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彭平一 《云梦学刊》2001,22(3):49-52
清末湖南的教育改革开始于维新运动时期,时务学堂建立和岳麓书院改制是该时期教育改革的重要成果,也是湖南近代高等教育兴起的重要渊源.在20世纪初年的教育改革高潮中,湖南近代高等教育正式产生,并形成了自身的特点,很快在全国占有较高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湘报》与湖南维新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湘报》是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在湖南创办的一张激进的日报。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 ,它对湖南士绅进行了一次思想启蒙 ;对转变湖南的社会风气起了关键作用 ;直接配合了湖南新政的兴办。它还是研究湖南维新运动的重要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3.
湖南维新运动是官绅的动员 ,缺乏广大乡土社会的群众基础 ;维新变政完全是官绅的政治行为 ,而新政实业无一不是官绅联手协作的产物 ;戊戌政变后 ,维新派在湖南的迅速消失和排满革命在湖南的凸现 ,湖南乡土社会动员走上了揭竿而起、彻底改造中国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湖南女学堂在湘军获胜、维新运动、近代教育家群体和近代化变迁的多重历史语境下创办,经历了发端、顿挫和再起的曲折历程,这一曲折历程折射出新派与旧派、清廷与地方的力量制衡.  相似文献   

5.
“文学革命”的蓄势和起点,与北京并无太大关联.五四文学革命的酝酿与发动,是上海时期《新青年》杂志的荣光,无论陈独秀鼓动的思想革命,还是胡适倡导的文学革命,其雏形、基调在上海时期就已经奠定,北京时期不过加以扩大与深化而已.文学革命由小圈子内的讨论变成全国的舆论焦点,与“双簧信”事件有关,而这一事件是非常“海派”的.文学革命的先锋胡适、陈独秀、刘半农和钱玄同,都是在上海起步的;五四时期重要的文学观念和富有审美冲击力的创作,大部分出自上海的作家.  相似文献   

6.
黄海滨 《船山学刊》2004,(1):62-63,72
唐才常(1867一1900),字伯平,号佛尘,湖南浏阳人,19世纪末中国政治舞台上与谭嗣同并肩战斗的维新派干将之一,曾积极参加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运动.戊戌政变后,筹建自立军,准备发动武装起义,事败被捕,就义于武昌.  相似文献   

7.
整整100年前,1900年8月,在湖北、湖南、安徽等省,爆发了一次震惊中外的“自立军”起义。这次起义是在戊戌维新运动失败之后,中国民族危机愈加严重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与维新运动不同,它试图将挽救民族危机与推翻清朝反动统治结合起来,并且走着一条自下而上开展武装斗争的道路,因而成为中国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由改良走向革命的历史转折中的重要一环。它的主要领导人,就是早先在湖南维新运动中崭露头角并作出卓越贡献的湖南浏阳人唐才常。 (一) 唐才常(1867——1900),字伯平,号佛尘(也作丞、级丞),别号 。他…  相似文献   

8.
明年是梁启超诞生110周年和戊戌维新运动发生85周年。广东省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北京《历史研究》编辑部将于明年联合主办关于维新运动与康有为,梁启超研究学术讨论会。为了促进我国近代史上资产阶级维新运动与康梁研究的进一步活跃与开展,最近,本刊邀请广东史学界部分教授、专家和从事这方面的教学与研究的同志就维新运动与康梁的研究进行座谈。参加座谈的同志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提出了一些值得重视的意见。现将座谈的几个主要问题摘要发表。只有继续清除“左”的影响,重新研究维新运动,才能真正还给戊戌维新与康梁的本来面目中山大学历史系陈锡祺同志说:解放前,不少资产阶级学者是康、梁的门生故旧,但几乎没有人对戊戌维新运动及其代表人物作过深入细致  相似文献   

9.
湖南近代知识界对曾国藩的评价,既受到中国近代社会政潮起伏、文化变迁的深刻影响,又受到传统的乡邦观念和地域人文兴衰的有力牵制。追溯和探讨这一过程,对研究湖南近代文化史、思想史是必要的。 (一) 戊戍维新运动以前,在湖南士人的心目中,曾国藩不啻为相业匡时,武功定乱,举世托安危,只手挽乾坤的英雄豪杰,其功业、道德和文章受到普遍的感佩和追慕,对他的颂  相似文献   

10.
一、维新运动与自由主义1895年至1898年这段时期,史称“维新运动时期”,其上限及下限分别以1895年4月的“公车上书”及1898年9月的“戊戌政变”为标记。与此相应,人们习惯于将这段时期的社会思潮称为“维新思潮”。可见,“维新”这一名词既指1895年至1898年的一种社会运动,同时也是这段时期人们普遍具有的一种观念。使“维新”成为这段时期的时代思潮之“共通观念”的原因是:19世纪90年代,尤其是甲午战争以后,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局势,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相似文献   

