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回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分布最广的一个民族。全国回族人口共720余万人,主要分布在宁夏、甘肃、陕西、青海等地,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历史上回族进入云南地区,据《元史》的记载,始于13世纪中叶忽必烈从西北地区率军纡回攻取大理。元王朝建立后置云南行省,在元代统治云南的百余年间,进入云南的回回为数不少。明王朝继元王朝统治云南期间,在元王朝屯田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云南地区的军民屯田区,江南及陕甘地区的回族纷纷被征调进入云南,不仅大大增加了云南回族的人户,  相似文献   

2.
云南在大理国时,其地方行政建制为五府、四郡及三十七部,①其性质与中原王朝的郡县体制无异。元宪宗三年(一二五三),忽必烈灭大理国后,在这五府、四郡及三十七部的基础上,针对当时的具体实际,设置万户、千户等军事机构,实行军民合治,不另置行政官员。到了元世祖至元初年,由于累年对南宋王朝用兵,横征暴敛,赋役繁  相似文献   

3.
契丹是我国北方古代游牧民族之一,在公元4世纪,即西晋、南北朝时期,即居住内蒙古潢河一带。公元916年,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诸部落,建立契丹王朝(亦称(辽朝)。公元1125年,传至天祚帝耶律延禧,被金所灭。耶律大石建立的西辽,亦于公元1218年被蒙古帝国所灭,至此,契丹王朝在历史上绝迹。公元十三世纪,蒙古军忽必烈率领十万大军南征大理,随蒙古军中有不少契丹将领和士兵,都英勇善战,他们为统一和捍卫祖国的西南边疆立下不朽功勋。 元亡后,不少契丹将领和士兵便落藉云南。据调查,契丹后裔多分布于滇西南大理、保山、临沧和德宏、西双版纳等地州一带,而聚居于施甸县及邻近的保山、昌宁、永德、龙陵各县,人口约15万人。其中一部分自称为“本人”已归属于布朗、阿佤、彝族、基诺等族外,另一部分聚居于坝区的“本人”,则纯属契丹后裔。 据《元史》、《明史》和宗谱记载,随忽必烈南征是契丹人忙古带副元帅,其后裔皆阿姓,后改莽姓,到明万历  相似文献   

4.
佛教密宗传入大理地区的时间及路线张锡禄佛教密宗传入云南大理的时间缺乏明确的记载,大多数学者根据历史文献及历史文物证明最迟在公元9世纪中期,密宗已在云南大理流传,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唐代樊绰《蛮书》卷十记;“咸通四年(公元863年)正月初六日寅明时,有一...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大理国时期云南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作了较深入的研究,认为:大理国与宋朝的政治联系相对松弛,对两地间的交流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同时也避免了北方战火蔓延入滇。由于社会环境相对安定与大理国的积极经营,云南地区的农业、畜牧业、手工业、交通业和商业,在南诏的基础上又有较大的发展,尤以边疆地区的进步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唐代不仅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盛世,而且也是边疆少数民族重新组合、分化、迅速发展的时期。唐初,在祖国西南边疆云南崛起的南诏地方政权,它历时253年,几与唐代相终始。这一政权的建立,不仅结束了云南部落豪酋长期纷争的割据局面,为中华民族整体的团结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而且促进了政权统治中心——大理地区各民族的迅速形成和各民族之间的亲密关系,从而奠定了大理地区在今天的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7.
元代入滇的畏兀儿人,属于西州回鹘,即高昌畏兀儿人。据《元史》记载,自公元1209年开始,高昌畏兀儿人归附蒙古王朝,从征花刺子模及西域回回诸国,并随蒙古军队进入中原征灭南宋,最后留戍吐蕃及襄阳等地。高昌畏兀儿人进入云南,主要是从忽必烈及其统帅兀良合台,于宪宗三年(1253年)平大理后开始的,至元十一年(1274年)赛典赤赡思丁任云南行省平章政事时又进来很多。畏兀儿人在世祖至元初曾参与征伐交趾、占城和缅国的战役,据《元史·世祖本纪》及《元史·外夷二》安南条说:当时交趾及占城叛服不常,曾  相似文献   

8.
元代和忽必烈的商业政策汤标中成吉思汗铁木贞之孙忽必烈(1215—1294),于1279年灭南宋,统一中国,从五代十国开始持续三四百年多个民族政权并存在的局面,由于元朝的大统一帝国而结束。“每一次由比较野蛮的民族所进行的征服,不言而喻地都阻碍了经济的发...  相似文献   

9.
大理文化的源和流(下)──《大理丛书》序马曜有故国(唐、宋)遗风的大理文化公元738年统一云南的南诏于公元902年覆亡后,经过大长和、大天兴、大义宁三个王朝三十多年的短期统治之后,白蛮段思平于后晋天复二年(公元937年)以“减税粮”、“宽摇役”①为号...  相似文献   

