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文章利用事件研究方法研究了我国可转债在不同情况下的转股价格调整行为对可转债价格及其收益率的影响.通过对事件窗口内累计异常收益率的回归分析发现,利用可转债自身的状态因素不能很好的解释其收益率的变化情况,也就是说.由转股价格调整而产生的可转债价值变化并不是引发可转债收益率变动的最主要因素,转股价格调整行为在真实市场上更多的是被当作一个反映公司盈利能力的信号,而市场的非完全有效性和投资者的心理预期才是影响可转债收益率变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于洪霞 《统计研究》2015,32(5):56-63
有很多使用长期面板数据的研究指出,当期收入与终身收入并不平行,表明教育收益率在生命中的不同时期可能是有差异的。认识教育收益率的异质性是有效制定相关政策的基础,也是研究领域非常关注的问题,但是很少有研究分析教育收益率在生命周期中的异质性。本研究使用中国家庭健康与营养调查面板数据以及多水平分析方法,探讨了教育收益率在生命周期中的变动轨迹,并进行了性别差异分析。研究发现:教育收益率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分布,在初期为负值;在生命周期前期女性的教育收益率大于男性,后期是男性大于女性;教育水平越高,收入增长所持续的时期越长。  相似文献   

3.
虽然研究我国教育收益率的文献已经很多,但年龄差异却一直被忽视.文章利用2005年的全国调查数据研究了我国城镇不同年龄段就业人口的教育收益率,发现城镇人口的教育收益率随着年龄的变化基本呈现U形,女性教育收益率基本高于男性,并且男性与女性的教育收益率随着年龄的波动规律是完全一致的,只是男性晚一个年龄段.  相似文献   

4.
高晶 《统计与决策》2012,(18):89-92
文章从技术进步与投入要素所得或回报关系的角度,通过构建劳动报酬份额、资本收益率、人均劳动报酬、技术水平之间一阶差分变量的实证模型,利用中国1993~2007年30个地区的面板数据分析和验证实证模型中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和作用机制,探求中国省际地区劳动报酬份额演变的动因。研究结果表明,资本收益率和人均劳动报酬的变动是影响劳动报酬份额演变的重要因素,同时技术进步又是资本收益率变动和人均劳动报酬变动的直接动因。  相似文献   

5.
利用投入产出方法测算出2002-2007年度中国隐含碳排放总量和分部门的排放量,并应用结构分解法研究了排放强度、生产技术、国内需求结构、贸易结构和经济规模五个因素对隐含碳排放变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排放强度和国内需求结构的变动是碳排放量减少的主要原因,生产技术、贸易结构和经济规模对碳排放量的增加有显著影响.从部门结构上看,贸易结构因素反映了中国对外贸易分布特征的变化,与其他影响因素相比贸易结构的变迁对碳排放量的影响最小;另外,虽然直接碳排强度明显下降,但受碳排强度因素和生产技术因素共同影响的完全碳排强度却几乎没有变化,反映出能源政策在各部门的实际效果受到生产技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农村居民收入是整个农业、农村经济的综合反映.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高低及其增减变化,不仅取决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更受农村经济与农业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分析研究农村居民增收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对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结构变化效应原理并运用VAR模型研究了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互动性关系,结果发现:产业结构变动受到了自身和对外贸易结构变动冲击的显著影响,而对外贸易结构变动也受到了自身和产业结构变动冲击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我国婚姻观念的变化□杜泳据全国人口普查和人口变动抽样调查等资料分析,我国婚姻观念的变化主要反映在以下三方面:初婚年龄提高。据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1990年全国有855万早婚人口(男15~21岁、女15~19岁),其中88%集中在农村地区。到19...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大陆经济增长竞争力排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军定  李晓宇 《统计研究》2007,24(11):39-41
本文通过对世界经济论坛(WEF)历年全球竞争力报告的分析,指出2002年以来中国大陆经济增长竞争力(GCI)排名下滑是客观存在的。通过研究参加排名的国家和地区数量的变动对中国大陆经济竞争力排名的影响,以及GCI各层子指标变化对中国大陆经济竞争力排名下滑的影响,本文指出了我国经济竞争力排名下滑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0.
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映 《统计与决策》2005,(21):101-103
一、我国城乡产业发展的现状 产业是国民经济的组成结构,各产业的均衡发展取决于产业间的配置比重.城乡产业配置得当是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前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关系的变更引起了城乡经济发展关系的深刻变化.城乡经济发展关系的变化,首先表现为城乡产业发展关系的变动,其基础是农业增长速度的加快和农村非农产业的不断崛起.其次表现为农村工业化重新起步和高速发展:以农村工业为中心的农村非农产业全面发展,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和不断扩展,成为沟通城乡经济和产业联系的重要桥梁,成为推动城乡关系转变的重要力量.农村非农产业的迅速发展与城市第二、三产业发展相呼应,出现了相互竞争、共同发展的局面,从而大大加快了全国工业化进程.农业的较快增长和农村非农产业的迅速发展,使城乡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但长期以来,由于特殊的体制原因,弱化了城乡产业的相互作用,隔断了产业之间的市场联系.当前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城乡产业严重分割、城乡产业关联性不强.  相似文献   

