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部署,内在地将发展与公平统一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之中.和谐、公平和发展三位一体,构成了当代中国发展的一个大系统观.建设和谐社会要以社会公平为基础,社会公平的基础在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硬道理.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思想的确立,体现了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升华和把握、驾驭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特别是社会管理规律的能力。它作为我国社会转型期一种社会发展的目标选择模式,所表明的是社会总体上处于相对稳定的态势,是一个文明、法治、公平、有序、融洽、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由众多目标要素构成的、全面系统的有机体系。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和吸取前人特别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公平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公平理论和公平保障思想,揭示了社会公平的基本特征和实现社会公平的基本条件,指明了广大劳动群众是推动社会公平保障的主体和真正力量。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公平观和公平保障思想包括丰富的内容,主要是社会公平与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社会公平保障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历史类型、实现社会公平保障有赖于社会制度的变革、真正的社会公平只有到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完全实现。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视域中的公平与效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和谐社会是物质财富相对比较宽裕的社会,也是一个高度注重公平和正义的社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认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确立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公平效率观,妥善处理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成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面对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5.
社会公平关系到一个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必然要求。男女平等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前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和重要目标。男女平等是从性别方面实现社会公平,因此,男女平等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是社会公平的题中应有之义。贯彻落实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对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确认识收入差距与社会公平的关系并达成共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之一。现实收入差距是在对原有平均主义公平观否定的情况下形成的,其目的是为了寻求更高层次的社会公平。收入差距产生环境的复杂性造成了新的社会不公平,由此提出了缩小收入差距以实现更高层次的以共同富裕为核心的新的社会公平要求。适当合法的收入差距与不合理不合法的收入差距与社会公平的实现有不同关系。和谐社会的实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收入差距与社会公平间矛盾的解决归根到底取决于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确认识收入差距与社会公平的关系并达成共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之一.现实收入差距是在对原有平均主义公平观否定的情况下形成的,其目的是为了寻求更高层次的社会公平.收入差距产生环境的复杂性造成了新的社会不公平,由此提出了缩小收入差距以实现更高层次的以共同富裕为核心的新的社会公平要求.适当合法的收入差距与不合理不合法的收入差距与社会公平的实现有不同关系.和谐社会的实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收入差距与社会公平间矛盾的解决归根到底取决于发展.  相似文献   

8.
时代主题:公平、效率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国富 《阴山学刊》2007,20(1):106-10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和谐社会也是人类追求和向往的奋斗目标。公平与效率作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是政治制度的合理性诉求、社会各阶层的和谐性诉求的实践呈现。当前这个问题已经影响到中国改革和发展的社会进程。因此,对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进行反思,并把它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链接,用公平与效率并举的原则统筹城乡经济发展,这将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理论支撑点。  相似文献   

9.
从理论上仔细分析公平正义,对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社会公平,是一个变化、发展的概念。这种公平是具体的历史的公平,它不是绝对的、毫无差别的公平。在现阶段,它只能是相对大多数人的公平,是相对公平。  相似文献   

10.
夏当英 《江淮论坛》2009,(4):104-107,185
“和谐社会”观念深入人心,体现了我国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价值体系的统一。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支柱,儒家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注重个体内外兼修,倡导群己和谐,追求社会结构整体平衡。当前,中国社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两极分化、失范、信任危机等社会问题也日趋严重,儒家关于公平与正义、社会秩序、人际关系处理等思想可以给中国和谐社会建设一定的启迪与相应的价值支持。  相似文献   

11.
王琦  刘芳 《齐鲁学刊》2008,3(2):73-76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当前我国社会面临的最基本、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公平与效率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公平是以人本身为尺度的平等,效率是以劳动为尺度的平等。公平维持着社会的正常秩序,效率提供着社会发展的动力。只有保持公平与效率的平衡,才能使社会在和谐、稳定中可持续发展。我国社会发展已进入一个关键期,社会发展的内在逻辑已由"效率优先"转变为公正优先,注重公平已成为社会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核心理念和基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有其独特的地位与作用。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原则,既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王林波 《北方论丛》2006,(2):133-135
公平有多层含义,效率与机会公平和标准公平在本质上是统一的,效率与结果公平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都不应该作为追求的终极目标,而应该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终极目标中实现最优的组合。当前必须正确把握和处理效率与结果公平的关系,确保社会在获得较高效率的同时逐步趋向结果公平。  相似文献   

14.
田芸 《理论界》2014,(11):24-28
实现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也必然是中国政府的职责。从政府角色的特殊性看,公共性、服务性和权威性决定了它在履行维护社会公正职责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从现实社会的发展看,维护社会公正是发展生产力、保持社会稳定、实现"中国梦"的必然选择。加快推进政府自身改革、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营造公正的制度环境是政府履行职责,促进社会公正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平等的永恒魅力与社会扁平化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治南 《河北学刊》2006,26(2):87-91
平等是人类社会的执著追求。相对公平的社会呈现扁平化态势。扁平化反映的社会实质是平等,而谋求扁平化的基本策略是公平,扁平化运动是科学发展观的一条实践路线。促进社会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建立社会保障,树立新的价值观念,发展社会公益与福利事业,建设服务型党政体系是促进社会公平的基本策略,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16.
“公民教育”就是通过一定教育为国家培养合格公民。公民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公民意识.发展公民素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充满活力的社会。公民教育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四个方面的价值。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对公民教育的发展和完善同样具有极大的环境效应。公民教育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是一种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7.
当前,处于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中国正在经受公平问题的困扰,公平正义问题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所在。本文从借鉴柏拉图运思正义问题的意蕴出发,梳理探讨了正义理论的内容和特性,为发展和完善我国的公平正义理论提供了一种认识上的维度。  相似文献   

18.
工业文明的快速发展,提高了人类的生活水平,但也影响了人类的价值观、道德观。过度的物质追求,破坏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原本和谐的关系。以吉卜林的短篇小说为研究对象,以生态批评为理论基础,分析吉卜林短篇小说中的自然、社会和精神生态思想,探寻人类社会中存在的道德、精神、人际关系等问题的根源,并呼吁人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社会建立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从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角度分析。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社会价值是由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创造的。如果不能在社会成员中进行公平分割,就不可能实现社会和谐。社会公平是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构想分析,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在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上,应该着重研究解决缩小社会差距,完善社会保障,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等问题,促进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20.
从清末民国时期社会组织的萌芽与形成,到新中国成立之初社会组织协商的逐渐推进,再到改革开放至今的迅猛发展,我国的社会组织协商经历了较为长期的发展历程。如今在党和国家的重视下社会组织协商也已经成为关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的进一步健康发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国家全面现代化的实现以及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密切相关。但我国目前的社会组织协商仍不完善,在政府重视程度,社会组织本身以及民众了解程度三大层面上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对我国社会组织协商发展进行研究,探索一条使其良性发展道路具有科研和实践两个层面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