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着儒道释等修行文化精髓,是中华文化的道德根基.弘扬中华传统修行文化,可以开启人的善根和慧根,涵养德性,启发悟性,增长智慧.面对当代精神危机,可以据此建构当代中华文化的生命观,有益于世道的改善和人心的净化.对儒道释等修行之道的阐发,可以揭示中华修行文化蕴含的生命智慧,促进当代中国心学的构建,并对当代的道德重建和信仰追寻有所增益.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经典文献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概括,是我国悠久历史和博大文明的集中体现。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大力普及、倡导我国悠久的历史知识和经典文化知识是相辅相成的。民族精神是民族经典的体现,民族经典是民族精神的源泉。因此,倡导经典诵读教育必然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中小学生是中华民族的未来,所以在中小学生中开展经典诵读教育更加有利于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  相似文献   

3.
传统文化经典具有丰富的生命内涵,是塑造人生命的基本力量,利用传统文化经典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有重要意义。针对以传统文化经典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中所出现的困境,即学生不感兴趣,缺乏指导,教师难以指导等现状,笔者从社会思潮与高校教师本身的素养分析了形成的原因。并结合自身实践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方法与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4.
一个民族的文化生命往往植根于其经典之中。《中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四书"经典之一,也是儒家传统文化的点睛之作,它所蕴含的哲学智慧和伦理精神是整个中国文化的内核,从中生发的诸多思想源流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在现当代以及世界范围内仍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生命伦理学是现代社会的显学,虽滥觞于现代,但因其对于生命的关切而与《中庸》有着一致的内在旨归,即何以成人以及安身立命。《中庸》中饱含生命伦理精神的资源,本文即以此为基,探究《中庸》经典中基于中庸之道、中庸之德、中庸之境三个向度的生命伦理精神,以为应对生命伦理学视域中的伦理难题提供中国式的价值基础与道德语言。  相似文献   

5.
黄克剑教授在他所倡导的“生命化教育”理念中认为:教育的功能在于“传授知识、启迪智慧、点化或润泽生命”。对于“生命”两个字很易认识,却永远也难  相似文献   

6.
传统文化经典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经典诵读不仅可以在传承民族文化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底蕴,更能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文化素养,从而进一步构建学生的精神家园。因此开展经典诵读是二十一世纪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行之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经典诵读”的倡导和论争有比较长的过程,学界一般将其源头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批著名知识分子的主张,以后的研究也大多在精英知识分子之间进行。《经典教育让生命有根》摆脱精英知识分子的理论研究窠臼,汲取各地经典诵读实践的经验和方法,形成了一种开放、多元的经典教育理念。对这些经典教育理念的历史分析将突破以往经典诵读研究中的某种思维定势,为经典教育研究开拓新的空间和思路。  相似文献   

8.
张雯 《成才与就业》2013,(21):37-38
中华经典学习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和内容,开展中华经典学习是提高市民人文素养,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项重要举措。上海市是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文明办“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的试点省市,自2010年起上海市长宁区已在普教系统中广泛开展了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此基础上,长宁区率先将此项工作从学校延伸到社区,旨在通过深入开展“中华经典进社区”学习活动在社区全面传播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和谐理念深入人心,使“中华经典进社区”逐渐成为市民终身学习的又一新品牌。  相似文献   

