的本子应是宋江等在梁山泊聚义后便受招安,接着就以征方腊事结束。到嘉靖年间,郭勋翻刻时插入了征辽一段。万历年间,社会上小说流行,一些书坊竞相出奇制胜,又平空增添了征田虎、王庆二段故事。杨定见根据当时流行的各种闽本(有一百回、一百十五回、一百二十回)改编成新的一百二十回本,比较完整密合。此后不久又出现了金圣叹的七十回本。金圣叹自称得到“古本”只有前面七十回,断言为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