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业用地和工业用地的矛盾进一步加剧,更多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土地,农民失地衍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果农民失地补偿办法不合理、失地后不能妥善安置,将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影响社会稳定。从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相关制度体系建设两个方面,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有利于解决农民失地问题的政策性和指导性意见,进而为我国城市化的推进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2.
农民失地的路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在"三农"问题中,农民失地问题日显突出。农民失地的主要途径包括:利益集团非对称性的强占乱建失地,政府政策诱致的组织性失地,农业比较经济效益倾斜的自愿性失地。地权主体的失缺,失地补偿制度的不合理,利益集团的寻租行为,农民所处的信息劣势地位以及政府土地监管行为的不力,是造成农民失地的主要原因。解决农民失地问题,必须从明晰地权主体、创新补偿制度、约束寻租行为和提高农地收益等方面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城市化,导致大批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他们的生活状况令人担忧,他们也成为困扰社会安定、和谐的因素。为此,解决好农民失地问题不仅可以减轻国家的经济负担,而且对维护社会的安定、和谐及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粮食危机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就农民失地问题的解决办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被征用,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是各级政府的当务之急。文中以重庆市北碚区水土镇为例,从农民失地的原因、对失去土地的态度及失地后再就业的状况等进行了调查,分析影响及制约水土镇失地农民再就业的主要因素,并从政府职能与政策、社会就业保障机制及提高失地农民自身素质等入手,提出解决失地农民再就业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由于我国土地产权制度和征地制度上的缺陷,农民在土地产权交易中市场主体地位被剥夺,导致农民失去土地同时无法切实获得合理的经济权利.本文从制度分析出发,探究农民市场主体地位缺失的深层次原因,从而对恢复农民市场主体地位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 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 失地农民数量激增。农民特别是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村妇女在失去土地的同时也即失业。本文通过对福建省四县市的调研数据,分析了失地妇女就业的基本现状以及所存在的问题, 探讨了制约失地妇女就业的因素。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促进福建省失地农村女性就业的对策建议, 以期有效解决失地妇女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7.
对于农民来讲,长久以来,土地作为安身立命之所,一直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无可替代的保障作用。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城市周边农村集体和农民个人土地的征用,造成为数众多的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农民失地又失业,失地又失养老保障,从而引发了较为严重的失地农民问题。失地农民问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解决也是回避不了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8.
时下,社会上有一股非常大的力量,认为农民失去土地问题非常严重,认为农民失去土地已经严重危及社会的稳定和安全,认为政府应该对这个问题高度重视,还有人认为农民失去土地是社会腐败的产物,是地方政府和企业老板联合侵犯农民利益的结果。对此笔者从多角度论证了农民失地利大于弊,农民失地不等于农民失业,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应同时并举。  相似文献   

9.
“三农”问题的重心在农民,农民问题的根本在土地,土地问题的关键在产权。目前依附于我国农用地的所有权主体模糊、各项权能边界不清晰,农用地流转管理制度不健全,农用地征用后失地农民权益保障难适度,是导致“三农”问题长期未解的根本原因。我国农用地产权制度创新的未来走向应当是建立“五权分离”的中国特色现代农用地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10.
伴随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农村土地被不断征用,农民被迫离开其赖以生存的土地,针对失地农民这一特殊群体及其面临的困难和社会保障问题需因地制宜解决。选取沈阳市郊兴隆台镇三个行政村的失地农民为研究对象,在了解农民失地基本情况基础上,分析了农民失地对农村社会保障的影响,如:农村土地对农民生活保障功能的弱化;失地后农民就业面临严重危机;收入减少,消费增加,失地农民逐步转化为城市贫民;失地补偿制度欠佳和补偿款利用不合理;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突出。针对研究区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对策与建议,为当前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起抛砖引玉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从农村土地所有权性质看我国失地农民补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失地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必然趋势 ,如何对失地农民进行有效补偿 ,是不容忽视的大问题。土地所有权的性质是对失地农民补偿的根据 ,现行法律规定造成补偿政策与实践对失地农民补偿的弱化。因此 ,重新界定土地所有权性质 ,使农民成为所有权主体 ,从而建立对农民的直接补偿机制 ;以“向后看”为补偿原则 ,体现农民的发展权 ;提高补偿费用 ,使其包含保障因素等 ,成为政策完善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考察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民土地权利的变迁,以及由此带来的农民政治认同感在各个时期的变化,结果发现:农民的政治认同经历了4个阶段,即土地改革与农民政治认同的生发阶段、"集体化"及"人民公社"时期与农民政治认同的复杂变奏阶段、家庭承包经营与农民政治认同的再生阶段、市场经济要素的嵌入与农民政治认同的弱化阶段;农民政治认同的变迁有其内在逻辑,即改革开放之前,土地权利变动影响农民的生存诉求,从而影响着农民的政治认同感,改革开放之后,土地权利的变动影响着农民的利益最大化追求,进而影响农民的政治认同感。由此提出,应当从规范政府征地行为、加强农民组织化程度和谈判地位、规范土地市场秩序3个角度,保障农民土地权利,提升农民的政治认同感。  相似文献   

13.
