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民族是在历史上形成的 ,是一个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民族问题既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 ,又是一个内容宽泛的社会现象。马克思主义历来重视对民族问题的研究。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又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们必须贯彻执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
对50余年前汉民族形成问题讨论的新思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对50余年前国内史学界关于汉民族形成问题讨论所形成的悬案的考察,提出:当年论辩双方的根本性失误在于没有全面地把握斯大林以及列宁所言"民族"(нация/nation)的内涵和外延,没有理解汉语"民族"能表述两种不同层次的人们共同体,从而将汉民族中的"民族"(ethnic group)概念与中华民族的"民族"(nation)概念相互混淆了。通过回顾、探讨和反思50余年前的汉民族形成问题的学术旧题,我们既可从学理上加强认识中华民族是既古老又年轻的民族,又可以进一步认清中华民族人们共同体是一个由多民族(ethnic groups)共同构成的民族(nation),而汉民族与构成中华民族的其他少数民族是在同一层次上的人们共同体,相互之间既不分高下、也不分核心和边缘。  相似文献   

3.
民族     
什么是民族?民族首先是一个共同体,是一定的人们共同体。这样,我们就说完了民族的一切特征。…………民族是在统一语言、统一地域、统一经济生活和表现在统一文化上的统一心理气质基础上产生的、历史地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相似文献   

4.
关于人们共同体与民族共同体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两个不同的概念 多年来,在我国民族研究中,对“人们共同体”和“民族共同体”这两个术语的使用颇多混乱。一般说来,大家公认,民族共同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民族,但对其外延的解释不尽一致,比如一些学者就持“广义”“狭义”民族之说。“人们共同体”又是什么呢?并不罕  相似文献   

5.
人类居住地带民族结构的复杂性使人们对民族共同体进行划分成为必要。苏联民族学界对这种划分的原则进行了积极的研究。民族划分的特征包括语言、地域、文化和自我意识等各种因素。各以一个特征为基础的诸种划分方式并不一定相互吻合,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会出现相互渗透的民族文化共同体网。研究人员指出:应该把民族共同体同跨民族的宗教、语言和经济文化共同体区别开来。对文化共同体的研究可以在各种水平上进行,因为某种结构上的等级性是民族、语言和文化共同体的明显特征。因此,对那些可能从民族分类基本单位——民  相似文献   

6.
民族是人类社会中最普遍但又最复杂的现象之一,各种不同形式的民族共同体是人类社会最基本同时又是最重要的人们共同体。具备上述特点,能够和民族相比的人们共同体大概是只有阶级和国家。因而以民族之间的矛盾冲突为主要内容的民族问题越来越成为众人所瞩目的重大社会问题。并且,民族问题往往与阶级、国家、宗教等问题相互交织在一起,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促进或阻碍的制约作用。这一点,在各个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文化、不同的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民族理论研究中,有关民族形成问题一直是争议最大、争论时间最长的问题之一。对于民族概念,我国学术界传统上采用斯大林给民族下的定义:“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为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同时,斯大林又指出:“民族不是一个普通的历史范畴,而是一定时代,  相似文献   

8.
克留科夫的文章表明,民族理论的许多问题,特别是民族共同体分类问题,仍有争论。近年来提出了不少民族共同体分类法,但绝大多数在不同程度上都是以部落、部族、民族((?))这个著名的三段式为基础的。这个观点最为流行,但我们不能完全同意,因为它们在实质上互不相同。民族共同体的定义有不少,但主要定义的实质是一个。民族共同体是具有共同文化,一般操同一语言,意识到自己的共同性和与其他同类共同体人们的差异性的人们的总体。  相似文献   

9.
民族形成和发展的三种状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对民族过程的研究中,根据民族形成和发展的不同情况,可将其划分为“潜民族”、“自在民族”和“自觉民族”三种状态。在民族诸要素完全凸现、构成完整的民族实体之前,地域共同体、血缘共同体、种族共同体、宗教共同体和政治共同体虽然还不是民族,却具有滋生民族因素的土壤,具有向民族转化的趋势,故可视为“潜民族”。“自在民族”与“自觉民族”的区别在于族体能否被自身认知,即民族认同问题。由于民族是人类相互隔绝的产物,而民族认同只能发生于民族交往、形成对比之际,认同的完成也有个从个别到普遍的过程,因此,一般说来民族认同的发生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并不同步。民族认同在“自在民族”那里不一定存在,但却是“自觉民族”的必备特征。以民族认同为标志进入自觉阶段有两种途径:由“潜民族”到“自在民族”,经民族认同进入自觉阶段的顺序型发展进程;“潜民族”未经自在阶段便先行发生认同,进入自觉阶段的跨越型发展进程。后者是一种非民族共同体对“民族”名义的假借现象  相似文献   

10.
一越南北方民族成分的识别是一项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很困难的工作。这是因为在理论上,人们对于“民族”(ethnic)这个基本概念和民族识别标准还未完全取得一致意见。一般来说,人们常把民族和该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共同体(如部落、部族、民族、社会主义民族)混淆。当前,几乎所有的民族学家在谈到这个问题时,都先要申明自己对“民  相似文献   

