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身处全球化时代,我们究竟应当采取何种方法来寻求儒家文化的复兴?对此问题相信许多学者都有过认真的思考。事实上,几年前有关"中国哲学的合法性"的讨论,在很大程度上便包含了上述问题。本文无意就此问题再翻阵说,只想再次援引劳先生的观念指出,对于今日儒家文化的复兴而言,"全球化"不仅是一个已经给定的事实,此事实又必涵有其自身之理,而此"事"此"理"已经在相当程度上构成了今日我们寻求儒学复兴的一切主观自觉之努力的限制,不认识到这一点,我们便难免会陷入片面的民族情感的牵绊之中,或落入对存有历史的空想。  相似文献   

2.
3.
冯友兰先生学术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始终不放弃哲学的反思。这种反思的对象既包括中外历史上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也包括冯先生自己的思想理论。前一种反思,使冯先生决定了对中西哲学的理解评估、弃取融会,由此而建构了新理学;后一种反思,则主要构成了冯先生对其新理学的反省、批判和认同。这种反思再现了新理学的历史命运,反映了冯先生曲折的学术生活道路;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幅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精神生活的缩影,展示了中国文化发展中的某些历史情状。清理一下冯先生对新理学的反思,会启发我们去正确地了解在中国文化现代化过程中人们应当追寻的目标和航向。  相似文献   

4.
为了极大限度地发掘人的精神力量 ,有的放矢的进行改造国民心理的工作 ,孙中山在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的基础上 ,从中国社会实际出发 ,对不同的国民心理作了反省 ,尤其是对落后的、消极的国民心理进行了十分犀利、冷峻、深刻而又中肯的剖析 ,有些地方不免有偏颇之处 ,但他的偏激发自对民族命运和前途的殷切关注 ,饱含着忧时愤世之情。孙中山在抨击、鞭笞传统道德和不健康民族心理的同时 ,积极倡导资产阶级的道德风尚 ,致力于重造现代国民形象 ,达到顺乎人心、改造人心的目的。其主要途径和方法是 :第一 ,通过党人用“主义去统一全国人民的心理” ;第二 ,以“少数人心理 ,由是演进及于多数人心理”。  相似文献   

5.
冯友兰先生学术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始终不放弃哲学的反思。这种反思的对象既包括中外历史上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也包括冯先生自己的思想理论。前一种反思,使冯先生决定了对中西哲学的理解评估、弃取融会,由此而建构了新理学;后一种反思,则主要构成了冯先生对其新理学的反省、批判和认同。这种反思再现了新理学的历史命运,反映了冯先生曲折的学术生活道路;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幅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精神生活的缩影,展示了中国文化发展中的某些历史情状。清理一下冯先生对新理学的反思,会启发我们去正确地了解在中国文化现代化过程中人们应当追寻的目标和航向。  相似文献   

6.
张船山是“性灵”诗派中的一个重要诗人,过往的某些评论者从“温柔敦厚”的诗教出发,对其诗多加指责,诸如“均未入古”,“恶浊叫嚣,绝无诗品”,引导其他诗人“降格而从”等等。笔者一一加以分析、剖判,历史地、客观公正地作了论证与说明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洛克反省学说的主观性考察可以发现,洛克认为反省获得的是知觉、思想、怀疑、信仰、推论之类的观念。同时,反省的过程与感觉的过程虽然存在时空、对象、结果以及主动和被动上的具体差异,但在同属于经验过程这一点上是没有实质性区别的。随着现代脑科学、神经科学、心理学和心灵哲学的发展,我们对这一问题有了更客观的认识。洛克认为,人之所以在受到内外刺激时会有相应的意识经验发生,根本原因在于脑内的动态核心在发生作用。这里的动态核心对应的是心理语言所说的意识经验,这就为我们找到了反省活动的承担者——内感官。而心理动力学则改变了人们对自身行为选择性所产生的动力序列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文章论述了谭嗣同心学思想的发展、变化过程,分析了他对落后、消极的民族心理的剖析和批判。指出:谭嗣同讲求心学,置重“心力”,提出“以心力挽劫运”的口号,把改革民族心理作为挽救民族危机的根本途径,拉开了近代中国改造国民性思潮的序幕。但他夸大“心力”的作用,主张以道德良知去克服道德沦丧,重视人心改造,忽视了社会变革对转移人心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牟宗三的哲学思维模式和方法论对当代中国哲学影响巨大,本文以牟先生对朱熹\"仁说\"的讨论来反省牟先生对朱熹学说的整体思考,说明牟宗三先生的哲学问题意识,在于对比中西哲学而主张儒学系统是唯一能完成形上学的系统。以此之故,牟先生特别关心儒家道德形上学的证成义,于是所说之本体宇宙论的纵贯创生系统,成了绾合宇宙论、本体论、工夫论、境界论的天道流行义与圣人践行义的综合型态形上学,并以此为孔孟思想之根本型态、唯一型态。以此解读朱熹哲学时,便将朱熹纯粹谈论存有论的概念定义及概念解析的儒学系统说为别子,关键是在此系统中并不说明主体活动;又将朱熹诠解《大学》所说工夫次第的格物穷理工夫说为只管认知不管意志纯粹化的活动。本文即是对牟先生的思考重做分析,指出朱熹所说存有论与工夫次第论并不违背孔孟实践义,只是说了不一样的形上学系统及讨论了工夫次第问题,而工夫次第问题亦不是对立于本体工夫的问题,以此还原朱熹学说的型态定位。  相似文献   

