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当代边塞诗的艺术探索秦克温中华诗词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群星灿烂的局面。五四以后却百花凋零。新时期以来春风化雨,枯木逢春,由于中华诗词学会一系列活动的推动,使之初步展现了不同风格和流派纷呈的繁荣局面。本届中华诗词研究会把主题定为新边塞诗的创作与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2.
何蕾 《人文杂志》2013,(2):52-58
唐代边塞诗创作繁盛的原因众多,但学界对音乐对边塞诗创作的推动作用一直缺乏深入探讨。"胡部新声"是胡地乐器奏出的有着浓烈异域风情的乐曲,由于受到官方的追捧和推崇,风靡一时,隆盛于唐。唐代边塞诗多旧题乐府和近体,形制短小,适于传唱,娱乐功能显著,内容与胡乐的风格恰相适应,是与"胡部新声"相配的最佳歌词。"胡部新声"的传入与流行从艺术消费和传播的角度推动了边塞诗创作的繁荣,与边塞诗创作的繁荣之间有着不可分割、不容忽视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唐代的大量边塞诗以乐府诗体裁的形式存在,这些诗歌作品不仅对后世的诗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还走出国门,引发了朝鲜朝古代文人跨越时空的回响与应和,促进了朝鲜朝乐府题边塞诗的繁荣。自16世纪中叶始,至20世纪初,有百位以上的朝鲜朝诗人在汲取唐边塞诗以及中国文化元素的基础上,创作了大量的乐府题边塞诗。这些诗歌在思想底蕴、艺术特色等方面与唐朝边塞诗交相辉映,共同为东亚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李颀是盛唐一位著名而特殊的边塞诗人,他的边塞诗内容丰富,艺术风格独特。本文从李颀边塞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来谈他的边塞诗创作以及探索了他的边塞诗创作的艺术渊源。  相似文献   

5.
王维边塞诗:雄悍逸放的人格塑型──兼论所受鲍照诗的影响王志清王维,是盛唐边塞诗群中第一个大量写作边塞诗的诗人,是高、岑出现之前的边塞诗最富有者。王维的边塞诗创作,有其现实生活的激扬和思想性格上的体认,而从文学的师承关系看,国风、屈骚、汉魏六朝乐府民歌...  相似文献   

6.
应晓琴 《船山学刊》2008,(3):170-172
初盛唐在朝显宦所作边塞诗虽多奉制之作,但仍有不少奋发昂扬。歌颂祖国统一的佳作。如杜审言、张说、贾至等人的边塞诗表现了烽烟散尽后社会的繁荣,也反思了历史烟云变幻,歌颂了国家进步的民族政策。有一部分奉和诗在歌功颂德的表面下还带有着进谏的用意。  相似文献   

7.
论晚唐边塞诗的萧飒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塞诗的创作在整个唐诗发展的历程中,始终占有显著的地位。观其自身风格,则又有发展演进的不同阶段。初唐郁愤,盛唐豪雄,中唐苍凉,晚唐萧飒,彼此区别而又互相彪炳,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系列。由于重视不够等原因,人们对晚唐边塞诗的研究现在还是一个明显的薄弱环节,应予加强。 晚唐时期,虽然象盛唐边塞诗派那样影响巨大的创作群体没有复出,但边塞诗的创作却仍然是旺盛的。打开晚唐边塞诗的画廊,入目而来的图景是多彩多姿的,而就中的艺术主调则是萧飒。色彩阴郁,景象悲苦,感情压抑,情绪低沉,诸元素共同构成了一种十分鲜明的艺术特色。 晚唐边塞诗最具特色的地方,当推对于战士苦难的描写。这类作品数量多,立意新颖,成就很高。唐代边塞诗是由前代边塞诗发展而来  相似文献   

8.
李益边塞诗的主流情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塞诗在唐诗中占有重要一席。因所处时期不同 ,其创作各有特色。李益以不同于盛唐边塞诗在雄奇瑰丽、深广悲壮豪健之风方面而独树一帜 ,充分体现出中唐边塞诗中厌战和思乡、逃避战乱和边塞的冲动以及对边愁的凄苦感伤体味的主流情绪 ,从而成为盛唐之后边塞诗举大旗者。  相似文献   

