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4 毫秒
1.
基于CCR-BCC和Malmquist指数法的DEA-Tobit模型,测算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与中亚五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变化分解和影响因素。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在2000-2012年间,各国能源效率都处于上升趋势,其中中国、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能源效率一直在提升,并且不断逼近能源效率的前沿面。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分别对能源效率具有正向和负向作用。在对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发现,政府影响力和能源结构对能源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产业结构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能源效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中国能源利用效率改进作用机制以进一步提高中国能源利用效率,文章首先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能源发展的基本状况,在研读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归纳出影响能源利用效率改进的三大因素,即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变动和能源消费结构,确立了反映这三大因素的五个具体指标,并收集了对应指标1989~2008年时间序列数据;然后,使用路径分析模型对所选指标和数据进行建模实证分析,利用统计R语言编程求解路径分析模型并绘制出路径分析图,以直观形象展示中国能源利用效率改进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
文章利用1978~2011年样本数据,使用ARDL模型方法对能源效率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长期中能源价格、产业结构和技术进步均显著的有利于能源效率的提升。但短期内,能源价格对能源效率的作用存在滞后效应;产业结构的调整不利于能源效率的改善;而技术进步即使在短期内对能源效率的提高也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给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能源消耗强度变动的综合指数因素分解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我国各部门的能源效率,本文利用综合指数因素分解分析方法研究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变动对中国1997-2002年期间能源强度变动的影响因素,得出我国节能降耗的工作重点:首先应该对目前的产业结构进行适当的、科学的调整,建立起一个低能耗的产业结构;其次,放在企业的技术改造上,选用先进的技术和工艺,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5.
能源回弹效应的存在使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变得复杂。采用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对存在环境约束下的技术进步及其分解进行测算,并利用中国1998—2013年30个省(区)的统计数据,采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实证分析环境约束下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技术进步整体上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且有利于能源效率的提升;科技进步是推动技术进步的主要因素,但由于能源回弹效应的存在,使科技进步对能源效率的提升作用不显著;技术效率改善推动技术进步的贡献相对较少,但能显著推动能源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文章构建包含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等能源环境因素的E-DSGE模型,探讨多元技术进步与环境治理支出在实现我国“双碳”目标中的作用机理,对多元技术进步中全要素生产率、能源利用效率、减排技术进步与环境治理支出的经济与环境效应进行动态模拟分析。研究发现:全要素生产率与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在助推经济发展方面效果显著,但不利于碳排放量下降等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政府环境治理支出在有效治理碳排放的同时,对经济发展存在短暂的抑制效应,但从长期来看仍是促进效应。减排技术进步在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方面均可发挥积极作用,但效力不强。将多元技术进步与环境治理支出相结合,可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的双重目标,且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对能源回弹效应的研究从定义、作用机理和实证检验三方面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基于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引入劳动增进型技术进步和物质资本长期变动的假设,通过构建不变替代弹性函数,建立能源回弹效应的理论模型,得出长短期能源回弹效应的测算公式。随后,利用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对中国1981—2012年的能源回弹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能源回弹效应大部分为部分回弹效应,短期能源回弹效应均值为12.21%,长期能源回弹效应均值为52%。虽然部分潜在能源消费降低量被抵消,但整体来看,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的节能减排政策在中国还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省际能源利用效率收敛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污染物排放、生物质能等环境因素纳入全要素能源利用效率测度模型,采用DEA-Bootstrap方法对中国30个省级行政单位的能源利用效率进行测算,并使用面板数据模型开展收敛性研究。发现Bootstrap技术确实有效纠正了传统DEA模型对能源利用效率测度值的偏差,有利于更为全面、精确地分析其收敛特征和形成机制;中国各地区能源利用效率存在绝对收敛和相对收敛特征,地区间差异在逐渐缩小;但不同区域的能源利用效率收敛至不同的稳态,收敛速度也不尽相同。本文进而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代中国能源技术进步与外部输入能源特征,提出外部能源偏向型技术进步概念,并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证应用扩展研究。结果表明,1992-2007年中国外部能源偏向型技术进步指数总体处于较高稳态水平,在2007年到达峰值后,2008年出现了断崖式下跌,并持续下跌至考察末期2015年。结果预示着外部能源偏向型技术进步支撑潜在经济增长发展方式的结束,中国需要符合未来能源使用大趋势的技术准备与产业布局的同时,应注重继续挖掘基于外部能源特征技术进步与扩散的收益潜力。  相似文献   

10.
水权质量与水资源效率是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以水权质量作为地区水资源配置合理性的指标,从理论上证明水权质量会影响水资源效率,结合中国目前的用水现状构建水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结合Meta-Fronitier-ML模型测算在污染减排约束下的水资源效率,并将水资源效率分解为共同前沿和群组前沿下的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以及测算技术缺口比率、潜在技术变化和纯粹技术追赶。通过构建水权质量影响水资源效率及其分解项的计量模型,采用动态面板的系统GMM估计水权质量影响水资源效率的程度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水权质量的提高对水资源效率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主要通过影响技术进步、缩小技术缺口比率降低技术追赶成本等方式作用于水资源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将二氧化碳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基于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测算了2001-2009年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各省份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并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变动和规模效率变动因子。研究结果表明,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恶化是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下降的主要源泉;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增长率在省际间的分布差异较大,且主要源于技术进步的省际差异;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全要素能源效率增长率呈现"先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2.
