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同步于清帝的南巡盛典,作为江南著名风物的杭州西湖十景被一一仿建在北京圆明园中,一开这座皇家园林“移天缩地”的先声。文章通过对圆明园与杭州两处“西湖十景”的比对,厘清了圆明园对其写仿的方法为“实景写仿”与“会意写仿”两类,并通过院本绘画、现状照片、清帝御制诗以及保存在故宫博物院中的清宫样式房图档,分别就每一景的对景关系作一简析,得出了圆明园写仿杭州西湖十景过程中的尺度缩小、官式做法、意境追索等特点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杨万里一生对园林山水具有浓厚的兴趣.他游历了西湖、零陵唐德明的建一斋、常州的翟园、石湖、张氏北园、天竺古园等园林;另外自辟东园,晚年盘桓东园长达十五年.在游园和造园活动中,他写了大量关于园林方面的诗文,集中反映了诗人浓郁的园林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3.
六朝时期的江南园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六朝是中国园林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江南私家园林的崛起与寺观园林的出现,打破了皇家园林一枝独秀的局面。中国古典园林三大系统的形成,推动了园林艺术风格的发展。六朝时期,人们在艺术审美上崇尚自然,趋向自然。园林艺术逐步向模拟自然山水的方向发展,这样的园林创作手法,推动了"妙极自然,宛自天开"的人工山水园的修建。  相似文献   

4.
浙江古典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某些特定时期其园林营建曾盛极全国,并有相当一批名园对中国各地园林的营建具有重大影响。就整个历史时期来看,浙江省各种类型的园林都相当齐备,并具有较高的建筑和艺术水平。其中,以杭州西湖为代表的大规模、公共性的自然山水风景园林在全国占有突出地位,并对国内各类园林,尤其是大型园林有深刻影响。书楼、书屋园林和书院、会社园林以及纪念性园林等以文化内涵著称的园林独树一帜,并成为国内同类园林的楷模。作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浙江古典园林在当代仍有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越南顺化城的皇家陵墓园林是越南古典园林的精粹,也是越南保留最完美的园林之一。本文首先研究顺化城皇家陵墓园林的背景,包括当时园林建立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背景:一方面分析外来文化(包括中国和法国文化)因素对顺化城皇家陵墓园林的理念和审美的影响,另一方面从越南本土的文化内涵和自然环境(包括地理、地貌、气候)对皇家陵墓园林的规划布局和造园手法的影响进行分析,通过对各个不同影响因素的归纳,总结出越南顺化城皇家园林自身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6.
南宋中后期山水画出现供游赏的景象和表现歌舞湖山、尽情享受的思想,不能完全指向南宋统治者偏安不思振作。这种情景在北宋后期业已出现,是北宋后期至南宋社会变动的反映,也是以权臣为代表的官僚大地主集团的生活写照。南宋中后期,这种生活更趋细腻和精致。山水画是所谓"君子"喜好,即专属士大夫所钟爱,园林别业又是士大夫们的生活场所。士大夫们不仅希望将"君子"喜好山水尽置于园景中,而且希望通过绘画将第一自然的原生状态的山水,转变为第二自然的审美状态的山水。由此山水画的意境与园林别业的意境被绾结在一起。兼工山水画的士大夫,他们笔下的山水画是其园林别业的"记忆"或"写意"。画院画工虽然一般多是没有文化的伎艺人,但能留其名的山水画家则多出自士大夫阶层,他们与官僚士大夫过从甚密,他们笔下的山水画,或是园林别业的"写实",或从园林别墅的四至景色得到灵感乃至创作出江山如此多娇的图画。南宋官僚士大夫的园林别业因人工迭山凿池而形成诸多特色,对山水画风格的演变亦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7.
六朝华林园前后延续三百余年,与整个六朝相始终。经历代更造,园内先后修筑了景阳山、天渊池、景阳楼、华光殿等诸多山水、建筑,堪称六朝第一皇家园林。作为园林,华林园成为帝王游赏、宴饮、吟诗、赌射、驯马甚至荒淫耽乐的场所,发挥了供人休闲娱乐、游憩宴会的基本功能;作为皇家园林,华林园也承担了诸如临政听讼、密谋权变、侍讲经典、奉旨编书等相当程度的政治功能。六朝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转型期,华林园具有非常典型的意义,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上应当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清代南北园林分别以士人园林与皇家园林为代表。清康乾以降,士人由园林退回书斋,由艺术转而专注学术,江南园林声伎渐趋衰落,士阶层引领戏曲发展的主导作用大大削弱。与此同时,北方皇家园林演剧却蔚为兴盛,清宫帝后大臣雅俗共赏的审美趣味引导了戏曲发展的主旋律。在南北园林演剧此消彼长以及戏曲审美雅俗嬗变的背景下,北方京剧逐渐取代江南昆曲占据了剧坛的主导地位。从士人园林到皇家园林,从昆曲到京剧,园林不仅在清代戏曲的发展中持续参与着戏曲艺术的构建,而且南北园林中各自形成的戏曲生态与接受主体,对清代南北戏曲的嬗递演进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皇家园林艺术的文化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皇家园林在整个中国园林体系中起源最早 ,地位最高 ,建构最为壮观 ,艺术价值也最高。任何艺术都有它的文化基础 ,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原始游牧遗风、“仁学”思想、皇权观念、宗教信仰、行乐意识、隐逸情结诸文化因素论述它们对中国皇家园林艺术体系构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数年闲作园林主——论林逋在孤山的园林实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林逋在孤山隐居时种梅养鹤、造园修池、建阁筑亭,进行过各种园林实践活动,为隐居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林逋是历史上栽花种树最出色的一个人,也是放养园林动物最有名的一个人。他所建造的山阁成为西湖最著名的景观之一,其本人因为在孤山的园林成就而成为西湖山水精华——孤山的灵魂。无论从事什么园林实践,林逋总是赋予其成果以最大的文化价值。古往今来几乎没有一个人能像林逋这样在园林诸方面取得如此高的成就。  相似文献   

