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本思想,作为中国政治思想的主体,左右了几千年的中国政治,孕育了整套完备的中国式的政治体系,形成了独特的中国政治心理,对于民本思想的考察和评价,实际上是对中国传统政治考察的契机。因此,研究政治,不能仅仅拘泥于制度本身,那只是表层的、浮浅的,形式的,更重要的是透过政治现象的背后,弄清民本思想与中国传统政治心理的关系,在文化系统中分析民本思想的产生、结构、机制以及社会和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2.
施杨 《理论界》2008,(11):142-143
中国近代社会思潮众多,但最终却以马克思主义取代各种思想体系,成为中国文化的主导意识形态。除政治因素外,影响其发展的文化因素也是必不可少的,本文通过探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思想、变异思想、民本思想之间的内在接合点,阐述其在中国占据文化主流不容忽视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3.
戊戌、辛亥时期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有意义的事件。近代思想家最初用功利的态度理解西方文化中的民主,但却导致了对中国传统的君主专制政体的否定。近代民主主义思潮的精髓是思想家对于平等、民权的认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为近代思想家接受西方近代民主的价值观念,提供了理论的基点。受传统的民本思想的影响,近代思想家对于民主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误识。  相似文献   

4.
关于近代中国茶业的出口衰退问题,一直引发着人们的深思,本文截取1886--1896年的中国红茶出口情况,从政府角度予以考察,认为在茶业走向衰退时,由于政治上官制的弊端、经济上资金困难和厘金制度的困境、思想上传统民本思想意识形态的制约,清政府无力执行商业领导和管理职责,构成中国近代茶业出口衰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西方民主与中国民本之说由来已久,二者各自代表了民族政治哲学的最高理想。鉴于近代以来多有学者将二者混同相比较,本文从权力性质的角度讨论了政治与行政、民主与本民的异同,由此提出民主政治与民本行政共同构成完整的“权力回路”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传统民本行政思想探讨了行政伦理对加强民主政治和民本行政的作用及方法。  相似文献   

6.
试论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贵安 《江汉论坛》2003,5(10):49-55
本文认为,明末清初以黄宗羲、唐甄为代表的思想家提出的进步思想,属于"新民本"思想,将传统民本思想"重民-尊君"模式发展为"重民-限君"的政治思想模式.这种思想来源于传统,趋向于近代,与西方民主思想同"科"不同"种",在近代中国思想界迎进西方民主时,成为天然的嫁接砧木.  相似文献   

7.
卢珂 《学术论坛》2005,1(6):37-39
民本与民主是两个不同的范畴,有着质的不同。民本思想是儒家文化的精华所在,而民主思想则是西方政治文化的精髓。但是在近代中国,由于民权思想的提出,使得两者有了连接的中介,从而使中国政治思想从民本经民权发展到民主。  相似文献   

8.
与其说“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主要特点,不如说“民本”与“人本”的相互结合才是儒家政治思想的真正特色,因为“人本思想”不仅是儒家政治思想的一个出发点,而且是“民本思想”的思想基础之一,两汉时期的社会实践与汉魏之际的思想转变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的智慧结晶,传统民本思想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发展成熟,在稳定社会秩序等方面发挥过积极作用,但随着时代发展其消极影响也愈发显露出来。中国共产党汲取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政治智慧,克服其历史局限性,完成了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继承与超越。  相似文献   

10.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重要内容。中国古代的民本政治哲学从先秦开始发端,经过先秦、两汉、唐宋、明清等各阶段的发展,最终成为以“新民本”思想为代表的政治哲学,是有其逻辑必然性的。  相似文献   

