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点赞     
《经营管理者》2014,(6):4-4
网友弗洛德:我是看了上期人物里那篇周源的文章才知道“知乎”这款软件,本来只是抱着下载来看看的想法,没想到“知乎”还挺有意思的。及时更新,文章不仅有趣而且很有深意。确实好用,赞!  相似文献   

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名叫曾参,是孔子的学生,儒家著名经典《大学》的作者。后世把曾子列为儒家四大圣人之一。这段话讲的是人类如何把握自己的未来。这个主题集中体现在  相似文献   

3.
华亭鹤唳     
李国文 《领导文萃》2009,(8):101-104
秦朝的李斯,临终时,在刑场上对其同时受刑的儿子说,“牵犬东门,岂可得乎!”言下之意,不胜其悔。距李斯死后511年,晋朝的陆机,被押上刑场砍头前,也说过一句类似的名言:“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言下之意,同样也是不胜其悔。  相似文献   

4.
眭达明 《秘书之友》2013,(12):43-45
工部尚书吴中,山东武城人,有材能,然惟声色货利是好,宠妾数十,甚畏其妻。尝领诰命,妻命左右诵之毕曰:“此文天子自为乎?儒臣代草乎?”曰:“亦儒臣代草耳。”妻曰:“代草甚当。今诵之终篇,何尝有一清有一廉字?”中不敢怒。夫居官不廉,乃为妇人所诮,亦足羞矣。  相似文献   

5.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这是指通过语言、声音的分析来激情感人。这就需要营构出与课文相适宜的情景氛围,把作者情的饱和点作为突破口,不失时机地播种激情,以激动人心的情感魅力,把学生的激情引发出来,以美育人,以情动人。建构这一语文情  相似文献   

6.
“五美”与“四恶”,可以说是儒家施行仁政的重要原则,值得好好研究。子张曾经问过孔子,什么是“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呢?孔子的回答是:“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这段话翻译出来,意思大概是:以百姓的利益为利益,不是施行了恩惠又不必耗费钱财吗?选择可以辛苦百姓的事让百姓去做,这样百姓虽然辛苦,也不会有怨言。希望施行仁政并且施行了仁政,又何必贪求别…  相似文献   

7.
《周易》博大精深,其中管理思想的核心就是变易观。易经的变易观包括“变”“通”动态观、刚柔相推、动静适时、“新”“生”法则以及“穷变”思想等。周易的变易观对现代企业管理有着深刻的启迪,主要表现为功业见乎变、刚柔立本、趋时变通,居安思危。  相似文献   

8.
勿惮改过     
王安石是改革家,同时也是文学家、思想家。一千多年了,人们还记得他那脍炙人口的三句话:“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原过》是王安石写的一篇政论文,通篇闪烁着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光辉。“天有过乎?有之:陵历斗蚀也。地有过乎?有之:崩弛竭塞是也。天地举有过,卒不  相似文献   

9.
观神识人     
观察一个人的“神”,可以辨别他的忠奸贤肖。“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平常所说的“人逢喜事精神爽”,是不分品质好坏而人所共有的精神状态。这里谈及的“神”与“精神”一词不完全一样,它发自于人的心性品质,集中体现在面部,尤其是两只眼睛里,即曾国藩所说“一身精神,具乎两目”。  相似文献   

10.
翁定新 《科学咨询》2009,(24):53-53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倡导的“习”,就是要反复洲练,不断实践。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提升人文素养,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已成为当前语文教师和语文课堂教学的追求。  相似文献   

11.
王国维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其实,当我们埋头于班级事务的时候,抬起头来想一想,班级工作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入乎其内”,就是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班级活动,围绕班级活动主题,广泛发动,周密策划,主动参与,与学生一道在活动中感受班级的活力,体验活动的情趣,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出乎其外”,就是要跳出活动本身的意义,从班级发展的整体角度进行审视与思考,围绕班级意识凝聚的发展方向进行整体规划,导引学生的行为,并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促进班级意识的渗透,达到班级意识的升华。在处理“内”与“外”的关系问题上,有两种态度是不可取的。一种是标准任务型,他们总是以完成任务为基本目的或最高标准,为活动而活动,活动流于形式,无益于班级意识的凝聚,可谓沉溺“其内”;一种是消极应付型,班主任没有自主活动意识,即便是上级部门布置开展的活动,他们也总是持怀疑态度,应付了事,结果班级涣散,好事办成了坏事,可谓游离“其外”。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换一种思维方式,为什么不能主动开展主题性班级活动呢?即便是接受型的活动,我们也可以结合班级情况,拟定活动主题,在活动过程中实现班级意识凝聚的目的,这往往比参与活动本身、在活动中取得奖励更加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讲,就是要“入乎其内”,又要“出乎其外”。  相似文献   