11.
~~苏州园林散论@阮仪三$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上海200092本文从园林的造景、建筑布局、植栽等细节入笔,为读者解读出苏州园林“虽由人作,宛如天开”的诗画意境以及作为文人园林的独特气质和形成原因。苏州园林;;造园;;意境  相似文献   

12.
宋代的绘画确立了“以诗入画”的审美原则,苏轼更将其深化为“诗画本一律”的绘画主张;山水田园诗词在北宋大为兴盛,文人大量参与造园,“以文入园,因园成文”使得园林成为文学表现的一个重要题材;在文人诗、画的影响下,北宋文人园林走向兴盛并占据主流地位,在体现“诗化”的同时,也大肆吸取文人画的画理画论来指导造园,又呈现出“画化”的表现特征,诗画的情趣与意境的蕴涵成为北宋写意山水园林的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3.
宋代的绘画确立了“以诗入画”的审美原则,苏轼更将其深化为“诗画本一律”的绘画主张;山水田园诗词在北宋大为兴盛,文人大量参与造园,“以文入园,因园成文”使得园林成为文学表现的一个重要题材;在文人诗、画的影响下,北宋文人园林走向兴盛并占据主流地位,在体现“诗化”的同时,也大肆吸取文人画的画理画论来指导造园,又呈现出“画化”的表现特征,诗画的情趣与意境的蕴涵成为北宋写意山水园林的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4.
“园中院、院中园”动漫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动漫企业需求与高职动漫教育现状的调研入手,分析了动漫行业的供需矛盾缘由,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就如何加强"园中院、院中园"动漫人才培养新模式与动漫企业需求的结合,如何开展"一组一会"、"四赛四促"、"三融三通"实践,创新培养更加适应动漫企业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从材料及人对材料的主观感受角度对法国巴洛克园林的设计和文化意义进行研究。通过对绿篱的隐匿效果,石材的粗糙与平整的质感,森林、水与天空营造的崇高氛围,花坛带来的柔和感受,以及刺绣花坛与服装时尚的关系的研究,归纳总结了材料对法国巴洛克园林的意义。园林的文化意义有赖于材料所营造的场所氛围,而不仅仅是风格样式。对风格样式的符号化理解掩盖了园林材料带给人的现场感知效果,忽视了园林更丰富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成都市发展绿色旅游的目标、基础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心城市的旅游发展方向选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可持续发展的规律要求中心城市在旅游业深入发展时必须善理其断,建设绿色城市、倡导绿色旅游是很好的选择。成都市作为国家森林和园林城市,发展绿色旅游的基础与条件具备,在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的目标规划中,看清自己的现状与问题,总结他人的经验与教训,提出可行的措施与对策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邺文化始于春秋齐桓公时期,其历史传承大致分为春秋战国时期、曹魏时期、十六国时期和隋唐以后等阶段。作为邺文化的鼎盛时期,曹魏时期邺城的城市园林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造型之精美、环境之优雅,在我国园林建设史上有开创性意义。邺城建设中首次出现了中轴线对称布局和路网丁字交会的格局。当时的园林建筑高大雄伟、主题明确、特质清晰,特别是首创园林和军事防御工事一体的建筑模式、大规模大面积人造山水景观、独特的装饰风格和引入佛教思想,对后世园林文化的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日本庭园与中国园林和绘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自汉唐开始 ,日本输入中国园林文化 ,最初形成池泉园 ,再结合国土环境 ,创造了枯山水 ;在宋元时期 ,中国画风对日本影响极大 ,一批绘画造诣精深的造园家把中国绘画艺术融入日本园林之中 ,在室町时代产生、发展和成熟了书画式园林风格。书画式庭园是用枯山水的形式表达的 ,最初是立式枯山水 ,后来发展为平立结合的枯山水 ,最后成为平式枯山水  相似文献   

19.
山地大学的校园植被建设问题较为复杂,而乐山高校可以视为典型案例。藤本植物在乐山高校园林中主要有两种用途,即坡面生态工程与园林绿化。从生态工程学角度看,前者对于操作工艺有更高的要求;从植被生态学角度讲,后者的生境构成却更为复杂。在后一种环境中,大型藤本植物可能通过缠绕、覆压、郁闭的方式绞杀景观树木。因此,一方面,校园藤本植物管理必须重视自然群落与人工园林之间的生境落差;另一方面,在长远规划中可以尝试校园植被的自然演替。  相似文献   

20.
以城市社会学的研究视角为基础,从城市古典园林对集体记忆的传承、现代园林作为城市发展新标识以及后现代园林自然生态都市化的发展趋势,探讨城市园林的社会学涵义,研究城市园林作为社会阶层共享空间的功能作用,在此基础上,结合城市园林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若干城市园林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