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阿拉伯大袍     
说到阿拉伯大袍,我想起阿拉伯朋友易卜拉欣送给我夫人的一件生日礼物.这是一件真丝纺绢的阿拉伯大袍,肥袖宽腰,长垂到地.易卜拉欣告诉我,阿拉伯世界各国的妇女自幼用黑色长袍包裹全身,头戴面纱.即便是大热的三伏天,也不露出胳膊和小腿,脸颊和嘴巴更不轻易被人窥视.一旦她们生了病,医生也只有通过病人手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司法、社会经济、政治生活、婚姻状况等方面,通过实例、数字、对比、分析等方法,展现出突尼斯妇女在突尼斯国家中的地位、原因和影响,反映出她们的社会地位高于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妇女.  相似文献   

3.
沙特阿拉伯妇女有上银行的习惯和嗜好,这是因为伊斯兰教法规定,妇女有权支配自己所继承的那部分遗产和嫁妆,她们掌管着自己的钱财.鉴于沙特国民经济收入可观,生活水平高,妇女们一般都拥有一大笔钱财,通常,她们用其来投资或做买卖.作为顾客,沙特妇女可以进出普通银行,但必须象在其他公共场所那样,用面纱蒙住脸,还得压低嗓子说话,小心谨慎地尽快处理好自己的事务.但是,在那些面向妇女的专门银行里,则是另一个世界.银行的职员是清一色的妇女,男人绝对禁止出入.这就使得  相似文献   

4.
本文所说妇女文学,指由女性作家所创作的文学.在古代阿拉伯民族二千年文学史上,妇女文学所占的比重很小.其原因,并不是阿拉伯妇女缺乏文学才能,而是同阿拉伯民族的特殊历史文化形态直接有关,尽管如此,当时仍有一些女性冲破种种樊篱,在文坛上崭露头角.如与先知穆罕默德同时代的女诗人韩莎(575~664),倭马亚朝女诗人莱拉·艾赫叶里亚(?~704),安达卢西亚女诗人婉拉黛(?~1091)等.从整个阿拉伯文学史上看,女性作家寥若晨  相似文献   

5.
阿拉伯近代女性文学以悲伤、消极与灰暗为基本特征,其原因与当时阿拉伯国家的社会状况有关.19世纪,阿拉伯妇女生活在深闺,在男子眼里只是他们享乐的工具,她们无权获得知识和自由,不能外出旅行.男权社会用高墙将她们深深禁锢.进入20世纪后,她们受世界妇女解放运动的影响,开始入学求知.但是,当她们迈步走向新生活时,各种困难、痛苦与波折迎面而来,于是有人拿起了笔,用以表现自己的苦难经历.可以这么说,这一时期女性文学家们的不幸遭遇与坎坷经历,决定了她们的文学创作.但应当指出,她们的文学作品停留在表现、暴露社会黑暗的水平上,仅在于刻划悲伤与无奈,从这一点上说,似还不能称为自觉的文化战士.下面介绍3位这一文学时期主要的女性文学家,以飨读者.阿以莎·台木莉娅阿以莎·台本莉娅(1840~1902)被阿拉伯文学评论界推崇为继汉莎之后最杰出的女诗人.她出身知识家庭,母亲希望她循规蹈距,  相似文献   

6.
简讯一     
阿拉伯文学研究会于1988年3月26日在北京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会议室召开了第一季度学术讨论会.在京的会员及阿拉伯文学爱好者29人参加,15人做了发言.会议的议题为“我所了解的阿拉伯当代文学”. 社科院李琛同志作了题为《阿拉伯女作家与妇女问题》的发言,并介绍了第三代和第四代阿拉伯女作家,分析了她们的作品,如埃及努瓦尔·莎尔达维《一钱不值的女人》(1974)、伊格芭尔·芭莱卡的《丽拉与未知数》和《春回大地》(1965)、叙利亚乌勒法特·伊德丽碧《大马士革,啊悲楚的微笑》(1982).库雷特·扈莉的《日月穿梭》(1980)、黎巴嫩伊米丽·纳苏尔拉的《人质》、丽拉·  相似文献   

