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认识的主体,历来是哲学研究的主题。尤其是到近代,从培根“知识就是力量”,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到康德的“人为自然立法”,形成了一条以主体研究为中心的基本线索,直至黑格尔把主体的理性、精神推向颠峰。黑格尔比他的前人更为关注和推崇人类理性的威力和把握世界的能力,主张活跃在哲学舞台上的主体就是人的理性思维,即他的绝对理念.绝对理念既是创造万物的实体,文是具有自我意识的主体。这样,黑格尔就在客观唯心主义的基础上,阐发了他关于认识主体的理论。 黑格尔关于认识的主体思想直接渊源于斯宾诺莎的实体学说和费希特的自我意…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对斯宾诺莎哲学的研究不能停留在“实体——属性——样态”这一表层结构上,而应深入到其内部结构——范畴辩证法体系中。斯宾诺莎通过对数学中的无限性问题的研究,达到了理智的无限性(即有限与无限辩证关系)的观点。他在运用数学方法论证其哲学体系时,也把这一重要观点引入了哲学中,并运用它分别论证了原因与结果、肯定与否定、自由与必然、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从而形成了以有限与无限关系为中心的放射型的范畴辩证法体系。这一内在体系的发现,动摇了“因素论”的见解(即认为斯宾诺莎哲学仅包含着一些辩证法的因素),弥合了亚里士多德与康德、黑格尔的范畴理论之间的巨大空隙,从而大大突出了斯宾诺莎哲学在西方范畴发展史上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唯理论是欧洲近代哲学史上同经验论并起的一个哲学派别。唯理论者认为,人类一切真实的知识都仅仅是理性活动的产物,单凭理性就可以推演出无所不包的知识体系来。笛卡尔、斯宾诺莎和莱布尼茨被认为是十七世纪唯理论的三个代表。怎样估价唯理论在认识史上的地位,怎样看待唯理论三个代表之间的关系,这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 一、笛卡尔的唯理论 笛卡尔曾建立了一个包罗一切科学的哲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形而上学”是基础。因为“一切科学的原则都应当是从哲学(即“形而上学”──引者)。里面取得”(《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1975…  相似文献   

4.
刘小英 《求是学刊》2006,33(4):38-43
笛卡尔通过对“天赋观念”和“外来观念”的来源及其作用的分析,确立了唯理论的基本原则,即一切真理性的知识都来自于“天赋观念”和以此为前提的理性演绎。唯理论的这个基本原则是与笛卡尔的二元论哲学体系相协调的,但是却与笛卡尔晚年提出的身心交感说处于直接的矛盾之中。本文将对笛卡尔关于这两类观念的基本观点进行探讨,并试图说明笛卡尔哲学的内在矛盾及其对后世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5.
人类知识现象无疑是我们宇宙中最伟大的奇迹。西方近代哲学创始人之一笛卡尔正是这奇迹的一位杰出贡献者,他的数学、哲学都具有划时代意义。他反对经院哲学和信仰主义,倡导人类理性,用理性原则的尺度衡量一切知识的真伪,建构新哲学,影响和培育了欧洲整个近代哲学。“我思故我在”、是他哲学体系中的第一块“基石”和他所研究的“哲学的第一条原理”。笛卡尔从“我思故我在”这一命题出发,遵循逻辑的原则,在理性指导下展开他认识论哲学全部内容。因之,剖析这一命题的认识论意义,对于进一步研究笛卡尔哲学以及近代哲学的认识论发展过程,将是重…  相似文献   

6.
事实与价值关系的二元论是当代西方自由主义的元哲学基础,这种二元论有着重要的哲学方法论意义.波普尔在批判历史决定论、历史主义过程中,阐述了他的批判理性主义的事实与价值二元论.他认为以柏拉图、黑格尔、马克思为代表的历史决定论是事实与价值的一元论,一元论的最大逻辑错误就是从"事实"如此推出"应当"如此.这种一元论思想是现代极权主义、法西斯主义产生的根源.波普尔主张事实与价值关系的二元论,并把事实与价值二元论看做是西方自由主义思想体系的元哲学基础,这对当代西方自由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其弱点和缺陷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哲学学是一门新兴科学,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化的前沿科学。新哲学体系和学派的创立,其实质是哲学观念的更新。可见,创建哲学学势在必行。那么,马克思主义有无自己的哲学学思想呢?有无这方面的著作呢?我们认为只有通过研究才能回答。笔者认为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作为他晚年的集大成式的精心之作,本身就蕴含了一份微型的哲学学纲要。本文予以发掘和阐述,求教于哲学界。  相似文献   

