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岳论丛》2017,(12):5-11
尹文子在齐宣王、湣王时期,活跃于稷下的舞台上,历经稷下学之兴衰,也经历了人生沉浮,乃不愧为一稷下"先生"。在稷下学宫的开放式学术组织中,存在着自律性与松散型的两种学团,后人不加区分,误将宋尹等组成的松散型学团认成所谓宋尹学派,从而混淆了两种学团之性质,需要予以澄清。尹文子之学是稷下学的组成部分之一,又是土生土长的稷下学之产物。这可以从尹文子学术方法分析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2.
稷下先生内有无墨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国时,田齐设立稷下学宫,各派学者鹿麅集稷下。“自如驺衍、淳于髡、田骈、接予、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史记·田齐世家》)齐王对稷下先生“开第康庄之衢。高门大屋尊宠之”(《史记·孟荀列传》)。稷下先生的顶峰数字相当惊人。司马迁说:“(齐)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是以齐稷下学士复盛,且数百千人。”(《田齐世家》)上面说的驺衍等七十六人是其中的佼佼者。据今人钩稽辨析,“稷下学宫的学者分别属于儒、道、黄老、阴阳、名辨、纵横、兵等  相似文献   

3.
<正> 战国时期,七国虎争,出现了并称东帝、西帝的齐、秦两大帝国。齐国也曾雄于天下。《史记》载:“齐最强于诸侯,自称为王,以令天下。”在文化上,齐国也出现过一个鼎盛时期。郭沬若同志指出,齐国“曾成为一时学者荟萃的中心,周秦诸子的盛况是在这儿形成了一个最高峰的。”(《十批判书》) 当时齐国在国都稷门之下设置学宫,招揽文学游说之士,任其讲学议论,史称“稷下之学”。《史记·田齐世家》介绍说:“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驺衍、淳于髡、田骈、接子、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是以齐稷下学士复盛,且数百千人。”这可能是稷下之学发展的高峰时期的盛况。纵观“稷下之学”由兴而衰凡五代,历时一百四、五十年,它对战国中、后期的人才培养和学术繁荣都起过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先秦时期,学术文化的下移促进了"士"阶层的形成,而"养士用士"是先秦时期私立大学形成的渊源。稷下学宫是齐国在战国时期由"养士用士"而发展起来的一所著名的高等学府,是兼具官、私两种性质的学术研究型大学。稷下学宫具有服务于社会政治和经济的职能;其组织结构类似于现代大学的组织结构;并具有政府投资办校、学者办学的分权组织结构模式。稷下学宫也是一所具有现代大学理念雏形的综合型大学。因此,中国古代私立大学在形成和起步阶段,就已奠定了类似于现代大学制度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稷下之宫与稷下学曲英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战国时期,齐都临淄建有稷下之宫,养土兴学,成为诸侯国的文化学术中心,为一时盛事,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实值得大书一笔。对于其兴衰及诸学派活动等已多见述论①,然似未充分注意到其前期养士与中后期兴学之别,且稷下之宫及...  相似文献   

6.
<正>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代齐国一所著名的学府,也是当时“百家争鸣”的中心。探讨这个学宫产生的历史条件,研究各学派在此荟萃论辩“百家争鸣”的盛况和相互驳难与吸取的特点,对于我们今天批判地继承古代文化遗产,深入开展学术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一所谓“稷下”,是指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淄博市淄川区)的稷门(城西南首门)附近地区。关于这一名称的来历,古籍中有着不同的记载,但皆大同小异。无非说“稷下”乃因稷门而得名,稷门则因临稷山或其侧有系水而得名。在稷下之地立有学堂,因此人们就称之为稷下学宫了。  相似文献   

7.
战国时期,齐国在国都临淄稷门外设置学宫,招聘天下贤者来此讲学。于是,“谈说之士期会于稷下”,“不治而议论”,故称为“稷下学”。稷下学自田齐桓公午始兴,中经威、宣、闵、襄,至齐王建共六世,约有150余年的历史。它作为当时各国的文化学术中心,虽经几度盛衰,却以历时最久、学者最多、著述最丰、学风最淳而著称于世,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对这一重要文化现象,从汉代至近代几乎无人问津。直到本世纪30年代,才陆续有学者注意。金受申的《稷下派之研究》(1930年出版),虽仅两万字,却是专题研究稷下学的开端。钱穆在《先秦诸子系年》(1935  相似文献   

