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二大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进一步明确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决定在计划管理上实行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和计划规定范围内的市场调节三种形式,并阐明了指令性计划新的意义。在全面改革的新形势下,如何认识指令性计划的地位、范围?如何提高指令性计划的科学性、准确性?就此谈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经济必须坚持以计划经济为主,现在争论已经不多了。但是,坚持计划经济为主,要不要实行指令性计划,看法还很不一致。有人认为,实行指令性计划不可避免地要产生官僚主义和瞎指挥。因此,坚持计划经济为主不一定要实行指令性计划,我国经济改革的方向,应该逐步改指令性计划为指导性计划。这种看法值得商榷。一、指令性计划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我国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全民所有制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属于全民所有的生产资料,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具有统一性和不可分割性,因而它必须由一个代表全体人民利益的社会中心来掌握和支配,并根据社会需要进行组织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把社会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占有权、使用权统一起来。当国家还存在的时候,这个社会中心就只能是国家机关,即由国家作为整个社会的代表,并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中如何正确认识和运用指令性计划,是当前我国计划体制改革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为解决这一课题,首先应当从理论上搞清指令性计划在有计划商品经济中应有的特性以及它在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中所显示的长处和短处。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都是具有行政命令性质的指令性计划,对于灵活的、不具有强制性的指导性计划如何制定,如何执行,还有许多理论上和实践上的问题尚未解决。本文力图从指导性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这一角度,对上述问题作些探索。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正面临着一个从主要依靠指令性计划推动的产品经济模式向充分发挥价值规律作用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模式转移的艰巨任务。在这个大转移的过程中,如何一方面把微观经济放开搞活,另一方面又使宏观经济保持平衡和稳定,这是一个难度极大的问题。我们必须在扩大企业自主权、缩小指令性计划范围的同时,注意建立和完善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以保证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真正做到“微观放开放活,宏观管住管好”。本文就是试图从分配结构入手来探讨如何加强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宏观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摒弃了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相对立的传统观念,实事求是地肯定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现在大家都认为,这是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它对社会主义建设,对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都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但在如何认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点上,各人的体会却是很有些不同的。按照传统观念,计划经济的计划,主要是指令性计划;指令性计划的主要依据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和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而价值规律则是次要的规律。从这个传统观念去体会,难免就会认为,所谓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无非就是缩小指令性计划的范围,扩大指导  相似文献   

7.
我国过去基本上是实行单一的指令性计划制度。1983年,上海市工业企业的生产和流通,由上级安排的指令性计划任务占95%,四川省占80%多,浙江省中央和省级计划部门下达的计划占76.4%。有的同志不同意说我国过去基本上实行的是单一的指令性计划制度。他们认为我国从来没有搞什么单一指令性计划制度。过去企业也有自己找饭吃、搞协作,哪里有国家全  相似文献   

8.
一、从计划、财政、金融的演变过程看我省宏观调控的现状和问题1.计划体制改革步伐较快,但缺乏明确的改革方向,更没有宏观调控所需要的手段和内容。应该讲,十几年来计划体制改革确实迈出了大步。据统计,在生产领域,全省工业生产指令性计划产品,从过去的无所不包,减为1993年18种,省级指令性计划仅为6种。交通、邮电也基本不再下达指令性计划。农业在1979年以前对25种主要农产品产量实行指令性计划,目前已全部取消指令性计划,只对粮食、棉花等9种主要农产品产量实行指导性计划管理。在物资流通方面,全省的统配物资由1979年的256种…  相似文献   

9.
怎样运用经济杠杆为实现国家计划服务的问题,已讲了多年,至今还没有把经济杠杆很好地掌握和运用起来。这里有思想认识问题,有管理体制问题,也有一些实际问题。 党的十二大明确指出:我国是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为了使经济的发展既是集中统一的又是灵活多样的,在计划管理上分别采取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三种形式,并强调“无论是实行指令性计划还是指导性计划,都要力求符合客观实际,经常研究市场供需状况的变化,自觉  相似文献   

10.
一、为了有效地解决资源配置问题,社会主义宓须选择价格机制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依靠庞大的行政机构发布无所不包的指令性计划来配置资源、组织生产,这种方式已证明是失败的.这种失败反证了价格机制在资源配置和生产组织方面的有效性.所谓资源配置和生产组织问题,也就是经济社会利用稀缺有限的资源,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为什么仅仅依靠庞大的行政机构发布无所不包的指令性计划不能有效地解决这三个基本问题呢?有两个关键因素使高度集中的行政机构的指令性计划既难于合理也难于贯彻:  相似文献   

