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惩治腐败是深得民心的一件大事。要根治腐败,就要对产生腐败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遏制和消除。本文试图从经济学的角度就这一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 1、经济运行机制不完善、制度不健全为腐败现象产生提供了机会。腐败现象包括经济腐败、政治腐败和社会腐败等许多方面。其中,经济利益不正常追逐是产生腐败现象的基本动因。所以我们寻求滋生腐败现象的原因,“不应当在人们的头脑中,在人们对  相似文献   

2.
贪腐犯罪的主要心理生成机制是腐败官员对不良客观现实的反映,将权力投入不正当交易并获取巨额利润,即是其腐败心理的外化。领导干部贪腐现象的产生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为此探究腐败官员实施腐败行为背后的腐败心理,并觅寻与之相对的化解对策是我们有效预防腐败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领导干部贪腐犯罪心理的特点、产生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究,以期从心理透视与矫治的角度思考对于领导干部贪污腐败犯罪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改革开放与反腐败的关系展开,从三个大的方面论述:改革开放形成的“时间差”使腐败现象在新旧体制交替时期难以避免,进而指出腐败现象产生的时代原因;防止腐败在新历史时期的必然性,首先从领导干部抓起,提高免疫力入手;从法律、体制、政策方面入手,形成不敢腐败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4.
在腐败现象现有的研究角度“体制论”、“法制论”和“素质论”的基础上,从一个新的角度即社会心理层面来分析腐败的产生及屡禁不止的深层原因,重点剖析了腐败产生的心理要素;人性复苏,比价心理,补偿心理,侥幸心理和责任分摊等,揭示了腐败的社会心理特征,并提出在健全体制和法制,提高素质等反腐措施的同时,应注重从社会心理层面上进行预防及铲除腐败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反对腐败是党成为执政党后面临的新问题。从我国封建制度、民主法制不健全、党建中长期忽视廉政建设等方面,分析腐败产生和蔓延的历史和社会根源;提出反腐倡廉不能只靠少数人,发扬民主,健全法制,才是惩治腐败,搞好廉政建设的根本途径;认为延续两千多年的人治思想当前仍严重存在,要真正实现法制,必须由人治向法治转化,把法律作为社会控制、保障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腐败?腐败是一种历史现象,是剥削制度、剥削阶级的产物c腐败又是与统治阶级、国家权力、政治制度相联系的败坏现象及行为,因此腐败的存在是同一定的历史阶段相联系的。在原始社会,因为生产力极不发达,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所以没有腐败。当社会步入私有制,随着阶级和国家的出现,便产生了腐败现象。社会的发展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都属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因为生产资料为少数剥削者占有而形成了私有观念。剥削制度是腐败产生的经济根源,剥削阶级腐败思想则是腐败产生的思想根源。在这种社会条件下,腐败的滋生…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经济转轨时期腐败行为的分类分析论证了腐败的表现形式及新特点,并且从经济转轨时期暂时出现的无序状态、脱节、失控及其政策法规方面的漏洞,政府干预中出现的偏差,个人欲望的异化,精神文明建设滞后等方面论证了腐败产生的原因。从而进一步提出了反腐败斗争的步骤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腐败现象的产生就其外部表现是复杂的,有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赃枉法等等。但从辩证归纳的角度分析腐败的产生又是有规律有特点的,其不外乎产生的先决条件、产生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三个方面。它们工成表里、相互依托促成腐败的生成。“权和利”的不正当结合是腐败产生的先决条件,权力行使者的素质是腐败产生的内在因素。导致腐败产生的外在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它的表现形式主要以“行贿”“人情网”等手段使掌权者就范,其根本目的是得到权力带来的非法利益和不正当事实。客观因素是由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过程中,约束机制不完善…  相似文献   

9.
权力腐败及其法律监督机制的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腐败是权力的异化 ,在现代社会中 ,“腐败”一词常作为“权力腐败”的代名词。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它是权力者、权力的对象和权力所处的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从法律的角度来看 ,监控不力、惩治不严是权力腐败产生的主要原因。法律监督机制是一个有机的开放系统 ,它包括防范机制、监督约束机制、惩治机制等方面的内容 ,它们构建了一个全面、协调、有效的反腐败机制。因此 ,完善反腐败的法律监督机制 ,有利于从根本上铲除腐败现象赖以滋生的土壤 ,最大限度地遏制腐败。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腐败置于我国社会结构转型的历史背景中进行分析,指出现阶段中国社会中的腐败现象根源仍在于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又同新旧体制转换中的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相联,同时,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也是产生腐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腐败指的是公职人员利用公共权力为获取不正当的个人收益而收受第三方支付、并损害国家或公众利益的行为.腐败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分析了腐败产生的个人和制度等方面的原因,并指出要遏制腐败,必须构造一种较为系统和完备的权力设置、控制、监督和使用的运行机制,并采取加强意识形态教育等多种措施.  相似文献   

