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完善鉴定人出庭制度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诉讼中发现、认定事实的证据资料分为实物证据和言词证据.鉴定结论具有言词证据属性,依据直接言词原则,鉴定人应当出庭接受询问.鉴定人出庭也是正当程序得应有之义.我国诉讼法虽然对鉴定人出庭作了相应的规定,但是由于立法的缺位,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备的诉讼证据制度,使得这些规定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导致司法实践中鉴定人出庭率很低,影响了法庭对事实的认定.建立完善的鉴定人出庭制度成为我国司法诉讼制度改革的当务之急.笔者结合我国司法鉴定改革实际,提出建立完善的鉴定人出庭制度的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2.
鉴定人在诉讼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传统诉讼模式的影响和鉴定人出庭质证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以及鉴定人的自身因素等方面的原因,当前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着鉴定人出庭率低的现象。对此,应通过法律规定明确鉴定人的出庭义务,设立鉴定人资格审查程序,同时为鉴定人提供作证的经济补偿和安全保护,以完善我国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提高鉴定人的出庭率。  相似文献   

3.
鉴定人出庭作证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司法鉴定的不断深入发展,鉴定结论在诉讼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由此鉴定人的地位及其在司法鉴定中作用亦非常关键,而现实中由于制度和意识方面的缺陷导致鉴定人出庭作证率极低.因此,完善我国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刻不容缓.本文分析了中国鉴定人出庭率极低的原因,在借鉴国外鉴定人出庭作证的先进制度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如何提高鉴定人出庭作证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 ,但在司法实践中 ,鉴定人的出庭率极低。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主要是受我国现行审判模式的影响 ,认识的不到位 ,相关法律不完善以及鉴定人自身的一些因素等。解决鉴定人出庭问题应从完善诉讼法体系 ,完善鉴定人出庭的程序规范 ,明确鉴定人不出庭作证的法律责任及制裁措施 ,建立鉴定人出庭的经济补偿及人身保障制度等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5.
司法鉴定中存在机构多、标准不统一、鉴定人资质缺乏统一管理、鉴定程序不规范等诸多问题。完善司法鉴定制度首先应确立刑事鉴定与民事鉴定分开制度,建立二次鉴定终结制度与鉴定人员有限出庭制度,加强鉴定人任职资格管理,为鉴定人提供人身安全保障和经济保障,提高司法鉴定人员的素质。  相似文献   

6.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制度和司法鉴定制度均存在诸多弊端,两种制度并行的状况更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为此,应取消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在司法鉴定体制基础上进行改革。通过建立全国统一的医学专家库,设立“首席”鉴定人制度,完善鉴定人准入机制,改革鉴定人出庭接受质询及专家辅助人制度,以此达到构建统一的新型医疗鉴定制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刑事鉴定被认为弊端丛生,引来学者的批判与各种改进的尝试,成为司法改革中的一门显学.然而,鉴定制度改革步伐进退维谷,面对各种内在的困境,如鉴定人与法官在事实认知上的冲突,犯罪嫌疑人和被告委托鉴定人面临的困境以及刑事鉴定人出庭遭遇的困难,因而,必须在理念上明确鉴定制度改革的前提,从而为制度改革清除障碍.  相似文献   

8.
新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首次在原有鉴定制度之外,补充了新的非鉴定专家制度。这是一个重要的突破,但规则还有待完善。目前立法对专家的法律性质规定并不明确,在日后的实践中,专家对鉴定事项应主要履行辅助人的职责;专家在接受询问时应允许其阐述完整、独立的意见并作为证明参考;对非鉴定事项,允许专家发挥类似于专家证人的功能并将其提供的检验报告作为证据使用。在专家资格的审查方面,不设立回避制度,法院应在个案中确认专家证人的适格性并在专业性、重要性、争议性三方面审查专家出庭的必要性。同时,专家出庭适用鉴定人的规定亦存在一些问题,应进一步完善专家不同于鉴定人的质询规则、费用支付规则和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9.
司法鉴定结论采信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对我国司法鉴定的规范和统一有着重要意义,但是鉴定的采信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应从制定相应的证据“可采性”规则,对鉴定结论设置排除规则;建立完善鉴定人出庭制度,强化对鉴定结论的质证;改革司法鉴定管理制度,允许当事人自行鉴定等方面对美国专家证据“可采性”制度予以借鉴,以完善我国司法鉴定采信制度之构想。  相似文献   

