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易》损卦六三中,“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讲的是人际交往的损益行为。《彖传》中认为损之道是损下益上,而益之道是损上益下,这是将损益之道化约为君民之间的关系。如果将传统社会的君民关系推衍为一般的人己关系,损益之道,就可以看作是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损益行为所构成的不同的交往模式。本文揭示了损益之道中所蕴含的六种损益模式及其所体现的道德价值。 相似文献
2.
当代社会发展召唤马克思社会和谐发展思想。马克思社会和谐发展思想主要包括生产力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首要基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社会整体发展是社会和谐发展的主要标志,社会和谐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社会和谐发展思想的当代价值主要是通过当代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当代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及马克思社会和谐发展思想的内在品质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3.
理性和精神的概念在哲学史上一直处于核心地位。古希腊的理性精神产生了柏拉图的理念哲学,笛卡尔的理性精神产生了主体的自我意识,其主体意识在德国古典哲学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由此生成了康德的先验统觉和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在近代,理性精神被意志和直觉所取代,导致了现代的非理性主义,而舍勒则吸收了多重的元素,把情感和直观与理性和精神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精神价值的哲学。 相似文献
4.
道德自我的确证及其价值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德以意志自由为核心的道德世界观将形而上学的超验对象从认识的领域转移到伦理学领域;黑格尔以精神现象学揭示了客观精神的伦理、法权、道德的内在生长逻辑以及相应的伦理自我、教化自我、道德自我,确证了道德世界观与道德自我的超越性价值.唐君毅把道德理性和道德自我作为文化宇宙意识的主宰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冯友兰人生境界说中的道德境界也指向超越性道德自我价值.道德的本真精神在于克己和为他性、理想性、创造性;道德自我是将伦理德性、法权德性有机统一和升华,以良心和义务作为行为动因,体现个体道德自主性、自律性、自由性、同一性、超越性的完善人格精神实体. 相似文献
5.
“絮矩之道”作为儒家伦理的重要思想。历来为中国传统社会执政者所重视并成为维系人际关系和谐的基本道德法则,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等领域获得了持续的社会认同。大力发掘和倡导“絮矩之道”的内涵及其价值,对于激发人们的主体能动性、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维护人际关系、建设和谐社会。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7.
审美主义作为一种思想倾向或美学思潮,是历时性与共时性的结合体,这就决定了它的精神价值的悖论性。审美主义精神价值的核心是存在之思和精神救赎,围绕这两点构建了审美主义审美主体性的张扬以及重视感性审美与个体审美的自由和价值的所有要点。然而,技术理性、政治理性、消费主义以及审美与功利、泛审美化、精英审美与人民性缺失作为审美主义的时代因素,却与审美主义产生了激烈的冲突。 相似文献
8.
大庆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瑰宝,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体现,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继承和弘扬大庆精神.从审美角度诠释大庆精神,发掘大庆精神的价值,有利于进一步继承和弘扬大庆精神,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9.
凡景强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9(1):17-23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各种价值观念复合交织并发生着深刻变革.在这新旧价值交融的社会背景下,必然会产生各种价值困境和思想道德问题,这就亟需符合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的治理方式来实现价值引领.社会道德治理是基于核心价值观而对人们的公共生活和经济生活进行价值实施的方式,具体需从公共道德、市场伦理、社权道德这三个主要方面来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如此才能在社会道德治理的价值实施过程中逐步实现社会的和谐善治. 相似文献
10.
道德价值是指在社会生活中,道德是否满足主体(人或社会共同体)的需要、是否同主体相一致、为主体服务的一种关系状态。它具有鲜明的属人性、主体性,体现着主体自身的尺度。道德价值的内涵十分复杂,既包括手段价值,也包括目的价值。道德不仅是"社会关系的调节器",承担着规范、约束、塑造和引导社会、人生之重任,而且是人与社会发展的"度量衡",表征着一个社会、一个人的发展水平和程度。道德具有实践品格,道德价值是人们在具体的历史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生成的。道德价值的实现,主要取决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如何充分发挥道德的"约束"与"服务"功能,使二者实现和谐和统一;特别是如何成人成己,创造性地提升自我,推动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孔子塑造的君子人格,是一种道德力量的人格。君子人格的道德意蕴:在义利关系上,君子"重义轻利"、"见利思义",体现了"义以为上"的道德情怀;在人际关系上,君子坚持"和为贵",体现了厚德载物的宽容美德;在人生态度上,君子崇尚自强不息精神,保持乐观进取的生活态度;在道德品质上,君子奉行"忠恕"之道,实现"仁"德;在道德实践上,君子恪守中庸之道,追求德行的完美;在道德境界上,君子注重自身修养,提升道德境界。君子人格的现实价值:有利于社会主义理想人格的塑造;有利于人们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13.
传统"慎独"道德精神及其现实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慎独"是传统儒学倡导的修身方法和推崇的修养境界,其蕴涵着相当丰富而深邃的道德精神。全面系统地梳理和诠释传统"慎独"的道德精神,不仅能深入领悟"慎独"在古代道德实践中发挥过的重要作用,而且更能发掘"慎独"对今天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4.
先秦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孟子和苟子本着治国平天下的宏伟抱负,提出和阐述了"仁者爱人"的人际和谐观,"仁政"、"爱民"的政治和谐观,"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相统一的和谐观,"中庸之道"的构建社会和谐方法等以"仁"为中心的社会和谐思想.这一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及其深远的影响,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具有重塑民族精神的强烈意愿.近代以来,鲜有学者将道德作为民族精神的影响要素,在当时许多思想家开始质疑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背景下,孙中山恰恰从道德纬度看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优势,深刻阐述了民族精神的道德支撑力,在提升民族精神方面提出了具有国情意识和民族自信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在目前对民族精神急需提升的新的历史时期,在人们逐渐复活和回归民族文化传统的形势下,孙中山这一观点对于我们思想工作的内容创新和方法转变均有现实意义.在内容创新方面,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道德观念值得提倡,从而突破意识形态教育的局限,在方法转变上,必须遵循国民心理而重视感化引导,寻求适合国民特点的教育方式,而不是仅仅满足于单纯的理论灌输. 相似文献
16.
孔子仁学的精神具有多方面的表现,家国一体的爱国主义精神、天下为公的大公精神、修齐治平的奋斗精神是其最基本的内容,它集中反映了仁学所特有的对人生、社会和政治道德理想追求的内涵,凸显了道德理想主义的精神特质。孔子仁学的道德理想主义精神是历史的凝聚与沉淀,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在金钱销蛀理想、迷信颠覆信仰的当下,赓续孔子仁学的道德理想主义精神,发掘其引领社会生活的精神价值,可以矫正与重树当代社会的理想信仰,为民族复兴的大业提供厚实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法治之德"的价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法治与民主一样,已成为现代社会文明与进步的基本标志,是一种全球公认的理想治国方略。法治与价值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它是秩序与正义的统一,是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的统一,因此,“法治之德”的实践应充满价值关怀。 相似文献
18.
19.
物质效用价值和精神道德价值整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而要把这种可能转化为现实,必须发挥科学管理的功能,正确地解决管理过程中“以人为本”、“管理主客体的统一”“管理的中心和‘生命’”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使民生需要不断得到满足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价值意蕴,科学发展观的价值意蕴进一步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追求和内在动力,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价值基础,我们在实践中要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价值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