利用全局DEA及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度1998—2010年中国工业行业绿色TFP及其分解成份,结果发现:工业绿色TFP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技术进步,技术效率整体上拖累了工业绿色TFP增长;工业碳生产率不断提升,技术效率对工业碳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强于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且重工业的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对碳生产率增长的促进效应高于轻工业。因此,除了发挥技术进步对工业行业碳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外,更需要重视提升技术效率对工业行业碳生产率增长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乳制品企业技术效率分析——基于SBM超效率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国家一直把乳制品业作为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乳制品业才真正发展起来,特别是最近几年发展势头迅猛。而SBM(slacks-based measLire)超效率模型是传统DEA模型的改进,该模型既考虑了投入要素的“拥挤”或“松驰”,又解决了有效单元的排序问题。采用SBM超效率模型测算2001~2005年中国21个乳制品企业的技术效率,并将其进一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其结果表明:乳制品企业的技术效率处于较低的水平上,对技术效率贡献最大是纯技术效率,乳制品企业并未存在规模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14.
中国高技术产业垂直专业化的生产率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戴魁早 《统计研究》2012,29(1):55-60
本文选取中国高技术产业1995-2008年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采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TFP进行测算和分解。在考虑R&D投入、贸易开放度和产权结构的条件下,运用动态面板GMM方法,考察了垂直专业化对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显示,垂直专业化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TFP、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国有产权的过于集中不利于生产率增长;此外,R&D人力投入对技术效率产生负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不同区域金融体系资本供给、风险管理和回报激励等方面的差异,导致金融促进技术创新的效率也不相同。本文测定了我国23个省市金融体系对技术创新的Malmquist生产率,发现23个省市金融发展促进技术创新的效率的平均水平是逐渐提高的,且各省市金融发展促进技术创新的Malmquist生产率的差异性也通过随机影响变截距模型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16.
省际经济体碳排放及其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对于国家一级碳排放目标的分散控制和推行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能源、经济、社会和环境一体化分析框架基础上,采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利用湖北省1980—2008年的时序数据建立了碳排放量与影响因素关系的实证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探索影响系数大小和时期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对湖北省碳排放量具有正向影响,能源效率则具有抑制作用,人口发展、能源价格和城市化水平的影响作用不显著;湖北省碳排放量的变化受自身冲击影响逐渐递减,经济增长、城市化水平和能源效率对湖北碳排放量波动的贡献由弱增强。因此,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等都将成为湖北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中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7.
省际节能减排效率变动及收敛性研究——基于Malmquist指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分析DEA-Malmquist指数能合理地测度省域节能减排效率。将中国各省份作为开展节能减排效率评价的基本单位,搜集各省份相关指标数据组成面板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对各省的节能减排效率进行测度,并分解成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再从全国、区域、省域层面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节能减排效率正在提升,得益于技术进步;东中西区域节能减排效率存在差异,东部的效率要高于中西部的水平;绝大多数省份节能减排效率在进步,同时省际节能减排效率存在收敛现象。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方向性环境距离函数,选择中国13个主要工业省区2002--2009年数据,对C02约束下各省区在规模报酬不变(CRS)和规模报酬可变(VRS)两模型下的能源技术效率进行测算。研究发现:总体上在考虑了CO2约束后,中国主要工业省区在生产前沿上的数目增多与测算所得能源技术效率明显高于不考虑有CO2的情形;VRS下得到的能源技术效率高于CRS下的效率;在最大化减少要素投入和C02的同时,增加期望产出得到的效率值最高,而只考虑个别变量所得效率值表现出普遍的无效率性;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绿色能源技术开发已成为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运用偏向性技术进步理论,构建了CES生产函数形式下的内生增长框架,研究了技术进步的来源和方向对工业节能减排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后危机时代技术投入增长,如果没有政策干预,企业的研发投入和引进技术支出使技术进步更偏向于资本增强和能源使用;而能源价格降低激励市场主体更多地投入研发于非能源要素使用,在替代弹性小于1的条件下,非能源要素增强型技术进步反而增加了能源消耗。因此,不仅要发挥市场在要素结构调整中的决定性作用,而且要通过政策干预,增加能源增强型科技投入的补贴力度,扩大能源增强型技术设备进口关税优惠,寻求节能减排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20.
环境管制与中国区域生产率增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将环境因素纳入TFP测算框架,测算并比较分析了2000年以来我国三大区域在是否考虑环境因素两种情形下的TFP、生产效率与技术进步指数。结果发现:在控制SO2和COD排放时全国TFP增长率不到传统TFP增长率的1/3,并且TFP增长均完全源于前沿技术进步。环境管制下TFP增长由高到低依次为西、东、中部,而在未考虑环境时为西、东、中部。样本期间西部地区环境技术进步率一直快于传统技术进步率;东部地区则正好相反,但其在两种情形下皆为引领技术革新的主要区域;中部地区2001-2005年环境技术进步率快于传统技术进步率,但2005年后出现逆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