10.
鉴定人的诉讼地位是鉴定人制国鉴定人制度的立法现状进行探究,结合对两大法系鉴定人地位的考察,界定了我国的鉴定人的诉讼角色,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建立我国鉴定人制度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1.
鉴定人的诉讼地位是鉴定人制度的关键问题,它决定了鉴定人制度如何建构。从这个角度对我国鉴定人制度的立法现状进行探究,结合对两大法系鉴定人地位的考察,界定了我国的鉴定人的诉讼角色,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建立我国鉴定人制度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2.
随着民事案件的日益复杂,涉及的专业知识越来越广泛,鉴定人制度在民事诉讼中的重要性日渐凸显。然而现行法律对于鉴定人制度的规定过于粗略,不具有实际操作性。英美法系的专家证人制度以及大陆法系的鉴定人制度在这一方面都具有很好的参考性。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我国鉴定人制度的问题及现状,同时借鉴域外法的经验,提出部分看法:首先,重申鉴定人的独立地位;其次,建议由当事人聘请鉴定人;最后,由聘请鉴定人的当事人承担相关费用。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刑事诉讼改革的进程中,证人出庭问题始终是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它对我国庭审方式的改革和一系列相关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当前我国对证人出庭问题的研究明显偏向保证证人出庭制度的研究,而忽视了证人不出庭作证的积极作用。文章从供需理论分析了我国证人出庭难的矛盾所在,即证人的供应远小于对证人的需求。所以解决我国证人出庭问题的思路之一就是要转换视角,加大对证人不出庭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证人出庭在刑事诉讼中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刑事审判方式改革不断深入 ,证人出庭接受控辩双方质证在刑事诉讼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 ,但我国刑事诉讼法在规定证人出庭方面与证人出庭的重要作用很不对称 ,主要表现为 :证人出庭没有明确的强制性规定、证人出庭缺乏具体制度保障、询问证人的规则不够科学完善  相似文献   

15.
司法鉴定:问题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奋成 《兰州学刊》2003,(5):105-106
司法鉴定制度的完善是保障司法公正的重要举措。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司法鉴定制度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重新树立司法鉴定权威的思路 :一是鉴定主体与办案机关、当事人分离制度 ;二是法院最终鉴定制度 ;三是鉴定人资格考评制度 ;四是鉴定程序公正、公开制度。并提出完善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回避制度、错案追究制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基于我国刑事案件证人出庭率低的现状,2012年刑事诉讼法从证人出庭作证的范围、强制证人出庭措施、证人保护、证人补偿和警察出庭作证等方面,对1997年刑事诉讼法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基本上建立起了体系较为完备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但从有关证人出庭的各项具体规定来看,仍存在着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将会对司法实践产生消极影响,从而消弭修正案在提高证人出庭率方面所具有的积极价值.因此,我国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仍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和必要.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古代民事诉讼中,"两造具备"是司法审判的基本制度。法律规定了采取强制措施、诉讼代理、农忙止讼等制度保障被告出庭。若被告仍未出庭,实务中法官一般采取官批民调、拖延诉讼等手段以达息讼之目的。强制被告出庭应诉的规定反映了统治阶级认为缺席是对国家权力的漠视和否定的观点以及追求实体真实的强烈愿望和价值取向。这种规定和我国古代社会经济基础、诉讼文化以及政治体制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由于奉行的法律制度和诉讼模式不同,两大法系在证人出庭制度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本文就两大法系的代表国家英、美、法、德等国在证人出庭制度上的规定分别进行了考察和比较,总结出两大法系国家在证据法理和对证据规则的采用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及趋同。通过了解和借鉴国外科学完备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规定,进一步完善中国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  相似文献   

19.
法务会计专家制度的构建与改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专业化分工的日益精细,公安司法人员和律师等法律工作者,在案件有关技术性或专业性问题上将越来越依赖于专家的服务,因此专家证据的采用将是不可阻挡的潮流。本文介绍了法务会计的含义及其核心业务,对英美法系的会计专家证人制度与大陆法系的会计鉴定人制度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探讨了我国鉴定人为主体、专家证人为补充的法务会计专家制度的构建与改进。  相似文献   

20.
我国修改后《刑事诉讼法》所确立的鉴定人保护制度在"实体构成性规则"和"程序实施性规则"上均存在诸多问题。鉴定人保护制度的完善应推进专门立法、扩大作证保护案件范围和保护权益范围、设立专门保护机构以及建立合理的程序实施性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