9.
田峰 《学术月刊》2015,(2):120-127
边塞诗是唐人对"异域"世界感知的重要载体。初盛唐时期,随着国家疆域的扩大,边塞诗人对新开拓的西北边疆有了全新的地理感知,这种感知使该时期的边塞诗显得恢宏豪迈、雄浑壮阔;中晚唐时期,西北疆界被不断压缩,诗人对边塞的地理感知随之与盛唐有异,在诗歌中也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气象。可见,唐代疆域变迁对边塞诗的创作有重大影响,从唐代边塞诗人对西北边疆的地理感知入手,可分析疆域变迁与边塞诗创作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边塞诗的三重境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古代边塞诗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点 ,经历了由模拟到表现 ,又发展到再现的三种表现手法的嬗变 ,从而呈现出特点鲜明的三重艺术境界。边塞诗的三重境界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边塞诗创作的三种审美境界 ,而且标示出了中国古代边塞诗的发展演进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边塞诗作为唐诗中的一株奇葩 ,历来备受人们青睐。它在唐代特殊的历史条件下 ,经历了萌芽、产生、发展、繁荣、衰落乃至日渐沉寂的过程。人们对边塞诗的关注 ,往往着眼于初唐、盛唐和中唐时期 ,留连于盛唐明郎壮大的气势和中唐哀怨幽婉的意蕴 ,而对边塞诗在晚唐的回响、余韵乃至沉寂的原因却大多忽略或漠视。其实 ,晚唐边塞诗在衰落和消亡的过程中 ,也留下了它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李益边塞诗创作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金波 《云梦学刊》2006,27(1):101-104
李益“五在兵间”的独特从军经历对其边塞诗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与盛唐相比,他的边塞诗在题材上有新的开拓,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有新的追求,在体式和风格上有新的变化。他继盛启中,为中唐诗歌特别是中唐边塞诗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个情感与理智并重的诗人,王维的边塞诗创作既流露出诗人丰富复杂的主体情思,又折射出诗人理性的思辨。本文试图通过对作品的分析,揭示王维边塞诗的创作心理成因及心理流变,从而由此窥视诗人生机勃勃的生命意识与充满情趣的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14.
关于古代中国境内各民族间战争的性质问题,经过几年来的讨论,原则方面现在看法已渐趋一致。即:看它是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还是阻碍发展,是促进中国的统一还是阻碍统一,是有利于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还是有害于交流。这一原则也同样适用于唐玄宗开元天宝年内在中国西部地区的战争,在研究岑参边塞诗时,因涉及西域战争,过去就曾有过不同的看法。至今在国内还有部分研究者,或者在个别地区,对岑参有些边塞诗还主张采取回避态度。因此,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唐玄宗时的西域战争,如何看待岑参涉及战争的边塞诗,今天还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15.
姚皓华 《东岳论丛》2005,26(4):83-89
边塞诗派是唐代著名的诗歌流派。盛唐过后,唐代宗大历时期的著名诗歌流派“大历十才子”诗派也创作了不少边塞诗,他们的边塞诗与盛唐边塞诗派的边塞诗有同有异:其同在于两者均有边塞景色的描写及胸臆愁懑之情的抒发。其异之一在于盛唐时期蓬勃的时代精神造就了盛唐边塞诗中瑰丽雄奇的西域风景画,“大历十才子”边塞诗中的边地风物则少了盛唐逸气多了感伤色彩;之二在于盛唐边塞诗中的离愁别绪表现得愁而不惨、悲而不凄,而“大历十才子”笔下的乡思之情则凄惨愁郁、幽怨绝望。  相似文献   

16.
艾翔 《新疆社科论坛》2012,(2):76-79,84
20世纪80年代,在曾经孕育了灿烂丝路文明的中国西部大地上崛起过一个新诗群——新边塞诗。要准确叙述新边塞诗,科学评估其在当代文学发展史上的价值与意义,必须对其进行深刻的反思,而反思的起点则是新边塞诗崛起的当代文化背景及其深远的历史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17.
《古从军行》是李颀边塞诗的代表作,也是盛唐边塞诗中较为特别的一首,然而古往今来,对它的解释及其在唐代诗歌史上的定位问题都有待于深入探讨。李颀是盛唐时期一位比较特殊的边塞诗人,因为他从未到过边塞,所以他的边塞诗独具特色。本文一方面结合汉代史料考察并解释《古从军行》的内容及其在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另一方面对于李颀的边塞诗题材也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唐代御史台作为朝廷“纪纲之司”,职责广泛而重大,唐代御史由于职事活动的需要,经常巡查州县、巡边查访、知南选、出使各国。唐代御史行使其职事活动的过程,也是文学创作的过程。因监军、使边、巡边、带宪职入幕等多种原因,唐代御史出入边塞,“得江山之助”,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边塞诗,御史出行成为唐代边塞诗繁荣的推动因素之一。御史文学家在其职使行程中,还描写了特定地域的自然风光、民风民俗,这些诗歌不仅拓展了唐代文学的地理空间,也为唐代山水诗的兴盛带来契机。唐代御史纪行诗,是了解唐代地域文化风貌的宝贵资料,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独特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一代文学的繁荣,应包括创作和评论两方面。但目前,评论落后于创作的状况较为明显,已引起人们的关注。要提高评论的质量,必须对评论本身进行评论。别林斯基说过的这句话至今也许还有其现实意义:“分析和研究的精神是我们时代的精神。现在,一切都得听从批评,连批评本身也包括在内。”本文试谈两点,期成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20.
韩玉珠 《人文杂志》2002,(5):99-104
唐代西部边塞诗是百花争艳的唐代诗坛 ,乃至中国文学园地中的奇葩。其中最具美学价值的是它的爱国主义精神特性。本文采用比较的方法 ,从新颖的角度 ,揭示了唐代西部边塞诗所显示的奇而美、苦而乐、悲而壮、“小”而大、和而贵等爱国主义美学品格 ,并强调了它在建设新西部和民族团结、共同繁荣中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