12.
《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美术作为重要的人文学科,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就意味着我们在美术教育中需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从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美术,让学生通过美术学习,领会人类丰富的人文内涵,培养人文精神。一、美术教育与人文精神“人文”一词在《易经》中记载“文明之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很显然,这里所谓的“人文”,是…  相似文献   

13.
为官“三怨”,贤相可免孙叔敖是楚庄王时的令尹,被后世视为列国名相。《列子·说符》记载:一位名叫狐丘丈人的隐士曾对孙叔敖说:“人有三怨,子知之乎?”  相似文献   

14.
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柳亚子向毛主席“索句渝州叶正黄”,毛主席应柳亚子“索句”,即以八路军“第十八集团军重庆办事处”军用信笺手书旧作《沁园春·雪》赠之,后辗转流传、发表,一时轰动山城,传为文坛佳话。柳亚子一再赞叹《沁园春·雪》:“展读之余,叹为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犹未能抗手,况余子乎?”  相似文献   

15.
很久不怎么看电视节目了,近偶在电视机前小坐片刻,发现“男人拖辫子”的节目似乎比以前更加“郁郁乎文哉”了。好像傍晚的所谓黄金时间里,身着马褂的男人摇晃着脑后那根辫子的电视节目,已经随处可见。数量之多,片集之长,可能已达空前规模。  相似文献   

16.
张汉忠 《领导科学》2004,(17):30-31
我国的“兵法”在古代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人类文化瑰宝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借古鉴今,“兵法”不但能给军事指挥人员以丰厚的营养,而且能给各级领导者以巨大启迪。一孙子曰:“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无算乎!”(《孙子兵法·计篇》)多算,不仅要算领导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还要  相似文献   

17.
王瀛 《办公室业务》2009,(12):16-18
《后汉书·桓谭传》中说:“国之废兴,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辅佐。”党委办公室是党委的中枢机关,是党委实施领导职能的重要助手,工作头绪多、任务重、要求高。党委办公室要正确履行服务、参谋、协调、督办职能,实现“无差错、无干扰、无替代、无障碍”的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18.
“母鸡蹲着孵小鸡,一蹲蹲了许多天。蛋壳里的小鸡先是睡着的,后来它醒了,看见四周黄乎乎的。小鸡想:整个世界都是黄色的呀!小鸡用小尖嘴啄蛋壳儿。他啄呀啄呀,啄了很久,才啄出一个小小的洞眼。它看见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是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原来世界是这么美丽呀!……”这是苏教版第二册中的一篇美文,文中的小鸡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发现世界的美,而我们的孩子们何尝不是“一只刚出壳的小鸡”,老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索。  相似文献   

19.
社论社评     
作为法律事实的判断者和利益裁量者,法官无疑会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牵扯与压力。这是当代法律人无可逃避的重负,更提醒着司法人员,公堂内外,能不慎乎?2013年8月7日《法官形象关涉“法治信仰”》人民时评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20.
在我们这个国度里,官观念历来是极重的。从孔夫子作出“学而优则仕”的理论概括以来,读书为做官便成为不少人的人生价值取向。它不仅驱使人们在仕途胡同龙争虎斗,而且在社会历史上造成一种崇官的畸形心态。不单莘莘学子趋之若骛,连寻常百姓之家,亦有妻称夫为“官人”、主唤宾为“客官”的。似乎只有“官”字冠头才有身价,只有为官才算得志,万般皆下品,唯有做官高。悠悠乎两千多年过去了,新旧更替,沧海桑田。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