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小说具有其独特的语言形态,二月河的历史小说在雅言和俗语间自由出入,既有文心雅韵,又有俗情俚语,时而拟古离奇,时而泼辣生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本文不仅总结了二月河历史小说的语言特点,更从宏大史诗追求、对传统文化的阐扬与反思、平民立场和世俗情怀三个角度出发对二月河文学观、历史观与其小说语言风格形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其目的在于为当下以及今后的历史小说创作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2.
历史小说具有其独特的语言形态,二月河的历史小说在雅言和俗语间自由出入,既有文心雅韵,又有俗情俚语,时而拟古离奇,时而泼辣生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本文不仅总结了二月河历史小说的语言特点,更从宏大史诗追求、对传统文化的阐扬与反思、平民立场和世俗情怀三个角度出发对二月河文学观、历史观与其小说语言风格形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其目的在于为当下以及今后的历史小说创作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3.
二月河清帝系列小说中的戏曲文化母题,有着丰富的民俗内容.二月河对于相关题材的反映,使用了民俗学田野作业的方法.正是这种视角的存在,清帝系列小说中的戏曲民俗,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变异.二月河对于田野作业原理的自觉实践,不论是对文艺学叙事理论的丰富,还是对民俗学田野作业体系的完善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二月河作品的人文情怀:指出了他的人文情怀首先摆脱了狭隘的阶级论、汉族中心的观念,对历史的评价更显人性化;其次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突出了人性内涵,表现出了人文精神;第三他怀着对我国传统文化的钟爱与敬仰之情,对古典文化进行了尽情展示;第四他"关注弱势人群的心理渴望与需求企盼",寄托了现实中日益远去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5.
张德礼 《南都学坛》2006,26(6):52-55
二月河的清帝历史小说能够赢得接受大众的广泛认同,缘由之一就是他在艺术与历史的有机融合中以清醒的哲理意蕴追求,突出了对人的生存与生命意义的关注,即人的实践理性精神的张扬。这种实践理性精神正是康德倡导的超越了感性欲望和个人幸福与自爱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意志动机下的行动意识。它集中体现在二月河对康、雍、乾三代帝王尤其是雍正皇帝及辅佐他们的一批重臣贤相等艺术形象的塑造上。由此进入文本,也许可以克服那种拘于历史事实或囿于宏大历史叙事的某些偏见。  相似文献   

6.
二月河清帝系列小说出版后,在海内外引起接受大众的广泛赞誉和评论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不菲的印量在某种意义上昭示了二月河创作的成功.如果深究其创作的奥旨,不难发现,这一切都得力于作家在审美上与民间文化的紧密关联,用市井文化方式和世俗道德来审视生活,其作品的文化意蕴反映出作家对民间自在生活状态和平民审美趣味的尊重与认可.二月河的创作实践又一次向世人展示了"民间"的力量及其之于创作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二月河帝王系列小说塑造了三种类型的名士形象;布衣系列、王室系列和臣相系列。与《红楼梦》所塑造的名士形象相比,二月河小说具有三个显著特点,即致力于打造真名士,写出名教与自然的统一,注重展示人物外在的名士风采。二月河小说的名士情怀既继承了中国传统小说名士的美学思想,又具有不可忽视的文化精神内涵和恒久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缺失体验:二月河创作心理动因探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失体验是指主体对生活经历中某种需要不满足而造成的不平衡的心理体验 ,它可以成为作家投入文学创作以弥补这一缺失的心理动力。由此探寻二月河历史小说的创作历程 ,同样可以看到驱使其小说创作的心理动因 :欲望缺失的人生体验。一是青春萌动的美好爱情毁灭而积郁的“初恋情结” ,作家称之为“雷击”效应 ,它化入笔下人物的血脉和心灵 ,并转移到男主人公的情爱历程之中 ;二是原想走仕途的人生追求遇挫而“只好纸上谈兵”的“致仕情结” ,这直接推动作家选择文学言说 ,实现“把自己想的变成别人做的给人去读去想”的愿望。两种情结的交渗纠缠 ,为小说的情感取向和理性思考打下了作家鲜明的个性印记 ,也使其社会历史小说的爱情描写别具风韵  相似文献   

9.
唐浩明、二月河是当代历史小说创作的两位突出代表,理论界对两者历史小说的批评一般停留在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结合和雅俗定位上,缺乏针对性。笔者认为唐浩明、二月河的创作都受到区域文化的影响,湖湘文化的"经世致用"与河东风土的"重实轻名",是使唐浩明与二月河的文学作品在创作动机、艺术品位等方面产生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二月河40岁开始文学创作,致力于营造“帝王系列”。以描述清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的三部长篇历史小说名闻天下,《雍正皇帝》问世后曾荣获河南省政府文学大奖,并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改编后的电视剧轰动海内外,连当时的国家总理朱铬基也手政务倥偬中热衷追看,足见历史题材的优秀作品有其不可抗拒的魅力。  相似文献   