9.
大学语文以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传承传统文化和陶冶情操、培育人文精神为基本目的和主要任务.语文知识教育与人文知识教育具有相互涵盖的关系,大学语文提供人文著述供学生直接阅读,具有具体性,是培养高师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渠道,它具有滋润灵魂的涵养功能和提高人生质量、升华生命境界的发展功能,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高校应全方位加强和改进大学语文教学,更好地发挥这门课程在高师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人文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涵养精神、塑造人格,只有从丰富生动的经典文本研读起步,方能超越认知的层面,从精神、智慧、情感上得到濡染、启迪与激励,获得经典传输的完整精神信息与生命密码,承传并实现人文价值。教师应以经典文本阅读为中心进行导读教学,并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指明领悟、实践的途径,尤其应注重精神的历炼与思维的操作实践。这是文科学生的重要基本功,更是所有大学生提升综合素质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1.
人文性的、价值性的、德育的生命教育在方法上与科学的知识性教育有重大的不同,人文生命教育是生命的涵养。中国传统中曾经有过的讲辩义理的模式——“讲会”是对研究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有效路径之一。儒家的“讲会”在弘扬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为青年学子寻找精神家园等方面有着重大的生命教育的意义,在提升青年学子的精神品质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优秀文化典籍浩繁;阅读经典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最好传承,诵读本土文化经典意义重大。西 昌有着丰富的本土文学经典,深厚的历史积淀和良好的文化氛围促成了西昌本土文化的繁荣。开展本土文化经典诵读实践, 需要开展资源的搜集整理研究,把诵读活动引入语文教学课堂,需要努力搭就平台拓宽渠道。  相似文献   

13.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优秀文化典籍浩繁;阅读经典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最好传承,诵读本土文化经典意义重大。西 昌有着丰富的本土文学经典,深厚的历史积淀和良好的文化氛围促成了西昌本土文化的繁荣。开展本土文化经典诵读实践, 需要开展资源的搜集整理研究,把诵读活动引入语文教学课堂,需要努力搭就平台拓宽渠道。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美学研究严重脱离审美实践,这种脱离使得美学研究缺乏生命力和创新力.中国传统的审美文化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鲜活生动的感性体验世界.继承传统的真正秘密在于挖掘、体会、并在生命个体身上复活这种灵动鲜亮、清新刚健的生命状态,使这些内化在我们现实人格之中.就是说,这种"生命形式"的复活才意味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真正复活.  相似文献   

15.
受各种因素制约,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重视英语语言知识的传授,忽视英语语言中文化含量的吸纳,使英语教学难以实现跨文化交际的功能。本文对大学英语教学提高语言文化含量的重要性及措施进行探讨,以期满足大学英语教学对于文化含量因素的诉求。  相似文献   

16.
政治理解力培养中的哲学反思精神、历史优秀传统发扬、社会关怀等价值取向需要用生命涵养给予支持。回归人的全面发展为本的逻辑起点的政治理解力的培养,符合生命教育的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的价值诉求。本文把大学生政治理解力培养生命涵养化,落实培养路径,探索具体的课堂与实践的渗透模式、体验模式和艺术模式,有利于增强政治理解力的培养实效。  相似文献   

17.
中华经典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美德的结晶,对经典的传承是大学教育应尽的责任,师范生是未来的教育工作者,更应责无旁贷地担当起经典的传承使命。在强调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技能的训练和培养也成为当下之重。诵读技巧、诵读流程、诵读背景的有效选择能使师范生的语言表达技能、教学组织技能、运用技术技能得以提高,从而提升培养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人文性的、价值性的、德育的生命教育在方法上与科学的知识性教育有重大的不同,人文生命教育是生命的涵养。中国传统中曾经有过的讲辩义理的模式——"讲会"是对研究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有效路径之一。儒家的"讲会"在弘扬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为青年学子寻找精神家园等方面有着重大的生命教育的意义,在提升青年学子的精神品质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9.
经典诵读与人文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提高人文素质已经成为各国教育发展的趋势,各国学校都高度重视开发课程的人文内涵.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极其丰富的人文思想,对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大有益处.所以,对中国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应该从学习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做起,诵读中国传统经典篇章便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经典解构与重构是当前一道亮丽的文艺景观.消费语境中视觉文化的冲击、经典的"老字号"招牌和文艺创新的贫乏与无奈是造成重构兴盛的主要原因.经典重构虽然部分地消解了传统及其蕴涵的神圣性,但它又重新诠释了经典、延续了经典的生命,使经典"死去活来",显示出一定的现实意义.经典重构只有坚持限度、效度与文化建设相统一的原则,才能更好地服务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