8.
<正> 战国时期田齐创建的稷下学宫,拥有“数百千人”的学者和一个半世纪的历史。它不仅兼有最高学府、学术研究院和政府智囊团等多方面的功能,为中国学术文化思想全方位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在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过程中起了极重要的作用。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转折时期。这期间前进与倒退、变革与保守的矛盾通过各阶级、阶层及国与国之间的斗争充分暴露出来。这些矛盾斗争反映在思想文化上便是道德观、政治观、价值观、人生观以至世界观等方面的大论战、大讨论。稷下学宫的先生和学士们,作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思想代表,在这场百家争鸣中都作了充分表演。有的还通过亲自参加的政治活动贯彻、实践了自己的思想观点。他们的言行所体现的那些优秀的品格、气节和风采,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他们所创立的政治学说、道德学说和哲学思想,则逐渐成为民族精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 《齐鲁学刊》去年发表的“稷下学研究”论文,对弄清稷下学的源流、性质和历史作用诸问题颇具学术价值,但其中某些论辨不免沿袭陈说谬见,今不辞浅陋,提出三点商榷意见,求教于学界同仁。一、稷下道家非黄老学派辨自《史记·孟荀列传》提出田骈、慎到、环渊、接子“皆学黄老道德之术,因发明序其指意”以后,人们一直把他们当作“黄老学者”。而从郭沫若先生发表《稷下黄老学派的批判》和《老聃·关尹·环渊》等著怍以后,又有许多人沿袭郭说,把稷下道家当怍“稷下黄老学派”。上述“稷下学研究”论文中凡涉及这一问题的,几乎全依郭说立论。  相似文献   

10.
<正> 战国时期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外设有学宫,聚集了大批来自各诸侯国的学者,从事讲学、议论朝政和著书立说的活动。孟子是战国中期儒家大师,曾两次游齐,他与稷下学宫是否有关系呢?本文想就这个问题,谈一些自己不成熟的意见,以就教于学术界的同志们。一、孟子不列稷下说难以成立钱穆认为孟子虽游齐而不列稷下,并写了《孟子不列稷下考》(见钱穆《先秦诸子系年》),列举了三条证明。我认为孟子不列稷下的三证是难以成立的。钱穆说:“《史记·孟荀传》云:‘自如淳于髡以下,皆命曰列大夫,为开第康庄之衢,高门大屋等宠之。’不数孟  相似文献   

11.
王洪亮 《中州学刊》2006,(5):218-220
战国时期齐国的稷下学宫,堪称我国及世界高等教育的典范,他那开明的管理思想,独具一格的办学模式,创造性的治学方略和宽泛的学术氛围,使他一度辉煌。它不仅为当时快速变革的社会培养了大批的各个层次的人才,更重要的是它在学校管理、用人制度、学术研究等方面为我们今天的高校管理留下了无尽的思考与启迪。  相似文献   

12.
稷下学宫的办学特色及其对当代高校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吉亮  王晓艳 《阴山学刊》2004,17(2):104-107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的文化与学术中心,它既发扬光大了西周官学的办学形式,又综合发展了春秋战国时期私学的长处,成为中国封建教育史上第一所高等学校,其兼容并包、来去自由的办学思想促进了学宫的繁荣发展,其经验对当代高校建设和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于孔宝 《齐鲁学刊》2002,(6):115-120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的文化中心和百家争鸣的舞台 ,当时著名的诸子学派大都曾经在这个舞台上一展风采。其中黄老学派、阴阳五行学派、墨家学派、名家学派、纵横家学派、儒家学派是其主要代表 ,这些学派在学术争鸣与交流中修正、发展了各自的学说 ,形成了百家争鸣的优良学风———稷下学风  相似文献   