11.
以文化人类学的视角考察河湟地区的族群构成和族群关系,可以发现,这一地区不同族群间的互动关系,与双方间相互作用力及相关族群文化的认知程度存在着一定联系.文化认同是河湟地区族群关系的一个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12.
二月河13卷530余万言的清帝系列小说出版以来,吸引了众多读者惊羡的目光,受到了评论界广泛的关注。针对当下人文精神萎缩和价值失范的眩惑,二月河决意致力于意义的探寻与重建。但这样做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获得世人的认同,二月河并无准确的把握。为此,在现实主义基础上,着意掺入了后现代的因素。美学追求的驳杂性,在一定意义上消解了作者在探寻建构之路上所付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13.
诗与历史的困惑与选择--论二月河"帝王系列"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待"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的矛盾时,二月河"帝王系列"主要以"历史的真实"为基础,并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建构力和想像力,使作品在整体上达到"艺术的真实".在审美特征上,二月河"帝王系列"呈现出大雅若俗、雅俗共赏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刘克 《南都学坛》2002,22(4):76-79
在小说艺术全球化的大潮中,二月河持守小说的地域化特色,用传统小说的艺术手法解读了康、雍、乾百年历史;在对具体写作题材的选择处理上,涉笔广泛,场面恢宏,既于波谲云诡的政治斗争中掺杂了缠绵绯恻的儿女情长,又在浪漫淫巧的鬼神巫术里宣透着扑朔迷离;俚曲乡音,袅袅绕梁;用通俗的形式鸟瞰历史、关注人生,呈现出一派艺术大家风范。仔细推研其文脉走向,我们发现,这一切都离不开对楚宛浪漫淫巧和河东重实轻名风土文化中宝贵遗产的继承和发展,作者是在对两地风土文化的感悟中梳理文化运行轨迹,激发创作思路和灵感的。作者的创作实践所昭示的独特风采,对于如何在文化全球化的激荡中持守地域性的创作,如何处理好拓展全球视野与总结本土经验的关系,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学术空间。  相似文献   

15.
刘克 《南都学坛》2003,23(6):58-61
二月河对康雍乾三朝盛世的速写是极为独特的,将身体与三朝圣君的文韬武略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小说文本体达出新的审美趣味和风格,刷新了读者阅读的视野,与当下文化有许多脉息呼应之处。近年来评价二月河清帝系列小说的文章虽然如雨后春笋,但很少有人关注二月河在小说中着意设置的生命压抑和身体狂欢这一重大命题,从而在一定意义上削减了二月河创作成就的考量。二月河小说文本对这一问题的阐释,既是对生命压抑的颠覆,更是文化多元背景下的一种写作策略。他对历史小说在契合市场规律和读者需求方面所做的审美探索,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学术空间,值得学界及时深入地去总结。  相似文献   

16.
鲁车 《中华魂》2013,(20):38-39
以《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等作品扬名海内外的著名作家二月河不仅有大作品,更是个大孝子。父亲生前,他在父亲吃喝饮食、床铺被褥、抽烟喝酒、休闲散步、下棋玩乐等诸方面都考虑得十分周到,甚至父亲爱听戏,他就买来数百张各类戏曲唱片,供父亲无事时听。写作再忙,也要每天抽时间到父亲跟前,捶捶背,捏捏肩,挠挠痒,洗洗脚,尽心伺候老父亲。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上,"十七年"历史小说与新历史小说同样以历史为题材,但是却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创作形态.在以传统历史小说的代表"十七年"历史小说与新历史小说的比较中揭示出新历史小说独特的创作情态,继而探索贯穿于新历史小说创作中的叙事方法的颠覆性.叙事话语的颠覆不是作家哗众取宠的偶然创作个案. ,而是特定的现实语境给予了作家探究历史的独特的切入点,而这其中的主旨即是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及人性关怀精神.  相似文献   

18.
二月河13卷530余万言的清帝系列小说出版以来,吸引了众多读者惊羡的目光,受到了评论界广泛的关注。针对当下人文精神萎缩和价值失范的眩惑,二月河决意致力于意义的探寻与重建。但这样做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获得世人的认同,二月河并无准确的把握。为此,在现实主义基础上,着意掺入了后现代的因素。美学追求的驳杂性,在一定意义上消解了作者在探寻建构之路上所付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19.
为了正确处理小说理论的创新问题和深入理解历史小说的价值,有必要对二月河清帝系列小说中巫幻母题所蕴涵的文化意义实施纵深开掘。从文艺学的视角来看,清帝系列小说中的巫蛊术、厌胜术和妖异之象描写,不光是营造了一种扑朔迷离、波谲云诡的阅读世界,更重要的是透露出了一种写作理念。这种写作理念,因为不具颠覆和嘲弄意味,所以并未成为小说主题和文本文化意义的消解因素,它是小说固有品性使然,是历史小说回归传统的表现。二月河建立在与艺术原点对接基础上的艺术创新,以及通过巫幻母题所表现出来的深致笔意、艺术向度和宗教旨趣,对于历史小说审美机制、艺术法则、历史逻辑的完善与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分析国家认同与文化认同,民族认同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结合抗震救灾工作,提出了国家认同建构中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建构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