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公共文化服务是实现文化强国的重要途径。行动者身份的品牌化认证、互动空间的公共性转换、服务能力的联动式升级及发展方向的国家在场化定位是"让公共文化服务运转起来"的成功之策;文化项目的品牌化、文化空间的公共化、文化服务的平台化和文化互动的网络化及国家的常态化在场是提升国家文化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以文化为纽带并以文化建构为目的、多元化治理主体的文化生成、多元化治理主体的文化合作及多元化治理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建构,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农村工作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阶段。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繁荣农村文化、兴旺农村产业、保障社会稳定、增强文化自信、提高政府服务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当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尚存在服务设施投产失衡、服务内容单一、服务人才短缺、服务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完善部门协调和资源共享机制、构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机制、优化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结构、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资金保障,打造“有标准、有内容、有人才、有网络”的现代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格局。  相似文献   

4.
蔡鑫  朱若晗 《晋阳学刊》2021,(2):115-123
在现代化的社会变迁浪潮中,乡村本土传统文化虽然遭遇巨大生存危机,但仍有其生命力韧性。传统和现代文化能够在社会变迁中实现自我超越与融合,并迸发出新的活力和可能性。这一过程在对现代性的反思过程中,乡村和农民的主体性得以体现,从而更易于摆脱现代性话语的完全支配。植根于乡土的传统文化由此获得了一次价值发现机遇,而农村社会工作者应积极参与这一农村文化的主体性建构过程。文章针对如何弥合乡村传统与现代文化的问题,提出了"乡村文化资本治理"概念,即从经济、社会和教育领域入手实现乡村他性与自性文化资本的调和,从而形成政府、市场、居民的多元协商共治。社会工作专业作为治理活动的参与者,在"乡村文化资本治理"中扮演着推动"资源链接"和"增权赋能"的重要角色,前者包括促进他性文化资本的引入和转化,后者涵盖对自性文化资本的挖掘以及实现自身的再生产,这两条实践路径也正是调和他性与自性文化资本矛盾、沟通乡村传统与现代文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6.
关注居民幸福感或幸福指数已经成为政府绩效衡量的发展趋势,引入居民幸福感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首先要对二者的变量关系进行分析。基于此,本文以河南省为例,运用DEA方法,考核18个地市的政府绩效相对效率,探讨与居民幸福感相关的政府绩效影响的重要因素,并用tobit回归的方法对4个假设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居民收入水平对居民幸福感有显著影响,政府税收呈负相关关系、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居民幸福感关系不明朗,进一步回归的结果表明,经济增长速度对居民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从居民幸福感出发的政府绩效评价,有利于政府在注重绩效的同时,更能够把居民幸福作为公共政策的根本目标导向。  相似文献   

7.
社区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区的社会心理基础和精神纽带,其在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社区文化建设有助于形成和谐、互助的人际关系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对提升居民幸福感有引领作用。而社区文化建设中居民幸福感又受居民对社区文化建设的认同度、参与度、满意度等因素的影响。文章以佛山市南海区社区文化建设为例,研究社区文化建设中居民幸福感与认同度、参与度、满意度以及年龄、性别等控制变量之间的运作机理。研究表明,控制变量对社区文化建设的认同度、参与度、满意度以及幸福感作用是不同的。而且认同度、满意度对幸福感是正的直接作用,参与度对幸福感不是直接作用,它是通过满意度、认同度与幸福感发生间接作用的。  相似文献   

8.
虚拟公共空间是数字信息技术造就的全新社会交往空间。自由、多元、便捷的虚拟交互技术正全面嵌入社会生活基础领域,解构传统社会秩序,推动基层治理结构转变。虚拟公共空间带来大量信息“孔洞”、促使公共话语权利体系重组、推动基层社会资源供给多元化。在虚拟公共空间的作用下,基层治理模式正趋向于多中心治理结构。在新治理结构中,社会信息传播更为分散,公共决策主体多元,政策实施由基层治权与社会主体共同承担。在治理技术层面,虚拟公共空间成为基层治权勾连各方的重要手段;在治理观念层面,平等尊重、交往互动、重视规则等理念逐渐为基层治权所吸收。但是,虚拟公共空间尚未生成完善的规则体系,存在共识危机以及非理性交往蔓延等问题。只有构建完善的虚拟公共空间行为规则,才能充分发挥虚拟公共空间正向作用,提高基层治理效率与效果,推动基层治理和国家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10.
乡村美育是新时代我国乡村文化治理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具有激发乡村文化内生活力、实现乡村文化振兴以及传承民族文化基因的价值意义。乡村社会转型带来乡村社会结构和文化秩序的改变,导致我国乡村美育面临美育主体性危机、美育价值弱化、美育实践碎片化以及现代性冲击等现实困境。为此,从文化治理的角度,乡村美育实践应从培育乡村文化主体成长、提升乡村文化价值引领、注重乡村美育场域打造、促进乡村文化产业创新以及重塑乡村文化治理格局等方面入手,实现以美治乡、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的目标愿景。  相似文献   

