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当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科学的时候,首先必须考虑的是关于这种研究的必要性。为什么要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科学呢?对于这个问题有以下几种回答。其一,科学与人类历史同样的古老,并与人类社会有着深远密切的关系。因此要理解社会就  相似文献   

2.
文章结合诺贝尔科学奖获奖成果类型的百年走势,从科学实验是 科学理论产生的基础、科学实验是检验科学理论的标准、科学理论是科学实验的指南、科学 实验手段变革的重要作用等多个层面系统深入地论证分析了科学实验与科学理论的关系,并 由此引出一些有益的借鉴、启迪和对策,对于正在实施科教兴国和科技强国的中国具有重要 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校办学自主权研究的历史、现状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关于高校办学自主权问题的研究从1979年开始,二十多年来这方面研究的专著很少,论文大多集中在大学与政府的关系方面。总的说来,从西方大学自治演变方面研究的多,从中国的文化渊源和社会背景方面研究的少;从宏观角度研究的多,从微观角度分析的少;理论思辨的文章多,实证的调查研究报告少。因此,我们需要从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多学科视角研究高校办学的自主权问题。  相似文献   

4.
由于地价是房价的重要构成部分, 房价与地价的关系也就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这一问题的求解,不仅对于科学地理解和认识当前房价具有帮助,更为重要的是对于如何发挥房地产市场调控以及土地宏观调控作用,促进房地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决策意义。一个鸡与蛋的问题房价与地价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呢?政府部门、开发商、学术界等对此的认识,一直存在很大的分歧。总体来看, 主要有两种观点: 成本驱动论——从成本的角度来  相似文献   

5.
对于是否需要建立专门的学科体系来统领对上海的研究,学术界进行过广泛的讨论和思考.今天我们再从宏观区域角度、都市地理学角度、大城市内部发展角度、大都市市民研究角度等方面探索上海学研究的几个重要的方向.建立上海学这门学科将推动整个城市科学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实践美学与生态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为基础的实践美学,是以艺术为中心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科学,从人对现实的三个维度(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即他人,人与自我)来看,实践美学当然要把生态美学作为自己的研究的一个重要维度,研究人对自然所构成的生存环境的审美关系。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构想来看,生态问题、生态美学都是实践唯物主义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方面或维度。实践美学的最终目标———全面自由发展的个体,就蕴涵着生态美学的对象、方法和目的。  相似文献   

7.
俄语构词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立足于俄语语言学之中是五十年代初的事。从那时起至今,这三十年间俄语构词学有了蓬勃的发展,构词现象的分析已经相当充分,构词学的研究开拓了许多新领域,构词的描写体系日臻完善,构词学已经有了自己的研究方法,它同其它语言科学部门之间的关系也随着整个构词学体系的建立而得到解决。本文将从发展的角度介绍三十年来俄语构词研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的领导者如何实现领导工作的科学化,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为解决这个问题,把行为科学引入领导工作中来是十分必要的。本文试从需要与组织的两个交切面,研究个体行为,群体行为和组织行为,探索调动人的积极性、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规律,相应改善领导方式和组织结构,为实现领导工作的科学化作点肤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上海学”能成为一门学科吗?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也有的在能与不能之间徘徊,思索。可见,这是个众说纷纭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对象学的角度来探探“上海学”的虚实,看看它是否能成为一门学科。随着科学学的发展,科学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格局。科学学是研究科学发展一般规律和基本特征的学问。具体来说,它研究的基本课题是:确定科学研究对象的准则,探讨科学研究的方法论,研究科学概念、术语、范畴体系的建立,描述科学的历史发展,论证科学系统,揭示科学规律和原则,阐明科学的功能和应用等。于是科学学也就逐渐脉生出一系列的分支学科,如对象学、方法学、术语学、历史编纂学、系统学、规律学、实践学等。对象学就是  相似文献   

10.
唯物史观作为一种科学的、完备的社会认识论,为社会学理论的构建提供了合理的逻辑前提.具体而言,构建社会学理论的逻辑起点在于人的问题和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前者是社会学的中心问题,因为人是社会学研究的出发点,人的本质是社会学研究的"中轴",社会学研究的直接对象是具体的历史的人;后者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人与社会的关系实质上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这要求在方法论上必须从人与社会相统一、主体与客体相统一、个体与整体相统一的层面进行社会学研究.此外,构建社会学理论还应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具体与抽象相统一、事实与价值相统一的逻辑原则.  相似文献   

