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刻薄成家     
“刻薄成家”,是苏北的一句俗语,意即平时花钱苛刻的人才能持好家。对于一个家庭如此,对于一个企业又何尝不是如此。眼下已是微利时代,利润已不再靠从顾客那里索取多少,而是取决于经营成本能省下多少。所以,微利经营,拼的就是“刻薄”,就是节俭。英国的百安居装饰建材连锁店,其规模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三。百安居总经理用的签字笔价格仅为1.5元。百安居有非常详细、严密的制度,从费用细化、财务预算到操作规范等各方面控制成本,每一项费用都有年度预算、月度计划和年终审计。节约每一分成本的经营策略,使百安居的运营费用占销售额的百分比远低…  相似文献   

2.
徐辉 《经理人》2004,(11):90-91
走进百安居深圳罗湖店二楼的夹层,有一个小小的屋子,里面有一群人,每天都在快乐地忙碌着……这里是百安居华南区人力资源部,张丽芸就是这个团队的负责人。张丽芸的身上有一种说不出的感染力,靠近她,你立即就会被她吸引,而随着谈话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精彩闪现出来。  相似文献   

3.
2005年4月22日,青岛麒麟皇冠大酒店。五星电器董事长汪建国向全国80多家媒体公开宣布,已于昨天成功收购青岛老字号家电连锁企业——青岛雅泰电器有限公司,并借势挺进胶东半岛。4月27日,百安居的母公司——英国翠丰集团发布公告称,集团收购欧倍德亚洲控股公司在中国投资的零售业务,以进一步加速百安居在中国的业务扩张。这次交易共涉及大约8500万英镑的资产净值。青岛和伦敦的地域差异并不能阻碍人们的敏感:2005年,中国零售终端争夺战将次第上演,而且以专业大卖场和家电连锁门店为主。  相似文献   

4.
<正> 市场经济中企业出于争取更大利润的内在动力和接受市场挑战的外部压力,存在着本能的扩张冲动。 一、企业扩张的实质 企业扩张的实质从微观层次看,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企业扩张表现为通过扩能、技改、合资、合作、兼并,联合等手段实现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经营领域的不断拓宽及生产集约化社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但就实质而言,是企业通过上述扩张行为扩大了对市场的占领。这种扩大占领包含两种情况,一是在现有容量的市场中增加了本企业占领的份额;二是在扩大容量的市场中占领了较大  相似文献   

5.
汪建成 《管理评论》2008,20(3):39-44,15
本文探讨中国企业跨省、跨国扩张战略对绩效的影响。基于704家国内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企业跨省扩张程度的提高会显著地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但有利于企业的规模成长。中国企业跨国扩张程度的提高会更大程度的显著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但对规模成长性并无显著影响。同时,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周凤姣 《经理人》2009,(5):76-77
走进某个高档商场,如果你在某精品柜里发现了银饰品的身影,那么,你很可能还会在其包装盒上看到这样的字样——MGS曼古银。这个2005年被引入中国的银饰品品牌,如今已成功推向了中国市场。2005年,MGS曼古银对消费者来说,还只是个陌生品牌,短短三年时间,已从12家店扩张到109家店,并且平均每年以70%高扩张速度在增长。更值得一提的是,MGS曼古银在时尚界掀起了一股银饰消费热潮,成为了银饰业的风向标。  相似文献   

7.
读来读往     
《经理人》2011,(12):8
1从"战国"走向"寡头"曾被视为"酒店外行"的孙坚,在今天成功证明了他在连锁酒店上的经营天赋,将1000多家酒店"布道"到全国各地,成为行业领头羊。当年提出质疑的人,忽略了"连锁"两字的精髓,殊不知百安居和如家虽不处于同一行  相似文献   

8.
许朝辉 《经理人》2005,(3):40-43
提高盈利水平才是企业发展的终极目标, 做大只是手段三九集团缘何失败?多元化盲目扩张,陷入资金无底洞! 山西鑫龙实业集团缘何失败?陷入盲目多元化陷阱! 恒基伟业缘何陷入亏损?盲目投资与主业无关的领域,致使利润严重缩水! “盲目扩张”一词,成为各类报章杂志中出现最多的与企业管理相关的词汇之一,也是中国企业频频出事的一个重要原因。那么,作为中国的企业管理者和经理人,为何要谨防盲目扩张,如何有效控制扩张中的风险?下面,我们通过一个虚拟案例来说明这个问题。“大”不等于“强”两家企业A和B,同处一个行业,净资产都是100亿元。A的销售额为100亿元, 净利润10亿元;B的销售额为1000亿元, 按销售额统计位居行业第一,但净利润也只有10亿元。假如A和B的市盈率(P/E) 相同,也就是说两家企业的股价相等,那么你愿意买哪家的股票?  相似文献   

