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福建北派漳州布袋木偶戏“源于晋,兴于明”。2006年凭借其独具的高超技艺、精美的造型和特有的风格.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于难有确切的文献资料佐证,关于北派布袋木偶戏的源流历来众说纷纭。笔者从“落魄秀才隔帘表古”的民间掌故版本入手,深入比较“改南为北说”“提线木偶说”“扁担戏嬗变说”三种主流观点,认真严谨地论证考辩、追本溯源、去伪存真,得出福建北派漳州布袋木偶戏受提线木偶影响,由“扁担戏”演进而来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吴茗 《山西老年》2008,(8):46-47
影戏的名称见诸记载是宋代的高承《事物纪原》卷九影戏条,其中说:宋朝仁宗时,市人有能谈三国事者,或采其说,加缘饰作影人,始为魏、吴、蜀三分战争之像。说得很具体:在宋仁宗朝,  相似文献   

3.
广灵八角地木偶戏属杖头木偶,具有一定的稀缺性。剧种形成时间以“清初说”较为准确。木偶集泥塑、雕刻、美术等为一体,经“三雕七画”制作而成。演出以传统古装戏为主,分遮挡式和开放式,可自由切换。剧种目前遇到资金不足、后继乏力等困难。应深入挖掘、整理,建立基金制度,走文旅结合之路,加强偶戏人才培养,积极申报惠民工程。  相似文献   

4.
彝族古文献《玛牧特依》是彝族历史文化重要的传承载体。通过梳理其基本内容,分析不同历史背景下的流传形式,揭示 其文献史料性、哲学思维、教育性、语言学元素、民族习惯法、廉政文化建设等多方面的潜在价值,为当代弘扬民族文化精神提 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福建是中国木偶戏的重要发祥地,布袋木偶具有造型精美、制作精湛、剧目丰富、表演生动和动作逼真等特点,它与戏曲音乐艺术结合,盛行并广泛流传于漳、泉、厦一带闽南语系地区,以及我国台湾、东南亚等地。作为中国木偶艺术中的一条支流,它具有民俗性、娱乐性和生动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作者零星资料的研究,论证作者高濂是个站在时代潮流前列的、有着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认为陈妙常故事经历了笔记《古今女史》——杂剧《张于湖误宿女真观》——小说《张于湖宿女贞观》——传奇《玉簪记》的演变过程,高濂把这一故事题材的创作推向了高峰。并考证出《玉簪记》写成于嘉靖末或隆庆间,纠正了传统的“万历说”。文章还介绍了《玉簪记》的各种版本,为深入研究该剧提供了资料线索。  相似文献   

7.
网络搞笑歌曲作为一种新的都市民间文学,由于其在轻松幽默,带有调侃性的风格中,真实生动的展现了当代大学生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大学校园中广泛流传,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相似文献   

8.
《文章正宗》是南宋理学家真德秀纂辑的一部文选汇编。本文通过对原始文献的分析考辨,理清它的成书过程,指出此书是在真氏《诸老先生集略》基础上编纂而成的,体现了宋人以道统治世的理学史观。本文通过对版本的考辨,寻觅出《文章正宗》宋椠本的版刻脉络,揭示其蕴含的文化价值,论述了该书在宋代理学发展演进中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9.
《慧琳音义》作为一部解释佛经疑难字词的工具书,在语言文字、民俗典籍、历史文化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我们在杨守敬、丁福保、陈垣、周法高、徐时仪、姚永铭等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慧琳的个人生平以及《慧琳音义》的成书、流传和版本勘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摘要]宋元时期的《千家诗选》采用了类书的编排体例,并在门类上经历了不断增补的过程,工具化、实用化倾向明显;明代日用类书的大量刊行,使得《千家诗选》的影响力降低,经过大幅删削而成的《千家诗》在明代成为广泛采用的童蒙教材,编辑风格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清代对明代流传的《千家诗》进行了重订、增补甚至重新进行选注,除了继续用以训蒙外,更多地呈现出学术化倾向。  相似文献   