7.
刘晖 《阿拉伯世界》2003,(2):41-43,6
本文从司法、社会经济,政治生活,婚姻状况等方面,通过实例,数字,对比,分析等方面,展现出突尼斯妇女在突尼斯国家中的地位,原因和影响,反映出她们的社会地位高于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妇女。  相似文献   

8.
谈起阿拉伯女作家,即使是阿拉伯本土的文学评论家也大多只知哈黛·萨曼、奈瓦勒·赛阿达微等,而更多的女作家及其作品犹如散落尘埃的珍珠,不为人知.甚至有人对是否存在阿拉伯女性小说也提出疑问.针对这种漠视阿拉伯女性小说的存在或将其边缘化的做法,布赛娜博士历经数年,悉心收集整理,终于完成了这部研究阿拉伯女性小说的专著--《阿拉伯女性小说百年》,涉及范围为20世纪阿拉伯世界的女作家.布赛娜以翔实丰富的资料,客观公正的态度,无可辩驳的事实纠正了阿拉伯文学评论界长期以来对阿拉伯女性小说及女作家的偏颇态度,有力地证明了阿拉伯女性小说不仅是阿拉伯文学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女作家们也以她们独特的笔调和视角为阿拉伯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2002~2005年的《阿拉伯国家人类发展报告》为基础,分析了阿拉伯国家长期落后的主要原因.作者认为,男女平等是构建民主社会的基本条件,处于全球化时代的阿拉伯国家之所以社会发展严重滞后,主要是因为阿拉伯妇女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此外,作者还就如何解决阿拉伯妇女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妇女约占阿曼人口的二分之一,她们喜欢穿色彩鲜艳的衣服,用彩色披巾遮住头和双肩.她们还佩戴很多首饰,首饰越多表示地位越高. 首都地区的妇女已开始参与社会生活,她们在有些部门或私人公司里担任要职.一家商业银行的支行全由妇女供职,以此鼓励妇女到银行里来参加工作.首都地区一批胆大的妇女渐渐地不蒙面纱外出了.妇女戴面纱外出完全是由于害羞,而不是由于男人们对她们的约束. 统一寓于多样化之中,是苏丹国的一个  相似文献   

11.
爱情贯穿于贾平凹作品的始终,是他创作的灵光,烛照山他的内心世界,通过对爱情细腻,入微的描写体现出了作品中主人公的爱情观,人生观,价值观。并通过对爱情的细致描写折射出作品中主人公对于人生价值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在叙利亚,由于土地、房屋、手工作坊等不动产的产权属家长(如丈夫、父亲或祖父)所有,他们的妻子、儿孙等跟随家庭劳作,并居住在一起,逐渐形成几十乃至几百人的传统大家庭.这一家之长拥有家庭的最高权力,其他成员必须绝对服从,否则就会受到严厉处罚.近几十年来,西方文明对阿拉伯人的影响越来越深,随着现代工业的兴起与发展,由家庭控制的小农经济与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方式逐渐被大工业的生产方式所取代,家庭成员逐步摆脱了原先的家庭生产小圈子,走上了社会,参加各种社会劳动,依靠工资来满足生活的需求,这一结果使家长的权力不断减小,妻子、儿孙等在家庭中的发言权逐渐增大.从当前叙利亚的社会现实看,城镇中相当一部分妇女己走出家门,参加了工作,她们的工资收入是家庭生活开支不可缺少的部分:她们的儿女们大都上过学,有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与一定的经济收入,从而有可能摆脱父辈或祖辈的控制,获得独立与自由(农村除外).在这样的家庭中,一家之长(无论是丈夫还是父亲)不得不分权给自己的妻儿.本文试从城市家庭入手,对叙利亚家庭关系的变化作一浅析.一、妻子的生育权利从前,叙利亚妇女和其他阿拉伯国家妇女一样,她们的职责是收拾家务、服侍丈夫与生  相似文献   

13.
雪莱是英国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中的巨擘,和拜伦、济慈一起,成为19世纪初英国诗坛繁荣时期的主要台柱.这三位诗人诞生于相近的年代(拜伦1788、济慈1795、雪莱1792),又在相近的几年中谢世(济慈1821、雪莱1822、拜伦1824).他们创作诗歌的高峰期不到15年,然而他们的诗却跨过国界,飞越海洋,其影响远及阿拉伯国家、远东、北美.许多国家的读者,正是通过这三位诗人了解到整个英国诗歌. 在阿拉伯国家,雪莱是人们熟悉的英国著名诗人之一.阿拉伯读者喜爱他的诗歌,推崇他的人品.他的许多作品被译成阿拉伯文,从数量上看仅次于莎士比亚的作品,居第二位.著名  相似文献   