11.
指令性计划,是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与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之所在。前几年,在关于计划与市场问题的讨论中,曾经出现过否定指令性计划的倾向。这种意见认为,市场经济的调节机制是适应社会化生产力的,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根本变革时,没有必要根本改变这种经济调节机制本身,它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中是仍然适用的。  相似文献   

12.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说:“我国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有计划的生产和流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同时,允许对于部分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不作计划,由市场来调节”。这是我国经济管理工作中必须长期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实行了“双包”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地区,为什么要贯彻这一原则?如何正确贯彻这一原则?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的范围和界限应如何划分?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就这些问题谈些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3.
一、十年改革的主线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值得认真反思的是:这十年来,我们究竟是按照一条什么样的改革思路来进行改革?过去十年改革的思路,与传统体制的运行机制有着密切关系。众所周知,传统体制是在指令性计划的支配下运行的。但是,指令性计划并没有完全排斥商品货币关系。在传统体制中,商品货币关系至少在两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是一种经济核算的工具。经济核算则是制定指令性计划的客观依据。其次,对工农业产品的交换关系和消费品市场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这种调节作用也是制定指令性计划的客观依据。由此可见,传统体制实际上  相似文献   

14.
货币流通的正常和稳定,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和人民生活的安定,保持货币流通的正常和稳定,是我国党和政府在组织经济活动中高度关注的大事。近年来我国出现了货币失控,这一问题就更为人们所重视。但货币流通正常与稳定的标志是什么呢?适当的货币投放量如何测定呢?在当前我国正处在从依靠指令性计划的产品经济模式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模式转变的交替阶段,如何建立有效的宏观调控机制呢?对这些问题都需要从理论上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时下有—种颇为流行的说法: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抛弃直接计划、指令性计划,但应该保留指导性计划。我不赞同这种观点。我认为,要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健康运行、非但应保留、改进,完善指导性计划,而且必须在一定范围内保留直接计划、指令性计划。当然,这种直接计划不再建立在传统计划经济的基础上,而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调控体系重要的有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是计划经济,即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对大量商品的生产和流通的计划管理,分别实行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三种形式,对其价格则分别采取统一价格,浮动价格和自由价格三种形式。它们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这既是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个理论问题,也是在计划体制和价格体制改革中碰到的一个实际问题,不少同志认为,实行指令性计划的采取统一价格,实行指导性计划的采取浮动价格,实行市场调节的采取自由价格,它们是相互对应的关系,也有的同志认为,实行指导性计划的,其价格应该放得更开,也要实行自由价格。他们在谈到国家计划分配的生产资料时说:它们可以分成三块,“第二块,大致上同指导性计划相适应,形成公开的交易市场和市场价格,价格可以随行就市,……。这里关键的一个问题是价格要放开,同时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7.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对于“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这项重要原则作了进一步阐发,并且概述了在计划管理上应采取的不同形式,对指令性计划形式的特点、地位、作用、方法,都作了精辟的论述。这是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有计划发展的理论的重大发展。本文结合学习中的体会,谈谈实行指令性计划的几个认识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加强宏观调控,推动金融改革中,对城市信用社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对促进资金运转,加快城市信用社的健康发展是一个重要因素。为此,我们就这一问题,略抒己见,以供切磋交流。 一、正确理解宏观调控与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关系: 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命脉。是国民经济总闸门和大枢纽,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正确掌握金融航向,加强宏观调控是不能放松的,在信贷规模上实行指令性计划也是必要的。但是计划是以市场为基础的,无论是金融企业内部,还是整个国民经济计划都不可能制定出包罗万象而又十分准确的计划,就制定贷款增长计划来看,它要按经济计划增长率和预计物价上涨率来确定的,其中物价上涨率又与通货供应量和贷款多少紧密相连。还有政治气候、经济环境和社会心理因素,都可能对原订的贷款计划有所制约,因此,指令性的贷款计划也要随着市场情况的变化作相适应的修正。  相似文献   

19.
对外经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及其意义姜为民长期以来,我国对外经贸承担着国家出口创汇的指令性计划,走的是一条以完成出口创汇为首要目标的数量速度型的发展路子。1994年国家取消了外贸出口的指令性计划,把外经贸企业推向了市场。很显然,在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经...  相似文献   

20.
国家对农业生产的控制,主要表现为对一、二类农产品在生产与收购的计划管理上,其基本特点是:指导性的生产任务计划与指令性的产品征派购计划相结合。而由于产品征派购计划的指令性,客观上就要求生产任务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也必须具有相应的约束力,否则国家的征派购计划就难以实现。在原有的农村经济体制下,人民公社是政社合一的组织,农村的三级经济管理机构具有依次从属的性质,而农业生产又集中在生产队中进行,生产队是农村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