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现代化对彝族土掌房的冲击——云南丕且莫村的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的是云南丕且莫村彝族土掌房的变迁过程及其理论意义.土掌房在现代化发展和文化变迁的过程中正在走向消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现代化的冲击、政府的扶贫计划、建筑材料的减少等,其中又以政府政策和现代化的冲击影响最大.国家政策是和现代化密切联系的,当地政府认为,要改变农民落后的观念,就要灌输现代化的观念.文化保护工作应与政府的各项规划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政府政策的制定者、执行者与学者和村民的合作是文化保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乡村生产力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世居河湟地区的土族社区也被注入了新的动力,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变。笔者以文化变迁理论为研究视角,基于青海省互助县五十镇五十村开展的实地调查研究,对该村的种植业、养殖业、商业手工业、副业等方面深入调查该村的生产方式变迁,同时从村民的服饰、饮食、住居、交通、对外交往等角度对该村村民的生活方式变迁状况进行了细致调研,综合分析所获的深入访谈资料,以了解互助土族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状况,从而反映土族社会文化近百年来的变迁轨迹及其原因,积极探寻土族适应现代化进程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用人类学变迁理论来阐述铜鼓社会功能的变化,及铜鼓在现代化进程中被赋予的使命和意义,展示了铜鼓文化旺盛的生命力.说明历史上社会的变迁使铜鼓的社会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嬗变.  相似文献   

4.
前言 为探索我国南方山区少数民族现代化的途径,掌握少数民族的社会文化形貌,我们“百色地区少数民族社会文化变迁考察组”一行8人(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师生及右江民族博物馆研究人员各4人),从1991年7月10日起至30日止,在西林县境内进行了为期20天的文化人类学田野调查,较详细地调查了该县足别瑶族苗族乡的团结寨、普合苗族乡的新民寨、文雅村等解放前后的社会文化变迁。  相似文献   

5.
原苏联满-通古斯语民族的文化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文化变迁研究是民族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也是各个多民族国家共同关心的问题。在苏联政府的扶持和帮助下 ,满 -通古斯语族诸民族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在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同时 ,在发展中也出现了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对满 -通古斯语族诸民族的文化变迁和现代化发展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6.
在回顾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部氏族人宗教信仰变迁的基础上,研究指出民间宗教文化的现代化变迁与社会发展步调一致,其信体系内涵发生了嬗变。国家的在场为民间宗教信仰提供了合法性基础,且在这一体系中底层精英的作用日渐凸显,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发现信仰群体出现两极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陈刚  王烬 《民族学刊》2017,8(2):34-41,103-105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文山苗族的饮食文化无论是在主食、副食、饮品等食材结构,或是饮食器具、食物加工方法等方面,不管是器物层面,还是精神层面都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迁.这变迁并非受单一因素的影响,而是自然生态类型、社会经济因素、多元文化等共同作用的结果.除却看得见的变迁,隐藏在其后的则是关于饮食文化中性别角色、族群记忆与边界、饮食安全与健康等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孙晨光 《民族论坛》2012,(12):59-63
黔东南少数民族社区的特色旅游产业自开发以来,其所引致的原生态与现代化的互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化变迁的走向。本文以此次社区旅游调查的报告为依托,结合文化变迁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原生态和现代化的内涵与实际归属,探究了原住民在参与到文化变迁进程时的心态,并指出他们更多时候是出于改善生活水平的功利考量而非对于现代生活方式的由衷认可。  相似文献   

9.
齐齐哈尔市巴尔虎蒙古历史文化调查报告纲要齐齐哈尔市巴尔虎蒙古历史文化调查组1997年12月24日~28日,齐齐哈尔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组成调查组,时该市建华区建华乡高头民族村巴尔虎蒙古的历史文化进行了调查。高头村共有82户,298人。其中少数民族14...  相似文献   

10.
刘辞涛  向运华 《民族学刊》2022,13(9):83-89, 161
少数民族养老问题已成为关系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少数民族老年人口呈现规模大与负担系数大的特征,并面临养老模式应然与实然的冲突以及民族宗教文化与养老体系的彼此调适问题。少数民族文化观念和宗教信仰影响着民族老人的养老选择,而少数民族宗教文化在赋能现代养老服务体系过程中有着制度、文化和实践方面的优势。基于此,通过培育积极养老观念、提供多元的现代养老保障和以人为本的制度构建,完善少数民族宗教文化与现代养老服务体系的互嵌路径。发挥少数民族宗教文化对健全现代养老服务体系的促进作用,发展与少数民族宗教文化相适应的现代养老服务体系,让民族老人真正“老有所养”。  相似文献   

11.
"城中村"是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结果。随着生产环境的改变,"城中村"文化空间也开始蜕变。村落文化的失落,既是村民的自我逃离,也是城市文化中心主义对村落文化的消解;不仅会导致城市文化生态的失衡,同时也由于城市的同质化管理而引发原住民传统文化心态的失落。因此,必须把握"城中村"民俗文化的未来走向,探讨适应新的社区和谐的柔性、异质化管理的理念和模式。  相似文献   

12.
西藏社会正在由一个传统宗教型社会,转变为一个现代开放式的经济型社会。对其而言,由现代化引起的系列变迁(物质生活、制度文化与精神传统)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体验,也是一类不可重复的民族经验,其中既包含大时代的共性特质,也富有本民族的个性差异。现代变革促使西藏社会及时地进行文化自觉,并对当下诸多社会共同面临的发展命题提供自身独特的丰富经验与实践之道。  相似文献   