11.
认识构架在哲学史上是为解决认识何以可能的问题而提出来的重要概念。康德明确提出认识构架是一种概念性的感性结构方式,是连接感性与知性的中介,但他没有对构架的来源作出科学的说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为正确解决认识构架问题指引了正确方向,特别是列宁关于认识论的全面研究纲领,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皮亚杰在现代科学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发生认识论",则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为正确解决认识构架问题提供了全新的科学基础,使我们有可能对个体认识构架的起源、发展和功能作出科学的说明。  相似文献   

12.
对于权势关系,人们通常认为通过政治手段,或付诸武力来实现。实际上,实现权势关系最主要最普遍的方式是语言的使用。笔者旨在透过语言的内外层面,从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和交际学的角度揭示权势关系的语用原则对跨文化差异的影响,并从跨文化角度对反映权势关系的语用进行对比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3.
国际法学是以国际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法学分支学科。从法律规范性质的角度,国际法可以分为国际公法和国际私法,相应的,国际法学就包括国际公法学和国际私法学。作为法学重要研究方法之一的比较方法与国际法之间的关系是完全存在的。国际法学家是而且总是在毫无疑问地广泛地运用着比较方法。具体而言,比较方法对于国际公法及其一般原则是关键性的,并且一直在国际私法中占有核心地位。我们只有在比较的视角上经常反思国际法学,方能建立最完善的国际法学。  相似文献   

14.
自恋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人格特质,是西方人格和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西方心理学界对自恋人格特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形成机制分析,到自恋人格结构的探讨与测量,发展到考察自恋与自我概念、攻击、宽恕、权欲和马基雅弗利主义等变量之间的关系。这些研究对于揭示自恋人格特质的内涵,以及自恋对个体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思维学自然观这个科学命题提到哲学上则是思维本体结构中的自然层次。这两个角度所要回答的是一个问题,即思维本体结构中有无自然层次,思维与自然关系如何?作为本原系统的自然在思维系统中状态如何?这个问题从思维学的眼界来看,  相似文献   

16.
从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即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的功用的角度探讨了科学价值的实现方式.简要分析了关于"科学人文化"的几种观点,从诸如知识形态学、认知水平、社会行为规范等几个不同方面详述了"科学人文化"的不可能性.指出,人文文化对于科学文化的重要意义在于增进人们对科学的人文化理解.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价值实现的基本方式要从基于科学独立性的科学特性以及人们对科学的社会控制着手,从而促使科学为人文价值的实现作出最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出发来研究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从类、群体、个体三方面来揭示和界定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通过考察类、群体、个体的发展在历史矛盾运动中的关系转换,深化对人的全面发展内涵的认识,把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作为根本的、最终的目的,在现实起点、研究对象和价值取向上超越了西方传统人学。  相似文献   

18.
从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即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的功用的角度探讨了科学价值的实现方式。简要分析了关于“科学人文化”的几种观点,从诸如知识形态学、认知水平、社会行为规范等几个不同方面详述了“科学人文化”的不可能性。指出,人文文化对于科学文化的重要意义在于增进人们对科学的人文化理解。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价值实现的基本方式要从基于科学独立性的科学特性以及人们对科学的社会控制着手,从而促使科学为人文价值的实现作出最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试论语言社会学在社会变迁和族群关系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当前世界各国大多属于多族群国家,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和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工具,语言对于研究社会变迁和族群关系有着特殊的价值。在不同族群之间、不同区域之间存在着语言、方言的差别,影响甚至制约着区域间、族群间的交流与发展。因此对于各地区、各族群在语言、词汇的使用与演变开展研究,应成为社会学一个重要的关注领域。社会学的研究视角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和探讨如何从语言使用调查入手来分析区域之间和族群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社会融合、从语言词汇使用的变化情况来分析社会文化的历史变迁,通过借鉴国外相关理论与研究方法,可以把调查语言的应用与演变情况作为一个重要的切入点,系统地调查和分析当地社会的社会-文化格局以及影响这一格局变迁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制度主义、文化主义、现实主义是研究风险社会的三种视角,已有众多学者从这些视角阐释制度性风险与全球化、风险文化与不确定的个体、生态政治与协商民主的关系.但依然面临一个问题未被解决:在个体化的不确定性与充满风险的社会之间有一道正在逐渐拓宽的裂缝.在此背景之下,从伦理与政治的双重视角,试图通过生态政治与反思性调节两种方式建构超越风险的“第三条道路”.这是研究风险社会的一个新的尝试,尤其是关于义务理念的阐释,对于中国风险社会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