11.
张弛 《云梦学刊》2013,(6):43-49
梁启超在1897年放弃上海《时务报》的工作前往湖南,是从时局的角度出发,抱有推动湖南独立维新实验的目的,但是在时务学堂时期,他逐步由政治上的争独立、兴民权的理想,转入教育领域开启民智的实践,并培养了唐才常、蔡锷在内的一大批新式人才.1922年,梁启超作为联省自治理论的提倡者再次来到湖南,在长沙的几场演讲却多涉及新文化运动和国民性问题,继续为近现代湖南的民智启蒙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2.
试论帝党与维新运动的兴起王亚芳在戊戌变法时期发挥作用的多种政治力量中,帝党是十分重要的一支。从维新运动的整个发展过程看,没有帝党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在守旧势力盈朝,维新派势小力微的情况下,变法运动的迅速兴起乃至“百日维新”的出现是难以想象的。一帝党产...  相似文献   

13.
两湖(湖北、湖南)楚史会1987年度学术讨论会于10月20日至23日在湖北沙市召开,来自湖北、湖南、北京、上海、河南、安徽、山东、云南等省市的近百名历史学、民族学和考古工作者参加了会议,并提交论文五十多篇,讨论的问题几乎涉及楚  相似文献   

14.
2004年7月10日,由新疆社科联主办,北京、上海和湖南等省市协办的社科联系统机关建设与秘书长工作研讨会,在新疆乌鲁木齐市新闻大厦召开。来自北京、上海、河北、江苏、浙江、湖南、广西、四川、江西、山东、新疆、深圳等10余个省(区、市)社科联系统的50多名代表参加了本次研讨会。研讨会上,代表们交流了各地社科联系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的做法和体会,并就社科联系统机关建设与秘书长工作进行了广泛的研讨。  相似文献   

15.
上海强学会是中国资产阶级早年发起的政治团体,是在甲午战后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成立的。由于资料零星,追忆疏漏,以致晚近著作,每每语焉不详,或有舛误。本文根据当时报刊、函札以及各种记载,试图对上海强学会的成立经过、组织情况钩稽说明;并对它在维新运动中所起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正> 湖南因为地理、移民、血统、风俗等多方面因素结合,士风民气历来炽烈强悍。翻开湖南地方史志,描写湘人“任性刚直”、“其俗慓悍”的词语比比皆是。甲午战败也并未使强悍的湘人一蹶不振,而是更激发了他们的责任感与自信心。他们抱着“救中国从湖南始”,“吾湘变,则中国变。吾湘存,则中国存”(《湖南时务学堂缘起》,《知新报》)的豪迈气概。揭开了湖南维新运动的序幕。此时,湖南的士风民气也空前的激越高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在湖南维新运动舞台上,被誉为"浏阳二杰"的谭嗣同和唐才常无疑是主角。谭嗣同从形而上的仁学出发,对纲常名教、君主专制、封建经济进行了激烈抨击,在政治思想上为维新变法开辟了道路。唐才常则从历史和现实出发,通过中西制度和文化的比较对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进行了批判,并对西方民主制度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18.
国企经营者年薪制试行中的问题及其解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从1992年6月上海轻工局首次选定英雄金笔厂、上海油墨厂、上海纸箱厂作为试点单位开始,经过近6年的时间,现在年薪制已在上海、广东、江苏、北京、四川、湖南、湖北、浙江、福建、云南等十多个省市的众多行业中推行。试行的结果表明,年薪制有利于调动企业...  相似文献   

19.
周辉湘 《云梦学刊》2002,23(5):44-47
进入近代以后 ,湮没于清初的船山思想经邓显鹤、曾国藩、曾国荃、郭嵩焘等人发掘得以复苏 ,船山的尊王攘夷、华夷大防等思想 ,在中国近代的洋务运动、维新运动、特别是辛亥革命等不同时期 ,为思想家们所接受和创新 ,对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形成起了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许顺富 《船山学刊》2002,(4):44-46,55
思贤讲舍和禁烟公社是郭嵩焘联合一部分湖南绅士自发建立的民间社团组织 ,其目的在于通过社团组织 ,利用集会演讲 ,刊刻、散发《禁烟公社条规》,定期致祭船山等多种形式 ,景仰湖南先贤 ,阐明禁烟意义 ,来逐渐改变湖南士民的传统意识 ,启发民智 ,开通社会风气。思贤讲舍和禁烟公社的活动 ,较大地促进了当时社会风气的开化和民众禁烟意识的增强 ,也直接推动着甲午战后湖南维新运动的迅速兴起 ,而郭嵩焘在其中则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一 )1 872年 (同治十一年 ) ,湘人为感念曾国藩 ,互相筹集资金 ,在长沙小吴门正街 ,建立了曾文正公祠。光绪七年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