12.
腐败的产生既有社会外界环境和因素的影响,也与行为主体的主观认识和心态相关。部分公共权力者道德品质败坏是产生腐败的重要动机。本文从部分公共权力者道德品质败坏的原因、道德品质败坏的主要表现论述了腐败问题。  相似文献   

13.
利益冲突是公共权力的代理人所代表的公共利益与公职人员作为社会人所代表的私人利益之间的矛盾,是众多因素共同导致腐败产生的触发器。防止利益冲突的过程是预防腐败,从源头治理腐败的重要切入点。新时期构建防止利益冲突制度,是我党创新预防和惩治腐败制度的重要举措。面对日益严峻的腐败形势,高校应着重从构建思想道德防线、制度防线和社会监督防线等方面构建腐败防止体系。  相似文献   

14.
腐败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探讨了国内外研究腐败原因的一般理论,然后将腐败置于我国社会结构转型这一历史背景中分析,认为腐败的原因主要有社会结构性因素;腐败市场形成、权力寻租条件出现、社会资源短缺、制衡机制不完善;社会文化因素:传统习俗影响、价值观念倾斜、社会心理失衡、社会颓风助长;个人因素:本体利益趋动,聚敛财富动机、人格缺陷、认识误区、滤析出腐败现象得以生长的主要因素和条件,才能采取针对性措施抑制腐败。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 ,腐败问题日益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腐败的实质是政治权力与经济财富的交换。本文分析了中国产生腐败的四个基本原因或基本特征 ,认为解决目前腐败问题要从腐败产生的根源着手 ,才能使腐败现象彻底改观。而铲除腐败的根源就是继续在政治和经济方面进行改革 ,建立与当代生产力、生产体系相适应的制度体制  相似文献   

16.
论青年腐败的心理成因及有效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腐败是我国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心理等方面的原因。文章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自我意识”的畸形发展、个性心理发展的有待成熟 ,以及法律、道德观念相对淡薄、“原我”的缺乏制约的释放、变形的心理预期、朝夕相随的消极心理环境等青年腐败的心理成因。并以此分析为基础 ,提出了强化法制和道德教育、建构社会预警机制、改革现行的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人事管理制度、优化社会环境等有效防范青年腐败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腐败行为的产生有诸多原因,既有复杂的社会文化和环境因素,也有腐败行为人的心理因素。要从源头上消除腐败,就必须深入剖析腐败行为产生的诸种因素间的互动逻辑。以美国社会学家班杜拉的三方互惠决定模型为分析框架,可以发现中国的腐败是由特有的社会环境,对权力、角色、行为与关系的错误社会认知以及频发的个体腐败行为三种因素(互动作用)引起的。因此,应从营造健康的社会环境氛围、纠正社会认知偏差这两方面入手,构建三种因素的良性互动关系,从而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化首先是制度现代化 ,考察我国现代化进程不难发现腐败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的最大障碍。而腐败历来与权力有着必然的联系 ,权力腐败的产生是权力异化的结果。权力本身是一把“双刃剑” ,其自身的特点内含着异化的可能 ,当前经济、政治体制的不完善等诸多因素为权力异化提供了现实的社会条件 ,必须从制度建设、政治文化等方面对腐败进行遏制  相似文献   

19.
腐败民俗化倾向加重的原因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我们国家一些地区和行业,腐败的民俗化倾向有明显加重的表象.加重的主要原因从理论上讲是受"腐败有益论"和"非正式制度"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王权主义、封建的道德观、官本位思想和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不容易消除也是目前腐败民俗化倾向加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现代信息社会,腐败的社会传播效应所具有的速度快、范围广、影响深的特点是腐败民俗化倾向加重的关键原因.探析这些原因,为党的反腐倡廉建设的深入开展和取得实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关于"体育腐败"现象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针对当前体育腐败的现象,从社会学的角度,探析其产生的社会原因及其滋生蔓延的环境,进而提出消除体育腐败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