8.
德尔图良关于“雅典与耶路撒冷”的对立,其宗旨在于反对希腊哲学与基督教的简单混合,以便维护基督教传统。这是圣经思想的具体阐发,在基督教教会史、思想史和神学史上具有积极意义。但德尔图良的信仰主义并不完全否定理性。在拒绝利用希腊哲学来理解基督教之后,他试图用人的自然理性和灵魂来证明上帝和信仰。本文结合基督教思想史对德尔图良在理性问题上的矛盾作了自己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洪楼 《社科纵横》2011,(12):106-107,113
巴门尼德是第一个将"存在"作为其哲学最高范畴的哲学家,并开创了基于逻辑的形而上学。不同于之前的古希腊自然哲学家将某种物质性的元素作为世界的本原,巴门尼德认为只有存在本身才是存在的。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能被思想的和能存在的是同一的"这一重要命题。巴门尼德的宇宙演化论在其整个学说中的作用是研究者们争论的焦点之一,这个问题涉及他究竟是否是一位严格的一元论者。  相似文献   

10.
1987年3月21日,雅各布·陶贝斯逝世,终年64岁.他是一位犹太法师的儿子,出生于维也纳,在苏黎世学习哲学和历史.1947年他的《西方末世论》一书问世.陶贝斯称自已为世界末日论者,他从基督教的末世论出发,试图把历史当作期限来加以思考,以便揭开关于历史与时间的新经验,这一经验有助于理解西方的历史.作为"左翼政治神学"的开路先锋、"革命的世界末日论著"陶贝斯认真研究了诺斯替派的学说,霍布斯的理论、以及他认为与之有相近联系的卡尔回施密特的著作,虽然同样一些问题导致了矛盾的结论.1949年至1951年他在耶路撒冷希伯莱大学任教,这以后又去了哈佛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并于1956年到1963年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教.从1963年起,陶贝斯在西柏林自由大学教授犹太学和宗教社会学,他和学生们一道拥护废除礼拜仪式大学.作为哲学教研室主任他建立了解释学研究所.陶贝斯与于尔根·哈贝马斯以及迪特·亨利希一道在索尔卡姆普出版社出版了理论丛书.除了许多文章,最近他又出版了《宗教理论与政治神学》丛书:第一卷《这个世界的领主》;第二卷《诺斯替派与政治》;第三卷《神权政治》.我们在此发表不久前陶贝斯和弗里安·吕泽尔进行的一次谈话的节选,在这次谈话中陶贝斯的中心思想得到了表述.  相似文献   

11.
道家自然主义的现代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是道家哲学的最高价值。在老子和庄子的著作中,自然还不是一个名词,更不是我们今天所谓的自然界、大自然,而是一种观念、态度,即自然而然、顺其自然、不勉强从事、让事物自成其功。对自然的祟尚可称为自然主义。在道家看来,自然的就是最好的、最合理的、最有价值的。根据这样……  相似文献   

12.
王志军 《学术交流》2006,(6):191-192
蒂利希是当代西方最著名的哲学家和神学家之一。他的思想涉及宗教、神学、哲学、心理学、历史学、政治学、文化学、艺术、文学、社会学,甚至经济学诸多方面,但其思想主要集中于哲学、神学、宗教哲学领域,并且融西方哲学、宗教、神学于一体。在国外,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西方学界对蒂利希的思想有较多的研究和评价。在国内,蒂利希的哲学和神学思想也受到港台学者的高度重视。进入80年代,随着其著作陆续被译介出版,其思想在内地学界也引起广泛关注。研究者们各陈其词,洞见颇多,他们的论题多为神学与教育哲学、神学方法论、神学思想对比研究、蒂…  相似文献   

