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性研究在美国学术界获得制度化 3 0年之后 ,在高等教育中已经有了稳固的地位。女性研究是在美国历史、美国高等教育历史和女性主义历史的特定时期发展起来的 ,要理清学术女性主义运动的起源 ,可以利用F .豪、B .M .所罗门等人所描绘的图表。根据她们的描述 ,女性研究可以被看作是美国妇女为争取获得平等的高等教育机会而斗争的第三阶段。内战之前就曾有妇女提出要求 ,其中有些被获准进入高等教育机构 ,但是她们学习的只是与其性别相应的特殊课程 ;1 9世纪后半期 ,又有一些妇女直接提出要求参与到为男性提供的课程中去 ;在 2 0世纪 60年…  相似文献   

2.
作为《女性研究国际论坛》2 0 0 0年第 1期的首篇文章 ,本文简要描述了英国女性研究发展的历程 ,介绍了英国重要的女性研究学术组织——女性研究网络 ,以及该组织 90年代以来历届年会的主题与出版物 ,文章最后 ,作者探讨了英国女性研究在未来生存发展所面对的困难和问题。限于篇幅 ,这里仅将文章后半部分摘要如下 :英国女性研究网络 (WSN)成立于 1989年 ,主要由工作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女性主义实际工作者组成。 WSN的工作不仅在于促进学术界内女性研究的发展 ,还在于寻求确保女性主义思想生存与发展的途径 ,因此它一直是英国高等教育中女…  相似文献   

3.
韩国女性研究所韩国女性研究所(KWI)成立于1977年3月1日,是专门从事妇女问题研究的学术机构。在70年代女性研究在韩国还不大为人知的时候,研究所就已经开始寻求从新的女性主义的视角进行教学和研究,并力图通过这些研究和教育计划为改善妇女的地位作出贡献。1977年第一个女性研究的大学生课程以及1982年第一个女性研究的硕士学位课程在梨花女子大学诞生,这其中都有KWI的不可磨灭的贡献,从那起,KWI在韩国女性研究机构的学术交流中始终起着主导作用,包括发起建立韩国女性研究协会和第一个全国范围的女性研究学术学会等组织。韩国女性研究所…  相似文献   

4.
今昔 《日本学刊》2002,(4):151-153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和日本日中技术留学交流协会 (会长根本安雄 )共同主办的“第六次中日青年论坛 :中日邦交正常化 3 0周年的思考”国际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2年 4月 2 9— 3 0日在北京中日青年交流中心隆重举行。来自国内约 3 0家研究机构及主要大学的近 5 0名学者和来自日本1 0多家研究机构及主要大学的 1 5名学者出席了会议。中日青年论坛于 1 997年首次在北京举行 ,以后每年举行一次 ,今年迎来了第六次论坛。每次论坛均由来自中日双方研究机构及主要大学的数十名中青年学者参加 ,每次确定一个专题 ,迄今为止已就“面向 2 1世纪…  相似文献   

5.
1999年 1 1月 1 5 - 1 6日 ,中华日本学会在北京召开了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来自全国日本研究与教学机构的 71位代表出席了会议。刘德有会长向大会报告了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的工作。中华日本学会顾问朱绍文、孙执中、吴学文等同志谈了日本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倾向和应予关注的一些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孙叔林向大会致辞。北京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南开大学日本研究中心、黑龙江大学、山东省日本学会的代表等 ,分别报告了他们开展日本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的情况、经验、体会以及今后的工…  相似文献   

6.
第十四届“美国高等教育中的种族与种族划分国家大会”将于2001年5月30日至6月3日在华盛顿召开。大会的主旨是:1、辅助高等教育机构建立面向各个种族的高等教育环境和课程,改善校园中的种族关系并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提供更广泛的教育机会和成功机会;2、反映全美各阶层对政策、规划、课程、研究、培训和理论等方面的观点;3、注意在其他机构中可供借鉴的工作模式和方法;4、每年吸引多于1000名各个州和一些其他国家的代表;5、不断得到较高的评价。与会者包括:1、教育体系各阶层高级行政官员;2、学术行政人员、系主任和教职人员;3、导师和平等…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众对日本的不亲近感显著增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在中日邦交正常化 30周年的2 0 0 2年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中日舆论调查 ,其结论使许多人感到在意料之外 :中国民众对日本很少有亲近感。该调查结果发表后 ,引起了中日相关各界的关注。按照原定计划 ,日本研究所于 2 0 0 4年 9— 1 0月进行了第二次中日舆论调查 ,其结论使许多人感到在意料之中 :中国民众对日本的不亲近感显著增强。两年来 ,中国民众对日本感到“非常亲近”和“亲近”者仅由5 9%微升至 6 3% ,而感到“很不亲近”和“不亲近”者却由4 3 3%猛增至 53 6 % ,即已有超过半数的被调查者对日本抱有不亲近…  相似文献   

