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基于古希腊哲学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能力思想,马克思提出发展是能力的扩展,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形成了马克思的能力方法,不仅论述了实现发展所需要的能力,而且阐述了能力与自由全面发展的关系。阿玛蒂亚·森继承了马克思的能力方法,特别是能力与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并基于能力方法提出评估人类福祉的新范式,构建了能力方法完整的分析框架。党的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能力方法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得以深度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升华为习近平人民观、劳动观、发展观和治理观等,成为系统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
继把唯物史观划归为马克思历史观的最低纲领之后,丛大川先生在《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哲学观念吗》一文中,进一步把唯物史观划分出马克思的哲学观念,而称之为“实证科学”。丛先生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其目的在于彰扬马克思的人的自由发展观,丛先生先是把人的自由发展观确定为马克思历史观的最高纲领,这次又宣称“人的自由发展观才是马克思的哲学观念”。然而,笔者以为,彰扬马克思的人的自由发展观本是件值得称赞的事,但是此举并非一定要以降低唯物史观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代价。如同笔者已经证明马克思的历史观并无最低最高纲领之分、马克思的历史现只有唯物史观一个纲领一样,在本文中,笔者则要证明:唯物史观跟人的自由发展观一样也是马克思的哲学观念,虽然两者在马克思的哲学观念中所处的层次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江西社会科学》2018,(3):16-22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代价思想是其社会发展观不可或缺的核心内容。马克思从历史观和价值观辩证统一的视角,深刻洞悉人类社会演进中的发展与代价的真实关系,并通过对资本主义兴起与发展过程沉重代价的反思,以深切的人文关怀致力于探寻扬弃社会发展代价的可能路径,其价值旨趣在于最终指向每个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研讨马克思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应关注马克思的政治解放思想。马克思倾其一生经历,致力于探索人的解放和自由而全面发展。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论述,从一个特别的层面、视角表达了人、人类解放的重要性,表达了对人的解放与全面发展关系的不懈探索精神。当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竞争压力、经济发展等使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成为日常生活的需求。因此,解读、理解马克思关于政治解放思想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相关理论,具有非常突出的现实价值及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人学的现代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传光 《北方论丛》2010,(5):109-112
马克思人学以实践的方式把握人的生存,从思辨人学转向实践人学,找寻当前人的生存问题;从人的生存出发理解实践,从实践形而上学转向实践人类学,审视当前人的生存问题;以生存实践性为基点探讨人的发展问题,从抽象发展观转向自由全面的现实发展观,审视人的发展问题.可见,马克思人学直入人的核心问题,即人的生存与发展两大主题,并以真实地实现其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关切的品性彰显着其现代价值和现代意蕴.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了我国传统的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之间的关系,认为传统发展观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逻辑必然,否定传统发展观,必须彻底批判“基本经济规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确立新的科学发展观,它的核心和灵魂是马克思一向倡导的“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汪帮琼 《理论界》2004,(6):112-113
关于马克思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学术界着重于把它作为人的发展的理想状态和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来理解,而对其经验根据鲜有说明。本文把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放到他对现实财富的经验说明中加以理解,认为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不仅仅是指向人的发展的理想状态,不只是具有消极的批判意义。在马克思那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就在人的现实的历史性经验活动中。从根本上来说,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就是未来社会的人的经验财富。  相似文献   

8.
乔荣生 《河北学刊》2012,32(4):182-185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实现问题是马克思人的发展思想中的一个重大问题。遗憾的是,多年来,中国理论界过多地集中在对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中"人的全面发展"的解读上,不仅对"人的自由发展"关注不够,而且对"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实现的标准问题"缺少必要的研究,而这恰恰是说明马克思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思想的科学性的一个关键。通过梳理和考察马克思的相关文献,笔者发现,衡量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实现的标准和尺度正是马克思所说的自由时间。  相似文献   