13.
康德对上帝存在的证明始于1755年,而其关于自然神学的考察则早在第一批判之前的《一般自然史与天体理论》和《证明上帝存在惟一可能的证据》中就已经显现。在前一著作中,康德在阐述上帝与宇宙秩序生成的关系时,反对因“上帝之手”的干预而形成事物井然有序的现状这一自然神学立场,主张用自然规律来解释宇宙万物的起源和运行问题。而在后一著作及同时期的诸多逻辑学讲义中,康德在承继前一理论的基础上,借助对事物“本质”“自然”等概念的分析,具体探讨了自然对象、自然规律及上帝之间的复杂关系,并借助“可能性”这一概念证明了上帝的存在。诚然,关于康德前批判哲学时期的神学立场,已有不少讨论,但“建构的万有在神论”(constitutive panentheism)这一概括无疑更为契合康德的思想主旨,而其批判哲学时期基于范导性原则之上的上帝理念,无疑与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康德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他在认识论上所实施的哥白尼革命,而更重要地体现在他的神学思想当中,他提供了"真实的神义论",结束了人类思想历史中各种神义论版本及其实践.它要求心灵的坦直、诚实,并清除自己没有感悟到的虚假信念.它要求人们时刻关注并审理自己过去的行为和现在的欲望,使之成为检省和批判的对象.康德最终成就的乃是把约伯的问题进行了哲学上的转化,这个转化也延伸到了国家和法律的事务当中.  相似文献   

15.
唯物主义这个词是从西文翻译过来的,非中国哲学所固有,但在西方哲学中唯物主义一词也非古已有之,而是很晚才出现的。在哲学史上,常常是先有了某种学说、理论、观点,经过或长或短时间的流行和传播,尔后它们才获得这种主义或那种主义的名称。例如,在西方哲学中泛神论的思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的色诺芬尼,在中世纪为反正统的异端思想中圾重要的一支而屡遭谴责,在近代且有布鲁诺、斯宾诺莎这样的大哲学家为其代表。但是,泛神论这个词即使在斯宾诺莎在世之  相似文献   

16.
斯宾诺莎关于抽象概念和共同概念的独特区分有其深刻的理论原因。尽管这种区分有助于解决其知识体系中推理知识的确定性来源问题,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他在写作《理智改进论》时期方法论的某种缺陷,但这种区分也同时深刻地体现了一些理论困难。这些困难存在于斯宾诺莎哲学的身心平行论、追求真观念的方法观和它的形而上学的上帝思想中。  相似文献   

17.
<第一哲学沉思集>中出现的"阿尔诺循环"体现了笛卡尔的认识论立场和本体论立场的冲突."我思故我在"作为哲学体系的起点,说明认识论立场的优先性,而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问题的探讨则使得"理性/感性"对立的传统得以延续.理性相对于感性的优先性使得审美活动在理性主义的体系中一直不能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8.
康德的历史哲学是康德批判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以自然目的论为出发点,论述了历史发展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其中,历史发展的动力是"非社会的社会性";历史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走向永久和平;而康德历史哲学的目的则是从自然到自由的人,从而得出了"人是目的"的结论.正是在对"人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中,康德建立了他的历史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19.
末世论思想作为别尔嘉耶夫历史哲学、神哲学的核心话题之一,始终被贯彻于其整个哲学体系的方方面面,并经由他对诸多现实问题的阐述得以丰富地彰显.而人道主义辩证法问题一直都是别尔嘉耶夫利用其自由哲学的理论背景同人文主义,特别是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之后的人文主义诸思潮进行论辩时对之进行批判的核心.把人道主义辩证法置于末世论历史哲学的框架加以解读,可以为我们进一步掌握别尔嘉耶夫哲学中“神-人”关系的建构模式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几何学方法是斯宾诺莎的哲学方法;这一方法不是其哲学可有可无的外在形式,而是与他的哲学主题血肉相连的,即它要解决的是“人生的圆满境界”——人的自由境界问题。斯宾诺莎哲学化的几何方法有自己的重要特征;从这一方法出发他演绎出了一系列哲学上的重要结论,使其哲学在本体论上走向更彻底的唯物主义。但这一方法并没有解决他想解决的哲学问题,特别是当他运用这一方法研究人时,便陷入了机械论。斯宾诺莎哲学化的几何方法在思维方式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但也表现出明显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