8.
西方女性学 (妇女学、女性研究 )作为一个特定的教育和研究领域发端于 2 0世纪 60年代末期 ,到 70年代开始逐渐形成规模 ,至今已有 3 0多年的历史。在我国 ,女性学虽起步较晚 ,但发展迅速。 1 984年中华女子学院 (原名中华全国妇联管理干部学院 )首先设立妇女运动系 ,1 987年河南郑州大学建立了国内第一个女性研究中心 ,1 998年国家教育部批准北京大学将女性学作为三级学科纳入国家研究生专业目录 ,而最近制定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 0 0 1~ 2 0 1 0年 )更是将在高校开设女性学课程作为重要目标。所有这一切都说明 ,女性学正在稳步地进入…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和分析了作者在其研究课题“为什么进行女性研究”中所获得的数据。开展这一课题研究的最初动机是希望更多地了解在作者所工作的英国大学中从事女性研究的学生们的经验 ,尽管通过单元和课程评价的方式 ,或通过口头反馈 ,作者了解到学生们喜欢女性研究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 ,但这些学生也常成为开玩笑的对象 ,甚至遭到其他同学的敌视 ,特别是当他们将女性研究作为攻读学位的课程时。此外 ,近年来有不少文章讨论女性在高等教育中的一般经验以及从事女性研究的学生们的特殊经验 ,但是这些文献大都是站在女性研究教师的角度或是那些使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中日关系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0年 8月 2 4日在京举行 ,中国社会科学院和该院日本研究所领导及来自全国 2 0多家单位的学者以及中日两国新闻记者近 40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该中心副主任金熙德主持。中心主任蒋立峰宣布中心成立并就中心的宗旨和筹备经过做了阐述。他指出 :本中心将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及日本研究所的领导下 ,积极开展对中日关系的研究活动 ,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对外学术交流活动 ,特别重视开展与国内、国外学者及学术机构进行共同研究 ,并承担国内、国外机构委托的课题研究及主办国际…  相似文献   

11.
日本科学文部省的一份调查显示 ,感到精神压力越来越大的日本中老年妇女 ,比其他人群的死亡率高 1 6 4倍。这项调查是为了了解生活习惯和健康的关系 ,于 2 0世纪 80年代后半期开始 ,以 4 0~ 70岁的 11万日本人为对象 ,一直追踪到 1997年的一项大规模医学研究。在这次调查中 ,女性调查对象为 4 3万人。在调查开始时 ,将调查对象分为“感到精神压力大”、“精神压力一般”和“精神压力不大”三个群体 ,女性中表示“感到精神压力大”者有 86 5 6人 ,占该群体的 2 0 % ,其中有 2 0人于 1997年前死于循环系统疾病。然后 ,将调查对象按照发病诱…  相似文献   

12.
培育两国人民的亲近感对巩固中日友好的根基意义重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在2002年和2004年进行了两次较大规模的中日舆论调查,其第一次调查的结论是:中国民众对日本很少有亲近感;第二次调查的结论是:中国民众对日本的不亲近感显著增强。该调查结果发表后,中日相关各界给以高度关注。其中,绝大多数关注者认为,这一调查忠实地反映了中国民众对日认识的现状,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2006年9、10月间日本研究所按照计划进行了第三次中日舆论调查,这次调查的结果与前两次调查的结果呈现出了非常明显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如何有效实现高校思政课与专业课的融合,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热点话题.混合式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已逐渐成为高校教学的新常态.基于混合式教学开展课程思政,既是专业课程教学的内在动力需求,也是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必要举措.该文致力于将《病原生物学》课程思政和混合式教学相结合,协调处理好教学内容的"减法"与课程思政和教学效果的"加法"的关系,使《病原生物学》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协同效应",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改革、真正实现"全课程育人"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同时,为相关学科的课程思政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与媒体”研究者国际论坛在悉尼举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与媒体”研究者国际论坛于 2 0 0 0年1 1月 2 7— 2 9日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这一论坛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澳大利亚国家委员会主办 ,澳大利亚广播管理局协办 ,同时得到澳大利亚儿童电视基金会等机构的支持与资助。会议组织委员会成员包括来自澳大利亚、法国、英国、加拿大、瑞典、墨西哥、美国、意大利、阿根廷、葡萄牙、日本和南非的知名学者。这次论坛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提供了交流各自研究成果的机会 ,并由此推进对包括电视、出版、广播和因特网在内的各种媒体开展多样性研究和进行政策问题的讨论。论坛还为传媒研究者和使用者 …  相似文献   