9.
张三元 《学术界》2012,(1):270-273
马克思自由观的内容丰富而深邃,具有多维性和多层次性。在马克思的著作中,人的自由呈现出三种形态:自由精神、自主活动和自由个性。自由首先是精神的自由,自由精神的本质就是真理本身;自主活动是对自由自觉的活动的提升,是人的主体性活动,是与人的全面发展同等程度的概念,是一种"自我决定"的"积极的自由";自由个性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实质性内涵,是自由精神和自主活动的最高成果,是马克思自由观的核心。把握这三种形态及其相互关系,对理解马克思自由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认为,现实的活生生的社会人在本质上是自由的主体,可以说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超越,实现一切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我们人类共同追求自由的终极理想和最终目标;不断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变革社会生产关系和增加自由劳动时间,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出发,马克思自由观为我们努力和积极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一些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王淑梅 《学术探索》2014,(11):88-92
在经济社会发展进步中,人是最为关键、最为活跃的因素。只有人实现了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才能释放出强大的工作热情和惊人的创造力,进而推动社会的快速进步。本文对人自由发展理论进行了溯源,阐述了人自由发展理论的中国化过程和基本内涵,对网络背景下青年自由发展的特点,进行了归类分析,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健康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是为实现人的本质的全面发展而服务的一种社会制度与秩序。为了实现人的本质的全面发展和完善,人类在追求自身自由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必然选择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既是全人类追求人的本质自由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人民实现人类真正崇高的理想——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为创造力的发展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有利于减少创造力所造成的破坏性,有利于促进创造力的发展,同时这也是人的有限性的需要。创造力的发展应该以现实中的问题解决为导向,其最终目的在于促进人类社会的福祉和个人的全面发展。在学校教育中,伦理规范和学校制度的规约为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设定了范围,而个体判断力的发展则是创造力朝向正确方向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管理学理论经过约100年的发展,虽已进入繁荣阶段,但仍未成熟,因此,它仍需要继续从相关学科中汲取营养以发展自己。随着创造学的诞生、完善和发展,特别是鉴于创造学具有的独特视角、创造学和管理学之间的密切的内在联系,这就又为管理学的研究提供了一条可以借鉴的新途径。创造学能够为管理学的研究提供新的洞见和支持,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方法论上的支持,二是可以为技术创新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全面管理创新提供理论基础和启示。  相似文献   

15.
尼采对现代性道德的批判,主要是立足于人的生命的原本活力及其能达的美好境界这一生存价值论维度,揭示其倡导舒适平庸而贬抑个性创新。尼采认为,现代社会的舒适功利主义、均质平等主义、低俗利他主义、抽象的普遍主义等道德观念的错误在于:盲目人的生命丰富性和超越性,消解人的独立而充盈的个性,损害卓越个体的达成和社会整体的发展,否定感性生命世界的原创性和多样性。尼采的批判开启了后世对大众精神深入的哲学文化学探究,拒斥了将人的价值完全客体化的现代规训主义,提升了人们对道德价值合理性的辨析判断能力,维护了个性化创新和超越的价值和意义。尼采的局限在于离开人的社会生产性和交互主体性来理解现代性道德,没有发现其历史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关于历史唯物主义幸福范畴的追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幸福观的根本立足点是社会而不是个人,是社会人而不是自然人。它要求人们正确处理幸福感与幸福观的关系、创造与享有的关系、个人全面发展与幸福人生的关系、自己幸福与他人幸福的关系、社会全面进步与人的幸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早在 1 50多年前就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人的自由发展的思想。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一思想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并指出它是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大大升华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要进一步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就必须以“三个代表”为指导 ,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8.
新加坡理工类大学人文素质教育提出的背景是基于适应新加坡社会由工业经济社会向知识经济社会转型以及大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需要,其目标在于培养学生交际能力、文化历史传承能力、创新意识、创业意识以及发展学生的个性等,其实施途径主要有课程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等。重视大学精神的培育,开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人文课程,积极开展国际交流活动等,是新加坡理工类大学人文素质教育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图书馆知识管理与知识管理型馆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图书馆知识管理是以信息为基础,以知识创新为目标,以人为核心的,在以管理学、计算机科学、图书情报学和专深的专业知识等学科融合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因此,知识管理型馆员应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基础、思想道德、专业综合、知识服务和创造力等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