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概念表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亲社会行为是社会心理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本研究采用系统聚类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了青少年对43种亲社会行为①所做的符合程度的评价,探讨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概念表征。结果发现:(1)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概念是以原型表征的;(2)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概念原型由遵规与公益性亲社会行为、特质性亲社会行为、关系性亲社会行为、利他性亲社会行为四个维度构成;(3)四个维度上的最佳实例分别是:“亲情行为”、“忠诚”、“增进友谊”和“帮助”。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状况及其与一些人格因素之间的预测关系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并就此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提出了一些参考建议.从个体发展或社会教育的角度看,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发展都应着眼于构建良好的社会和群体环境,并在尊重个体心理发展水平的基础上以自尊的人格素质为核心.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亲社会行为测评维度的建立与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基于亲社会行为概念的原型分析结果,对青少年群体认同的亲社会行为的维度结构进行了探索和验证,旨在为开发测评工具提供依据。结果验证了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概念维度结构由利他性、遵规与公益性、关系性以及特质性构成;以该结构为依据建构测评维度,其信度指标符合测量学要求;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构成测评维度的四因子模型与数据的拟合性良好;效标测试结果表明,四个维度的效标效度也良好。  相似文献   

4.
金雪莲  张丽红 《现代交际》2010,(11):57-57,56
儿童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谦让、帮助、合作和共享等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即为亲社会行为。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养成受着外在因素的影响。本文分别对亲社会行为的国内外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群体事件频发,给社会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损害。群体认同在群体事件发生发展中产生了重要的作用。社会认同的建构中地域认同、感同身受的感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推动着群体事件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基于参照群体的理论视角,研究校漂族角色期望中参照群体的转换和在此影响下社会认同的变化和困扰,力图揭示出校漂行为选择背后的个体成因和认同危机中的能动策略。选择校漂是因为在与隶属群体成员跨阶层比较中,他们习得的公平正义价值观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观陷入认同危机,他们以潜在的非隶属群体为参照取向,通过扮演学生角色实现预期社会化。边际人的身份在学校出现了认同的模糊化危机,此时他们转向寻求内群体的情感认同,并以理想认同来补偿情感认同的内卷化和疏离化困境。校漂族主体性的社会认同在校漂前后实质上经历了一个由断裂走向重构的过程,其中,参照群体的转换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中介机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自达尔文的进化论问世以来,亲社会行为的进化就一直是个难以解开的命题。科学家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进行解释并提出了许多有影响力的理论模型,主要包括亲缘选择理论、直接互惠理论、间接互惠理论、惩罚理论和文化群体选择理论等。在主要介绍惩罚理论和文化群体选择理论基础上比较了各理论的优缺点。未来的研究应该更加注重跨学科交叉研究,和各个层面上的交互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网络社会的内在结构性风险,导致已有的借助技术、法律、道德以及日常控制等实现的社会控制方式,在应用于青少年网络行为控制时,面临一种悖论或失效的处境。基于对网络社会结构性风险的分析,本文探讨了青少年网络行为社会控制的目标和原则,并从制度建设、风险管理、共同治理、网络素养教育、需要满足场域转移等多个面向,探讨了青少年网络行为社会控制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学前阶段,教师是影响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良好的师幼关系能够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积极发展。通过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能让教师更好的对幼儿进行亲社会行为的培养和训练。  相似文献   

10.
公益微电影具有鲜明的亲社会媒体属性,对传播社会正能量具有独特的价值。对上海、湖南、安徽三地587名大学生的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大学生对公益电影微接触程度较低,总体评价较高,线上传播水平一般,线下参与意愿较高;公益微电影对大学生网络支持、网络指导、网络分享和网络提醒行为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为此,可通过加大公益微电影网络传播力度,增强公益微电影内容与形式融合,提升公益微电影参与水平和净化公益微电影传播环境,提高大学生公益微电影接触水平,进而有效提升大学生网络亲社会行为水平。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进展和人群流动性的加剧,农民群体这一本应与土地密切相连的群体正面临其自身最具时代性的阶层变迁和角色转换。随之而生的是一系列的以农民群体作为核心而辐射开来的群体社会行动的变革乃至更大层面上社会结构的变迁。这一现状引起了国内各学界的重视并展开相应的分析和研究。其中,针对农民群体角色转化这个中心问题,不同学界的众多学者选择了认同这个较具社会心理学意涵的切入点进行了深入剖析。本文基于此,将近年来各界学者针对农民群体在城市化进程中所面临的不可避免的角色转换期所展开的认同研究进行一个对比分类的研究综述。  相似文献   