14.
田齐桓公是田齐历史上承前启后的人物,他的年代事迹因史料残缺混乱而模糊不清。古本《竹书纪年》、《史记》记载的许多与田齐桓公相关的年代事迹,学者持有众多的疑问与分歧。搜集相关记载而探寻历史真相,可以重构田齐桓公时期的史实。田午“弑其君及孺子喜”者,嫡长子田午为了争夺田齐国君之位,杀死了父亲田侯剡与太子喜;田齐桓公“杀其君母”者,田午后来又杀死了父亲田侯剡的正妻;这是一场争夺权位的内乱。田齐桓公篡位后,诸侯讨伐田齐,田齐桓公朝周天子得以脱困。田齐桓公大兴文教,设置稷下学宫,影响深远。田齐桓公的史实,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田齐的历史以及田齐与魏赵之间的攻伐关系,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齐威王时期齐国对赵国、魏国的政策。  相似文献   

15.
<正> 一、邹衍及其学派著作邹衍,齐国人,生年后于孟轲,与公孙龙同时。在稷下学宫“学黄老道德之术”,以专修阴阳五行学说为长,是一位权威学者,列上大夫之位。据司马迁记载:“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邹衍、淳于髡、田骈、接子、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田齐世家》)又“各著书言治乱之事,以干世主”(《孟荀列传》),积极为齐王兼并天下而筹策。  相似文献   

16.
稷下学宫史钩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战国时期齐国都城临淄的稷下学官,是田氏封建政权兴办的大学堂,它伴随着齐国统治者进行封建化改革而兴盛起来。稷下之学对当时各个学派兼容并苞,通过“百家争鸣”,大大促进了学术思想的交流和发展。稷下之学承前启后,宏博精深,遗留下的古文献众多,对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战国中后期的思想家慎到的学术思想与齐国文化之间相互滋养的关系,分析了慎到居齐的必然性;齐文化中的法治思想、善因思想不仅成为慎到学术的一部分,对慎到思想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慎到思想中的黄老意识、人性自为学说也丰富了齐文化,影响了齐国文化的发展;至稷下学宫晚期,由于齐国的统治者穷兵黩武,慎到的学术理论无用武之地,再加之稷下学士的待遇日益恶劣,慎到离开了齐国。  相似文献   

18.
稷下人物考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战国时期齐国开办的稷下学宫,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科学院。它占有“馆”、“列第”、“高门大屋”等建筑设施;拥有大批从事学术活动的学者,齐宣王时达“数百千人”,其中被尊为“列大夫”的就有七十六人。据司马迁记载,这些人知其名者有孟子、荀子、邹衍、邹奭、淳于髡、田骈、接子、慎到、环渊九人。《汉志》增加了宋钘、尹文二人。侯外庐又提出王斗、儿说、季真、彭蒙、田巴、鲁仲连等六人。我们认为从先秦文献中还可以找出一些,如徐劫、颜(斤蜀)、唐易子、公孙固、田过、列精子高、匡倩、告子、黔娄子、孔穿、能意、闾丘先生、子晚子以及《管子》、《黄帝四经》和《司马法》的作者等。一、儒家孟子:《盐铁论》说“齐宣王褒儒尊学,孟轲、淳于髨之徒受上大夫之称,不任职而论国事,盖稷下先生千有余人。”观此则孟子为稷下学者。司马迁把孟、荀与  相似文献   

19.
田骈述论     
<正> 一、田骈的事迹与《田子》书田骈,齐国人,因齐之田氏出于陈,故又称陈骈。其生卒年月已不可确考,大约为公元前三五五年——二八○年。他是齐宣王、齐闵王时期著名的稷下先生,也是先秦学术史上重要的思想家之一。据《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齐宣王时,田骈在稷下学宫已负盛名,与邹衍、淳于髡、接子、慎到、环渊等七十六人居稷下,被宣王“赐列弟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至齐闵王  相似文献   

20.
管仲对荀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管仲和荀子的思想都曾激起过人们智慧的浪花。管仲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他的思想对后世的儒道法等诸子思想都有程度不同的影响。荀子在齐国的时间很长,年方十五就到齐之稷下拜师求学,后来“最为老师”,三次蝉联稷下学宫的泰斗(“祭酒”),受齐文化的影响很深。荀子以其综合批判的方法,对管仲既有政治活动上的评判,又有思想上的继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