9.
黄姜是湖北省郧西县历经二十余年艰辛培育而成的特色产业。二十多年来,郧西黄姜产业经历了由试验推广、规模扩张,到无序发展、盲目扩张,再到理性对待、科学发展的历程。这一过程,也是我们积极探索科学发展思路,不断增强科学决策能力的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10.
魏薇 《经理人》2010,(11):88-91
转型扩张战略陷入重重危机:小公司转型一转就死,大公司多元化投资方向错误,产业链扩张大而不强,全球化难以逾越本土藩篱。机会和趋势不等于战略,战略是否具有前瞻力才是成败关键!战略制定者必须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如专业深入度、创新能力、决策控制、人才、客户需求、价值观等层面出发,发现或构筑战略前瞻力,并以此为能力内核,在充满不确定因素的商业环境中,实现多元或纵向投资扩张!  相似文献   

11.
<正>他有3个美国名校学位,高峰身价数亿人民币,一度又只能靠变卖手头的股票维持生计。尔后,他又一手创办了千橡互动集团。目前中国WEB2.0概念里最红火的20家网站中好几家都是陈一舟的,其中包括老大猫扑网。时至今日,陈一舟创办的千橡互动集团仍在疯狂扩张。两度创业伤痕累累陈一舟的创业历程,是典型的淘金互联网的“海归”成功之路。斯坦福商学院有着  相似文献   

12.
周凤姣 《经理人》2009,(10):78-78
麦包包是家在线箱包零售商,现在每天网上销售数量多达2000多个。主要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和采取网店加盟形式,进行产品营销和规模扩张。目前和国内外60多个品牌建立了合作,自有品牌产品占到了60%左右。成立才两年,“麦包包”就像它名字的谐音一样,开始红火地“卖包包”。  相似文献   

13.
传统零售业正在中国市场鹤唳风声。去年,我们目击了多家国际零售企业的"滑铁卢":家得宝退出了中国市场、百安居关闭了24家门店、家乐福关闭了6家门店、沃尔玛关闭了4家门店。我相信,退出的公司一定是丧失了信心,而断臂疗伤的公司正在重新做出战略调整。和他们相比,也许我要骄傲一下,宜家(IKEA)在中国市场,不仅不会重蹈同行们的覆辙,而且希望到2015年,从现在的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我国经济已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城市用地规模的快速扩张也就成了必然的趋势。由于城市用地扩张几乎都是以占用城市周边的优良耕地以及绿地为主,这无疑与我国严守耕地红线的国情是相悖的。因此,合理的城市化发展及其城市用地扩张,对于维持我国耕地红线、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案例     
袁学论 《经理人》2013,(3):64-69
人人乐曾凭借蜂窝式扩张战略,在跨区域扩张中一举奠定江湖地位,并顶着“唯一一家成功实现跨区发展的零售连锁企业”的光环,上市赚足了投资者的眼球。但上市3年来,正是激进的战略部署把人人乐拖入了零售业的战争泥潭,更在2012年迎来全线亏损。  相似文献   

16.
戚苏宁 《决策》2010,(1):I0018-I0019
光环背后的故事 近几年,淡马锡作为成功的国有控股公司,引起了全世界各国政府的关注。 淡马锡始建于1974年,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目前在新加坡的80家公司持有5-100%的股权,形成了横跨金融、电信、交通运输、电力、物流、工程等领域综合发展的局面。其拥有的21家直属企业占到了新加坡GDP的13%,其控股的上市公司资产占到了新加坡股市市值的1/3,经过数年的海外扩张,成为50%资产在境外的跨国公司。自淡马锡成立以来,其公司的股东总回报率超过了18%。  相似文献   

17.
崔凯  魏薇 《经理人》2011,(1):60-61
并购扩张很容易,整合很难。王佳芬时代,光明一度以“轻资产策略”在全国大举并购扩张,却因为经营整合问题而连年亏损。  相似文献   

18.
《领导决策信息》2012,(9):27-27
央行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2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4282家.贷款余额3915亿元,全年累计新增贷款1935亿元。2011年,小额贷款公司的业务规模扩张迅速。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旅行社的扩张此起彼伏,扩张已经成为我国旅行社重要的发展途径之一.本文通过对我国旅行社的产业背景和扩张动因进行分析,指出了旅行社扩张的主要途径发.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事件史分析方法动态追踪了494家自2003年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生存状况,通过KM估计刻画了企业生存时间分布特征,运用基于"研发行为"变量分层的Cox风险模型分析了企业能力积累和扩张行为对持续生存时间的影响,以剖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生存状态和解释企业如何持续生存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企业能力积累显著影响企业持续生存的时间,且内部存在较大差异,研发能力的积累是影响企业持续生存最为关键的因素,企业运营能力和市场能力的单独提高并不能有效延长企业生存时间,这两种能力的交互则会起到正向的作用。这一结论扩展了企业资源基础观中对企业能力的认知,差异性的企业能力组合构成了产业成长机制的重要部分。企业扩张行为影响持续生存时间,伴随着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企业当前规模扩张降低了企业退出风险,但企业过快的扩张则对持续生存构成了威胁。基于这些研究结论,本文从创新驱动、运营成本控制和规模合理扩张等角度对结论所蕴含的政策内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