15.
高校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是互联网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和协同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推进优质教育大众化的必然途径,也是教育现代化、网络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辽宁省教育厅顺应教育发展形势,以互联网为媒介和平台,积极协调各高校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稳步推进跨校修读学分试点工作。该文以机器人技术及其应用课程为例,从课程的实践类教学资源建设、实践类教学资源共享机制构建等方面进行研究与实践,为解决跨校修读课程实践类教学资源共享不畅、相关实践教学内容陈旧单一、教学设备匮乏、共享机制建设滞后等一系列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探索,为跨校修读课程实践类教学项目的顺利有效开展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一、学术研究和学术研究机构的概念1、学术研究所谓"学术研究",其概念包括有关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的基础和应用的研究.在自然科学方面,包括数学、物理学这类被称为纯科学的领域,同时,还包括工学、农学、医学这类被称为应用科学的领域.换句话说,是指基础科学的研究.2、学术研究机构在日本,典型的学术研究机构是大学以及隶属于大学的研究机构.大学,作为高等教育机关,一方面教育学生,另一方面具有学术中心的作用,其特点在于,  相似文献   

17.
在高等教育过程中,教育的重点是道德教育.从高校开展的专业课程来看,每一门课程的开展都具有教育的价值和意义.上海市政府提出了课程思政的理念,并要求实际的教学过程与理念相互融合,以此来更好地培育人才,贯彻国家人才发展战略.故此,在高职空中乘务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是很有必要的,受到了政府、行业和企业的重视与关注.该文以《民航基础知识》课程的开展为例,探索和研究课程思政与课程教学的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18.
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成立 1 5周年纪念暨第 1 0次日本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0年 9月 2 9日至 30日在北京外国语大学隆重举行。出席纪念大会的有 :中国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田小刚、中华日本学会会长刘德有、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陈乃芳、日本驻中国大使馆公使宫家邦彦、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理事川岛庆雄。日本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应邀出席。来自中、日、美、韩等国的专家、学者 1 0 0余人与会 ,共同就“2 1世纪日本学研究的方法——来自外部的探讨”的主题 ,进行了纪念讲演、讲坛讨论和研讨。大江健三郎在研讨会…  相似文献   

19.
日本首相森喜朗在去年 4月 2 4日国会答辩中就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战争性质问题称 :“日本是否进行了那场侵略战争 ,应由大家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加以判断”。1 5月 1 5日在神道政治联盟国会议员恳谈会上森喜朗又公然声称 :“日本是以天皇为中心的神道国家 ,这一点应该让日本国民知道。正是基于这种想法 ,我们 3 0年来一直推广这一活动”。2在这前后不到 2 0天的时间里 ,当时的新任首相竟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连续两次发表令国内外震惊的言论 ,确实不能不令人深思。森喜朗的两次讲话都与其历史观紧密相关 ,或者说是其历史观的真实表露。前者意在模…  相似文献   

20.
欧洲委员会于 2 0 0 2年 4月对包括欧盟成员国以及冰岛、挪威和瑞士等 1 8个国家的 2 0类基本公共服务的情况进行了一项新的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欧洲电子政府自 2 0 0 1年 1 0月的上一次调查以来又取得了明显进展 ,目前因特网上公共服务的可利用性和互动性提高了 1 0个百分点 ,达到 5 5 %。由于在线公共服务不仅可以直接使公民和企业的生活变得便利 ,而且有利于欧洲信息社会的全面发展 ,因此欧盟自 2 0 0 0年发起第一个电子欧洲行动计划以来 ,一直将公共在线服务作为这一计划的重点。在线公共服务也是今年 6月 2 1~ 2 2日在西班牙塞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