11.
冲突是叙事体影视剧的精髓,既包含了叙事内容,又是叙事手段和叙事技法.冲突的构成和起固都源于生活,为冲突提供了广阔的仅事背景.冲突以其构成的双方贯穿全剧的动作与反动作,为叙事的呈现状态,并且有其自身的审美特征.无论传统的非传统的影视剧,事实上都凭借冲突的展开推动着叙事过程.  相似文献   

12.
写人即刻画人物性格,是文学的中心任务,也是戏剧的重要工程.女权主义文论主张,写人必须显示性别.人具有双性特征.郭沫若是女权主义的赞同者,他的历史剧在塑造人物方面.具有鲜明的性别特征,具体包括两大类,即刻画单性主导型男女人物,刻画双性显著型男女人物.这种以性别为纲刻画人物性格的工作,总体是成功的,也有少量失误.  相似文献   

13.
中提琴在清朝中期就已经由国外传入中国。它在交响乐队中的作用是其它乐器不能替代的。文章主要阐述了中提琴的起源、发展、演奏及其在交响乐队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雅”文化与“俗”文化是组成我国传统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雅俗的观念一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间艺术的繁荣而进行着转变。雅俗观通过具体艺术元素的表现同样也体现在设计创作之中。正确地看待雅与俗在设计创作中的体现,它应当是设计师对民族文化理解后的一种自然的情感流露。“雅”文化与“俗”文化在设计中所起的作用都是我们应该重视的,在设计中体现文化内涵,追求“雅俗共赏”。  相似文献   

15.
川北大木偶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真人的体积、灵活的身姿以及吹拉弹唱等技巧深受川北人民喜爱,多次参加国际大汇演,有一系列经典剧目传世。作为传统文化的一支,三国文化的源头也在川北这块土地上,南充是三国文化的起源地之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使这些文化因素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利用川北大木偶和三国文化两种优势资源,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形成产业开发模式,既能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又可以推动区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保护传统文化真脉相承。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结构的多样化与高等教育大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大众化导致了高等教育结构的多样化,而高等教育结构的多样化又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世界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高等教育的形式结构、层次结构、等级结构、部门结构等多方面都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也要走结构多样化之路,在规模扩张的同时调整与优化结构,使高等教育全面地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俗为尚 ,是明代通俗小说批评的一个重要特征。这种尚俗观小说批评在明代经历了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 :在语言论上 ,出现了由“近俗” ,“俚俗”到“通俗”的变化 ;在题材论上 ,存在由“俗趣”到“俗情”的变迁 ;在社会作用论上 ,有“娱俗”、“谕俗”之分。尚俗观的形成、演变与明代社会经济 ,思想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略论日伪对南京的物资统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资统制是日本军国主义掠夺沦陷区财富的重要手段。梳理日伪在南京的物资统制,可以为研究抗战时期殖民地经济提供很好的个案观察。汪伪政府在南京成立后,先是与日本联手统制物资,继而建立了自己的统制体系。日伪的物资统制,以保障日军的战争需求为目的,对中国沦陷区是一种不折不扣的公开掠夺,给沦陷区经济造成了空前的灾难;日伪联手乃至汪伪独立统制物资的过程,更加清楚地揭示出伪政权的傀儡性质。  相似文献   

19.
历来学者研究竹枝词的颇多,但对有唐一代文人竹枝词的具体发展演变过程却鲜有人论及。唐代文人竹枝词的发展大体经过了从“俗”到“雅”,再从“雅”到“俗”的的二度转变。在两次转变过程中,“雅”与“俗”的具体内涵是各不相同的,刘禹锡在其中起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高等教育正经历着新一轮的定位、分类、组合、调整。研究型大学代表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水平,承担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并为大众化教育做出应有贡献的重任。只有忠实履行这种责任才能不辱使命,而要正确有效地履行职责,研究型大学需要应对许多挑战,面对一系列现实问题,需要处理好若干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