11.
勃列日涅夫在苏共第二十四次代表大会上说:“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年代里,我国出现了人们新的历史性共同体——苏联人民。在共同劳动中,在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中,在捍卫社会主义的战斗中,各阶级和社会集团之间、各大小民族之间产生了新的和谐的关系——友好合作的关系。”最近几年,学术界对作为人们新的历史性共同体——苏联人民的形成和发展问题进行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就。然而我国社会发展现阶段的理论和实践的这个重要问题,迄今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在苏共第二十四次代表大会上,许多代表在发言中也指出了这一点。例如,阿塞拜疆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阿里耶夫就指出,民族接近问题,包括苏联各民族在内的  相似文献   

12.
民族问题就是同民族这个人们共同体直接相联系的一系列社会现象的总括,它表现在不同民族之间的差异和矛盾。从历史上看,民族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作为整个社会现象的组成部分,民族问题随着整个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问题从来就不是一个孤立自在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问题的组成部分。从民族这个人们共同体产生、发展过程看,有其自身的历史规律,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历史;同时,它作为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同整个社会及其它社会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民族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由于物质关系和物质利益的需要而结合在一起形成的。马克思、恩格斯把这种结合视  相似文献   

13.
一、部落(племя)和部族(народность)部落和部族是民族形成之前最早的历史性共同体。通常把部落和部族(也包括民族)称作人们共同体的历史形式,这是没有什么疑义的。问题在于它们都是属于哪一种类型的共同体,有哪些特殊之处可同其他的历史性共同体:种族的、阶级的、国家的、宗教的等等共同体相区别?为着分清这些特殊之处,就要把部落、部族(也包括民族)有别于其他共同体的语言、文化、习俗和传统的特点阐述清楚。“民族的语言”、“民族的地域”、“民族的传统”  相似文献   

14.
回族的形成问题不仅是回族学研究首先遇到的问题,而且又是一个长期悬而未决的难题,因为用一般的民族形成理论无法准确概括它。文中以穆斯林、穆斯林社区等回族形成与发展中的历史起点、文化与社会基础为观察视角,论述了回族形成的特殊规律及其在民族定义中的意义。提出了回族形成是“一种跨地域的文化认同”、在回族形成过程中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等文化心理至关重要、回族既是一个民族共同体又是一个宗教共同体等观点  相似文献   

15.
民族是人类社会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但这种社会现象只是到了人类历史的一定阶段才出现的。人们对这种社会现象的认识,也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逐渐形成并发展。一、民族形成的基本条件和时间民族不是自有人类以来就有的,而是在社会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形成的。在民族形成以前,人们共同体只有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之分。  相似文献   

16.
斯大林民族定义是中国民族理论中最广为人知又最富争议的定义,科学解读该定义对于准确运用该定义认识民族的发展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斯大林民族定义在运用于汉民族形成问题上时引起的矛盾进行分析,指出造成该定义本身科学性和特定指向性矛盾的客观原因,提出民族形成的关键在于民族文化认同的形成.同时在梳理东西方民族不同发展轨迹的过程中,提出文化民族概念,分析政治民族形成,归纳出作为人们共同体的民族发展的一般过程.  相似文献   

17.
民族生态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生态学是一门介于民族学和人类生态学之间的边缘科学,所涉及的问题超出了民族地理学、民族人类学和民族人口学的研究范围。该学科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族群或族共同体在所居住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文化条件下谋取生存的传统方式和特点,当地生态系统对人体产生的影响,族群或族共同体同大自然作斗争的特点及对自然界的影响,它们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传统,民族生态系统形成和发挥职能作用的规律等等。  相似文献   

18.
在民族学研究中,大家都以斯大林的民族定义为理论根据。这个定义就是:“民族是人们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共同体。”但是学术界在对民族四特征理解上却有分歧。我们认为,民族共同语言是在民族形成过程中以某种方言为基础,同时吸收其他方言的有益成分发展而成的。它并不等于方言。我们不能望文生义,认为凡某个共同体共同使用的语言就是民族共同语言。如把原始社会里的部落语言说成是民族语言。摩尔根认为部落和方言是  相似文献   

19.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斯大林同志,曾在一九一三年发表的不朽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著作——《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中,对民族这一基本概念作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定义,他指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斯大林全集》第2卷第294页)这是马克思主义第一次全面地、系统地、科学地阐述民族这一人们共同体的几个基本特征。这篇光辉著作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列宁曾对这篇著  相似文献   

20.
李志农  高云松 《民族研究》2022,(6):1-14+138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需要将共同体的形成历史纳入理论反思,从中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历史辩证关系。基于对云南迪庆在1957年建州前的区域史的考察,从历史、空间与社会三重向度分析了区域内各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和发展中蕴含的共同性与差异性之间的辩证关系。研究发现,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各民族的差异性并没有被消解,而是始终在保持其张力的同时被共同性所超越;这一历史辩证法表明“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的民族工作原则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以区域视角对边疆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进行实证研究,突出了边疆社会作为边疆治理的一个重要主体的积极作用,有利于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贯彻到边疆社会民族工作的各个领域和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