11.
基于1993—2009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面板数据,建立了农民工和城镇工劳动报酬方程的固定效应模型,并对农民工和城镇工的劳动报酬差异变动进行了分解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1993—2009年期间,虽然针对农民工劳动报酬的户籍歧视不断得以缓解,但农民工和城镇工的受教育水平差异却不断扩大,且城镇劳动力市场中的教育回报率不断上升,导致农民工和城镇工的劳动报酬差异不断扩大。因此,政府设计和实施公平的就业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设计和实施能够大幅提升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水平的教育制度和培训政策,将有助于抑制农民工和城镇工劳动报酬差异的持续扩大。  相似文献   

12.
王卫  汪锋  张宗益 《统计研究》2007,24(3):62-67
 摘  要:本文使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中重庆市的抽样调查数据,同时采用基于人口特征的收入群体分解和基于回归方程的收入来源分解二种方法考察了重庆市居民的各种人口特征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城乡差异是现阶段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偏大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城乡居民之间受教育机会、职业选择上巨大的机会不平等将对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产生长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西部地区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动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摘  要:西部农村外出劳动力的回流,是当代中国农村人口流动的一个令人瞩目的社会现象。本文通过对影响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的“推-拉”因素的分析,探讨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的原因;并根据重庆市实地凋研数据资料,以家庭为分析单位,利用Probit模型回归分析了个人特征、家庭因素及利农政策对回流发生的影响大小。最后,提出现阶段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邹铁钉 《统计研究》2021,38(8):45-58
本文在三部门经济框架下拓展了Harris和Todaro(1970)关于劳动力流动及其经济与社会影响的H-T模型,对养老保险可携带性影响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收入增长效应和贫富调节机制开展了理论及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层级在地区之间的梯度分化与城乡之间高达1.9~2.6倍的收入差距,是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流动以及在不同城镇之间跨区流动的根本原因。养老保险可携带性是通过改变流动成本和流动收益影响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效率和流动方向,具有显著的收入增长效应和贫富调节作用。提高养老保险可携带性在2000—2019年间可使农村劳动力收入提高 35%以上,并可使城乡劳动 力收入差距减少15%~34%。有力地验证了《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在城乡协同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和缩小城乡贫富差距中的积极作用及其进一步完善的必要性和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乡居民信息消费的半参数估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国1993-2008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中国城镇和农村居民信息消费的半参数模型,对信息消费的恩格尔曲线、总消费支出和价格指数对信息消费支出份额的边际影响进行了非参数估计,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比较中国城乡居民信息消费的差异性。实证结果表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仅对农村信息消费支出有显著影响,而居民受教育水平、居民总消费支出以及价格水平均对城乡居民信息消费支出有显著影响;居民总消费支出和价格水平变量对城乡居民信息消费支出的边际影响均存在一个极大值水平;价格水平对农村居民信息消费支出的负效应要大于总消费支出对信息消费支出的正效用,而城镇居民信息消费中没有表现出这一特征。