10.
11.
上学期,我们公共英语教研组对八五届数学和物理四个班的公共英语课进行了分快慢班上课的教学改革尝试。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我感觉到这是结合实际,因材施教的较好办法。下面谈谈我的一点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2.
发轫于新文学运动的中国现代新诗,仅在短短的三十年历史进程中,便取得了巨大成绩.流派叠起,作品浩繁,使新诗年轻的生命充满了青春的活力,产生过一大批艺术影响较大的诗人.他们彼此殊异的艺术成就和表现方式,为新诗建立了既有别于传统的古诗和外国诗歌的表现手段,亦有别于其它姊妹艺术表现形式的独特、成熟、全新的审美表现体系.本文所探讨的现代诗人何其芳,亦以其独特的成就载入新诗不朽的史册,成为垦拓和开发新诗园艺的佼佼者之一. 以本世纪二十年代末期为创作的嚆矢,直至一九四九年十月站在人民共和国诞生的国庆观礼台上唱出蜚声诗坛的雄壮序曲——《我们最伟大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现代派诗歌为了抵制政治对诗歌的介入,重新回到真实的语言而减去诗歌中的政治因素,走向纯诗,但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何在保持现代主义技巧的同时又介入政治和社会,写出好的杂诗,前苏联和东欧的经验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14.
黄庭坚是北宋诗坛上具有广泛而深远影响的“江西诗派”的宗师。他的诗歌独树一帜,盛极一时,使“宋诗为之一变”,与苏轼交相辉映媲美,有“苏黄”之称。他的诗尽管被最高统治者列为“禁书,不得市售”,但一经传诵,就博得了当时的正直学者的极力赞赏和推崇,习者风起云涌,不自  相似文献   

15.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之秋,有识之士在极力鼓吹与倡导救亡图存的同时,也对中国的现实政治、历史传统及固有文化做了比较系统的反省。第一,对当时现实政治进行反思,认为日本之所以敢于发动对中国的大规模侵略,主要原因是中国政治与政治能力弱势、低下,派系之争、军阀战争不断,当政者不作为。第二,对中国民族性与国民性进行反省,认为中国民族性中之劣根性,如利己自私、虚伪面子、文弱病态、缺乏组织、一盘散沙等负面德行,以及民众国家观念与民族意识严重缺失,导致社会不能形成一种合力,国家无法强大。第三,对中国历史与文化进行反省,认为此次国难的发生有其历史渊源,与中国历史和传统的流毒有极大关系。这种反省,并不是民族虚无主义,相反,正是一种民族与文化自信的表现,意在刺激国人、警醒民众;是中华民族时代意识的觉醒,对唤醒民族意识、抵御外来侵略、建设现代国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艾米莉·勃朗特(1818——1848),以其不朽著作《呼啸山庄》闻名于世界文坛,其实,她不仅是一位小说家,也是一位诗人。她的小说《呼啸山庄》已在我国广为流传。然而很少有人读到她的诗歌,所以,就她的诗歌做些简单的评介,对于全面地认识艾米莉及其作品,是件很有意义的事。  相似文献   

17.
北岛曾以中篇小说《波动》引起过社会上相当一部分人尤其是青年人的情绪波动,最近香港中文大学正准备为他出版小说选集;但是,真正确立他在当代文坛地位的,还是他的诗歌。北岛在读者心目中首先是一个诗人。 北岛1949年出生于北京,原名赵振开。1966年他高中未毕业,就因文化大革命而中断了正规的学习生活。此后,他当过工人,也作过报刊编辑,七○年底开始写诗,到现在为止已在国内外报刊上发表了数百首诗歌。作品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八三年美国康耐尔大学出版了他的诗集《太阳城札记》。据为该诗集作序的杜博妮介绍,在国外,他  相似文献   

18.
英美现代派诗歌滥觞于英美意象派诗歌,而中国古典诗歌对于英美新诗运动尤其是英美意象派诗歌运动产生了巨大促进作用,意象派诗歌借鉴并采用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写作策略即意象直呈和叠加的策略.最后,就有关周桂君先生对意象主义误读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19.
林雪是当代汉语诗歌的重要诗人,她“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风大气沉郁。她近期的诗歌,情怀与思辨相互倚重、酵化,介入生活与提炼心性同步发力,题材多样,手法多变,情感收放自如,气韵放达从容。她对现实的观照,对时空的架构,对存在的开掘,都呈现出一种新的气象。她自觉地从先期女性主义诗写中觉醒,到如今的清澈中隐显尘世的味蕾,对生活细节和感念触觉的精妙镂刻,以及对世道人心的专注和细致打量。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代西方经济学中,在谈及商品的需求弹性和总收益的关系时,大都仅作如下的归纳:当一种商品的需求富有弹性时,也即Ed>1时,随着价格的下降,引起商品销售量的增加,但由于价格下降的幅度没有销售量增加的幅度大,因而其总收益量总是增加的;而随着价格的上涨,则引起销售量的减少,而且后者的幅度必然大于前者,故其总收益量总是要减少的,也即在一种商品富有弹性时,商品的价格升降变化和其相应的总收益量的增减变化,呈现一种负相效应。同样,在一种商品的需求缺乏弹性,也即在Ed<1时,其价格的升降变化和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