14.
沙特阿拉伯妇女地位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女问题在沙特阿拉伯社会政治生活中占有非同寻常的位置。可以说,妇女地位是沙特社会现代化发展一个标志。在阿拉伯乃至整个穆斯林世界,沙特阿拉伯妇女所受的社会约束可谓最多。伊期兰教产生以前,阿拉伯妇女主要受部落习俗约束,地位很低。伊斯兰教创立以后,在某些方面提高  相似文献   

15.
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今秋在北京召开,我国阿拉伯文学研究界很自然地将目光投向了女性文学。无论当代文坛对女性文学如何定义,诸如其作品是由女作家完成并具有女性独特文采的,是描写女性生活抒发女性对生活的感受,或是立足于女性性别觉醒,要求看待社会问题要用性别的眼光等等,女性文学总归是存在的,而且业已在当代阿拉伯  相似文献   

16.
刘丹 《现代妇女》2010,(9):67-73
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创作,一直在解放、挣扎和追寻的道路上艰难前行,无论是“个性解放”还是“一个人的战争”,都使女性文学创作产生了“全知叙述”的无力感。本文欲以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的女性文学创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她们在文本创作中出现的对于男性在现实社会中生活困境的描写,挖掘出女性作家在作品中寄托的“男性关怀”及其深刻原因,以期推动女性写作中两性描写的内涵由“对立”达到“和谐”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在百花争妍、作家如林的阿拉伯文坛上,纳吉布·马哈福兹是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在阿拉伯文坛的地位,“同英国的狄更斯、俄国的托尔斯泰、法国的巴尔扎克一样,是阿拉伯人民的民族作家”①.他的现实主义创作把阿拉伯小说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而《新开罗》则是他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之作,也是他创作道路上的一次关键的转折.  相似文献   

18.
塔哈·侯赛因(1889~1973)是埃及现代著名作家、文学家、文艺批评家和思想家.他的著述丰富,是多产作家.他不仅对文学,而且对历史、哲学等都有精深研究,成为一代文宗,被誉为"阿拉伯文学之柱".塔哈由一个盲童成长为一流的埃及作家、阿拉伯文豪,这在阿拉伯文学史上实属鲜见.就其全部经历和创作来看,他在阿拉伯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之间,阿拉伯文学和世界文学之间起了桥梁作用.他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埃及文化启蒙运动中,在创建埃及乃至阿拉伯新文学运动中,在为使创作反映现实、形成具有鲜明现实主义色彩的"埃及现代派"的活动中,以及在创立新的阿拉伯文艺批评等方面,都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一、阿拉伯游记作品的科学价值和文学价值阿拉伯游记作品的科学价值比较容易认识.阿拉伯旅行家们在旅行中直接接触自然与人群并加以记录,他们像搬运工一样把大量的地理、历史、社会、经济等情况提供给有关的学者,以便于他们研究和分析.历史上,不少阿拉伯地理学家和历史学家同时也是大旅行家,他们把考察旅行作为搜集科研素材的主要手段.阿拉伯游记作品对地理学的贡献尤其显著,因为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上的自然状况和人类生活状况,而旅行家们记录下的则是在世界各地的见闻,当他们描述国家、省区、城镇、道路、谈论自然、气候、居民分布时.  相似文献   

20.
田田 《现代交际》2012,(8):85-86
亨利?詹姆斯(1843~1916),生于纽约市,为了更好地观察美国,詹姆斯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欧洲度过的.他的22部小说和113个短篇中,很多都是描写眼睛清亮的美国人如何使欧洲人乐观起来.随着创作生涯的推移,詹姆斯越来越耽于内省.他的作品根据心理探索,和他称之为“灾难的想象”而展开.《旋转的螺丝钉》创作于1989年,属于詹姆斯第二个创作阶段的作品.它是一部心理小说,同时也是詹姆斯争议最大的一部小说.本文不仅试图解析小说情节,同时也从女权主义的角度分析女教师的心理困境与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