11.
关于民本思想几个问题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传统民本思想是以天人感应理论为基础而产生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的地位,但同时也带来了奴役中国人民两千余年的“政权神授”理论。传统民本思想的“民”,是一个仅包括农业生产者的整体概念,古代思想家们肯定民众的整体价值时,也否定了“民”的个体。民本思想由于种种局限,非但未能转变为近代民主思想,还阻碍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到来。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历史上的民本思想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洁 《理论界》2006,(1):47-49
民本思想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重要的政治思潮和主流意识形态,在历史上产生过积极的进步作用,但与现代民主思想相比,有很大的局限性,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应批判地继承传统民本思想的精华,克服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试论晏阳初的现代民本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阳初从事平民教育和乡村改造的精神支柱和理论核心是他在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进行继承、发扬和创新过程中形成的现代民本思想。他继承了传统民本思想的精华,融合吸收了近代西方民主科学思想和基督教的平等博爱思想,并在实践中赋予了传统民本思想以社会为本位的社会化系统改造的崭新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婷 《船山学刊》2006,(1):43-45
中国传统社会中,民本思想与王权主义始终联系在一起,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和肯定君主专制主义,这种现象的产生与中国传统社会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公私两无的政治格局和家天下的宗法观念等因素是分不开的,反思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对于加强政府权力的合法性,巩固党的执政之基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民本思想原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近代以来却频遭误解与错判,而其在未来之善好秩序重建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与意义,也一直被学界严重低估。本文尝试在新的视野中理解民本思想的内在结构及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即:民本思想并非单一的法政思想形态,而是贯穿上至神学下至经济等多个层面与维度的综合性思想形态,是为先秦诸子与后世历代思想家所共享的中国思想文化基座。未来中国思想与文明之创发,及善好生活秩序之重建,亦必须立足于民本思想之大体,并积极消化西学有益元素,才能实现固有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相似文献   

16.
儒家民本思想发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传统思想中的“民”,是一个集合的概念,也是愚昧无知的同意语。古代思想家在充分地肯定民众的整体价值的时候,也否定了“民”的个体。“民为国本,君为民主”是古代思想家对于社会政治结构的基本设计,民本思想与中国古代的专制政治是整合的。民本思想的一个重要层面是“为民谋利”的价值准则,这一原则的要害是把民众视为权力的客体。在中国古代社会,“为民谋利”是用于说明各种各样的政治的符号。  相似文献   

17.
谷宇 《理论界》2003,(6):23-24
民本思想是多彩多姿的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的主要精华之一。民本思想就是指主张以民众为社稷之根本,并以民众为发政施治之基础与标准的政治学说。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但中国古代儒家的民本思想由于受到阶级性的限制从根本上说并不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也从来没有真正的为群众利益着想,尽管其民本  相似文献   

18.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能否澄清儒家民本思想的本来面目,能否剖析民本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能否揭示先秦和明清之际相关政治言说的具体诉求,对于在思想层面普及名副其实的民主理论而言至为重要。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亟需解决的理论课题。对此,马克思主义史家嵇文甫对于儒家民本思想有过不少辨析。他由具体历史时期的政治与经济结构入手,深入分析先秦时期与明清之际基于民本思想而形成的各种政治批判主张的基本立场、所指的现象、分析的逻辑、解决的方案。在他的分析框架里,贯彻着历史唯物主义把"抽象的人转到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就必须把这些人作为在历史中行动的人去考察"的特征,在研究范式上超越了对中国传统形式主义的肯定或否定。这体现了早期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对理论的熟练把握与对时代思潮的敏锐观察。  相似文献   

19.
甲午战争后,康有为提出了君民共主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民的地位与君并列,置于最高一级,民不但可以进言、咨询,而且享有决策权。尽管这种权力还是由上所赐,但它毕竟突破了仅仅以民为邦本,仅限于沟通上下,但民却不享有主权的传统民本论的局限,强调建立在近代民主思想基础之上的自主平等的人民主权,强调人民不但应对国家尽义务,而且应享有相应的民主权利。这种思想有利于深化中国人民对民主的认识,为政治改革提供了指导方针,为近代化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它在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1民本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里被统治阶级尊奉为主流意识形态,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奠定民主在中国发展的文化基础及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从中国封建统治的政治实践中不难看出,民本思想是君主政治一副有效的清醒剂,是群臣谏诤君主的重要理论武器,是封建君主自我调整治民政策的主要依据也是巩固统治、强化皇权的重要手段,因此可以说,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民本思想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政治,从秦汉以来,虽然是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的局面,但因为有浓厚的民本思想的影响,才使君主政治的弊害得以减轻和缓解。在残酷的封建王朝兴衰存亡的交替中,封建统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