11.
周尚意  龙君 《河北学刊》2003,23(2):72-78
乡村聚落中的公共空间是农民参与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场所。在中国社会经济转型时期,随着乡村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乡村公共空间也在发生变化。本文以河北唐山为调查区域,抽样调查分析了当地乡村生活与公共空间的分布特点。即虽然乡村生活发生了变化,但是大多数乡村公共空间还是分布在必需性活动场所及其附近,并以两三种活动复合在同一地点为主,良好的环境和设施是附加性的分布影响因素。同时,本文归纳了公共空间活动的人员结构和组织特征,进而分析了政府、村委会、核心人物在乡村公共空间中作用。  相似文献   

12.
黎珍 《贵州社会科学》2021,383(11):147-153
在乡村振兴视角下,乡村治理的合理性与有效性通过其"以人民为中心—善治—民生"的治理逻辑闭环结构呈现.乡村振兴中治理实践的政治伦理基础是以人民为中心;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实践的价值追求是善治;乡村振兴与乡村治理有着民生的多重内涵并体现着当代民生特质,其治理逻辑从理论、目标、价值、实践等四维向度体现了始于以人民为中心,围绕善治,实现民生的新时代乡村治理逻辑,呈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乡村治理逻辑紧紧围绕民生问题、解决民生问题、实现民生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14.
基层民主是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的重要手段,基层治理离不开基层民主的发展完善。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就是通过积极发展基层民主同时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统一实践过程。基层民主的广泛性、真实性、管用性,具有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的制度优势。从运行过程和机制来看,基层民主运行中的民主征询、协商、决策、管理与监督等各个环节,基层民主实践中以动员、回应、协商与责任为核心的运行机制,有助于打造多元共治格局,从而提升基层治理绩效。近些年来各地围绕通过发展基层民主促进乡村有效治理进行了大量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了一些具有代表性和可资借鉴的实践路径。当然,在推进乡村振兴实践中,基层民主促进治理效能的提升必然受到一些现实条件的约束,对于乡镇振兴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亟待进一步改革乡村治理结构,重构基层治理双轨,深入发展基层民主,从而有力促进基层有效治理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李少惠 《学术论坛》2013,36(1):34-38,43
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国家层面上基于和谐社会构建背景下的一种总体文化战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提出本身就是政府文化治理的制度设计和体制创新,要求我们打破传统的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文化管理模式,对之进行彻底地制度性重构,走向全新的服务型公共文化治理模式。本文从公共治理理论出发,提出了我国政府公共文化治理的路径选择,应包括科学定位政府元治理的角色和功能、建立公共文化多元主体合作机制、促进非政府组织发展、变革财政投资结构及强化公共文化治理绩效评价等。  相似文献   

16.
在乡村文化治理中,通过情感赋能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将有助于实现乡村治理方式的本土化创新,对推进乡村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从情感与仪式互动融合视角看,仪式互动结构与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具有相互耦合的情感生产逻辑。当前,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面临共同精神弱化、人地关系疏离、情感联结淡化和价值符号虚化等实践困境,构建符合乡村内在生活秩序和社会规范的乡村情感共同体是重塑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7.
重建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意义与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经济发达地区还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影响和制约乡村文化发展的关键都与乡村公共空间和乡村公共生活的发达程度密切相关,因此,乡村文化建设首先要从培育、拓展乡村公共空间与重建乡村公共生活、公共文化空间入手.通过改造和创新利用乡村传统的公共文化空间和载体,培育和建构新的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和载体,不断丰富乡村公共生活的内涵,激活农民的文化自觉,以最终实现新的乡村文化形态的重塑.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数字化阅读的兴起,公共图书馆面临着全民阅读习惯改变、信息资源共享竞争、用户需求多样化等诸多困境.迫切需要转变和拓展公共图书馆公共服务功能,再度构建公共图书馆的空间定位、布局.通过对当前公共图书馆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大庆市图书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和读者需求,探索在当下市域社会治理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如何通过空间再造、延伸服务、丰富功能,打造符合当下市民需求的多功能公共文化服务综合体,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多方面精神需求,为公共图书馆文化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城市文化空间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公民的公共文化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问题日益引起各阶层的广泛关注,它不仅关系到政府的文化管理职能和公民的文化权利诉求,还关系到城市文化空间的拓展。公共文化服务对城市文化空间具有再造作用,支持着文化消费的大众化和城市文化的创新能力。只有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嵌入到城市文化空间的拓展中,成为空间再造的一部分,政府的文化管理职能才能有效发挥,公民的文化权利才能真正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