13.
调查报告以实地考察为依据,结合文献资料、历史遗迹,对贵德三屯的历史、民间信仰、风俗民情及地域文化特点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考述,并对其成因作了初步分析,由此勾勒出“贵德三屯”文化的形成、传承和变迁的历史轮廓。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对积石山县吹麻滩镇、四堡子乡、刘集乡等地撒拉族的访谈及问卷调查 ,对撒拉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西方村是海南省一个人口较多的美孚黎方言村落.20世纪50年代,中南民族学院编辑组曾对其进行了包括婚姻制度在内的诸多方面较为详尽的田野调查.文章以这些调查为蓝本,通过再次的调查走访,揭示出美孚黎婚姻制度六十年来社会变迁的主要特点,即是在沿袭传统的基础上锲入现代文化元素而蓬勃发展;传统与现代共同建构出当代美孚黎婚姻制度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6.
和虎 《民族学刊》2016,7(6):41-49,107-108
Taking the Ritual of Sacrifice to Heaven of the Naxi at Lezhu village as a case stud-y, this article tries to explore how a typical Naxi village handl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ts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modernity, and how it reshapes its unique culture in the process of cultural change, and preserves its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The Ritual of Sacrifice to Heaven is a grand and complicated ceremony of the Naxi. The proce-dure of this ritual at Lezhu village generally in-cludes the following steps: 1 ) planting sacred trees;2 ) offering incense sticks and rices;3 ) offer-ing wine;4 ) cleaning impurities;5 ) offering un-cooked food; 6 ) offering cooked food; 7 ) atoning for the sins and praying for blessings; 8 ) feeding crows and eagles;9) sharing the food.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the author, the revitalization of the Ritual of Sacrifice to Heaven in Lezhu village is related to the following reasons:1 ) the formation of united-groups for sacrifice to heave;2 ) the power of the people’s belief in a small community; 3 ) the effort of folk “enthusi-asts” ;and 4 ) the geographical location of the vil-lage. Concerning the inheritance and change in the Ritual of Sacrifice to Heaven at Lezhu village, we should notice that some traditions have been inheri-ted while some have been changed. In the case of Lijiang , economic factor ( especially tourism indus-try)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thnic cul-tural change. On one hand, it can accelerate the spreading of the Naxi traditional culture, enhance the Naxi’s ethnic confidence and identity, and cre-ate chances for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on the other hand,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might lose its foundations during the process of spreading and exchanging. Social change can result in the los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Naxi’s Dongba culture in Lijiang plain is facing this problem. A slightly im-proper behavior can lead to the discontinuity, or e-ven disappearance of ethnic traditional culture. There is always a paradox of “center-margin”concern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thnic traditional culture inheritance. Ethnic traditional cultures normally have no enough survival space in the economically developed areas while they are preserved much better in the economically back-ward mountainous areas. To a certain degree, the revitalization of the Naxi’s Ritual of Sacrifice to Heaven at Lezhu village is due to the relatively backward of economics. Following the development of transportation, communication and internet, people’s concept of space and time has changed;modern civilization has strongly impacted the Naxi of Lijiang. The Naxi of Lijiang, like other ethnic minority people in southwest China,are also facing a problem of cultural discontinuity or reshaping of the tradition. We should aware that the society is develo-ping, and cultural change has its inevitability. As a social member, we should ,on one hand, inherit the culture, and on the other hand, understand its change and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7.
在连续三年对箐口村哈尼族的"苦扎扎"(六月节)仪式的观察基础上,描述了该项仪式的基本内容及其变迁,认为"苦扎扎"仪式在表达祈福消灾意愿时,特别强调社区中个人的生活目的及生存意义必须与有意义的神圣秩序系统相联系.日常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尤其是妇女在现实社会活动中的角色变化,已在改变着仪式的某些内容和意义.文章认为,神圣与世俗及社会性别等方面的界限确定及变化都是制度文化建构的结果.制度文化在规约社会行为的同时也为人们在其间能动地进行创造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抢救黑龙江省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紧迫性、艰巨性,抢救该省民族文化遗产也是弘扬黑龙江流域文明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三个方面,论述了抢救黑龙江省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为,抢救黑土地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工作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保安族作为甘肃省的三个特有少数民族之一,有着极为丰富的民族文化,应大力开发,使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开发中,应在“特”字上大做文章,注意培育品牌产品,并对各类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和互动式开发。  相似文献   

20.
乡村旅游对中国乡村文化尤其是对民族村寨中民间艺术的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它使得民间艺术从隐形民俗生活状态走向旅游景观的场景中,在改变自身文化特质和外在形式的基础上,以旅游产品或旅游景观的样式得以存显。就湘西德夯苗族村寨而言,其拥有的民间艺术是基于苗族历史文化传统和村寨日常生活文化运行机制而生成和存显的,具有鲜明的地方性知识特征。受制于乡村旅游的影响,苗族传统民间艺术强烈的地方性知识特征被视为建构奇异文化空间的有效资源,原本仅仅作为苗族村民节日仪式或者日常娱乐方式的民间艺术,现都被重塑成供人消费的旅游商品。舞台展演是这种商品消费的主要形式。这就使得苗族传统民间艺术的发展和存显处于继承与创新、传统与现代、延续与蜕变等多重文化选择的状态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