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不仅未能重新驱动停滞已久的苏联经济,反而使它陷入空前的危机。加之,经济改革过程中,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联盟中央在缺乏深思熟虑和明确标准的情况下匆匆提出中央与地方分权的问题,以及对商品经济给民族过程带米的消极作用缺乏清认识,使早已存在的民族问题日益激化,并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  相似文献   

2.
民主的缺失是导致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因素。苏联从斯大林统治时期所形成的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到戈尔巴乔夫统治时期进行的绝对公开化、民主化的政治体制改革,两个“极端”都违背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错过了民主改革的良好时机,引发了一系列的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而一发不可收拾,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新任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内外交困的囧境下,启动了意识形态、党的领导、政治体制上的大刀阔斧的改革,结果竟是苏共执政地位的丧失、苏联统一民族国家的解体和苏联社会主义体制的崩溃。笔者以激进民主化为视角,考察苏联激进民主主义形成的社会基础,分析激进民主化与苏联解体的内在必然性,旨在通过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的悲剧总结激进民主主义的风险启示。  相似文献   

4.
学界一般把戈尔巴乔夫执掌苏共时期看作是苏共晚期.戈氏从1985 年成为苏共中央总书记开始,立志要通过改革,使苏联消除积弊,走向健康振兴之路.为了消除改革阻力,他提出“公开性”与“舆论多元化” 原则,为大众传媒松绑解禁,试图通过新闻自由化手段,促成百家争鸣的社会民主形态,推进苏联的政治和经济改革进程.事实证明,戈氏的一系列设想脱离了苏联国情,最后导致苏共亡党,苏联解体.重新认识苏共晚期新闻自由化的内涵、特征与实质,不仅具有学术价值,也有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在他的轰动整个国际社会的新著《改革与新思维》中,在介绍苏联当前国内改革的同时,还阐述了苏联对外政策中的“新的政治思维”(简称“新思维”)。表示要用这种“新思维”来看待世界和处理国际关系。戈尔巴乔夫的外交“新思维”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本文拟就苏联对外政策“新思维”的内容、产生的原因以及发展前景等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苏联解体以来,学界对这一历史事件的研究日益深化,取得许多成果,从各种角度阐述了苏联解体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一个重要的内部原因便是官僚体制的形成和顽固发展。当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在与官僚体制的交锋中被消解、被官僚精英阶层利用时,苏联走向了解体,并从社会主义走向了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7.
国内关于苏联解体诸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年12月苏联解体是世界当代史的一件大事。我国学术界对于这一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成绩斐然。学者们主要围绕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重要因素、直接原因展开研究,研究范围从以前偏重经济和政治领域逐渐扩大到民族主义、社会、文化、科技、外交等领域,并出现从全球化理论以及从三个代表思想反思苏联解体的新视角。对这些研究做一系统的梳理,无疑有利于对苏联解体问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8.
一、在苏联时期持不同政治观点的作家对苏联解体的反思苏联解体前的文学界主要有三个派别,即传统派(自称“爱国者”)、自由派(或称“民主派”)和持不同政见作家(大多流亡国外)。(一)一些传统派作家的反思情况著名作家邦达列夫是传统派作家的主要代表。他从一开始就反对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曾经当面责问戈尔巴乔夫。苏联解体后,他于1993年发表了《致雅科夫列夫的公开信》,称这位前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为“腐烂的美国谎言牛排的爱好者”。在1993年“十月事件”前后,他和其他一些人士针对叶利钦政府解散人民代表大会和最高苏维埃,几次发表抗议…  相似文献   

9.
民族问题在苏联解体过程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从历史的角度看,民族危机的原因却由来已久,其存在和发展同社会制度、国家民族政策相联系。应当说,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及一系列具体政策更加刺激了民族问题的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10.
论苏联民族问题与联盟解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联是一个多民族大俄罗斯主义思想根深蒂固的联邦制国家。联盟成立时,斯大林对南高加索三国采取的简单粗暴做法伤害了少数民族的自尊心,强行吞并波罗的海三国则导致民族分裂主义的恶性膨胀。名为联邦制实为集权制的政体,使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几乎没有自主权,导致产业结构畸形发展。随着经济形势的恶化,造成地区封锁,经济矛盾又加剧了民族矛盾,并互相交织,恶性循环,大大加速了联盟的解体。苏联历届领导人在民族问题上的乐观估计和民族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重大偏差,为苏联解体留下隐患。苏共控制力量削弱后,这些隐患便如火山爆发,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不仅是传递客观命题的工具,更是言者用来传递主观性的工具。首先,言者对命题的认识、对事件的态度、对语篇的立场构成了主观性陈述;当言者的主观性赋予话语某一部分在态度、情感、立场上的主体地位,使它们超越其他语义内容、获得凸显感知时,就形成话语中的强调形式。其次,主观性的核心参项可以表述为不具真值语义、体现言者立场的话语形式;同理,话语强调表达的核心特征可参照真值语义、句法辖域、语用意义三个维度。最后,强调表达与主观性表达是蕴涵共性关系,强调表达是主观性表达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观性是语言中更为优势、自由的概念,不一定总是表现为强调表达。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的城乡关系经历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分离与对立,又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相互依存联系密切,并将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共同协调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唐宋时期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唐宋以前,城乡之间城乡一体的发展态势较为明显;唐宋以降,城乡关系逐渐分离并形成了"交相生养"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3.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4.
自建国以来,中国的党政关系发生了十分复杂的变迁,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的发展经历了从"党指挥政"到"以党代政"再到"以党领政"的发展历程.党政关系的发展最终使中国行政权力从党权中分离出来并呈现出逐渐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的贫富分化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 ,我国现阶段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贫富分化趋势。贫富分化既抑制效率 ,又损害公平 ,是阻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大隐患。只要我们始终把广大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加强宏观调控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就能够不断缩小贫富差距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消费者的信息追溯标签信任度对购买农产品行为的影响,本文基于390份辽宁省消费者购买可追溯鸡蛋行为的调研数据,通过二元Probit模型和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研究其影响因素,并运用中介效应分析法,验证消费信心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对信息追溯标签有较高信任度,其对可追溯鸡蛋的消费信心也相应提高,进而更...  相似文献   

18.
明代法律多样,律始终占据法源主导地位,令、诰、例在明代不同的时期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与律相辅相成,弥补律之缺位,强化律之功能。明代并不具备产生判例法的充分条件,明例的修定与判例法也毫无相似之处,而是成文法的制定。  相似文献   

19.
散曲的套数成熟在前 ,对元杂剧的形式有重要作用。后为元杂剧的唱曲起了定型作用 ,并为之提供了基本的乐调和曲牌 ,奠定了本色美的艺术特征。元杂剧的形成 ,从体式到风格 ,皆与散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论抗战时期我党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我党在干部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为促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其历史经验:一是党的高度重视;二是系统化的教育管理和行政机构;三是灵活、适时、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四是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