10.
<正>云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部杨庆毓副教授撰写的《大理白族传统婚俗文化变迁研究》一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3月出版。本书研究了大理白族传统婚俗文化变迁,旨在揭示白族传统婚俗文化在民族地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1.
大理旅游产业二次创新与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必须通过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产品创新,才能把大理建成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胜地。而要达到此目标就必须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才能转变旅游经济增长方式;打造苍洱及跨地区旅游线路;抓好休闲、会展、影视拍摄三大基地建设;开发好苍山、巍宝山、鸡足山、石宝山;做强做大5个旅游产业;做优6大旅游商品(下关普洱茶、大理石工艺品、扎染、银铜等手工艺品、剑川木雕制品、珠宝玉石工艺品),抓好7大项目的提升和建设;落实8大举措,才能真正实现大理旅游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2.
大理文化源远流长 ,在其发展进程中长期受到其他流动到大理的各民族人口及其文化的影响 ,从而形成了多元的大理白族文化。本文主要应用民族学的文化互动理论 ,分析了大理流动人口文化与本土文化的互动发展过程及其对大理土著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成吉思汗时期,蒙古军形成了假道大理经南宋广西北上灭宋的"斡腹之谋"。前四汗时期,因受宋蒙关系及宋蒙战局影响,吐蕃、大理一线即今藏彝走廊地区成为蒙古军对宋战略主攻方向和进军路线要道,大理及周边诸蛮被迫卷入蒙古军征服计划与行动之内,因而其时蒙古与大理关系带有鲜明武力假道借路的军事色彩。  相似文献   

14.
从人口数量和分布区域看,乌蛮是大理国的主体民族,在大理国时正经历着以氏族(姓)为基础的社会组织向更高阶段的社会组织"部"发展,研究大理国境内的乌蛮和乌蛮到底有多少个"部",以及乌蛮在大理国境内静态和动态的地理分布及其变化,可以达到拓展乌蛮源流史研究的目的,进而丰富民族史学的学科内涵。  相似文献   

15.
大理白族自治州是一个农业大州,农村劳动力中富余劳动力约占40%,人地矛盾比较突出。怎样通过优化配置劳动力资源来消化如此规模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不仅关系到全州290多万农民的命运,更关系到是否能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2004年以来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已在大理州全面展开,但仍存在不少的问题和困难。  相似文献   

16.
大荔方言不同的三身人称代词在自身的语法系统中相对立,有各自的价值。大荔方言三身代词单、复数的区别是通过声调变化区别的,这种人称代词的单、复数声调变化可以说是属于"广义形态"的,它只构成词汇上单、复数的对立,但不能表达具体的语法结构关系。大荔方言的人称代词在主语、宾语和定语、同位语等不同的句法位置上有不同的形态表现,形态变化是通过声调加以区别的,这种形态变化是语法功能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中唐诗人戎昱从大历初年回到故乡在荆南节度使幕府中任职,到大历四年前后在澧州刺史府中作幕僚。大历五年冬天,先后游历衡阳、耒阳等地,大历十一年流徙到桂州。建中三年到兴元元年他曾担任辰州刺史,贞元初年,改任浙江东道某州刺史,贞元七年,任虔州刺史。他的晚年颇为凄惨,在颠沛流离的后半生生涯中,创作了不少富于感情色彩的诗作,或述说自己命运的不济,或钟情朝廷,或思念故乡。他的抒情小诗也富于文学情感。  相似文献   

18.
大理国基于地理环境之影响、安危存续的需要、儒学国家理论的传入及内化、移民和民族涵化的促成、民族发育程度的影响、宗教和文化教育之作用这六大因素,在国家认同方面选择坚定地追随宋皇朝。地理版图从属于中华大地、对外方略显著的经世致用性、强烈的历史和文化认同意识、国家认同的殊异路径,是大理国对宋王朝的国家认同呈现出的四个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9.
白族金工艺术植根于云南,既受地缘条件的影响而自成体系,又因外族文化的不断涌入而变得多样。今天的大理白族金工形成了国际化的产业规模,这与其自身善于借鉴、精于钻研、乐于大同的民族性格有着莫大关联,本文通过分析案例探讨该现象的成因。  相似文献   

20.
咸同之际滇、陇回汉民族关系与回民起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各种原因,云南、甘肃回民起义前夕,回汉民族关系已趋紧张。起义发生后,大理政权制订并实施了平等团结的民族政策,使回汉关系基本趋于正常,对大理政权坚持长期斗争产生了巨大的作用。而甘肃回族起义中回汉关系紧张状况进一步发展,虽然各回民军领导人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但未能扭转局面,从而对起义进程产生了负面影响。这同两地起义领导人的思想认识以及两地回族社会具体发展的差异性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