12.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同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问题范式是支撑既有新生代农民工研究的主导范式.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常常被当作一个“问题群体”在研究。本文基于对一个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之历程的阅读、理解和阐释,从社会认同角度探究了新生代农民工研究方式问题: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并非一个问题群体所能简单概括.需要细致、冷静地观察与追踪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研究应摆脱结构化的问题范式,走向一种过程性的理解范式。本研究认为,群体资格是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同研究新的可能的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13.
基于组织认同理论,以随机抽取的597名藏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从观念—认知—行为视角,检验了藏族大学生家庭价值观对其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藏族大学生的价值观对其亲社会行为有显著影响,具体而言,孝道维度、男性中心观维度和家庭本位观维度均对亲社会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家庭认同感在家庭价值观与亲社会行为之间起着中介作用;亲子沟通不仅调节了家庭价值观与家庭认同感之间的关系,还调节了家庭认同感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同情、共情和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采用共情和同情量表(MES)、亲社会行为量表(PTM)在线下和网络对868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女生在同情、情绪共情和亲社会行为上显著高于男生,男女生在认知共情上无显著差异;同情、共情和亲社会行为三个变量在年级、是否独生子女和生源地上无显著差异;同情、认知共情和亲社会行为两两之间显著相关;情绪共情和同情、认知共情呈显著相关,和亲社会行为之间无显著相关;同情在认知共情和亲社会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表明:认知共情可以直接影响亲社会行为,也可以通过同情间接影响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15.
16.
早期的儿童教育者往往是在内隐水平上关注儿童社会情绪发展,而不是做出外显的特定干预措施。但学前阶段又是儿童情绪和社会理解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也是问题开始显露的时期,本干预研究正是针对此问题提出的,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同时也能为理论研究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国背景下组织认同的结构——一项探索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是一项质性研究。通过访谈法、类属分析和德尔菲法等对中国背景下组织认同的维度进行探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中国背景下组织认同的结构包括以下9个维度:归属感、身份感知、成员相似性、个体与组织的一致性、组织吸引力、组织参与、感恩与效忠、人际关系、契约关系;(2)本研究得出的前6个维度与西方的研究是相似的。这6个维度基本能够涵盖现在西方研究中已经提出的组织认同的维度,并且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有存在的价值和特殊意义;(3)本研究得出的后3个维度是中国背景下组织认同所特有的维度,具有不同于西方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8.
女性青少年瘦身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该现象的成因与认同问题具有相关性。青少年期是认同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女性青少年瘦身的实质即通过塑造身体以获得个体或社会的认同。对于女孩自身以及社会而言,这种获得认同的方式均存在诸多风险,理当予以重视和消解。,  相似文献   

19.
基于45所高校的实证调查,通过构建意识形态领域的概念知晓度—观点知晓度—观点认同度三维分析模型,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认同情况如下: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显著高于对社会思潮的认同,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依然十分巩固;在社会思潮的概念知晓度和观点知晓度方面,影响较大的为消费主义、娱乐主义、拜金主义民族主义和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多边主义;就观点认同度而言,排在前三位的社会思潮是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民主社会主义、自由社会主义、宪政社会主义.不同大学生群体对社会思潮的认同度存在显著差异,且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潮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尤其是需要重点关注和加强政治领域和文化领域阵地的建设和巩固.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朝鲜族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考查其社会适应性行为与人格之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