土地征收中农民权益保护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需要,我国确立了土地征收制度。但实践中,我国土地征收制度越来越暴露出其不适应性,土地征收过程中,损害农民权益及农民集体利益的情形时有发生,并对社会稳定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为使我国的土地征收制度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必须尽快建立一个既能确保适度管制,又能促进农地流转的农地制度体系,以更好地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
在解决“三农”问题上 ,有两种观点越来越被学者所认同 :一是城市 (镇 )化 ,二是土地集中。但目前我国大规模推进城市 (镇 )化的条件尚不成熟 ,而通过加快土地买卖使土地高度集中并非必然带来效益 ,不能急于求成。我国农业弱质性的症结在于农民过于分散 ,没有以市场为导向自愿、系统地组织起来 ,从而无法应对社会化的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因此 ,解决“三难”问题的关键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建立并不断完善农业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征收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越来越多。在征收过程中农民合法权益屡屡遭到侵害,农民作为弱势群体,其利益必须受到保护。文章分析了我国征地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失地农民权益遭到侵害的根源,并提出了几点保障农民权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问题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城市扩建过程中,征用了大量的土地,产生了大量的失去土地的农民.失地农民面临着生活、就业、子女抚养、养老等一系列问题.失地农民问题是在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在全国都具有普遍性,如今成了城市化中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17.
苏南土地改革中的富农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南土改对富农问题的政策根据是中共中央有关保存富农经济的方针,同时又针对了苏南的具体情况。苏南富农在土地改革前每人平均占有和使用的土地为当地平均数的两倍以上,他们以自己耕种、雇工耕种、出租等方式经营土地。苏南富农对待土地改革的心态是极为复杂的,拥护者有之,怀疑者有之,反对者也有之。苏南各地征收了半地主式富农的出租土地,保留了一般富农的出租土地,对富农的佃入土地抽动较大,对富农的其他财产全部保留。苏南在处理富农问题的过程中曾发生过对富农乱斗乱打和提升富农阶级成分等过左行为,但很快得到纠正。苏南富农在土地改革后每人平均占有的土地仍为当地平均数的两倍以上,苏南是中国大陆保存富农经济最成功的地区。富农经济的完整保存为此后苏南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坚固的基石。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进程中的少数民族失地农民社会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催生出一个急剧膨胀的特殊群体-失地农民.从此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就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社会呼唤着建立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然而人们却往往遗忘了一个特殊的角落-少数民族地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把少数民族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作为一个单独的议题提出来,以期引起社会和学术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文章首先从田赋附加税与正税、田赋与地价之间的比率即从法定田赋负担角度,考察出1927-1937年湖北农民实际田赋负担是沉重的;然后从实际负担率的角度综合计算出农民实际田赋负担是法定田赋负担的7倍左右;最后指出,造成农民田赋负担沉重的主要根源在于"新政"太多、养兵太多和征收中的蛀虫太多.农民实际田赋负担沉重的直接后果,是农民不能维持对农业生产的简单再投入,从而造成农村经济的破产,进而影响和制约着农村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20.
社会转型背景下宅基地使用权初始取得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现行宅基地的使用权制度是在集中资源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与计划经济、城乡分割体制相适应,采取了均分、无偿、行政审批的取得方式,宅基地使用权取得制度被异化,限制了集体和农民的土地权利,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在城市化、市场化背景下,宅基地利用必须符合效率原则和城乡平等原则,应从恢复宅基地使用权取得的私法性质、完善宅基地使用权取得程序、逐步推行宅基地使用权的市场化配置、完善救济制度等方面对现行宅基地使用权取得制度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