通过控制价格水平、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等方式,可以缩小城乡居民信息消费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我国经济也毫不例外地受到强烈的冲击,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而内需不足是造成这一现象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如何扩大内需应对金融危机以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成为我国的热点话题。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和投入产出模型测算重庆市农村居民消费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拉动份额。结果表明农村居民消费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较城镇居民更具潜力,应通过构建和完善城乡产业体系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并通过线性神经网络模型对重庆市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进行了预测,最后根据模型测算结果提出了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拉动经济良性增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彭浩然  孟醒 《统计研究》2014,31(9):44-50
中国人口出生率下降以及人口老龄化引起了人们对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激烈讨论。作者根据全国27个地区1980~2011年的面板数据,在横截面存在相关性的情形下,运用面板单位根和协整方法,定量考察了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城镇职工工资水平、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尽管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但人口出生率与经济发展变量之间仍然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2)城市和农村的经济发展对于人口出生率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前者会刺激人口出生率的提高,但后者会降低人口出生率,且影响程度比前者大。3)人口出生率与经济发展变量之间的关系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根据以上结论,作者认为放松计划生育政策不会引起我国人口数量猛增,反而会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8.
中国代际收入传递趋势及教育在传递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亓寿伟 《统计研究》2016,33(5):77-86
本文利用中国健康营养调查(CHNS)数据,实证检验了出生于1949-1990年男性是否存在代际收入传递,并分析了其变化趋势和教育在代际收入传递中的作用机制。估计结果表明,1949- 1990年代际收入传递程度总体上不断加强,其中60年代初期和80年代初期出现两次传递高峰。中等收入水平者受父辈的影响及加强趋势均最高,呈现双倒“U”特征。城镇传递加强趋势约是农村2倍,城镇高收入水平者受父辈的影响更强,农村则低收入水平者所受影响更强。对教育作用机制分解发现,教育对代际收入传递的解释程度在农村达到26%,城镇则达到36%。家庭环境导致的子女教育机会不平等是影响代际收入传递趋势变化的最主要原因。随着国民教育水平提高,在中国教育的作用也出现了”组合效应”特征。  相似文献   

19.
国有企业改革与工资支付结构变革的面板数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拟考察在1988-2002年期间国企改革对中国城镇工资支付结构变革的影响、特别是工资决定因素的变化。我们发现对教育的回报在增长,而对工作经验的回报在下降。2002年的数据表明:不断扩大的性别工资差距以及不断增加的非市场因素工资溢价可能均已不再上升。国企改革以及重工业在总体产业结构中比重的不断降低对这些部门职工的工资均已产生影响。我们使用1998-2002年回顾性面板数据提供了关于部门所有制结构、是否是党员以及失业等变量对工资影响的固定效应估计。  相似文献   

20.
颜敏  王维国 《统计研究》2014,31(10):55-62
本文利用中国2002-2010年地区面板数据,实施空间面板估计技术实证检验了我国技能偏态性技术进步的存在性。研究表明:我国现阶段技术呈现技能偏态特征,技术水平呈现东-中-西梯度发展格局;地区间的经济发展、要素投入以及人力资本水平呈现发散效应;相对于以往研究,本文规模报酬可变的总量生产函数设计可以更合理地逼近中国经济增长过程,空间相关性的诊断使我们能更好地评价中国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是否存在技术异质性特征;最后考虑到现阶段大学生平均就业难的事实,提出应充分考虑到劳动力市场的多元分割特征,实现技能偏态技术与大学生供给有效对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